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寢與宮殿的內涵與神奇絕不亞于原子武器和航空母艦。它無一不是當時文化、科學、技術較高水平的結晶,它把中國哲學、美學、地磁學、幾何學、冶金術、建筑學、力學等等學科的成就凝集在大地上,在這個陰陽世界里,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氣、風、水、陰陽、五行、八卦、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一朝宮殿,牽系著一朝的興衰,一帝的陵寢,傾注了無數人的心智。簸箕似的驪山,吞噬了千古及時帝秦始皇的萬年基業;河山拱戴的紫禁城,延續了元明清三朝七百余年的江山……。這一切好像是自然的造化,冥冥的天意,又好像是人類獨有的智慧,精致的選擇。昔日的榮耀與輝煌、衰亡與劫難都已成為陳跡。舞榭樓臺,已成為人們的游息勝地,地下陵寢,最能引發今人的思古幽情。皇宮的藏寶,把許多貪利小人送上了斷頭臺,地下的寶藏埋葬了許多人的夢想。謎一樣的陰宅陽宅,孕育了無數神奇的謎一樣的傳說,演繹了永遠說不完的謎一樣的故事,更成就了以下謎一樣的錦繡文章。
本書為你講述帝王陽宅之謎。
一朝宮殿,牽系著一朝的興衰,一帝的陵寢,傾注了無數人的心智。簸箕似的驪山,吞噬了千古帝秦始皇的萬年基業;河山拱戴的紫禁城,延續了元明清三朝七百余年的江山……昔日的榮耀與輝煌、衰亡與劫難都已成為陳跡。舞榭樓臺,已成為人們的游息勝地,地下陵寢,能引發今人的思古幽情。皇宮的藏寶,把許多貪利小人送上了斷頭臺,地下的寶藏埋葬了許多人的夢想。謎一樣的陰宅陽宅,孕育了無數神奇的謎一樣的傳說,演繹了永遠說不完的謎一樣的故事,更成就了以下謎一樣的錦繡文章。 秦中自古帝王居——西安帝王宮苑之謎;九朝興衰繁華夢——洛陽宮苑之謎;東京夢華盡風流——開封宮苑之謎;高墻深池承天運——北京故宮之謎……本書為你講述帝王陽宅之謎。
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而能悟斯道也。……凡人所居,無不在宅,雖只大小不等,陰陽有殊,縱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惡。大者大說,小者小論,犯者有災,鎮而禍止,猶藥病之效也。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墳墓山岡,并同茲說。上之軍國。次及州郡縣邑,下之村坊署柵,乃至山居,但人所處,皆其例也。("黃帝宅經》)
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中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管子·乘馬》)
自古以來,歷代皇室亦選"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修建宮室、陵寢,以圖皇權之永固。秦中自古帝王居——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渭河之南,秦嶺之北:東有函谷關,西有大散關,南有五關+北有蕭關,穩居四關之中,可稱之為"四塞之國"。
九朝興衰繁華夢——洛陽"居涯澗之中,天地交會,北有太行之險:南有宛葉之饒:東至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馳澠崤,據關河之勝"(孔穎達語)。
郁郁王氣鎮金陵——南京有"鐘山龍盤,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諸葛亮語)。
高墻深池承天運——北京"虎踞龍盤,形勢雄偉,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于天下,誠天府之國也"(元代《日下舊聞考·形勝篇》)。
及時章 秦中自古帝王居——西安帝王宮苑之謎
1.是因為太久遠了,該有的傳說沒有流傳下來。還是先民們太樸實了,沒有編織一個動人的故事?
2.文王營豐,武王建鎬,兩京近在咫尺,隔水相望,一橋相通。中國出現了東方最早的新型城市——雙子城。
3.阿房宮覆壓百里,但秦始皇被天宮美景迷住,不再留戀人間。
4.成陽宮里有過輝煌,也有過酸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秦二世胡亥于其中含恨上吊而死。
5.天子之都,當有上天氣象。按天上星斗建城,方可保障天下無反,萬世為帝。
6.長樂宮雖然規模宏大,金碧輝煌,但劉邦的父親卻不感興趣。
7.傳國玉璽是始皇帝時用藍田玉制作的。上面有李斯篆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8."未央"是沒有盡頭的意思,漢宮名"未央",意在祈盼劉姓天下,長久不衰。
9.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10.有宮殿樓閣,還有織室、染坊、農田是皇家宮室?還是大雜院?
