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戲曲知識300問圖書
人氣:48

戲曲知識300問

這本書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圖書,內容涉及了戲曲理論的基本常識,由很多細小的知識點,以問答的形式呈現。主編這本書的馬老先生近60年從事戲曲的研究,是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的國寶級財富。他編纂了多部著作,筆耕不輟...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圖書,內容涉及了戲曲理論的基本常識,由很多細小的知識點,以問答的形式呈現。

編輯推薦

主編這本書的馬老先生近60年從事戲曲的研究,是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的國寶級財富。他編纂了多部著作,筆耕不輟,孜孜以求,著實讓人非常感動,應我編輯部的邀請,編寫了這本"小型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成為我們"音樂基礎問答系列"叢書中的一顆閃耀之星。為了配合我們的問題設置,作者把將近500個知識點濃縮為300個問答的形式。里面既有大而化之的理論探討,如第1題:中國戲曲的生命力何在?也有大眾相對生僻知識點的介紹,如第21題:何謂"儺"?何謂儺儀?何謂儺舞?何謂儺戲?還有一些獨到的個人見解,如第76題:如何看豫劇的形成及其影響?更有許多具體戲曲常識的介紹如第149題:何謂板眼?后還補充了許多關鍵的戲曲人物及文獻簡介,如292題:你了解《雨村曲話》《雨村劇話》及其作者李調元嗎?

本書所有問題的設置,都是經過數次推敲琢磨的,以有問有答的形式呈現,便于翻閱。如果你想系統的了解戲曲的基本知識,那么這本小書,將會滿足你。

作者簡介

馬紫晨 筆名蘇柳。從事藝術史論研究暨各類文藝創作近60年。出版學術專著52部,小說、劇本和音樂作品共68部,改編、整理23部,編輯、編審119部,計3700萬字。離休前供職于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目錄

1.中國戲曲的生命力何在?

2.中國戲曲的定性、定位及獨特的審美價值是什么?

3.如何認定我國戲曲的藝術特征?

4.如何看待地方戲?

5.如何評估地方戲的文化藝術價值?

6.地方大戲和民間小戲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7.如何區分戲曲聲腔與戲曲劇種的不同概念?

8.何謂"劇詩"?

9.如何理解傳統戲曲及其民俗之根?

10.戲曲理論研究還有哪些學科亟待建構或加強?

11.戲曲劇種的傳播有無共性?為什么傳播的快慢及社會影響大小不同?

12.為什么說戲曲需要固本求新?

13.地方戲的保護、傳承機制及其意義何在?

14."戲曲"一詞何時出現?"戲劇"一詞何時出現?

15.戲曲起源之爭已近百年,主要有哪些看法?

16.針對戲曲的形成有哪幾種說法?

17.我們是如何看待戲曲的起源與形成的?

18.戲劇與戲曲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19.何謂巫覡?

20.何謂優伶?

21.何謂"儺"?何謂儺儀?何謂儺舞?何謂儺戲?

22.何謂"弄"?何謂"作場"?

23.何謂"優孟衣冠"?

24.何謂"東海黃公"?

25.何謂《大面》《代面》?何謂《蘭陵王入陣曲》?

26.何謂《缽頭》《撥頭》?

27.何謂《踏搖娘》?何謂《蘇中郎》?何謂《談容娘》?

28.何謂"參軍"?何謂"參軍樁"?何謂"弄參軍"?

29.何謂《秦王破陣樂》?

30.戲曲形成的初中期為什么稱"雜劇"?

31.戲曲的綜合性特征,除了"橫"的方面外,是否也包含"縱"的含意?

32.何謂"雅樂"?何謂"俗樂"?

33.何謂"燕樂""宴樂"?

34.何謂"清商樂"?

35.何謂九部樂?何謂十部樂?

36.何謂立部伎?何謂坐部伎?

37.何謂大曲?何謂唐宋大曲?

38.何謂《霓裳羽衣曲》?

39.北宋出現的《目連救母》雜劇,其意義何在?

40.何謂宋雜劇?

41.何謂元雜劇?

42.何謂宋元南戲、溫州雜劇、永嘉雜劇?

43.何謂諸宮調?如何評價其出現的意義?

44.何謂南曲?

