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獨辟蹊徑,專為小人物做傳,講述屬于他們精彩。在這本書中,那些君王、大臣、將軍都成了配角,而一些鄉野村老、販夫走卒、后宮怨女、門衛幕僚,成了的主角。經過對他們的聚焦放大、去偽存真,發現他們竟然也可以改變歷史走向、影響戰爭勝負、左右政治格局、扭轉大人物的命運,以及所包含的一種更加震撼人心的美。
本書立足小人物,著眼大歷史,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通過講述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精彩時刻,揭示出大歷史的詭異冷酷、厚重滄桑。
本書戲說,但不胡說,凡事都經過嚴謹求證;荒誕,但不荒唐,看似不正經實則一本正經;搞笑,但不惡搞,每句話都有根有據有出處。
文浩,本名李文浩,網名:熊抱刺玫瑰,從1996年上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曾在《少年文藝》(江蘇,與韓寒同期發表、獲獎)、《河北日報》、《小品文選刊》等報刊雜志發表散文、小說,獲獎若干。后混跡天涯論壇,成為大V牛人,代表作《文火熬江湖——透過金庸小說看世界》曾多次被論壇編輯頭版推薦。目前,致力于通俗說史。
壹
雄才也需英才輔
——扒出那些埋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智者◎暗戰:三家分晉中的“微榜單”4
預言獎:智果5
具遠見棒槌獎:尹鐸7
參謀獎:任章12
偵探獎:郄疵14
最能忽悠獎:張孟談18
最死心眼忠義獎:豫讓23
◎三老:改變政治格局的三塊老姜30
◎指引戰國四公子的“北斗七星”37
天璣——孟嘗君安身立命的操盤手38
天權——春申君不聽其計終遭害45
天璇與開陽——促平原君成大事不糾結55
殺破狼——讓信陵君在大動蕩中成大英雄64
貳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看看那些歷史的炮灰◎寒風蕭瑟里的金枝玉葉81
沖喜:帝國的春藥81
五十一道灰:從皇后到公主84
人造白癡:王朝的病人92
◎博弈暗戰中的悲催小卒94
躺槍之痛94
附子之傷102
◎野外生存時的嬌弱萌寵110
鄧通:漢文帝的“吉娃娃”110
韓嫣:漢武帝的“虎皮鸚鵡”118
董賢:漢哀帝的喵星人124叁
車輪碾過白富美
——亂世中貴族小女子的悲哀◎香如故:歷史上真實的孫尚香132
◎三座山:一個掙扎在政治漩渦中的貴婦人139
◎齊之姜:美是一種罪過146
非典型莊姜148
被蒸的夷姜150
凌亂的宣姜151
燁燁文姜156
悲哀哀姜162
肆
小人物發飆攻略
——話說小人物的驢脾氣◎殺不盡的執著:太史公的直脾氣174
◎買不起的傲氣:越石父的倔脾氣181
◎打不彎的腰桿:貫高的暴脾氣186
◎按不下的頭顱:士人的犟脾氣194
主演之一:收尸F3197
主演之二:打狗小虎隊201
主演之三:打虎FTboys207
伍
閱人需慧眼處事要蘭心
——古代無名小女子的遠見與卓識◎齊姜:溫柔鄉里的小彈弓217
◎僖負羈妻:生不逢時的戰略家224
◎晏嬰車夫妻:勵志毒舌姐230
◎馬太后:跳過歷史陷阱的超級馬里奧234
◎西漢客棧老板娘:現實版的金鑲玉241
◎陶子妻:周朝版的娜拉251
壹
雄才也需英才輔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再牛,單打獨斗仍免不了失敗的下場。金庸小說中的那些獨來獨往、縱橫天下的絕頂高手,如獨孤求敗、風清揚等等,近乎大仙,實在只能是個傳說。而東方不敗武功雖然也是獨步天下,卻因缺少得力幫手,終被任我行、令狐沖等擊敗;張無忌因有楊逍、彭瑩玉等人輔佐,才把明教做大做強,倒更顯得真實。
當然,拿武俠小說中的人物說事,沒啥說服力。不過,文學畢竟源于現實,映射到歷史之中,這樣的現象其實比比皆是。其中,楚漢爭霸最是典型。劉邦得天下后,曾問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有兩個大臣分析說,皇上您不摳門,有了好處大家利益均沾,跟著您干有奔頭;項羽呢,太雞賊,總擔心別人比他強,跟著他干不僅白忙活,反而是誰牛誰先玩完。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人們習慣稱了不起的人物為英雄。不過,東漢的劉劭認為,“英”和“雄”是有區別的。他在《人物志》中解釋“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是智者,“雄”是勇者,只有智勇雙全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英雄”——“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那么,英雄要想成大事,智慧和勇力哪個更重要一些呢?