11.張嫣作為皇后雖居椒房宮,但漢惠帝從未留宿過這里。
12.漢武帝為震懾火魔,在長安城外建起了漢都較大的宮殿建章宮。
13.七十名童男童女晝夜高歌,漢武帝在三百名童女簇擁下,登臨通天臺,以祈與仙人相會。
14.司馬相如的生花妙筆,絲毫沒有打動漢武帝,陳皇后在憂郁中度過了她的后半生。
15."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6.影娥池中有一種叫做黿灶的東西,每每成群上岸,月色下遠遠望去,像連璧棄于沙岸。
17.宇文愷按乾卜六爻布局,宮闕置于九二,政府機構置于九三,設計雖精妙,但疏忽了山川諸神,使得隋變成短命王朝。
18.唐都長安各坊排列南北一十三坊,象征一年有閆;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象征一年四季。唐人街已成為今天海外華人聚居地的代名詞。
19.李世民帶領尉遲敬德等設伏玄武門,射殺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
20.民如水,君如舟,水可栽舟,亦可覆舟。
21.相傳,大明宮是因挖大殿地基時挖出一面秦咸陽宮中的鎮國之寶——秦鏡而得名。
22.含元殿是唐長安城較高大雄偉的建筑,每當清晨"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23.唐都三宮殿,太極宮和大明宮在布局上基本相似,唯有南內興慶宮與前二宮大不一樣。
24.李白喝得酩酊大醉,被內侍們擁到沉香亭。玄宗令宮女們以龍池之水將他噴醒,命以即景填詞。
25.興慶宮中"花萼相輝"、"勤政務本",留不住唐王朝的興盛與繁榮。
26."總教借得春風早,不與凡花斗色新。"楊貴妃詩才橫溢,梅妃豈是對手。
27.白居易的《長恨歌》向人們敘說著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生死之戀。
28.朝官和宦官的明爭暗斗,唐宮里彌漫著沉沉的殺氣。
第二章 九朝興衰繁華夢——洛陽宮苑之謎
1.在她精心營建的洛陽皇宮里。彌留之際的武則天最終什么話也沒有說;這位一生叱咤風云的女皇,卻帶著女人終身的遺憾溘然長逝。
2.在夕陽西下的黃昏,幸運的人們可以看到洛神顯現在洛水邊上,向人們展示她那驚人的美麗。
3.甲骨文中的"門"字是一個象形字,左右立柱,上架橫梁,在立柱上安置門扇,正好和"長夜宮"的宮門一模一樣。
4.你知道我怎么死,卻不知道你自己怎么死,你來試一試這炮烙之刑吧。
5.居于"天下之中"的西亳城門窄小,馬道卻又寬又長,成就了商朝四百年的基業。
6.周公齋戒三日,五次禱告蒼天,每次剩余都是雙陽之數,剩下了陽數之本,六個陽爻疊加起來,正是一個""。
7.光武帝打獵歸來,看守城門的官員竟然不給他開門,光武帝不惱反而龍顏大悅。
8.今天,在白馬寺內,每當月白風清,夜闌人靜之時,人們還可以聽到攝、竺二僧講誦經文的聲音。
9.漢家天下傾覆以后,盜賊自立者不可勝數,陛下怎知我不是刺客。
10.北宮高聳入云,就像在天上一樣。
11.忽然一陣陰風吹來,凌云臺左右搖晃,嚇得漢明帝出了一身冷汗。凌云臺就像今天的摩天大樓一樣,需要輕微的搖晃來保持平衡。
12.在司馬門外修筑闕門,無論工匠們如何想盡辦法,總是屢修屢壞,死者數百人。
13.蔣少游來到建康以后,細心觀察南京的宮城布局,暗暗把建康城中宏偉的宮殿繪成圖紙
14.在輝煌壯麗的宮城與至高無上的皇權之間一種神秘的聯系,正如昨夜的一個好夢,隨著黎明的到來而消逝在晨風里。
15.用作宮殿柱梁的大木,重達幾千斤,但它來自遙遠的江南諸州。
16.冬天花葉凋零,但是在煬帝的御苑里,卻依然是花滿枝頭,爭奇斗妍。
17.這座樓千門萬戶,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棟下,五獸蹲于戶旁,即使神仙也會迷路。
18.大業殿里不務正業,一只奇形怪狀的大鳥。竟然停在御座的幃幔之中。
19.武則天在長安的宮殿里總睡不著,只有移居洛陽才能撫慰她那顆不安的心靈。
20."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唯有剛風勁骨的牡丹,嚴守時令。
21.唐玄宗頻頻臨幸洛陽,上陽宮便成為宮女們爭風吃醋的沒有硝煙的戰場。
22.相傳在武則天登上皇帝寶座之前,有鳳凰從明宮飛入上陽宮,聚集在左肅政臺的桐樹上,很久才向東南飛去。
