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為戰國早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及其門人后學所著。唐玄宗天寶年間改題為《沖虛真經》,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加稱為《沖虛至德真經》,是道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中國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書中內容涉及哲學、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世態人情等多個方面,既有史料價值,也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本書刊刻十分精妙典雅,字體方整,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編》。今據此本影印,以饗廣大讀者。
列子,姓列,名御寇,道家學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的道家學派重要傳承人物。林希逸(1193~1271)南宋末年理學名儒,字肅翁,一字淵翁,號竹溪,又號鬳齋。他做為艾軒學派第三代傳人,師從陳藻,理學精湛,在老子、列子、莊子的研究方面,有十分的貢獻。他置身儒學,參引釋道,其所注解的《列子鬳齋口義》,在東亞文化圈影響極大。
林希逸(1193—1271),字肅翁,又字淵翁,號竹溪,又號鬳齋、獻機,福清(今屬福建)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4年)進士,累歷臺省館閣清要之職,執掌辭翰,終官中書舍人。師從陳藻,是艾軒學派第三代傳人, 南宋末年一位理學名儒。其學置身儒學,參引釋道,在對道家思想的研究方面有十分的貢獻。所著除《列子鬳齋口義》外,還有《鬳齋續集》《考工記解》《易義》《春秋傳》《鬳齋前集》等。
列子序…………………………………
鬳齋先生列子口義後序……………… 七
卷上
天瑞及時……………………………一三
黃帝第二……………………………四七
周穆王第三…………………………一〇〇
仲尼第四……………………………一二四
卷下
湯問第五……………………………一五九
力命第六……………………………二〇
楊朱第七……………………………二二八
說符第八……………………………二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