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性學及時人劉達臨繼研究了《孔子與性文化》的關系后,從"道家與性文化"的關系,為中國性文化尋根究底。
書中從道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探索出去,說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蘊涵的性文化,并運用大量的春宮圖、秘戲圖,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術的理論和技巧。同時,摘取了部分房中術古籍中的養生秘方,說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養生和健康的本質。另外,書中首次總結了古代房中術中的十二大成就,諸如對性的正確認識、性交方法、性健康、生理規律、心理規律、性前戲、體位、障礙改進方法、優生等。本書揭開了中國歷為神秘的一頁,填補了中國性學養生養性理論的空白。
中國古代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所催生的,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全世界的大力促進技術發展的宗教,也是全世界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道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被弄得十分神秘、不太興旺,而許多人認為道士是裝神弄鬼,易經、八卦、占卜、風水都是迷信。本書作者從自身優厚的性文化知識出發,還原道家對性文化的科學態度,豐富了中華性文化知識,同時,也對世俗對道家的某些偏見進行了撥亂反正,如時下國人對中醫的態度。
胡宏霞 醫學博士,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館長,美國人類性文化基金會副主席。長期從事醫學統計與檔案管理工作。1999年,開始與劉達臨教授合作創建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并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劉達臨教授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展覽,并兩次共同獲得國際大獎。論著有《兒童性早熟的社會成因及醫學探討》《搶救流落國內外的性文物》《中國人性功能障礙的文化影響》《女子的性壓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畫說性》(兒童性健康教育讀本)《性文化77夜談》《愛琴海的愛情》《歡情與迷亂》和《梵天與情欲》等。
劉達臨,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學燕京大學新聞系, 195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系,參過軍,獲中尉軍銜,1969年復員。1982年任上海大學《社會》雜志編輯,副主編。1988年任上海性學研究中心主任,創辦《性教育》雜志。著有《性社會學》《中國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當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書籍。作者在性學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障了本書的學術價值。
胡宏霞 醫學博士,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館長,美國人類性文化基金會副主席。長期從事醫學統計與檔案管理工作。1999年,開始與劉達臨教授合作創建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并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劉達臨教授在國內外舉辦有關展覽,并兩次共同獲得國際大獎。論著有《兒童性早熟的社會成因及醫學探討》《搶救流落國內外的性文物》《中國人性功能障礙的文化影響》《女子的性壓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畫說性》(兒童性健康教育讀本)《性文化77夜談》《愛琴海的愛情》《歡情與迷亂》和《梵天與情欲》等。
劉達臨,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學燕京大學新聞系, 195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系,參過軍,獲中尉軍銜,1969年復員。1982年任上海大學《社會》雜志編輯,副主編。1988年任上海性學研究中心主任,創辦《性教育》雜志。著有《性社會學》《中國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當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書籍。作者在性學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障了本書的學術價值。
