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出生在波蘭一個議員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當時歐洲流行占星術,從小就有懷疑精神的哥白尼,在老師的影響下,開始觀測天象,學習天文學知識,推翻“地心說”,提出“日心說”。他的發現,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揭開了天文學革命嶄新的一頁。
本書用簡潔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哥白尼的一生,歌頌了他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精神。
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愛迪生、達爾文、諾貝爾、居里夫人、哥白尼、法拉第、萊特兄弟,他們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奠定了現代社會繁榮昌明的局面。這些在生物、物理、化學、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如何穿越蒙昧,高高擎起真理的明燈,為人類造福的?童年的初始情境怎樣啟迪和引導他們走上科研之路?面對困難他們如何鍥而不舍,成就今天的輝煌?這套傳記叢書用翔實的資料,生動引人的故事,講述科學家不平凡的一生。
主編 孟憲明,河南杞縣人,作家,民俗學家。1982年1月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現為河南省文學院一級作家、河南民俗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會長,河南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著有長篇小說《雙筒望遠鏡》、《大國醫》等4部,影視劇本20多部,專著3部。主編叢書6種51本。迄今共創作、主編了1500余萬字的文字作品。其中文學、劇本及著作、論文共計700余萬字,主編達830萬字,作品先后14次獲國jia級獎項。
中世紀末期,在波蘭西北部的托倫城,誕生了一個迎接新世紀曙光的人——哥白尼,在他童年的心婁里,從小就播下了對神學懷疑的種子。
1.故鄉
2.懷疑的種子
二
在利茲巴克中學學習的時候,哥白尼及時次對天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導師的教導,使他懂得了天文學必須具備兩件法寶——數學與觀測。
1.在利茲巴克中學
2.困惑
3.導師的教導
三
克拉科夫大學把哥白尼培養成一個熱愛科學和藝術的人文主義者。在這里,他成為及時個向“地心說”挑戰的對手,并為他的劃時現——“日心說”奠定了基礎。
1.克拉科夫大學
2.沃伊切赫老師
3.勇敢的懷疑,大膽的設想
四
在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哥白尼利用數學和觀測兩件法寶,及時次用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了托斯勒密月球理論的荒謬。
1.去意大利留學
2.博洛尼亞的月亮
五
在意大利,經過7年的學習,哥白尼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他以一比不茍的科學態度、遨游在天文學的太空,并為他的劃時現初步構思出一個總的輪廓。
1.羅馬大學的講壇
2.在帕多瓦學醫
3.走近真理
六
哥白尼懷著淵博的知識和赤子之心回到祖國。為了祖國的利益,他協助舅舅同覬覦瓦爾米亞的十字騎士團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成為舅舅忠誠的和富有才智的助手。
1.在舅舅身邊
2.出色的翻譯家
七
在繁忙的行政公務之余,哥白尼一直堅持他所愛好的天文學研究,發表了闡述他的天文學基本思想的《淺說》,對教會所支持的“地心說”理論開始了公開的批駁,為他的主要著作《天體運行論》的動筆做好了準備。
1.身兼數職的行政工作者
2.的預見
3.發表《淺說》
八
哥白尼不是關在“象牙之塔”的書房學者,而是把個人的愛好和公共利益的需要相協調,積極從事公益活動,關心窮苦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為了履行財產管理人的公職,他的足跡遍布了瓦爾米亞的每一個鄉村城鎮。
1.財產管理人
2.對付敵人的侵擾
3.公務之余的收獲
九
當面臨十字騎士團的瘋狂侵略,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哥白尼獻身祖國,與人民同仇敵愾,走上戰斗的前線,為保衛祖國、戰勝敵人,做出自己的貢獻。
1.戰火彌漫的瓦爾米亞
2.備戰反擊
3.保衛奧爾什丁的英雄
十
面對滿目瘡痍的土地,為了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行政秩序和經濟秩序,哥白尼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終于同人民一起渡過了民族的艱難時期。
1.醫治戰爭創傷
2.從行政總管到一任辦公廳主任
十
哥白尼不僅是個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個出色的經濟學家。他的經濟理論超出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具有先進和革新精神,并且代表了貧苦人民的利益。
1.貨幣危機
2.貨幣改革家
3.進步的經濟學家
十二
接近老年的哥白尼逐漸擺脫了從事多年的公務工作,終于有了較多的時間從事他所喜愛的科研活動。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瓦爾米亞卻進入一個不利于發明和發現的時期。
1.并非偶然的收獲
2.宗教改革運動的干擾
十三
老年的哥白尼多災多難,他只想有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安靜環境。然而宗教衛道者一連串的報復打擊,使這位對宗教教義持否定態度的孤獨老人經受了許多磨難。
1.丹蒂謝克主教的報復
2.安娜引起的風波
十四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哥白尼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終于完成了。它標志著天文學家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從此使自然科學從愚昧的神學中解放出來。
1.錯誤觀點的批判者
2.劃時代巨著完成的前后
3.《運行》
十五
風燭殘年的哥白尼決定冒著被教會審判的風險出版自己的著作。然而,在他臨終時刻,送到他手上的,卻是在教會授意下被篡改了的作品。
1.忠實的學生和朋友
2.《運行》的出版
3.臨終前后
十六
天體運行論》的出版,敲響了神權的喪鐘。從此,在科學與宗教之間,展開了一場殘酷而又持久的斗爭。多少杰出人物英勇不屈,慷慨捐軀,終于迎來了科學的勝利。
1.《天體運行論》的遭遇
2.遲到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