45.何謂北曲?

46.何謂慢詞、近詞?何謂慢曲、急曲?

47.何謂行院?何謂院本?何謂五花爨弄?

48.何謂明清傳奇?

49.何謂"鬼門道"與"出將入相"?

50.何謂"社會"?

51.中國戲曲的多樣性和不同風格的劇種是如何形成的?

52.如何區分戲曲劇種的品類?

53.何謂海鹽腔?

54.何謂余姚腔?

55.何謂弋腔、弋陽腔?

56.何謂昆腔、昆山腔、昆曲、昆劇?

57.何謂義烏腔?

58.何謂宜黃腔?

59.何謂京腔?何謂北弋?

60.何謂高腔?

61.何謂四平腔?

62.何謂勾腔?

63.何謂吹腔?

64.何謂柳子腔、柳子戲?

65.何謂弦索腔、女兒腔、河南調?

66.何謂誥猖腔?

67.何謂梆子腔?其源頭問題的爭議是怎樣的?

68.如何看梆子腔形成的來龍去脈?

69.何謂山陜梆子?

70.何謂"雅部"?

71.何謂"花部"?

72.何謂花雅之爭?

73.何謂亂彈?

74.何謂皮黃腔?

75.如何看京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76.如何看豫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77.如何看秦腔的形成及其影響?

78.如何看評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79.如何看越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80.如何看黃梅戲的形成及其影響?

81.如何看粵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82.如何看川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83.如何看漢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84.如何看歌仔戲的形成及其影響?

85.如何看曾與京劇爭衡的河北梆子?

86.如何看從山西中路梆子到"晉劇"?

87.如何看興起于黃河"金三角"的蒲州梆子?

88.你了解與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結緣甚深的"眉戶"戲嗎?

89.你了解"革命"催生的河南曲劇登臺始末嗎?

90.如何看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的"呂劇"?

91.如何看影人改真人演出的"隴劇"?

92.如何看青海平弦戲和寧夏道情戲?

93.如何看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疆曲子戲"?

94.你了解沙原奇葩"漫瀚劇"嗎?

95."吉劇"是在二人轉基礎上形成的嗎?

96."龍江劇"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97."楚劇"之名何時定稱?

98.你了解"江北小戲"發展而為"淮劇"的始末嗎?

99."滬劇"的形成經歷了哪些階段?

100.你了解頗具特色的多聲腔劇種"湘劇"嗎?

101.贛劇源于什么聲腔?

102.何謂古老的亂彈大班"紹劇"?

103.何謂山美水美環抱中的"桂劇"?

104.你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代表劇種"壯劇"嗎?

105."梨園戲"很古老嗎?

106."閩劇"是怎樣形成的?

107."潮劇"的歷史價值及其影響是什么?

108."瓊劇"是怎樣傳入海南的?

109."黔劇"是怎樣誕生的?

110.何謂彩云之南的"滇劇"?

111.如何看待"藏劇"?

112.如何看待戲曲音樂的定位和價值?

113.何謂宮調?

114.何謂五聲?

115.何謂十二律?

116.何謂八音?

117.何謂工尺譜?

118.何謂民間工尺七調?

119.何謂正工調?

120.何謂上字調、尺字調、小工調、凡字調、六字調、正宮調、乙字調?

121.何謂工半調、軟工調、扒字調?

122.何謂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

123.何謂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

124.何謂商調、雙調、越調?

125.何謂仙呂入雙調?

126.何謂南北合套?

127.何謂二十八調?

128.何謂九宮?何謂五宮四調?

129.何謂十三調?

130.何謂套數?

131.何謂排遍?何謂摘遍?

132.何謂法曲?

133.何謂雅樂部?

134.何謂清樂部?

135.何謂鼓吹部?

136.何謂熊羆部?

137.何謂鼓架部?

138.何謂龜茲部?

139.何謂胡部?

140.何謂曲牌?

141.何謂曲譜?

142.何謂《太和正音譜》?

143.何謂《南九宮譜》《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南詞新譜》?

144.何謂《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145.何謂曲韻?

146.何謂曲牌聯套體?

147."曲牌聯套體"的歷史淵源是什么?

148.何謂板式?

149.何謂板眼?