前 言 道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及時章 道家性文化的形成
及時節 從黃帝到春秋戰國
第二節 老莊之學成為道家文化的主旨
第三節 孔孟之道崇尚人性
第四節 出土重現的房中術古籍
第五節 "外轉內銷"的中國性學古籍
第二章 《易經》與八卦
及時節 《易經》與性文化
第二節 八卦中的性內容
第三節 陰陽互補
第四節 八卦和婚姻、婦女
第五節 對性關系的預測
第三章 道家與婦女
及時節 女神崇拜
第二節 道家思想是"主陰"
第三節 婦女對發展道教大有貢獻
第四節 女性的修道
第四章 中國古代房中術的發展
及時節 古代房中術與養生
第二節 房中術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道教的建立和房中術
第四節 中國古代房中術的十二個大成就
第五章 道教的異化
及時節 修煉變成了巫術
第二節 房中術變成淫樂手段
第三節 煉丹可致人命
第四節 "兩個打擊"
第六章 道教的改革和的興盛
及時節 張三豐其人
第二節 理論、丹藥、武術及其他
第三節 道教圣地——嶗山與茅山
第四節 道教的改革
第五節 道教新的尊神們
后 記 研究道家文化引發的思考
及時章 道家性文化的形成
講道家性文化,不能只講道教,東漢張道陵所創建的道教,其理論基礎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道家文化,而道教使它有所發展、擴大并運用于實踐。道家文化決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甚至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期。
及時節 從黃帝到春秋戰國
中華性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在中國古代,道家文化有時被稱為"黃老之學",道家運用的一些方術則被稱為"黃老之術"。"黃"就是黃帝,"老"則是老子。
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大地的部落聯盟領袖,被公認為華夏文明的奠基者和創造者,如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養蠶等都創始于黃帝時期。同時,他還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性學大師:不少古書都記載了他曾和廣成子、容成子、彭祖等"十老",還有素女、玉女、玄女等"五女"討論性問題;古代還有"黃帝御千二百女而成仙"的傳說,雖屬神話傳說,但說明了黃帝有較多的性實踐;流傳至今的《黃帝內經》中也有較多的性醫學內容,雖然后人疑此書為托名之作,但也不是空穴來風。古代還有《黃帝三王養陽方》20卷,有人也疑為托名之作,已佚。
曾和黃帝討論性問題的"十老"、"五女"的詳細情況,后世記載不多,但是對于其中的彭祖,后世的許多典籍都曾有記載。歷史上記載他姓篯名鏗,是顓頊的玄孫,生于夏代,到了殷商末年已經767歲(一說八百余歲),殷王任他為大夫,他卻托拜祖大典(河南新鄭,2008年4月)病不問政事。他長期練功修行,是中國古人長壽的及時代表人物。關于他的長壽,后世所傳眾說紛紜:一說他活了八百多歲,但古代紀年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八百余年實則合今一百多年,即使如此也很不容易了;另說古代有大彭祖國,彭祖活了八百多歲,實為大彭祖國存在了八百多年之訛。
后世最早提及彭祖的可能是《論語述而》:"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莊子逍遙游》中說:"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列子力命》寫道:"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荀子修身》則云:"扁善之度,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禹。"其他有關彭祖的記述,不勝枚舉,甚至《史記》也提到了他。《史記》則是從古到今人們認為最的正史。
古人歷來把彭祖作為長壽最典型的代表,所謂"彭壽"、
"彭年"等都是大吉大利之詞。今四川有彭山縣,據傳這是彭祖的故鄉;江蘇省徐州市又稱彭城,據傳這是彭祖受封之地;江蘇無錫還有"彭祖墩"。今人還收藏一件楚簡,名《彭祖》,簡文為:"耈老曰:`三去其二,豈若已。`彭祖曰:`吁,汝孳孳布問,余告汝人倫……`耈老曰:`眊眊余朕孳,未則于天,敢問為人。`彭祖曰:`既躋于天,或墜于淵……父子兄弟,五紀必周……`"彭祖為什么會長壽?后人記載他是從三個方面修煉的:一是食道,就是講究飲食,食其精英;二是氣道,就是練氣功;三是房道,就是房中術,就是性、房事養生。正因為這樣,彭祖被后世奉為道家的老祖宗之一。