劉劭認為“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采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歸之,兩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一言蔽之,智慧還是比勇力更重要一些,這也正是稱“英雄”而不是“雄英”的原因所在。劉劭的觀點與劉邦相似,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僅僅靠自己的雄才大略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能夠擇天下英才而為己用。
在歷史長河中,那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英才,燦若繁星,姜尚、范雎、商鞅、孫臏、藺相如、張良、陳平、鄧禹、諸葛亮……他們或是逐鹿中原的高參,或是問鼎天下的臂膀,或是締造盛世的肱骨,或是苦撐危局的棟梁,他們的光輝照亮了歷史的天空,化作一個又一個不朽的傳奇。
不過,在這些牛氣沖天的偶像級英才之外,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英才,他們也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有深謀遠慮之智,也有洞徹大勢之眼,也有縱橫捭闔之術,但或因未遇明主,或因時運不濟,或因人微言輕,或因其他種種問題,其光彩被籠罩在那些偶像級英才的光芒之下,塵封在歷史的故紙堆里,漸漸被人遺忘——“狡兔三窟”的成語人人耳熟能詳,可誰還記得這成語的締造者?后人都哀嘆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悲慘下場,可有誰知道如果春申君能夠從諫如流的話,他可能還會延續自己的傳奇;大家都知道三家分晉拉開戰國大幕,可誰能注意到,這出大戲里一些小角色的表演,其實比那些主角更出彩;人們都贊諸葛亮隆中對謀劃出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可誰知道早在400多年前,就已有人提出過這個戰略構想……
下面,就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重新去發現這些被遺忘的英才,領略他們同樣光輝的傳奇。三家分晉中的“微榜單”暗戰說起來,歷史有時真的很詭異。
魏蜀吳三國歸于一統,即晉朝。然而,“三分歸一統”的600多年前,還有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就是“三家分晉”。雖然,此晉非彼晉,但歷史的深意也許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家分晉”的精彩程度,絲毫不遜于“三國歸晉”,司馬光將之作為《資治通鑒》的開篇大戲,絕非心血來潮。
先簡要介紹一下“三家分晉”的故事梗概:
春秋末期,禮崩樂壞。晉國內政,強枝弱干。智趙韓魏,四家強族,分割國土,尾大不掉。智氏最橫,獨霸朝綱。智瑤驕蠻,貪得無厭,威逼三家,強索土地。韓魏無奈,滿足其愿。趙氏無恤,不給其面。智瑤大怒,帶領韓魏,氣勢洶洶,進攻趙氏。無恤力弱,逃亡晉陽。敵軍圍攻,以水灌城。趙氏堅守,誓死頑抗。眼見危亡,想出奇謀。曉以利害,密聯韓魏。趙氏里應,韓魏外合。智瑤敗亡,族人盡誅。智氏地盤,三家瓜分。周封三國,晉國散滅。
故事看上去雖然一波三折,但也并不復雜,無非就是幾個大人物爭權奪利。人們往往將注意力放在聚光燈追逐的主角身上,卻忽視了那些躲在陰影中面目模糊的配角和龍套。然而,支撐這出大戲,推動劇情前進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配角和龍套。
我們不妨暫時將聚光燈從演技拙劣的主角——那些帝王將相身上挪開,轉移到這些歷來被世人輕視的小人物身上,看看他們黑暗中的較量,還給本該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本著娛樂大眾的原則,我為他們制作了這個“微榜單”。
預言獎:智果
頒獎詞:透過重重金玉,看穿核心敗絮;撥開眼前浮華,憂患未來隱憂。他有如炬眼,卻乏力驅邪魔;他是預言家,可無法改結果。有責必履,哪怕犯君威,此為盡忠;無道速隱,不肯戀紅塵,此乃大智。進則無懼,退亦無愧,大夫風范也!