150.何謂板式變化體?

151.你了解"板式變化體"的歷史淵源嗎?

152."板式變化體"的出現在中國戲曲史、戲曲音樂史上有何意義?

153.何謂幫腔?

154.何謂滾調、滾唱、滾白、滾板?

155.何謂集曲、犯調?

156.何謂俚曲?

157.何謂水磨腔?

158.何謂歡音、苦音?

159.何謂"務頭"?

160.何謂旋宮轉調?

161.何謂五音四呼?

162.何謂四聲?何謂四聲陰陽?

163.何謂尖團字?何謂清濁聲?

164.何謂音包字?何謂字包音?

165.何謂字頭、字腹、字腰、字尾?

166.何謂吐字、咬字?何謂倒字、漂字?

167.何謂氣口、噴口?何謂偷氣、換氣?

168.何謂行腔、潤腔?

169.何謂拖腔、包腔?

170.何謂襯字、墊字、襯詞、襯句?

171.何謂"垛字"(垛子)、"垛句"、"垛板"?

172.何謂過門?

173.何謂行弦?

174.何謂板鼓?何謂鼓板?

175.何謂"場面"?何謂文武場、軟硬場?

176.何謂打通、打鬧臺、打荒臺?

177.何謂鑼鼓經?何謂鑼鼓譜?

178.何謂唱功?何謂字正腔圓?

179.何謂"中州韻"?

180.何謂"十三道轍"?何謂合轍押韻?

181.何謂教坊?何謂云韶府?

182.何謂"梨園"?何謂"梨園弟子"?何謂"梨園世家"?

183.何謂"科班"?何謂"坐科"?

184.何謂"戲班"?何謂"草臺班"?

185.何謂"玩會班"?何謂"耍笑班""龍虎班"?何謂"海神班"?

186.何謂"圍鼓圈"?何謂"地攤戲"?何謂"板凳頭"戲?

187.何謂"開呵"?何謂"副末開場"?

188.何謂"路歧人"?何謂"打野呵"?

189.何謂樂棚?何謂勾欄瓦舍?

190.何謂致語?何謂竹竿子?

191.何謂"破臺""祓臺"?

192.何謂"跳加官"?何謂"加官戲"?

193.何謂"戲神""老郎神"?何謂"明皇宮""老郎廟"?

194.何謂"四功五法"?"五法"有幾種解讀?

195.何謂"角色"?何謂"行當"?

196.宋雜劇和元雜劇中是如何劃分角色的?

197.何謂"艷段""艷爨"?何謂"拴搐艷段"?

198.何謂上場詩、定場詩、中場詩和下場詩?

199.何謂"戲膽""戲核"?何謂"戲筋""戲眼"?何謂"戲路"?

200.何謂"老戲筋"?何謂"戲簍子"?何謂"戲補丁"?何謂"戲混子"?

201.何謂"唱工戲"?何謂"做工戲"?

202.何謂"文戲武唱"?何謂"武戲文唱"?

203.何謂"人包戲"?何謂"戲包人"?

204.何謂"亮相"?何謂"蓄勢"?何謂"起范兒"?何謂"尺寸"?

205.何謂"科介"?何謂"科諢"?

206.何謂"走邊""趟馬""起霸""圓場"?

207.何謂"蕩子"?何謂"打連環"?何謂"打出手"?

208.何謂"龍套"?何謂"站門"?

209.何謂"基本功"?何謂"毯子功"?何謂"把子功"?

210.何謂"獨角戲"?何謂"二小戲""三小戲"?

211.何謂"壓軸戲"?何謂"壓臺戲"?何謂"對臺戲"?

212.何謂"形似"?何謂"神似"?何謂"灑狗血"?

213.何謂"遮堂""守舊"?何謂"氍毹"?

214.何謂"戲價""戲份"?何謂"海報""戲單"?

215.何謂戲班和演出之禁忌?何謂"十大班規"?

216.何謂"行頭"?何謂"砌末"?

217.何謂"一桌二椅"和"桌圍椅帔"?

218.何謂"戲箱"?何謂"箱倌"?

219."臉譜"的內涵是什么?

220.何謂"揉臉""抹臉""勾臉"?

221.旦角化妝發式上有什么講究?