晉代的著名道學家葛洪在《神仙傳》中記述彭祖認為"不知交接之道,雖服藥無益也",可見彭祖認為通過房中術養生是很重要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關這方面的記載就更多、更清晰了。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變革的時期,社會形態由宗族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當時,奴隸主的統治日趨沒落,新興的地主勢力逐漸抬頭,社會生產力獲得了一定的解放,這就促使了思想觀念的活躍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形成了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那時,中原大地分裂成許多國家,群雄紛爭,各有需求,也不可能像后世那樣"定儒家為一尊",統一思想,這也為"百家爭鳴"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這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時代,也是中華文化的奠基時代。
"百家爭鳴"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人生,涉及
如何看待性問題。不同的學派對性問題的看法都是通過對"人欲 "的探索而展開的,在這個問題上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不同的性觀念。
總的來看,當時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民間,性觀念是比較開放的。在民間,始于周初止于春秋中期的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描寫了當時的民風民俗,其中描述男女情愛的內容頗多,如《關雎》、《摽有梅》、《采葛》、《野有死麕》等都十分有名,除了述及男女一般的以外,還涉及野合和同性戀等。對當時的統治階級來說,也是同樣的。有不少君主和學者公開地談論過性問題,如齊宣王就坦率地和孟子談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還有一位秦宣太后在一次軍事會議上主張對自己有利時才會出兵,對自己沒有益處就不會出兵,還以性交為例,說先王(她死去的丈夫)在和她做愛的時候,壓在她身上的一個點,她就感到很疼,整個身體壓在她的身上,她就不疼了。 后世的一些道學先生評論這件事時說,這種話 "出于婦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載于國史之筆,皆大奇"。其實何奇之有?那時的人們把性看成是一件非常自然、正常的事情,沒有什么可諱言的,不像后世的一些大人先生,道貌岸然,諱言談性,卻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還有,春秋時齊國的賢相、大政治家管仲于公元前 7世紀創建了中國歷史上及時個國營妓院(即 "置女閭七百"),君主喜之,百姓贊之,歷史載之,認為這個舉措對增
加國庫收入、招攬人才、緩和社會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也說明了當時人們對性的態度。當然在那個時期,統治階級也存在著駭人聽聞的內室穢亂,倫常顛倒,風氣淫蕩,這則是另一個方面的問題了。
第二節 老莊之學成為道家文化的主旨
春秋戰國時期,和孔孟之道同時形成的老莊之學,以后成為道家文化與道教的主旨。道家的后世也稱老莊之學為"黃老之學"。老莊之學中的"老"是指老子,"莊"指繼承與發展了老子學說的莊子。
老子被后世尊為道教的鼻祖,他是春秋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曾做過周朝守藏室吏(國家圖書館館長)。據說年輕的孔子曾專程到周朝的京城洛陽向老子請教。在孔子臨走前,老子對孔子說:"你所談論的東西,其人已成朽骨一堆,留下的不過是些過時的空談而已。君子得意時則大展宏圖,不順利時則應與時沉浮、深藏不露。我曾聽說過這樣的道理:精明的商人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驕氣和過多的欲望,都對你有害,這就是我給你的贈言。"
孔子回到魯國后對學生們說:"老子就好像是游于云霧中的
一條龍,若隱若現,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無法捉摸。"
老子后來應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然后騎青牛飄然而去,不知所終。《史記》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這都是因為他修道而獲得的高壽。
老子的主要理論是:
一、貴生
老子認為,陰陽、牡牝、男女是天、地、人之根。他說: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
