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經典常談”和“文藝常談”兩部分構成。
“經典常談”寫于1942年,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辟,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
“文藝常談”將朱先生散見于《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書中有關詩歌、文學、語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輯為《文藝常談》,這本書對年輕的朋友們了解與欣賞中國文藝有極大幫助。
盛贊的愛國文人
中國久負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蘇東海縣,原籍浙江紹興,因世代居住于揚州,自稱揚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教育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戰士。
朱自清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留學英國,專攻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后任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最為人知的是散文的藝術成就,其散文曾被譽為“白話美文的模范”,先生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等領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除出版詩集《蹤跡》和眾多散文集外,也有很多學術論著傳世,包括《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圣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
經典常談
序
說文解字》第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
四書第七
戰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
辭賦第十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文藝常談
論詩學門徑
古詩十九首釋》前
詩與話
歌謠里的重疊
解 詩
詩與感覺
詩與哲理
詩與幽默
真 詩
朗讀與詩
詩的形式
詩 韻
詩多義舉例
詩的語
論“以文為詩”
再論“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王安石《明妃曲》
什么是文學
古文學的欣賞
文學的標準和尺度
文言白話雜論
語文學常談
了解與欣賞
論中國文學選本與專籍
論教本與寫作
怎樣學習國文
寫作雜談
禪家的語
關于“月夜蟬聲”
魯迅《藥》指導大概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魯迅先生的雜感
論逼真與如畫
論書生的酸氣
論嚴肅
論通俗化
低級趣味
論標語口號
論誦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于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本書所謂經典是廣義的用法,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我國舊日的教育,可以說整個兒是讀經的教育。經典訓練成為教育的項目,自然偏枯失調;況且從幼童時代就開始,學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殘了他們的精力和興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讀經漸漸廢止。民國以來雖然還有一兩回中小學讀經運動,可是都失敗了,大家認為是開倒車。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國文課程標準里卻有“使學生從本國語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話,高中的標準里更有“培養學生讀解古書,欣賞中國文學名著之能力”的話。初高中的國文教材,從經典選錄的也不少。可見讀經的廢止并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而且擴大了范圍,不以經為限,又按著學生程度選材,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弊病。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朱子似乎見到了這個,他注“四書”,一種作用就是使“四書”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書”注后來成了小學教科書。又如清初人選注的《史記菁華錄》,價值和影響雖然遠在“四書”注之下,可是也風行了幾百年,幫助初學不少。但到了現在這時代,這些書都不適用了。我們知道清代“漢學家”對于經典的校勘和訓詁貢獻極大。我們理想中一般人的經典讀本―有些該是全書,有些只該是選本節本―應該盡可能地采取他們的結論;一面將本文分段,仔細地標點,并用白話文作簡要的注釋。每種讀本還得有一篇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這需要見解、學力和經驗,不是一個人一個時期所能成就的。