《我的爺爺(最從平淡見英雄)》的傳主,這 位被稱為"意志堅如鋼,度量大如海"的總司 令,他的一生不僅對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貢獻,同時 也給人們留下了敦厚樸實的永恒形象。"撫育部曲親 如子,接遇工農藹如風。席間笑談胸襟闊,最從平淡 見英雄。"詩人楊朔于1939年在太行前線為總司 令誕生53周年寫下的這首民代壽將軍》正是對朱 老總的人格風范的高度概括。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 后的今年,我們更要重溫紅色經典、共憶歷史年輪, 深切懷念以朱總司令為代表的革命老前輩為了人民的 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創造的豐功偉績。
及時章 五星琳瑯山上的客家少年
琳瑯山,爺爺誕生的地方
"舉世共欽賢母范"
志士孤身走西東
父親的生母蕭菊芳
父親的養母陳玉珍
第二章 迷霧中的那一顆紅星
馬克思故鄉的大齡留學生
爺爺也曾當過"地下黨員"
異國他鄉的光榮革命
告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三章 井岡山上的"親民將軍"
南昌起義,爺爺的1927
朱毛一相逢,便勝卻雄兵無數
革命"山寨",爺爺成了"匪首"
井岡山上的"親民將軍"
愛兵如子,萬水千山灑真情
第四章 革命征程上的生死伴侶
革命圣地,奶奶見到了崇拜的英雄
南寨閱兵后,幸福的繡球拋向了奶奶
新婚之夜,爺爺送奶奶兩枚金戒指
克勤克儉,清白做人
戰火洗禮中奶奶成為"紅軍女司令"
"洋顧問"作威作福,爺爺奶奶榮辱與共
第五章 爺爺的三萬里長征
面對挫折,爺爺"微笑"面對
紅軍岌岌可危,爺爺臨危不亂
危急時刻親臨火線
搶渡大渡河,讓"石達開第二"的妄想破滅
巧用"柔道",爺爺智斗
爺爺靠人格魅力打動了
奶奶生命垂危,爺爺命令用擔架抬著她走
心若洞簫,暫留康北渡難關
會寧會師,爺爺與"入黨介紹人"再相逢
第六章 戰火中的抗日前線
西安事變后,爺爺成了八路軍總司令
東渡黃河,駐馬太行山
爺爺奶奶并肩戰斗在抗日前線
"出太行",爺爺返回延安
爺爺告訴奶奶,交際應酬也是革命需要
南泥灣和爺爺的名字連在一起
全黨慶爺爺六十大壽
百團大戰,對日寇的堅決反擊
"七大"上的軍事報告
第七章 大決戰中運籌帷幄的老將
解放戰爭,爺爺成為解放軍總司令
戰略轉移,開赴西柏坡
"土八路"終于攻下了大城市,解放石家莊
跟一起"進京趕考"
第八章 五星紅旗下爺爺的一班崗
爺爺穿上了元帥服
爺爺奶奶走遍神州大地
跟爺爺一起上廬山
耕讀傳家久
放肆毀謗爺爺
依然得地自含芳
和群眾共度困難時期
乍起,爺爺奶奶共歷風雨
陪伴爺爺的日子
琳瑯山,爺爺誕生的地方 在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東岸有座金城山,位于 半山腰的 地方有一個縣城叫儀隴縣,儀隴縣往東南37公里有一 個形似 馬鞍的小鎮,名叫馬鞍場。從這里再向西北走兩公里 左右,就 是爺爺的故鄉琳瑯山。琳瑯山滿山被蒼松翠柏覆蓋, 從空中往 下俯瞰,它像一顆璀璨的五角星;而從山腳往上看, 則形似一 頂官帽,所以這琳瑯山在當地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官帽山。
1886年的12月1日,爺爺出生在琳瑯山西麓李家 灣一個 佃農家庭中。當時爺爺一家的條件十分艱苦,三代人 擠在一 起,十幾口人艱難度日。那時候,爺爺的祖父雖已年 過花甲, 但為了一家人的生計,還常常和家人一起下田干活。