老子的這些話說明了牡牝相交,才構成生命。在老子看來,世間之人大多對生命不夠重視,常沉溺于爭名奪利,忙碌于世俗生活,虛度年華,浪費生命,而懵然不覺。這種態度十分可悲,也十分危險。老子指出: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這就是說,人的生命相對于自然界的事物而言,是十分短暫的。因此,必須把"貴生"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要以百倍的熱情來保護生命。
二、寡欲知足
人們之所以不重視生命的保養,關鍵在于內心充滿種種物質欲望。一般人往往認為,追求到手的財物越多,權勢越大,越能滿足自我所需,生活也越幸福,于是無時無刻不思求物質利益的獲取。在老子看來,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世人汲汲以求的東西,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幸福,反會因此遭受無窮的禍害,對養生極為不利。他指出,從表面現象來看,華麗的色彩和動聽的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鮮美的滋味、馳騁打獵也可帶給人極大的樂趣,但從事實上觀察則不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三、養生要處柔、處弱、處靜
在老子看來,一個人要養生,就必須清楚和躲避有害因素,其方法就是處"柔"、處"弱"和處"靜"。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想處剛、處強、處動,孰不知如不朝對立面轉化,結果必是遭災惹禍。所以,老子指出,"柔"和"弱"的養生之方是,人們應該自覺地使自己處于不利的地位,因為曲才能保全,枉曲才可以直伸,低洼才能滿盈,敝舊而能更新,少而能多得,多得反而減少。人們只有處于弱勢,然后才能避免災禍,保養身心,由不利轉化為有利。
他在這方面的名言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同時,人們還要處"靜",老子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就是說,厚重為輕浮的根本,安靜為躁動的主宰,所以有德之人的言行舉止總是保持厚重樸實,雖有榮華之境可供觀賞,卻安靜閑處,超然物外。在老子看來,宇宙萬物無時不在變化發展,生生死死,沒有止息,此"動"意味著人們勞精費神,心躁體疲。所以,人們要養生,就需由"動"轉"靜",以安閑適處的態度超然于物外。以"靜"應動,才可保生。
四、保持人的"本真"
使人得天地之精華的"氣"而不至于發散和損耗,是養生的目的,所以人們要做到保氣于體,使之不散失,要結聚精氣,使骨弱筋柔,猶如嬰孩那樣。因此,人之"本真"實際上就是人們初生時獲得的"先天之氣"。
在老子看來,任何物,包括人在內,只要壯盛了就會走向衰老,終則死亡。所以,人們若想求長生,就必須使自己的生命狀態保持在初生時期,使之長久不渙散,避免受到損傷,這樣,生命才能長久。反之,人如果一味追求安逸,貪口腹之欲,必然促使自己迅速地生長發育,結果使"本真"迅速地散失,形體亦隨之而毀。
他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老子歷來被推為中國養生學的祖師,而房內養生則是養生的根本。人的生命是由父母性交(即"牡牝之合")而產生的,而性合之源則在于精。老子的以上論述認為,嬰兒的生命力最強,嬰兒無知無欲,無畏無懼,所以"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老子認為,嬰兒筋骨柔弱,還不知道性交,可是小拳頭握得很緊,小陰莖常常勃起,這是因為他精氣旺盛;終日號哭而聲音不嘶啞,也是因為平和無欲而精氣充沛。
所以,老子提倡平和無欲的養生方式,惜精愛氣,厚如赤子,反對"益生"、"使氣"。于是節制性欲、減少房事就成為老子養生的基本觀點,也是后世房中養生家研究房中養生術的基本思想。
道家文化起源于"老莊",除了老子以外,還有莊子。莊子名周,宋國蒙人,做過管理漆園的小官,家里十分貧窮,曾以編草鞋為生,是先秦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主張齊物我、齊生死、齊是非、齊大小的相對主義觀點,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他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著有《莊子》一書,為文恣肆,想象力極為豐富。書中提出了早期的神仙情狀和許多養生思想:"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子逍遙游》中的這段文字,可以說是最早的神仙模型。
可能是因為莊子才華橫溢而又不得志,他的言行總是有點怪。老婆死了,他卻敲著盆子唱歌,說生死本無兩樣,死了更值得慶賀。
有一次,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橋上觀魚。莊子說:"你看這水中的魚多么快樂啊!"惠施則說:"你又不是魚,你怎知魚的快樂呢?"莊子反駁說:"你又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魚的快樂呢?"
