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T恤聽古典音樂:巨匠時代》是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田藝苗《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的精裝升級版,是900 次點播量電臺節目《古典音樂很難嗎?》精選文字版。
貝多芬,一直被大眾奉為“樂圣”,田藝苗卻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普通人”;而莫扎特,這個“小個子開心果”,在大眾眼中卻是一個被簡單化的形象……田老師帶領我們從他們的歌劇和交響曲中一瞥他們激情飽滿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經歷,熾烈豐沛的創作欲望,感受他們的真性情,對音樂的狂熱。
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包含了一層“經典音樂”的意思。貓王、列儂、阿姆斯特朗,在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中都被排在古典音樂家的行列。在這本書中,田藝苗老師挑選了音樂史上我們z耳熟能詳的幾位巨匠: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普契尼、柴可夫斯基、拉赫馬尼諾夫和薩蒂。聽古典音樂不必正襟危坐,跟隨他們的生平故事叩問音樂精神,從樂曲鑒賞展開音樂人生。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田藝苗老師,寫給大家的"古典音樂入門書"《穿T恤聽古典音樂:巨匠時代》,是喜馬拉雅平臺980萬次付費收聽節目《古典音樂很難嗎?》精選文字版《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的精裝升級版。
聽古典音樂,穿什么并不要緊。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裝、穿睡袍……古典音樂不是老古董,不是裝飾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沒有那么高不可攀,也無需附庸風雅,藝術本身就是為了質疑一切規則與繁文縟節而生。
韓紅說:跟著藝苗,聽古典,沒錯的。
吳曉波:"西方古典音樂是了解西方文明和宗教的一把鑰匙,但對現代人來說,動輒半個多小時的交響曲令人望而卻步。田藝苗說,可以穿T恤聽古典音樂,可以更輕松愉快地感知古典之美。她讓我們覺得,古典的圣殿是可以走近和交流的,古典音樂正是因為承載了真實美好的人的感情而流傳至今。"
李?。?田藝苗讓人們知道,很多古典音樂也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在今天,依然存在被廣泛接受和傳播的可能。"
韓紅:"古典音樂很難嗎?我覺得古典音樂是可以扣進人心門的。我是一個古典音樂迷,也非常喜歡試著去創作一些古典音樂。跟著藝苗,聽古典,沒錯的。"
汪涵:"古典音樂初源自于宗教,所以跟著田藝苗老師的腳步,用心聆聽,循聲而去,我們或許可以溜進上帝的后花園。"
易中天:"她把西方的古典音樂,變成了中國人的菜。"
讀者說:(田老師)不單單是帶領我們走近古典音樂,而是走進古典音樂。
"田老師的古典音樂入門課,不單單是帶領我們走近古典音樂,而是走進古典音樂。"
"從小喜歡古典傳統,無論是西方歌劇還是東方戲曲,無奈周邊沒有同好之人,只能獨自一人時才能沉浸其中。真心希望讓古典傳統的美好多多普及,讓更多人知道并喜歡上。"
"……現在覺得古典音樂是可以深挖一生的東西。想了解更深更廣的世界,巴赫,肖邦,勃拉姆斯我都要聽~希望能更好地認識古典音樂。曲徑通幽處,追著前人的足跡,探尋他們當時的情感,這可算是音樂界的考古吧。"
作者
田藝苗
1976年生于浙江臺州。
作曲家,作家。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主持"穿T恤聽古典音樂"專題沙龍及電視、電臺節目,影響廣泛。
代表作:
時間與靜默的歌》
靠譜》
溫柔的戰曲》
