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歷史維度下的區域地理案例教學設計圖書
人氣:74

歷史維度下的區域地理案例教學設計

國際地理教育聯合會頒布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將地理學定義為"旨在解釋區域特征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指出地理學的學科視角之一是"從時間動態來觀察世界,認識地區特征及人類和...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地理>沿革地理研究  
  • 作者:[李曉軍]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8093413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6
  • 印刷時間:2014-06-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國際地理教育聯合會頒布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將地理學定義為"旨在解釋區域特征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指出地理學的學科視角之一是"從時間動態來觀察世界,認識地區特征及人類和環境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過程"。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橫跨自然和人文兩大領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滲透性。歷史知識與地理課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歷史與地理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習地理必須了解歷史,而歷史的變遷必然和地理緊密相連。歷史學上的名人典故、歷史演變、風土人情等內容,可加強地理教學的時間性、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由此可見,地理學以空間差異為橫坐標,以時間變化為縱坐標,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形成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立體系統,歷史的角度是它不可偏廢的一極。

本書是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課改經歷提煉而成。以"讀歷史故事,學地理知識"為出發點,探索將歷史案例運用到地理學習中。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從中分析所蘊含的地理信息,從而達到實現學科知識滲透、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目的,為跨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提供參考性的文字范本。

全書分"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上、下兩篇共十章。每節內容由"歷史事件"、"空間價值"和"地理解讀"三部分組成。書中遴選了65個相對獨立的歷史故事(事件),以歷史地理學及案例教學相關理論為指導,以地理問題為導向,發掘出歷史事件中的地理空間信息。其中"歷史故事"介紹了一個個的歷史事件,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空間價值"以問題設計的形式,啟發讀者發現歷史事件中的地理信息;"地理解讀"則是從地理學的角度,解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由和影響,以及事件中相關的區域特征、地理原理和規律等。

本書主要的特點是將歷史地理學和案例教學法的理論運用到基礎教育階段。目前,國內有關歷史地理學課程的開設主要集中于少數幾所大學,基礎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涉及。歷史地理學因其理論性較強,知識水平程度較高,也不適合在中小學開設。就案例教學法而言,在基礎教育方面,結合各學科特點開展案例教學的方法、經驗介紹性文章較多,但具體某一類案例在某一學科上的運用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地理教學中單一研究歷史案例的應用極少。對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多側重于"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這一命題。系統地將歷史案例與地理基礎教育的結合的研究,國內目前基本還是空白。

編輯推薦

本書是將歷史地理學下移到基礎教育階段的一種大膽嘗試。

基礎教育課改以來本將歷史案例運用到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專業書籍。

本書既可以作為地理、歷史教師的教學參考用書,也可作為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的學習輔導資料。

作者簡介

李曉軍,男,1973年出生,1997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地理教育本科專業,2006年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心理學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三水中學地理高級教師,三水區名教師,佛山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廣東省中學地理教師,廣東省未來教育主講教師,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導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012年入選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

近八年來,先后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德育》等刊物公開20余篇,編撰論著有《高中地理教學優化設計》(湖南教育出版社)《高考地理主干知識串講》(廣東經濟出版社)等多部。

目錄

上篇 中國地理

及時章 北方地區

1.開墾"北大荒"

2."闖關東"

3.秦九次遷都

4.京杭大運河的興衰

5.黃河下游河道的變遷

6.河南原本有大象

第二章 南方地區

1.晏子使楚

2.走進云南的"植物獵人"

3.大逃港

4.李冰修建都江堰

5.鄭成功收復臺灣

6.玉米傳入中國

7.赤壁之戰

8.鄭和下西洋

第三章 西北和青藏地區

1.西漢河西屯田

2."塞上江南"的歷史變遷

3.秦始皇修長城

4.張騫、班超出使西域

5.絲綢之路

6.茶馬古道

7.松贊干布遷都拉薩

下篇 世界地理

第四章 東亞

1.釣魚島是中國的

2.遣唐使

3.元日戰爭

4.日本的"大陸政策"

5.珍珠港事件

6.亞洲"四小龍"

7.韓國遷都世宗

第五章 東南亞和南亞

1."二戰"時日本的"南進"戰略

2.歷史的彎道

3.東南亞國家聯盟

4.新加坡獨立歷程

5.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6.蒙巴頓方案

7.印度的"硅谷"

第六章 中亞和西亞

1.中亞:蘇聯的戰略后方

2.蘇聯的"白金計劃"

3.海灣戰爭

4.古巴比倫的"方舟"

5.救命的死海

第七章 歐洲

1.西方文明的搖籃

2.龐貝古城的末日

3."第三意大利"

4.麥哲倫環球航行

5.英國的圈地運動

6.荷蘭為何多風車

7."巴巴羅薩"計劃

8."狼群戰術"

第八章 非洲

1.臭名昭著的"三角奴隸貿易"