晉國四大家族“智趙韓魏”之首的智氏,族長智宣子年老體衰,開始物色接班人。
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智瑤,一個叫智宵。智瑤相貌帥、氣質佳,才華高、有主見,能泡妞、會打仗,是典型的官二代、高富帥,少女男神、國民偶像。智宵與之相比,就像丑小鴨遇見白天鵝,對比之下簡直就是災難。
智宣子看在眼里,心中早有了計較。不過,他還是找來智果——這個族里最有見識的人,假惺惺地征求意見。
智果聽了智宣子的打算,趕緊進言道:“您怎么能選瑤瑤呢?我看還是宵宵靠譜。”
智宣子沒想到,這家伙這么沒眼力見兒,不高興地說:“宵宵滿臉橫絲肉,面相兇狠丑陋,哪有一家之主的形象!”
“what!您怎么會跟那些腦殘粉一樣只注重表面呢?”智果痛心地說,“宵宵的兇狠,是兇狠在表面,而瑤瑤的兇狠,是兇狠在內心。沒錯,瑤瑤參加‘超級模特’大賽得過及時名,真人CS成績創了晉國記錄,指揮軍事演習時沉穩果斷,在鄭國金色大廳演奏過古琴,是諸侯杯辯論大賽辯手,寫的情詩哄哭了全城少婦……可是,您該選的不是大明星、不是特種兵、不是藝術家、不是演說家也不是參謀長,而是繼承人,是為智氏家族這條大船掌舵的當家人。確實,宵宵在這些方面,跟瑤瑤差太遠了。但他只有一個優點,就是仁厚,而這恰恰是瑤瑤最缺乏的、也是一個當家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如果瑤瑤以他的才華來四處惹事欺負人,那不純粹是把咱智家自絕于人民嗎?有德有才是精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德無才是成品,無德有才是!咱雖然沒有‘精品’,但咱有‘成品’啊,你可不能放著‘成品’不用而用‘’!假如你非要用‘’,智族會變成痔瘡,早晚讓人家切掉扔進垃圾堆!”
“滾犢子!”智宣子聽完差點背過氣去,“你兒子才是!你們全家都是搖頭丸!”
智果長嘆一聲,“唉!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啊!”于是,揮一揮衣袖,連一片云彩都不帶,連夜向戶籍部門申請,改姓輔氏,同智氏一族斷絕了關系。
后來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了,智瑤把家族帶入了萬丈深淵,趙韓魏三族屠滅了整個智族。唯獨因為智果成為輔果,智氏這一支才幸免于難。
如今,所有姓輔、姓智(秦漢時部分輔姓族人恢復了智姓)的后裔都應該感謝他們老祖宗那毒辣的眼光。
榜單備選人:趙簡子
相比趙氏的老族長趙簡子,智宣子應該改稱“智瞎子”。同樣是選繼承人,人家趙簡子識人辯才的眼光就高明多了。其考驗兩個兒子選定繼承人的事跡見后篇《車輪碾過白富美——三座山》。
由于此榜單專為小人物而設,故趙簡子落選。
具遠見棒槌獎:尹鐸
頒獎詞:深知覆舟之禍,暗增載舟之福,民有幸,主可退;拒絕長城自毀,致力金湯永固,民免戮,主心安。位列人臣,不唯命是從、明哲保身,只為留得青山在;主政一方,肯休養生息、廣攬人心,實圖蓄力起東山。風物長宜,未雨綢繆,他的目光穿透人心,照亮前方路。睥睨井底蛙,不屑蠅頭利,趙氏得保他頭功!
如果你到某地任市長,敢不敢擠掉GDP中的水分,讓你的財政稅收負增長?敢不敢對上級領導拍腦門拍出的昏招置若罔聞?甚至反其道行之,逆捋老虎毛?
無需作答,大家都懂得。
然而,2400多年前,就有這么一個棒槌官。
他叫尹鐸,是晉國正卿趙簡子的幕僚。趙簡子派他到晉陽(今太原)當市長。臨赴任時,領導與他談話。
這種場合,一般人或作感激涕零狀:感謝領導栽培提拔,知遇之恩,無以為報,馬首是瞻,您指哪打哪!
或作躊躇滿志狀:請領導放心,一定好好干、拼命干、往死了干,人均純收入翻一番、財政收入翻兩番、GDP翻三番!
或作謙虛惶恐狀:卑職德薄才疏,蒙您青眼有加,忝居要職,定當如履薄冰、殫精竭慮,不負領導厚望……
可這家伙比較楞,上來就問趙簡子:“你要錢還是要命?”
