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砍頭小史》是99%愛看曉松奇談的歷史迷都會選擇的課外書!牛津大學人類學家弗朗西斯 拉爾森 (Frances Larson)潛心多年奉獻! TED過1000000超人氣演講! VICE中國深度訪談!《紐約時報》《時代雜志》《華爾街日報》推薦!《人類砍頭小史》研究充分,文辭極為精妙,其發現影響深遠。當然,不可避免地具有黑色幽默性質,每章中關于人類學和歷史學的披露描繪技巧嫻熟,又異常扣人心弦。此外,《人類砍頭小史》還會經常挑戰讀者關于文明與野蠻、西方世界與“其他世界”、暴力與醫學、宗教與禮教之間的二分式理解。
人類砍頭小史》講述了人類的頭這一了不起的作品。在五種官能中,單單是頭部就掌控了其中的四種,它嚴密地包裹住大腦,并且擁有整個身體富有表現力的肌肉群。頭是人類具有區別性的特征,將我們的內心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盡管頭擁有如此超群的能力,但也經歷過黑暗時期,在人類歷史上,主要表現為斬首或割取敵人首級。無論是一些西方的收藏家對干縮頭顱的需求激發了大屠殺,還是二戰中美軍士兵把日本人的殘肢送回親人身邊,無論是杜莎夫人將被斬首的羅伯斯庇爾的頭做成塑像,還是達米恩•赫斯特在停尸房拍那些被砍下來的頭顱,無論是盜墓骨相學家還是癡迷于頭骨的科學家,人類學家弗朗西斯•拉爾森探究了我們這種對被砍掉的頭顱的一種可怕的迷戀,并對此進行了嚴肅深入且有趣生動的探究。
推薦一:關于砍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砍頭、干縮人頭、人頭收藏、頭顱崇拜、人頭解剖、人頭實驗、人頭藝術品、人頭買賣……這是一部關于砍頭及人頭的小史,只需一本書,將砍頭這一讓人毛骨悚然又強烈著迷的主題,徹底了解透徹。
推薦二:給文明人的你一次野蠻與暴力的沖擊!
這是一次文明與野蠻、人性與暴力的生動對峙。斯文的我們都有一顆獵奇怪癖的心!越發重口味的題材越發引起我們的興奮。本書不僅闡述砍頭的歷史,還從藝術、醫療、宗教、犯罪、科學實驗、學術研究等多個維度來分析砍頭的“價值”。實在過癮!
推薦三:60余幅插圖,帶來暢汗淋漓的視覺沖擊。
本書收藏一手歷史插畫60余幅,生動展示了人們對于砍頭、人頭收藏的鐘愛。這給生活在世界和平時代的你直觀的沖擊。
推薦四:牛津大學頭顱博物館美女館長潛心多年重磅新作!TED點擊量過1000000的超人氣演講!
推薦五:VICE中國全球青年文化之聲深度訪談!《紐約時報》《時代雜志》《出版人周刊》《紐約客》《觀察家》《獨立報》《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爭相推薦!