2.納賽爾總統和納賽爾水庫

3.蘇伊士運河的開鑿

4.下西洋與非洲動物的引進

5.殖民統治下的非洲

第九章 美洲

1.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2.安第斯山上的古文明

3.巴拿馬運河的開鑿

4."二戰"后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5.美國獨立后南北制度的差異

5.美國南北戰爭

6.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

7.美國的西進運動

第十章 大洋洲和極地地區

1.庫克船長

2.誰把羊帶入澳大利亞

3.世界三大礦業巨頭

4.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

5.開辟北極航道

在線預覽

1.開墾"北大荒"

東北平原是大平原,位于東北地區中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介于40°25′N~48°40′N,118°40′E~128°E,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北大荒"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位于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4°10′到50°20′,縱貫10個緯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

當年清軍入關后,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頒布"禁關令",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滿人傾族入關,關東人口劇減。清政府以"祖宗肇跡興王之所"和保護"參山珠河之利"為由,長期對關東實行封禁政策。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條邊"籬笆墻——東北長城(柳條邊墻、柳墻、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叫做"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叫做"新邊"(《辭海》)。

"百里無人斷午煙,荒原一望杳無邊"。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因此,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北大荒有豐富的水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生長季較短,但可以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溫凍害。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20世紀50~70年代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國家曾組織復員轉業軍人、農民、知識青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成立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北大荒"有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建設者們爬冰臥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小麥、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2,912萬畝的耕地上,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馳名全國。

由于過量開墾,"北大荒"的濕地面積減少了80%,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如今國家已經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實施退耕還林,并建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三江平原的生態環境。

空間價值]

1.分析三江平原低濕沼澤地廣布的自然原因。

2.早期對三江平原的開墾需要重點改造哪種自然條件?請說明原因。

3.分析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區位條件的優劣。

4."北大荒"開發過程中產生了哪些環境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地理解讀]

1.三江平原位于45°01′N~48°27′56″N,緯度較高,溫度低,蒸發小。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相對較多,氣候濕潤。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河流眾多,地下水位低。季節性凍融的粘重土質,促使地表長期過濕,積水過多。以上原因使得三江平原形成大面積沼澤水體和沼澤化植被、土壤,構成了獨特的沼澤景觀。

2.三江平原的改造首先必須要排水。因為三江平原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數少,熱量不足(1月均溫-21~-18℃,7月均溫21~22℃,無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動積溫2,300~2,500℃,土壤凍結期長達7~8個月),水分較多,導致地表長期過濕,積水過多。

3.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礎所具有的優勢區位條件有: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形平坦,適合大面積機械化耕作;黑土廣布,土壤肥沃;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等。較大的不足是緯度較高,熱量不足,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時間短。

4.由于過量開墾,本區生態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氣候條件惡化,早澇災害增加,風害加重。過度開墾使濕地面積減少,植被覆蓋率降低,最終導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態環境問題。同時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減少。今后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促進農、林、牧、副、漁發展。以防澇為主,澇旱兼治,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建立沼澤景觀和珍禽、名貴魚種的自然保護區,大力保護生態環境。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史地不分家!歷史和地理應該組合教學

2015-05-10 07:12:33
來自四維琴**的評論:

內容不錯,就是優惠幅度小了

2017-11-25 13:55: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覺書的質感以及內容都不錯哦,很滿意哈

2014-09-23 23:42:12
來自蜂亂蝶**的評論:

對教學很有幫助,地理和歷史學科的契合

2014-09-26 10:32:38
來自laoxion**的評論:

視角獨特,想了解一下!

2014-11-17 19:45: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角度新穎,挺好的

2014-11-24 17:25:44
來自baobaoc**的評論:

有點驚喜,獨特的角度。

2015-02-15 09:15:35
來自sxykeke**的評論:

很好的書

2015-07-09 21:51: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下次還來買

2015-09-22 14:39:30
來自只有第**的評論:

不一樣的角度,歷史老師一樣可以用

2015-12-02 13:02: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 不錯,正版圖書!

2016-01-13 18:53: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有幫助

2016-04-28 08:35: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質量還可以

2017-05-29 15:40:53
來自gzgn**的評論:

物流很快速!

2017-09-04 23:19: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滿意^_^謝謝

2017-10-19 21:27:06
來自lgllgl0**的評論:

可讀性很強

2017-11-02 15:54: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很滿意

2017-11-05 22:36: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的寶貝,可以補充地理方面的很多歷史背景

2015-09-22 14:38: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覺可以,可供地理老師可以參考,也適合文科生用,不錯!

2017-06-17 11:06:40
來自躬親王**的評論:

感覺很有用的一本書,歷史和地理的結合,很不錯。

2015-01-24 21:49:33
來自d***y(**的評論:

挺好的!把一些地理現象和相關的歷史內容結合起來,很好!

2017-03-08 10:06:5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