第三章 東京夢華盡風流——開封宮苑之謎
1.大梁城的傳奇色彩,始于"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2.魏襄王要修造一座中天臺,大臣許綰進言說:中天臺要修得高大,有天的一半才可以。
3.大梁城中許多富麗堂皇的宮殿,連一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但歷史卻記住了在大梁王宮中,孟子與惠王的一段糟彩的對話。
4.梁園歲月,春華秋實幾度夢華?風流雅士,雪月鳳花永記華章。
5.開封城隍曾向后唐皇后托夢"汴州王者之地,不可輕離":但李存勖為了承襲盛唐余威,孤意西遷,終至亡國。
6.陳橋驛黃袍加身,趙匡胤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歷史。
7.開封附近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趙匡胤曾萌發"據山川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舊都以安天下"而遷都的念頭。
8."圍人于大口之中,朕不是成了囚徒了嗎?"宋太相親自把筑城圖修改成彎彎曲曲"紆曲縱斜"的新圖。
9.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只不過是宋太祖四條玉帶而已。
10.開封府的知府作為帝王宅院的總管,是北宋最難當的官。
11.中世紀的歐洲,上帝以一種神秘的精神力量統治著眾多的大小邦國,而古老的中國,卻_二-直由另一個至高無上的力量統治著四維八方。這些都在城市空間形態上得以體現。
12.宣德樓被標榜為"仁德之政"的標志,而大墻的另外一側,驕奢專橫、荒淫無度的丑行,卻被那扇厚厚的朱紅大門緊緊關在門內。
13.宋太祖即位的第三年,曾刻一七尺石碑立于太廟夾室。稱為"誓碑",秘不傳世,只有新天子即位后才能拜讀默記這家傳祖訓。
14.在集英殿里,宋太祖設宴豪飲。他對眾將領說:"做天子,實在艱難,還不如做節度使逍遙自在。"杯酒之間,談笑從容地收回禁軍兵權。
15.在今人眼光里,那座雖已敞開的朱紅大門仍是神秘莫測。
16."金匱預盟"只不過是宋太宗為自己繼承皇位而編造的理由,使得年已26歲的太祖兒子與皇位無緣。
17.在聲勢顯赫的皇儀殿里,親生母子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認。仁宗皇帝也只有仰天長嘆:"真是人心難識啊!"
18.在承天門南鴟屋上掛有一條長兩丈的黃帛,上面寫著"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二十一字。
19.慶歷十一年農歷閏正月十七日夜半,仁宗與曹皇后剛剛睡下。忽然禁中響起了一片嘈雜之聲。聲響由遠而近
20.瑤華宮是宋代后宮的"冷宮"。這里留下了兩個皇后的悲慘故事。
21.陳橋兵變而擁有天下的趙氏子孫已文弱到無膽登舟的地步,大龍舟也就成了單純炫耀皇家威儀的擺設之物。
22.那些"春風得意與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新科士子們,在一片山呼萬歲聲中,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了憧憬。
23.宋徽宗在城東北角筑有數仞高的土岡,從此后宮中不斷有皇子降生。
24.宋徽宗留戀名妓李師師,正好碰上風流才子周邦彥在李師師房中尋樂。
25.隱藏在"日照晚霞金世界。月臨天宇玉乾坤"里神秘的亡國之音。
26.雷雨大作,電光亂掣,忽然一個大火球滾進宮中,頓時烈焰飛騰,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天火。
27.洞微先生初次入宮,奉上一封密函作為見面之禮。打開一看,卻是前24小時夜里徽宗和喬劉二妃的燕好之語。
28.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北宋皇宮里留下了最為光彩照人的一幕,也同時留下了最讓人感嘆的宮闈之謎。
第四章 形勝東南偏安地——杭州宮苑之謎
1.宛如一只鳳凰,展開雙翅飛翔于江湖之濱。她是由天上飛來的鳳凰幻化而成的。
2.術士說:如果能填平西湖,便會有國運千年。錢繆說:我吳越王國有百年的歷史也就足夠了。世上哪有統治千年的王朝呢?