作者:(英)弗朗西斯•拉爾森(Frances Larson)
弗朗西斯•拉爾森:作家、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學家。2009年她撰寫的亨利•威爾康傳記《無盡的事物》入圍MJA獎和《新科學家》雜志年度十佳圖書,并被評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皮特河博物館是英國超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這里被譽為“人類學家資源始發地”,同時也是考古研究的中心。弗朗西斯•拉爾森畢業后一直在此擔任館長,并進行相關研究工作,這些經歷為她撰寫這本《人類砍頭小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源。在《人類砍頭小史》中,她挖掘了頭顱背后的故事以及它所蘊含的歷史思考,并回到我們人類自身,在恐怖血腥之外追問人性的蹤影。
譯者:秦傳安 作者:(英)弗朗西斯•拉爾森(Frances Larson)
弗朗西斯•拉爾森:作家、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學家。2009年她撰寫的亨利•威爾康傳記《無盡的事物》入圍MJA獎和《新科學家》雜志年度十佳圖書,并被評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皮特河博物館是英國超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這里被譽為“人類學家資源始發地”,同時也是考古研究的中心。弗朗西斯•拉爾森畢業后一直在此擔任館長,并進行相關研究工作,這些經歷為她撰寫這本《人類砍頭小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源。在《人類砍頭小史》中,她挖掘了頭顱背后的故事以及它所蘊含的歷史思考,并回到我們人類自身,在恐怖血腥之外追問人性的蹤影。
美女館長與人類頭顱的那些事兒
序言 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頭顱
導言 誘人的頭顱
及時章 干縮人頭
干縮人頭是牛津大學皮特河博物館的“重頭戲”,是人們注意力的中心。這些干縮人頭幫助我們打破成見,挑戰人們關于所謂原始習俗的假設,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數百年來與南美文化接觸中的錯綜復雜性。
第二章 戰場上的人頭戰利品
戰爭的單調乏味導致人們把死人的骨骼用于娛樂,這暗示了一種自豪感以及一種戰勝敵人的力量,這種據為己有的行為也可能是較高權力的表達。有些人頭被像狩獵戰利品一樣對待,但另外一些則變成了愛的象征、吉祥物、偽科學標本或玩具。
第三章 歐洲的斷頭臺文化
斷頭臺是終極舞臺,千百年來,生與死在這里嚴肅上演。斬首是劊子手的杰作,圍在斷頭臺周圍的人群很快就會對他的表現作出評判;而斷頭機的出現將斬首轉變成了一套不帶感情的程序,盡可能把殘忍程度最小化了。
第四章 人頭與藝術再創造
當藝術家畫一幅肖像或一顆砍下的人頭或者同時畫這兩者的時候,他是在追蹤身體與想象之間的一條界線:肖像要求想象性地進入對象的“靈魂”;被砍下的人頭則需要想象性地跳過死亡的邊界。
第五章 人類的頭顱崇拜史
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里,活人一直轉向死人尋求魔力。死人的尸體是令人興奮的東西,那些看上去似乎能夠抵抗腐爛的部件,仿佛在抵抗著死亡,堅持著生的力量。
第六章 用于科研的人類顱骨
在1 9 世紀,人類顱骨成了科學收藏和科學探索的一根支柱,從進化生物學到臨床心理學,人頭都構成了人類特征科學的基石。有人對顱相學本身避之唯恐不及,視之為披著科學外衣的算命;但大量的顱相學家還是以極大的熱情促進了人頭的研究,并留下不少遺產。
第七章 醫學院的人頭解剖
解剖頭顱是一件艱苦的體力活,需要很高的度,這代表了較大的體力挑戰和情感挑戰,但也帶來了不可否認的強烈興奮,醫科學生常常能從中感受到探索人與物之間邊界的魅力和恐懼。
第八章 人頭實驗
人頭與動物相連的實驗是否為未來的頭部移植創造了某種可能性?現代人體冷凍機構所冷凍的人頭在未來是否存在“起死回生”的可能?我們癡迷于自己的頭顱,其漫長的歷史有著如此多的理由——有些是實際的,有些是審美的,有些是生物學的,有些是哲學的。
結論 是別人的頭顱還是我們的?
人頭總是以復雜而矛盾的方式吸引我們的注意,這種感覺既熟悉又超脫塵世。它們提醒我們記住自己的脆弱;它們迫使我們觀照內心的自我,誘使我們研究人性的局限。我們或許不喜歡自己看到的,但那本身不是我們轉過臉去的理由。
致謝
譯后記
在2 0 世紀,"裝在瓶子里的腦髓"成了探索科學的驚奇和恐怖的一個稀松平常的虛構設置。但是,達爾的小說距離現實究竟有多遠呢? 2 0 0 年前,科學家們似乎用電探針一碰就讓被砍下的頭顱起死回生,而今天,人體冷凍者掏錢把自己被砍下的腦袋低溫冷凍起來,相信未來他們會被喚醒,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總是有一些人,相信這個虛構有朝一日會變成現實。通過讓我們要么能夠逃避死亡(像被砍下的人頭那樣),要么能夠保持生命(像被摘下的腦髓那樣),居住在我們頭顱中的力量難道就能讓我們的軀體變得多余?斬首難道只是一個人生命的另一個階段?