商務印書館編印的一些“學生國學叢書”,似乎就是這番用意,但離我們理想的標準還遠著呢。理想的經典讀本既然一時不容易出現,有些人便想著先從治標下手。顧頡剛先生用淺明的白話文譯《尚書》,又用同樣的文體寫《漢代學術史略》,用意便在這里。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他們的興趣,引他們到經典的大路上去。這部小書也只是向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可是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這部書不是“國學概論”一類。照編撰者現在的意見,“概論”這名字容易教讀者感到自己滿足;“概論”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著別的―其實什么都只有一點兒!“國學”這名字,和西洋人所謂“漢學”一般,都未免籠統的毛病。國立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分別標明歷史和語言,不再渾稱“國學”,確是正辦。這部書以經典為主,以書為主,不以“經學”、“史學”、“諸子學”等作綱領。但詩、文兩篇,卻還只能敘述源流;因為書太多了,沒法子一一詳論,而集部書的問題,也不像經、史、子的那樣重要,在這兒也無須詳論。書中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照傳統的意見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人新說;這中間并無編撰者自己的創見,編撰者的工作只是編撰罷了。全篇的參考資料,開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隨處分別注明。也有襲用成說而沒有注出的,那是為了節省讀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讀物和考據的著作不同,是無須乎那樣嚴格的。末了兒編撰者得謝謝楊振聲先生,他鼓勵編撰者寫下這些篇“常談”。還得謝謝雷海宗先生允許引用他還沒有正式印行的《中國通史選讀》講義,陳夢家先生允許引用他的《中國文字學》稿本。還得謝謝董庶先生,他給我抄了全份清稿,讓排印時不致有太多的錯字。
……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
朱先生的《經典常談》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誰要知道某書是什么,它就告訴你個什么……因這本書的導引,去接觸古書,就像預先看熟了地圖跟地理志,雖然到的是個新地方,卻能頭頭是道。
――葉圣陶
對于需要一點語文訓練和寫作修養的人,他的文章確實堪稱典范。
――王 瑤
它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古書的來歷,其中的大要,歷來對于該書有什么問題,直到現在為止,對于該書已經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個簡明的概念。 ――葉圣陶
佩弦先生一向在發揚、介紹、修正、推進我國傳統文化上做功夫,雖說一點一滴、一瓶一缽,卻樸實無夸,極其切實。再加上一副沖淡夷曠的筆墨,往往能把頂笨重的事實或繁復的理論,處分得異常輕盈生動,使人讀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費力地心領神會。這本《經典常談》就是我這話一個確切的明證。 ――吳小如
非常不錯的書
到貨很快,書包裝完好無損
不錯的一本書
挺好的一套書
內容很好,很實用,值得推薦
老師推薦的,趁活動囤貨。
Satisfied
買的書太多太多了,導致積累了很多未評價的訂單,也因此失去很多積分的機會,很不公平。所以我統一用這段話作為評價內容。這本書還沒看呢,整體不錯吧
博大精深。
幾本書都不錯。字再大點就好了。
真他媽的渣,做工極差,表示以后再也不在當當買書了!!!!
很淺顯,給小孩子看看,普及一下傳統文化還可以
學校推薦看的,有點無聊但是干貨很多,特別適合文科生
這是我買到的第一本關于散文大師朱自清先生的書。
粗略的翻了一下 還行吧 竟然是當當自己的出版社出版的 也是醉了
為了完成作業買的,我就不就內容啥的做評論了w
朱自清的學術札記,既有常識,又有心得,適合不同程度的人閱讀
朱自清先生關于文學創作的書,講的很好,花了九塊錢,很值。
打滿分沒話說!太棒了,愛死了!讀文學的可以看看哦,真的很好哦~強檔推薦!
包裝完好。普及性讀物,也是朱自清先生的苦心。希望有收獲。
買來自己讀的,書的質感不錯。內容通俗易懂。挺好!
非常好的一本國學簡介,大師的文筆謙和流暢富有內容。
經典,大師之作,大師遠去再無大師。好書,值得一讀。
讀了小部分,確實有娓娓道來的感覺,大致是系統性介紹經史子集主要經典的內容,似乎很適合作為中學生課外讀本。
物流蠻準時,沒有看過朱自清的過多作品,不過相信能從這本書找到研究國學的切入點
自從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就一直很喜歡朱先生的文字。推薦。
這套書的質量一般,但內容比較扎實,所以買來看看是可以的。
冷水中的陽光,還沒有看,非常喜歡作者,決定再買一些他的書看看,收藏,孤陋寡聞,感謝,活著為了講述
真有些不理解,是我們的時代進步了?還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求拔苗助長?總之,這本寫給“青年朋友”的書,居然對孩子的小升初面試“很有幫助”。唉~~就我個人而言,本書內容過于淺顯。
雖然上學時沒有發覺父親的背影那篇的文字力量,但看看國學經典,希望能提高下自己。
經典常談對經典的解說簡單了些,適合初步接觸的人
【當當出品】經典常談 文藝常談(朱自清寫給年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