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宣傳工作筆記》是嚴獻文同志擔任海南高院新聞宣傳處處長、新聞發言人以來的工作感悟,也是他長期學習研究的成果。《法院宣傳工作筆記》從宣傳、輿情、新聞三個關鍵詞人手,結合近年來海南法院新聞宣傳工作實際,從概念、形式、功能、實務等方面,以講故事的形式,談海南法院宣傳工作現狀和總體設想。其中,如“工作主要是做和說,做和說都是文化,做和說都是宣傳,做和說都會產生輿情”“輿情是負面的宣傳,宣傳是正面的輿情,新聞是傳播的手段”,起碼讓人知道什么是宣傳,什么是輿情,什么是新聞,以及宣傳、輿情、新聞的功能之間的關聯等,通俗易懂,也讓人耳目一新。這是《法院宣傳工作筆記》的一個特點。
法院宣傳工作筆記》還有一個特點,體現在勸和教。我感覺其勸在理、教有法、理易懂、法可用。其中的《法院人如何同媒體打交道》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2012年7月,一家媒體的記者接到案件當事人報料,拿著相關手續,到省高院新聞宣傳處找我,要求我馬上安排采訪承辦法官,言語不恭,態度很不友善。我接待了這名記者,先與他閑聊,問他:“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記者回答:“××大學新聞系畢業。”我接著問:“當年高考數學成績多少?”記者回答:“高考數學成績比較好,考了130多分(150分為滿分)。‘’我笑了笑說:“不錯呀。”記者埋怨我拖時間,催促我安排采訪事宜。我不慌不忙地說:“采訪前,我們先做個試驗,就用你當年高考的數學試卷對你進行測試,如果你今天能考到當年高考那樣的成績,或上下浮動20分,我馬上安排法官接受你采訪!”
總述
法院宣傳、輿情、新聞那些事兒
關鍵詞:宣傳
關鍵詞:輿情
關鍵詞:新聞
相關稿件
做好法院新聞發言人的幾點思考
法院人如何同媒體打交道
如何當好閱評員
如何考量干部干事
法律人,關乎司法改革言論更需理性
法制日報》“司改樣本 海南”專欄系列報道
前
海南三級法院同步試點的選擇是正確的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治良答記者問
牢牢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記海南法院落實司法責任制
以案件質量提升為核心加強司法能力建設
——海南法院力推創新舉措落實司法改革
一案一個二維碼一內一外兩監督
——海南法院抓源頭治根本確保司法廉潔公正
推進配套措施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新規程新格
——海南法院推進配套改革落實司法責任制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公平正義獲得感
——海南法院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司法改革
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穩妥推進
——海南法院精準開展司法改革試點工作
司法保障任重遭遠
——海南法院司法改革困難與問題
于無聲處見擔當
——編者的話
法院宣傳工作筆記》:
(八)法院輿情處置原則、策略和方法
有人說謠言止于智者,也有人說謠言止于知者,還有的說輿情止于新的輿情。這些都有道理。
有人認為,全國那么大,這點事算個啥?聽起來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有些單位對輿情不聞不問,還自我安慰: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按此發生發展,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定的時間內,網上網下熱火朝天,傳播開來的結果是讓地球人都知道了,地球人都信以為真,自己的形象等隨著時間逐步受到越來越大的損失。這種想法不可有,這種做法不可取。我們從輿情的形成過程中不難看出,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主動、及時、正確發聲引導,要有緊迫感,與時間賽跑,越早越有利。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輿論引導有點像兩個人在爭論、吵架,各說各的道理,讓別人來評判。研究輿情處置挺有意思的。
輿情處置策略貫穿于輿情的前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應該思考說什么(內容口徑),誰來說(哪一級領導或新聞發言人出面),什么時間說(時機)。輿情處理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在時效上快速、果斷、不拖沓;二是在舉措上務實、具體、有力度;三是在結果上合法、透明、講道義(不能觸碰公眾的敏感神經,防止產生對立情緒)。
法院輿情處置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及時時間法則。及時時間迅速、主動發出聲音(黃金2小時)。在全媒體時代,發現輿情,刪帖不是辦法。你刪除他還可以再發;你在這個網站刪除了,他還可以在那個網站上發;你在公共媒體上刪除,他還可以在自媒體中發出來。應該少刪慎刪。及時時間回應,爭取主動,把影響降到最小程度。公開透明。凡是能公開的,盡量公開,還原事實真相,讓公眾知道真相。坦誠相待態度決定一切。該承擔責任就承擔責任,該問責的問責。說話有理有據,用數據說話。換位思考,贏得理解支持。
責任切割。切斷自己與危機的聯系,使自己說的話更加可信。
源頭控制。尋找首發新聞源向有關媒體說明情況,爭取理解支持并加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