222."髯口"有什么講究和分類?

223."變臉"是怎樣一種絕技、絕活?

224.什么是"漱獠牙"?何謂"鴛鴦牙"?

225.戲曲在我國歷史上都經歷了哪些傳播形式和方式?

226.戲曲的演出場所是怎樣發展過來的?

227.何謂"戲曲楹聯"?

228.何謂"家門"?何謂"關目"?

229."幕表戲"(制)是怎么回事?其在中原一帶為什么又稱為"活詞戲"?

230.什么叫"戲串""戲溜子""戲套子"?

231.何謂"總講"?何謂"單篇"?何謂"水詞"?

232.何謂"楔子"?何謂"折"?何謂"出"?

233.何謂"鳳頭、豬肚、豹尾"?

234.何謂上皇院本、題目院本、霸王院本、和曲院本、諸雜大小院本?

235.何謂"雜劇十二科"?

236.何謂脫膊雜劇、閨怨雜劇、駕頭雜劇、綠林雜劇?

237.《永樂大典》戲文三種的內涵是什么?

238.何謂"荊、劉、拜、殺"?

239.你了解董解元及其諸宮調《西廂記》嗎?

240.你了解關漢卿杰出的藝術創造及其對雜劇藝術的巨大貢獻嗎?

241.你了解白樸及其雜劇《梧桐雨》嗎?

242.你了解高文秀及其雜劇《雙獻功》嗎?

243.你了解馬致遠及其雜劇《漢宮秋》嗎?

244.你了解王實甫及其雜劇《西廂記》嗎?

245.你了解楊顯之及其雜劇《臨江驛》嗎?

246.你了解康進之及其雜劇《李逵負荊》嗎?

247.你了解李好古及其雜劇《張生煮海》嗎?

248.你了解石君寶及其雜劇《曲江池》嗎?

249.你了解李潛夫及其雜劇《灰闌記》嗎?

250.你了解紀君祥及其雜劇《趙氏孤兒》嗎?

251.你了解鄭廷玉及其雜劇《看錢奴》嗎?

252.你了解宮天挺及其雜劇《范張雞黍》嗎?

253.你了解鄭光祖及其雜劇《倩女離魂》嗎?

254.你了解喬吉及其雜劇《兩世姻緣》嗎?

255.你了解高明及其戲文《琵琶記》嗎?

256.你了解朱有燉及其劇作集《誠齋樂府》嗎?

257.你了解徐霖及其傳奇《繡襦記》嗎?

258.你了解康海及其雜劇《中山狼》嗎?

259.你了解李開先及其傳奇《寶劍記》嗎?

260.你了解鄭之珍與《目連救母》嗎?

261.你了解梁辰魚及其傳奇《浣紗記》嗎?

262.你了解張鳳翼及其傳奇《紅拂記》嗎?

263.你了解湯顯祖及其傳奇《牡丹亭》嗎?

264.你了解高濂及其傳奇《玉簪記》嗎?

265.你了解周朝俊及其傳奇《紅梅記》嗎?

266.你了解吳炳及其傳奇《西園記》嗎?

267.你了解孟稱舜及其傳奇《嬌紅記》嗎?

268.你了解李玉及其傳奇《清忠譜》嗎?

269.你了解洪昇及其傳奇《長生殿》嗎?

270.你了解孔尚任及其傳奇《桃花扇》嗎?

271.你了解《群英類選》及其編者胡文煥嗎?

272.你了解《元曲選》及其編者臧懋循嗎?

273.你了解《綴白裘》及其編者錢德蒼嗎?

274.你了解《納書楹曲譜》及其選輯者葉堂嗎?

275.你了解《教坊記》及其作者崔令欽嗎?

276.你了解《樂府雜錄》及其作者段安節嗎?

277.你了解《東京夢華錄》及其作者孟元老嗎?

278.你了解《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書的內涵及其作者嗎?

279.你了解《碧雞漫志》及其作者王灼嗎?

280.你了解《錄鬼簿》《錄鬼簿續編》及其作者嗎?

281.你了解《中原音韻》《中州音韻》《中州樂府音韻類編》《中州音韻輯要》及其作者周德清等的情況嗎?