當然,古人的話比較文雅,原話其實是: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直譯就是:你是打算讓我像抽絲剝繭一樣挖地三尺,把晉陽變成全國財政收入及時呢,還是打造一個萬年牢的大本營,你以后落難了有個的退路?
趙簡子沒有心理準備,冷不防這兩塊磚頭丟過來,驚得茶杯差點掉地上,下意識想到了保命:保障哉!廢話,當然是要命要退路啦!
“哦,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尹鐸一躬到底,然后打馬上路,赴任去也,只剩下一頭霧水的趙簡子。
到了晉陽,新官上任,及時把火,就是核減納稅戶數,免除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的稅賦,大幅度給老百姓減負。要知道,古時候,老百姓生活的目標基本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多打糧食少交稅。減免賦稅,向來是清官明君的及時標準。消息一出,全城轟動,老百姓敲鑼打鼓到衙門給尹市長送錦旗。
誰知尹市長把手一揮說:要謝就謝趙總理!
趙簡子在京城一個噴嚏接著一個噴嚏打,揉揉鼻子心想,怎么這么多人念叨我?這時小吏呈上公文,但見晉陽雖然經濟指標下滑,但幸福指數上升,集體訪、越級訪為零,治安案件也幾乎絕跡,老百姓沒事就流著淚唱:我們的趙恩公,最疼愛我們的人……這輩子做你的臣民,我們沒做夠,央求您呀下輩子,還做我們的主公……
趙簡子心想,這小尹有兩把刷子呀!于是來了興趣,帶著文武家臣跑到晉陽去視察。
誰知,剛到晉陽城外,趙簡子好像被馬蜂蜇到了胳肢窩,厲聲說:尹鐸這大膽狗賊!居然敢違反我的命令!不宰了他,我今天絕不進城!
原來,幾年前,晉國另外兩個大佬:中行寅與范吉射,起兵攻擊趙簡子,趙簡子退守晉陽,在城外筑起環城防御壁壘抵抗攻城。兩軍一番血戰,雖然敵人撤了軍,自己卻也損失慘重。因此,趙簡子一直把壁壘當成心里的一塊瘡疤,每想到此,仿佛就看到自己被中行寅和范吉射圍攻的狼狽。于是,在尹鐸赴任前,趙簡子特別交待,讓他到任后立即拆除環城壁壘這些戰時工事。
哪承想,這些壁壘非但沒拆除,反而經過重新修繕,比原來更高更堅固了。這真是棒槌他媽給棒槌開門——棒槌到家了!要說尹鐸肯定沒學過“領導守則”:1領導總是對的;2如果領導錯了,請參照及時條。你說他不挨辦誰挨辦?
“這簡直是在緬懷敵人的戰績,嘲笑我老人家當初的狼狽啊!”那次血戰大概給趙簡子造成了太大的心理陰影,所以將此視為一種侮辱——雖然這種想法有點莫名其妙。
眾人一看,這節奏變得忒快了,剛才還要樹典型、搞表彰,轉眼又要往死里整了。于是紛紛求情,但無濟于事。緊要關頭,一個叫郵無正的人站了出來。大家的心本來已經涼了半截,一看這人,剩下的半截也涼了——這人是尹鐸的仇人!
哪知,此人雖叫郵無正,心卻很正。他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對趙簡子一通雷煙火炮。
他先是對趙簡子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說你爺爺怎樣以德服人打下江山;你爸爸怎樣教育你謙虛低調、從諫如流;然后話鋒一轉,說你現在當了老大,卻把你爺爺的德行、你爸爸的教誨還有老師的教導、大家的勸諫,棄之不顧,你這是作死啊!人家尹鐸說得好:想到美事偷著樂,想到危難心里驚,這都是人之常情。這些壁壘都是絕佳的防御工事,不增高加固,反而拆除搗毀,除非腦子進水。所以他才這樣做,目的就是讓你觸目驚心、以此為鑒。不把瘡疤磨礪成厚繭,怎能保持趙氏家族的江山永固?如果你處罰尹鐸,就是屠戮忠良。忠良痛則奸佞快,你說還讓我們這些忠心耿耿的馬仔如何跟你愉快地玩耍?
明主較大的優點,不是總能做出正確決策,而是能夠及時糾正錯誤決策。趙簡子不愧為一代明主,郵無正的一番倚老賣老、連貶帶損,不但沒有惹惱他,反而被這當頭棒喝給敲清醒了。趙簡子大呼過癮,感激地說:“沒有你,我都差點不是人了!”于是,不殺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