還有一次,莊子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他像蝴蝶般扇動著雙翼,翩然飛舞在鮮花叢中,快樂無比。醒來后,他不禁自問:"到底是莊子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子呢?"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十分有名,唐代李商隱的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即是指此。
楚威王聽說莊子才識淵博,是個賢達之士,就派使者重禮聘請,并許諾讓他當宰相。莊子聽完哈哈大笑說:"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有三千多年了。它愿意楚王用巾笥把它包起來供在廟里,還是活著在泥漿中悠然搖尾呢?"使者說:"它肯定愿意在泥漿中悠然搖尾。"莊子說:"那么你就可以回去了,我要在泥漿中快活地搖尾。"
楚王并不甘心,又派人來聘請莊子。莊子說:"你見過用來作祭品的牛嗎?給它披上絲綢,喂它上好的飼料,牽到太廟,它想離開行嗎?"從此莊子隱跡山林,不知所終。
雖然兩漢盛行黃老之學,但是《莊子》的影響卻不大。到魏晉時,由于何晏、王弼、嵇康等人深好老莊之學,才盛稱"老莊",把《莊子》、《老子》、《周易》并稱為"三玄"。
"中國的根柢在于道教。" ——魯迅
學會了很多知識與指示,劉先生的書屬于大眾普及類教育讀物,典藏。——豆瓣網友
養性與養生,在中國古代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這部專著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方。——性學專家
說到道教,一直覺得神秘,讀過此書,方知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自產文化,也如同中國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新浪網
書與圖一致
內容比起書名來說其實并不是特別多,但是還是有些可看的東西的,個人覺得get到了新的知識點。
剛看了幾頁,目前感覺不錯。
商品不錯,很滿意,包裝不錯,性價比高!~
很好一本書
質量非常不錯
很好很滿意
書很好!!
包裝精美,品質優良,值得品讀,值得收藏。
不錯的一本書
內容不多,還有點小貴
喜歡!這本書找了很多實體書店都沒有!當當還是很給力的!支持了這么多年,值!
以很開放的心胸和端正的態度,談了一個中國人通常會回避的話題。樂而不淫,寫得很好。
內容不錯,引用了很多重要史料。天生萬物,必有所主。陰陽之道,玄妙幽微,唯用心者得之。
國內這方面的書籍不多,如果能寫的趣味些就更好了
內容簡單明了,讓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道教一個重要卻不甚為人所知的方面,長了不少見識。
這本看完了,作者二人寫得很好,書不錯,文字很真實,很細致。經典。我很喜歡。書是正版,快遞很快!包裝厚道!給商家點贊,點贊!
性不是遮遮掩掩的東西,就算是網絡發達的今天,這種略帶尷尬的態度仍妨礙我們了解真相,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得很多了,其實不能再少了。
《道家與性文化》這個書名讓我們想了解,它是從宗教和信仰上看看待性,還是借助性來闡釋信仰。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性文化,讀后對道家多了一分認識。
還是不錯的一本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非常多的東西要學習
很難得,等了好久總算等到這本書。一點不敢放過,直接收下。劉大師的作品已經有幾本,對談性如談虎的許多人來說,真是應該好好看些這方面的書。
9月在金壇東方鹽湖城療休養,參觀了道家性文化博物館,藏品之多令人驚嘆,是一次真正的藝術享受。回滬后買下來這本獻給該博物館的書籍。
性,一個人讓很多疏而遠之的字眼,但是性學大師從中國道家文化中做了科學的研究,大家可以看看哦!
奔著作者來的,與之前那本《孔子與性文化》,這本《道家與性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主要還是作者的研究水平相當高,書很耐讀。還有,喜歡封面哈。
內容考究,引經據典探討道家養生與性文化的關系,以及傳統文化中的性
描寫道家文化與性文化的關系的書籍,內容豐富,見解獨到。
本書作者從自身優厚的性文化知識出發,還原道家對性文化的科學態度,豐富了中華性文化知識。
道教與房中,清修與雙修,作者慢慢整理出了房中術在道家體系中發展變化的一個脈絡,對于了解道家房中文化還是很不錯的。
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性學第一人劉達臨和胡宏霞填補性學研究空白最新出爐的著作,書中講述了道家與中國古代性文化的關系,內容詳實,適合專門研究性文化學者閱讀,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系統的介紹房中術,希望兩位作者再出一本專門介紹中國古代房中術,去粗取精的講述論述的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