長期以來,人們相信,圣徒的遺骨和尸體部件有某種"死后的生命",但它們的力量必然是神秘的。它們身上的生命之所以得以保持,與其說是通過死亡,不如說是通過死后的重塑,活死人的活動只有上帝才知道。經過防腐保存的人頭可能有某種不斷發展的力量,但它跟生前讓人生氣蓬勃的那種力量不是一回事。死亡本身是變成某個新東西的瞬間。但是,如果塵世生命在死后可以維持將會怎樣?斬首是不是像從前看上去的那樣是決定性的?或許,圣徒們一邊捧著自己的頭顱一邊吟誦詩篇的故事在自然法中有一定的根據。
在1 9 世紀,有不少人從事讓死人復活的勾當。在1 7 8 0 年代的博洛尼亞,一次涉及一把鋼質手術刀、一個銅鉤子和兩條解剖的青蛙腿的偶然發現,開始了某種時尚。路易吉 伽伐尼的肌肉收縮試驗得出了一個有點令人驚慌的發現:電荷可以讓死去的動物復活,它們的身體在接觸金屬電極時會跳動、抽搐,甚至亂竄。
伽伐尼把這一能量稱作"生物電",他相信,它可以從動物本身的內部發出。換句話說,用他的工具,伽伐尼認為他是在重新激活一個尸體的生命力,為時幾秒或幾分鐘。沒過多久,另外一些科學家用小型哺乳動物截下的四肢做試驗,并對他們能夠用靜電裝置(后來則是用早期的電池)令尸體發揮力量感到驚奇。與此同時,醫生們開始通過摩擦起電機對患者給予輕微的電擊,作為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從局部麻痹到抑郁癥。伽伐尼的外甥喬凡尼 阿爾蒂尼是他最熱情的弟子,1 8 0 0 年代初,阿爾蒂尼帶著他的大鋅電池和銅盤到歐洲各地旅行,演示生物電的存在。他的演出成了令人吃驚的表演,一些兔子、綿羊、狗和牛的不同身體部件,阿爾蒂尼輕輕一觸,便在桌子上活蹦亂跳。有時候,阿爾蒂尼會在觀眾面前割下一條狗的頭,然后用他的電極讓它復活,于是,它的牙齒開始發出磕碰聲,它的眼珠子在眼眶里轉動,讓觀眾們很想知道這條狗是不是還活著,正在遭受折磨。
1 8 0 3 年,阿爾蒂尼在英國制造了一次小小的轟動。當時,他對一個人的尸體進行了試驗,此人名叫喬治 福斯特,因為謀殺罪而在新門監獄被絞死。表演在倫敦皇家外科醫學院一群觀眾的面前進行。聚集起來的觀眾瞪大眼睛注視著阿爾蒂尼玩他的魔法:這個過程剛一開始應用于臉部,那個死去罪犯的下頜便開始顫抖,相鄰的肌肉可怕地扭曲著,一只眼睛居然睜開了。在這個過程后來的部分,尸體的右手被抬起并緊握,腿和大腿也動了起來。在一部分無知的旁觀者看來,仿佛那個不幸的倒霉蛋馬上就要起死回生。在這樣令人信服的證據面前,很多人相信了"生物電"理論。實際上,有人發現這個證據太可信了,以至于有點讓人不自在。1 8 1 8 年,在格拉斯哥一次類似的公開演示上,另一位被處死的殺人犯的胸膛再次起伏,看上去似乎在呼吸,而"臉上的每一塊肌肉同時嚇人地運動起來;那令人驚駭的表情結合了憤怒、恐懼、絕望、痛苦和嚇人的微笑",幾個旁觀者不得不離開房間,一個人甚至昏倒在地。阿爾蒂尼在博洛尼亞對人頭進行了試驗,在一個實例中,兩顆被砍下的人頭通過脖子連在一起,并讓電流從它們之間通過。被砍頭的罪犯給當時歐洲很多類似的試驗提供了材料。