他時常教 誨兒孫們的一句話便是:"人不怕累,就怕閑,就怕 懶,越閑 越懶就會吃窮病倒。"而他自己的一生,就是按照這 個標準來 生活的,直到他臨終前沒多久,還一直在勞作著。據 爺爺回 憶:"我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 歲還非耕 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 勞動。" 爺爺的祖母非常能干,十分善于操持家務。她除 了能把一 個有著二十幾口人的大窮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最重 要的是還 能把家里管得和和順順。用爺爺的話說:"祖母是家 庭的組織 者,一切生產事務都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 好一年的 工作。"有這種能力的農村婦女,到哪里都受到鄰里 的稱贊和 尊敬。
爺爺的父親"賦性和厚,為人忠耿,事親孝,持 家勤", 他從未出過遠門,一生都在家里勞作。由于爺爺的父 母共生了 十三個孩子,若不是由于家境貧困只養活了八個 ,家里定 十分熱鬧。不過,爺爺的伯父膝下沒有兒女,所以大 概在爺爺 兩歲的時候,在高祖父的做主下將爺爺過繼給了他伯 父,所以 爺爺的伯父身兼伯父和養父雙重身份。他為人誠實淳 樸,十分 忠厚,善于治家,做事十分果斷。爺爺被過繼之后, 從一個多 子的家庭變身長孫,全家人對他都十分關愛,這對爺 爺的成長 無疑是很有益處的。
在這樣一個有著淳樸忠厚、勤勞善良傳統的農民 家庭背景 下成長起來的爺爺,從一出生就接受艱苦生活的洗禮 ,所以他 身上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和吃苦耐勞的 品質。同 時,在那樣一個時代,窮苦農民深受壓迫和剝削,爺 爺從小就 愛憎分明,并在艱苦的環境下形成了剛毅果敢和堅忍 不拔的 性格。
1908年,為尋求救國真理,剛二十出頭的爺爺便 離開了 家鄉,此后五十多年一直未曾回過家鄉。直到1960年 3月, 在視察完陜西、貴州兩省之后去四川,要到重慶市和 南充市, 這才順便到了地屬南充市的儀隴縣——爺爺闊別五十 多年的故 鄉。回故鄉之后不久,爺爺還寫了一首《鸚鵡曲》的 詞: 家在巴山南側住, 祖宗世代作農夫。
讀書不成去從軍, 何畏迅雷急雨。
五十年前別家門, 為求真理前去。
平生.是戎馬生涯, 戰斗乃心安樂處。
那次回鄉的時候,我已經上小學了,由于功課的 原因,沒 能夠跟隨爺爺一同前往,因而爺爺回鄉的詳細情況, 還是從奶 奶口中得知的。
那次回到家鄉,爺爺發現他先輩曾住過的幾間瓦 房被修葺 一新,而且還建立起了"同志舊居陳列館",里 面不僅放 上了黨和以及群眾對爺爺的評價,還有爺 爺在各個 革命階段的圖片,還包括爺爺所作的一些詩篇和在各 地的題詞 復制品,那里還保留了爺爺讀書時所用的毛筆、膠墨 、算盤、 石硯、油燈,甚至還陳列了爺爺小時候所用過的喂豬 槽、養蠶 筒架、取絲絲架、裝酒壇的木柜…… 原來,為了接待外賓,儀隴縣縣委于1959年便將 這里建 立成了一個陳列館。爺爺見到這個陳列館之后,立即 嚴肅地 說:"不要搞這個了,在這里辦所學校,節省開支, 讓娃娃們 念書,現在就改,好不好?"這樣說過之后,爺爺還 是不放心, 掛念著辦學校的事,之后又給四川省省委、南充地委 打幾次電 話,主要就是再三叮囑把陳列館改為學校。
有一次,儀隴縣縣委書記來到北京,爺爺見面就 關心學校 辦起來沒有。知道那里為了留幾間屋子陳列展品而只 辦了一個 班以后,爺爺十分嚴肅地要求對方必須把陳列館建成 學校。爺 爺心里清楚,家鄉人民惦記著爺爺,爺爺也惦記著家 鄉。說起 爺爺和家鄉的關系,奶奶還講起一段往事。
P2-4
書質量不錯,到貨及時,包裝很好。
紅色經典,值得閱讀和收藏。
好
好
在當當網上購書已三年有余,感覺當當網還是很不錯的,價格優惠,物流也快。書也很好,許多人都喜歡讀書,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們人類許多樂趣,也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
滿意。內容真實,值得一讀。
筆調平時而富含感情。
書很好,包裝紙張都很好,正版。
當當東西還是這么好,一如既往的喜歡。價格實惠,質量又好。非常棒。
搞活動,劃算。
很好,內容不錯
領袖的書,格局都不一樣!
好東西要大家分享!公司領導對這次購書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