282.你了解《青樓集》《南村輟耕錄》及其作者夏庭芝、陶宗儀嗎?

283.你了解兩部《曲律》及其不同的作者嗎?

284.你了解《曲論》及其作者何良俊嗎?

285.你了解《南詞敘錄》及其作者徐渭嗎?

286.你了解《鸞嘯小品》《亙史》及其作者潘之恒嗎?

287.你了解《曲藻》及其作者王世貞嗎?

288.你了解《野獲編》及其作者沈德符嗎?

289.你了解《度曲須知》《弦索辨訛》及其作者沈寵綏嗎?

290.你了解《陶庵夢憶》及其作者張岱嗎?

291.你了解《閑情偶寄》及其作者李漁嗎?

292.你了解《雨村曲話》《雨村劇話》及其作者李調元嗎?

293.你了解《揚州畫舫錄》及其作者李斗嗎?

294.你了解《樂府傳聲》及其作者徐大椿嗎?

295.你了解《劇說》《花部農譚》及其作者焦循嗎?

296.我國共有多少個劇種?

297.納入省級以上"非遺"保護名錄的傳統戲曲劇種有多少個?

298.你了解中國戲劇節創辦以來的成效(以劇目為例)嗎?

299.你了解中國戲劇梅花獎三十年的成效(以獲獎人數為例)嗎?

300.為什么說《中國戲曲志》是世界戲曲史上最宏偉的工程?

在線預覽

1.中國戲曲的生命力何在?

答: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戲曲之所以獨具魅力,生命長青,主要是其(不同于西方戲劇品類的)獨特的舞臺藝術樣式。它的形成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熔唱、做、念、打多樣表演手段于一爐,成為綜合性很強的一種表演藝術,并且有著多年凝結、積聚起來的程式化特征。豐富的程式雖來源于古代社會和民間生活,卻把生活里的動作、事物發生的過程按照一定的規范加以提煉、概括和美化,還給予一定的夸張與裝飾。而尤其不同于西方戲劇的是哲學理念上的"物我交融,神形相生",在我國傳統美學基礎上產生并形成的"虛擬性",也與我國書法、繪畫的"寫意性"特征一脈相通。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戲曲開始出現的不景氣(或曰"滑坡")現象,我們認為若把原因都歸到戲曲本身,是不也是不公正的,甚至可稱之為"冤案"。毋庸置疑,面對社會轉型、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發展的現實,戲曲固然有一時不相適應或進退失據的一面,但是,其他事物不同樣有著亟待改革的一面嗎?而尤其不可忘記的是:就像物質世界的發展需要生態平衡,需要將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和生物加以搶救、扶持、保護一樣,精神世界也同樣需要生態平衡,需要將一些面臨險境的文化品種給予保護,更何況我們那本來就一直受到全球關注和世界人民喜愛的具有特殊優勢的中國傳統戲曲呢?須知,暫時的衰象有社會生活方式改變的原因,有體制調整的原因,也有""對傳統文化的致命打擊,以致造成一代青少年對古典戲曲認知上的"代溝",和對外開放后沖進來的一些新興藝術品種缺乏辨別能力,等等。總之,這些都不是戲曲藝術本身的問題。至于中國的傳統戲曲,從歷史上看,無數次的興衰更迭,循環往復,證明它有自我調節的特質和意識,所以它才能超脫古希臘戲劇、古印度戲劇覆亡的命運,而能像一枝永不凋謝的鮮花一樣,在世界藝術之林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何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國力的強大,戲曲也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視,2006年以來,從法律層面已經把270個劇種列入省級以上保護名錄;更有昆曲、粵劇、藏戲、京劇、皮影戲等品種相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總之,形勢對我們弘揚的傳統戲曲文化十分有利。我們應當有這樣一個信念,即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大國,絕不可能沒有或消失、湮滅屬于自己民族的藝術形式。

21.何謂"儺"?何謂儺儀?何謂儺舞?何謂儺戲?