到1 9 世紀初,電療法在德國達到了如此狂熱的程度,以至于在實驗中使用被砍下的人頭被宣布為非法。布雷斯勞的文特博士想必是那些發現自己的工作被這部新法律帶向終結的人之一。在1 8 0 3 年一次對人頭進行的試驗中,文特安排他的兩個助手抓住一個被劍處死的人的頭,這個人剛死一會兒。他們牢牢地抓住那顆頭,與此同時,文特用電極接觸被砍斷的脊髓。死者的臉部以一種如此活生生的方式收縮,以至于文特確信它感覺到了痛苦。當文特用他的手指猛戳一只眼睛的時候,或者,當他的助手對著太陽舉起那顆頭的時候,眼瞼就會合上。當他們對著受害人的耳朵大喊他的名字時,眼睛又睜開了,他的目光緩慢地轉向一側,他的嘴張開了仿佛在試著說話。被斬首一分半鐘之后,那人的頭已經沒什么反應了,但是,用電極深探脊髓產生了如此劇烈的面部收縮--眼瞼突然合上,兩頰鼓脹,牙齒咬到了某個人的手指--以至于觀看的人宣稱:"他是活的!"由于在生物學上我們對另一個人的臉部活動的反應是自發地、迅速地和下意識地--因此,一顆轉動眼珠、咬緊牙齒的被砍之頭所帶來的恐懼本質上是一種生理反射。當一張臉看上去仿佛是在表達不適或掙扎著想與人交流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便自動作出反應:笑臉讓我們感到放松;沮喪的臉讓我們感到焦慮;悲傷的臉讓我們感到同情。我們不能不對某人的面部表情作出情緒上的反應。當這個某人是一顆沒有身體的頭顱時,所有這些反應--情緒的、身體的和理性的--必定亂作一團,我們的情緒本能與下面這個邏輯結論發生了沖突:這個人必定是死的。被砍下的臂和腿在演示者的桌子上可能扭動和亂戳,但一個人的頭卻以一種其他任何身體部件都做不到的方式伸向觀眾,因為它的運動看來不止是身體上的--它們是一個能感知、有意識、有感覺的動物的運動,它們的困境令人恐懼地很有吸引力。
拉爾森深入研究了斬首這個古怪混亂但同時又非常讓人著迷的話題,她那生動的講故事般的語調,將這讓人痛苦的話題變得更有意義,而不僅僅讓人覺得砍頭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出版人周刊》
不需要解釋為什么這部非虛構類作品會出現在我們的榜單之首,盡管它描述的是一個殘忍的主題,但這是一部邏輯嚴密的研究之作,事實上,關于各種奇特獵取習俗的學術研究、收集、交易和展覽,都與人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紐約時報書評》
無論是圣人、罪人,還是天才都可以用頭進行思考、學習。拉爾森從藝術、醫療、宗教和犯罪的角度研究了被砍掉的頭顱。她的作品中充滿了怪誕而恐怖的故事、富有吸引力的事實和哲學難題。
——————《獨立報》
拉爾森的這本書既富有趣味性又有可讀性,而且避免了過于恐怖和病態的感傷。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人類砍頭小史》是時代的珍品。
——————《泰晤士報》
作者在恐怖與血腥之外找到了人性的維度,還找到了難得的幽默。
——————《華盛頓郵報》
以前在課本上有一點加爾的顱相學的介紹,當然是作為偽科學啦。這本書對這個事情的大背景進行了更詳細的介紹,還說當時關于顱相學的書賣得超火爆,僅次于當時的三本暢銷書。哈哈,好玩兒。
一直愛讀史學類的作品,而這本人類砍頭小史,無不令人更想閱讀之。首先,跟以往的史物不同,這本書是從比較血腥恐怖的砍頭切入,讓你更了解死亡與藝術的連接,以及人群中總有那么一些人,對這種恐怖藝術的追逐與熱愛。期待早日讀完,再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