穿T恤聽古典音樂》
穿T恤聽古典音樂:巨匠時代》(《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
巴赫的佛音
莫扎特的音樂生活
貝多芬:平凡的樂圣
普契尼的珠寶
你喜歡舒曼,還是勃拉姆斯
年末的李斯特大戲
在俄羅斯醒來
溫柔的戰曲
酒館中的薩蒂
霧中的勃拉姆斯
后記
舒曼臨終前,克拉拉跪在他的病榻之前,平靜得出人意料。愛到深處似無情。生死離別這一幕將他們密封在無聲的故事里,像屬于另一時空的故事。勃拉姆斯聽不見,闖不入。愛是多么孤獨??死慕^望將他擊得粉碎,想要擁抱她的雙臂始終垂在自己身旁。舒曼的離世驚醒了他們的夢,在現實面前感情顯得荒謬,甚至叫人羞愧,難以啟齒。生死茫茫不及人世兩隔的距離更遙遠??死c勃拉姆斯,不能自已的感情忽然剎了車。愛是不可承受之輕,一陣清香旋即被風吹散了。
c小調鋼琴四重奏》又稱"維特四重奏"。勃拉姆斯說,請想象一下一個穿藍色燕尾服和黃色背心的人的生活,那一章,那幅插圖。他指的是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的結尾,維特死去時的樣子。他說,請想象一個人開槍自殺,他已沒有別的出路了。他如此解釋這首四重奏。也許每個男孩都要像維特那樣死一遍,他心里那個強大的男人才能活下來。這是勃拉姆斯寫給克拉拉的情書,寫給自己的青春告白。千言萬語,反反復復不肯停歇,在音樂中,他才能釋放自己。他的渴望、期盼,她回頭微笑,她溫柔的樣子,相信愛情的年華,所有這一切,只有音樂能夠訴說??死?,生命太長,我都有些不耐煩了。以后會如何,誰都無法預料。我知道這一切終將過去,也許我還會愛上別的女人。但這樣的激情,一生只能有一次。就像我的青春,再不會來。
后來勃拉姆斯一輩子沒有成婚,一直是個快活的單身漢。他解釋說,我也想成家,"可是我愛上了音樂",音樂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也是音樂救了他。他還有音樂天才的使命未完成。當一個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激情,他就變得憂郁了?!禼小調鋼琴四重奏》的第三和第四樂章尤其優美。大提琴的旋律只余美在流淌。聲部間的交織疾徐得當,均衡典雅,如山茶花一般溫柔地旋轉、綻開。這平靜內部卻始終有一股曖昧與躁動的張力,如一段微妙的距離,一根時常撥動的心弦。這份張力幾乎貫穿了勃拉姆斯一生的作品。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是來自克拉拉。
也許更難面對的是現實。舒曼死后,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比他整整大了14歲的女人,還要幫她養活七個孩子。這壓力幾乎可以斷送一個21歲天才的前程。所謂浪漫主義在現實面前就是一個晶瑩的泡沫。不知勃拉姆斯是否因此反省過浪漫主義,也許那時他已明白自己不是一個身體踐行的浪漫主義者。而克拉拉呢,照她倔強而傳統的性格,對老少戀缺乏心理保障,也不愿拖兒帶女拖垮勃拉姆斯,何況她那為愛瘋狂的少女時代早已過去了。她從未要求或責難他,只是當他愛上阿嘉特的時候,她才明白自己對他的感情。她在哥廷根為他吃醋,拂袖而去,后來又內疚,寫信給勃拉姆斯為他的未能成婚表示遺憾。如此情意糾纏,一生不寧。遺憾一定是有的,可她到了這個年紀,明白了愛有很多種方式。如今想來,時常叫人迷惑,愛情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一刻狂風吹亂的澎湃的心,還是寂寞年月午夜夢醒時分的淡淡迷惘?人們說,月留半圓,緣盡半分。沒有一紙婚書,這份愛情倒是似有若無遲遲疑疑地延續了一生。
他其實從未離開過她。在啟程的火車站給她寫信,在黑森林里給她寫信,在散步的山路上在心里給她寫信,在母親去世、被故鄉傷害的時候都在給她寫信。這些信比舒曼這位作家的情書都寫得動人。后來他們交換了書信,各自銷毀了一部分。好像這份感情讓他們難以面對。曾經的千言萬語心路紋理,其實早已刻在心里,從不曾灰飛煙滅。
穿T恤聽古典音樂系列值得入手,只是對于古典音樂這個提法能不能再斟酌一下,畢竟古典音樂只是西方藝術音樂歷史中的一個時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