答:也叫驅儺、大儺,農村稱"鄉人儺"。是古代臘月舉行的一種驅鬼逐疫的儀式,故名"儺儀"。而因驅儺的情狀多是通過歌舞來表現的,所以又稱"儺舞"。舞者的裝扮為"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也即頭戴面具和冠,銅泡制作的猙獰眼目,身著熊皮,手執戈矛,口中發出"儺儺……"之聲,場面熱鬧、轟動。表演者有四人、八人、十二人不等,也曰"方相"。舞者手執長鞭,甩動作響,并在音樂伴奏聲中高呼專吃惡魔的十二天神的名字。宮廷驅儺則由太常寺主持。明清以后有些儺堂為吸引信眾,便在儺儀中加上了故事表演,還輔之以當地流行的民間音樂、唱腔,此為"儺戲"。

76.如何看豫劇的形成及其影響?

答:豫劇的歷史雖然只有200余年,但它深厚的戲曲文化積淀卻是非常之悠久的。遠的不說,單是北齊在洛陽、河內發生的《蘭陵王》和《踏搖娘》,北宋開封勾欄瓦舍上演的《目連救母》和孔三傳在這里首創的"諸宮調"等,僅此數端足可證矣。

至于它的形成,經過數十年的深入考察,似應為"中心開花"與"分進合出"的最終融合。具體說就是:大一統(無差異)的梆子腔進入河南后與開封一帶的民間音樂相結合,又大量吸收了已呈現衰象的羅戲、卷戲的有益養分,從而形成了中原音韻純正的"祥符調";而山陜梆子的分支"陜州梆子"東進崤函,由于正趕上"捻軍"和清軍在洛寧、澠池、宜陽一帶拼殺,更主要的還因為陜州、靈寶、盧氏一帶的方言至新安以東已難以適應,卻正好和早已盤桓在此一帶的越調、靠山黃相遇,于是,大約到同治、光緒年間二者已經是經過相互吸收并最終實現了互補式的融合。對于這兩大地域梆子的形成過程,群眾俗諺給予了的解讀,前者為"窩卷窩里出粗梆",后者為"越調底子摻二黃"。兩支梆子會合的初期難免會給人以生澀及不和諧的感覺,于是到光緒初年,民間便又給它們以帶有善意的嘲諷味道的評議,曰"一清二黃三越調,梆子戲是胡亂套",或曰"梆子戲是瞎胡鬧"。可也就是這個"胡亂套"或"瞎胡鬧"的做法,讓其繼承并保持了"亂彈"的傳統,并最終成就了當時的河南梆子和今天的豫劇,使其一直保持著勃勃生機。

融合而形成的河南梆子,若依宮調劃分則為豫東、豫西兩大地域流派。道光年間黃河連續兩次決口之后,以開封為"中原之聲"之地的"祥符調"又衍化出下路(豫東調)、南路(沙沙調)和北路(高調)三個分支(連同豫西調,合稱"五朵金花")。而依演員唱腔風格劃分流派則已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事了。那之前論及演員個人成就時,則大多是從藝名、譽稱或綽號中體現,例如"紅臉王""一聲雷""小火鞭""水上漂"等。只是到1980年年初舉行"河南省首屆豫劇流派調演"時,才在官方正式行文中出現了"常派""陳派""崔派"等提法。

豫劇是在辛亥革命后才由僻野山鄉"跑高臺"、演廟會轉入劇場或戲園賣票演出的。但其發展卻非常之快。從上世紀20年代起,僅僅過了不足50個年頭,便使豫劇從其本土勢力范疇,擴展到東南西北,在中國的20個省(市、區)有了專業劇團;另外,從1953年至2013年的60年間,豫劇還先后到達包括法國、美國、蘇聯、巴西等在內的近20個國家進行過演唱或演出。正如學者們所總結的:在梆子聲腔劇種中"生命力最旺盛,受眾面最廣泛的是豫劇"。

101.贛劇源于什么聲腔?

答:贛劇是江西省的一個主要劇種,有謂其源出明代的弋陽腔,也有的說它是明代弋陽腔和樂平腔的合流,未能定論。今知明末清初時是演唱高腔,兼唱昆腔、亂彈,分"饒河班"和"廣信班"等流派。前者以波陽、樂平為中心流行于萬年、余江、景德鎮等地域,保存高腔劇目較多,藝術風格比較古老;后者以貴溪、玉山為中心,受浙江婺劇影響較大,但兩者均以唱亂彈調為主。清末又從徽劇、文南詞、婺劇中吸收了較多的劇目和唱腔。行當分老生、掛須、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合稱"九角頭"。音樂比較簡單,高腔原本不用絲弦伴奏,新中國成立后給予了發掘和整理,并曾用弋陽腔和青陽腔的形式演出了《珍珠記》《還魂記》等傳統劇目;而大部分劇目則仍以"亂彈"中的二黃、西皮為主。

149.何謂板眼?

答:戲曲音樂中,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表示不同的節拍稱為"板眼"。一板或一眼均為一拍。因在強拍擊板,故稱強拍為"板";而于次強拍或弱拍擊以鼓簽,故稱之為"眼"。在"工尺譜"一板三眼節拍中,及時拍(強拍)為板,符號記"、"或"";第二拍(弱拍)為頭眼,符號記"";第三拍(次強拍)為中眼,符號記"。";第四拍(弱拍)為末眼,符號記""。頭眼和末眼均稱小眼。在一板一眼的節拍中,及時拍(強拍)為板,第二拍(弱拍)為眼,用中眼符號。此外,就板眼所表示的板式種類而言,尚有一板一眼的流水板(快流水記有板無眼),節拍自由的散板以及將一板三眼的節拍放慢的"贈板"等。就下板的位置而言,則有實板、底板、腰板、實眼、腰眼等。而在臨場演出中,鼓師又常夾花點敲擊鼓板,以增美感。

292.你了解《雨村曲話》《雨村劇話》及其作者李調元嗎?

答:《雨村曲話》《雨村劇話》各為兩卷。前者論述元明清雜劇、傳奇作家、作品多由前人著作里輯錄而成,主要是對文字的評論。后者談唐宋以來戲曲藝術之形成與演變,對當時流行之地方戲曲聲腔劇中,如秦腔、胡秦腔、女兒腔等也有所介紹。還談了一些劇目題材的出處。作者李調元(1734—1802)是清代的戲曲理論家、文學家。字贊庵、鶴洲等,號雨村、童山蠢翁。綿州(今四川綿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由吏部主事遷考功司員外郎,辦事剛正,有"鐵員外"之譽。歷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因彈劾永平知府,得罪和珅,充軍伊犁。后以母老得釋歸。另著有《童山全集》,輯有《全五代詩》、民歌集《粵風》。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yulaoxi**的評論:

心儀已久,感覺不錯,值得一讀。

2015-08-10 09:17:45
來自amandap**的評論:

質量嗷嗷的好

2015-10-28 17:33: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好價好質量 不錯

2015-12-09 14:58: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下次還來買

2015-12-09 20:18: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的一本書,價格實惠,值得擁有!

2016-03-15 10:04:12
來自keren12**的評論:

還不錯 先囤著慢慢看

2016-03-21 11:24: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喜歡

2016-07-09 23:29:00
來自XJ98**的評論:

不錯!

2016-10-03 22:22: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很好

2016-10-15 23:50:16
來自倩***(**的評論:

符合我心意。

2017-02-08 11:07: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在朋友強烈推薦下買的這書,我拿到書后的感覺是紙張好,印刷好,內容更好,讓我堅信會因此而受益的,值得購買。物流很快,我非常滿意,是一次愉快的購書經歷。

2017-02-09 20:37: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的質量不錯

2017-05-02 14:42: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5 00:11: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8 14:03:4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戲曲知識300問 不錯,就是質感一般

2017-08-02 22:12: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寶貝收到了,外觀很好看,這樣效果也很好,是正品,發貨快,質量也不錯,還比實體書店價格便宜,不錯的寶貝,好評

2017-08-29 19:40: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多了解一些戲曲知識

2017-10-09 12:20:20
來自慧巢子**的評論:

這是一本關于中國古代戲曲的小百科,工具性強。

2015-08-21 10:27:31
來自夜倚花**的評論:

這個可以,當初學入門。學習戲曲知識還是很必要的。國粹啊。

2016-04-23 15:34: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戲曲獨具魅力,生命長青,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熔唱、念、做、打多樣表演手段于一爐,成為綜合性很強的一種表演藝術,與我國書法、繪畫的“寫意性”特征一脈相通。

2015-08-20 15:36: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