3.杭州城南北長,東西窄,像一個腰鼓,易守難攻。
4.吳越國出了一條"不睡龍",那些對吳越國虎視眈眈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5.伸宣遠托劉荊州,都緣亂世;夫子辟為魯司寇,只為故鄉。
6.光冊堂里,錢繆祈禱祭祀之后,當夜大風即起。飛蝗紛紛落江而死。
7.仙居堂兩位王子橫尸,天冊堂內殺聲四起。
8.高宗剛進杭州時,聽說這里叫仁和縣,心里就有了定都杭州的想法。
9.是在風景幽雅的西溪、留下一帶,新建皇宮,還是以鳳凰山東麓的州治為基礎拓建皇宮?宋高宗對此猶豫不決。
10.南宋皇宮北起鳳山門,西迭萬松嶺,東至候潮門。南至江干地帶,方圓九里,以求吉祥。
11.趙構及時次在大慶殿上朝,剛剛坐定,忽聞噪鳴聒天,以為金兵又至。
12.鵓鴿飛騰繞帝都,暮收朝放廢工夫。何如養個南飛雁,沙漠能傳二帝書。
13.道士說:"太后有一只眼睛康復也就夠了,就讓另一只眼睛來恪守您的誓言吧!"
14.垂政殿里的一場密謀,使得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里。岳飛父子和張憲被絞死在風波亭。
15.趙構登基前出使金國,到夜闌人靜,常隱約見到北極大帝派四員天神執劍相護。高宗的生母韋氏從金國歸宋后,又常夢見四神。于是公元1144年在孤山之麓興建了四圣延祥觀。
16.孝宗皇帝的拄杖是精鐵打的,競需要兩個小太監來抬。
17.皇甫坦見到李氏后,不由大吃一驚說:"此女應當成為大宋的國母。"
18.躺在延和殿里裝病的光宗看到身穿龍袍的趙擴大吃一驚,道:你就是我的兒子嗎?"
19.楊貴妃把紙筆遞給醉眼模糊的寧宗,于是就有了"冊楊貴妃為皇后"的字樣。
20.玉津園里,夏震按照楊皇后和史彌遠的吩咐,掄起鐵錘。砸在韓詫胄的頭上。
21.趙竑在家中等宮使來接他登基即位,卻等來了禁衛親軍。
22.每到都堂里用飯,誰也不敢下手。他們寧肯餓著肚子,也不想冒險送死。
23.三更正,在悠揚的鐘聲中,皇帝換上祭服,在禮值官引導下走上郊壇。
24.趙家朝廷滅亡后,金碧輝煌的皇宮變成了五座佛寺。
第五章 郁郁王氣鎮金陵——南京帝王宮苑之謎
1.諸葛亮途經南京不禁驚嘆此處:"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2.楚威王埋金人以鎮王氣,也有人說秦始皇埋黃金以鎮王氣。南京稱金陵總與他們有關。因此南京又名叫金陵。
3.南京十朝國都地,十朝國運都不長。
4.建康宮城墻多達三重,這在我國歷代都城發展史上是的孤例。
5.太極殿共十二問,象征著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
6.劉裕的皇宮,一如普通一大戶人家,還擺放著一堆破舊的農具。
7.創業容易守業難,南朝四個短命王朝隨流水而去。
8.梁武帝迷信夢兆,收納侯景,也葬送了自己的江山。
9.建康城,六朝古都,山光水色,鳥語花香,名花薈萃,好一派天堂景象。
10."百尺樓不及景陽樓",蕭儼被貶舒城。
11.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2.南京建都問題,在朱元璋躊躇二十余年之后。才最終得以落實。
13.南京城突破了我國古代都城多采用方形的舊制,根據實際地理形勢而筑城。
14.有人說南京城的一個城門下埋有江南富戶沈萬三的傳家之寶聚寶盆,今天仍有人在做發財的夢想。
15.朱棣一句話,使朱元璋大吃一驚,于是南京城出現了兩道城墻。
16.南京明故宮是劉基的師父鐵冠道人親自卜定地基。選鐘山之陽,取"龍首"之氣,實為一風水寶地。
17.朱元璋欲進宮登基,祭天禱日:"如臣可為生民之主。告祭之日,帝祗來臨,天朗氣清。"是目,果然萬里晴空,百姓無不暗稱,朱元璋果然是真命天子。
18.有人說朱棣仿照南京故宮式樣修建了北京的故宮。
19.南京城外形極不規整。但內部結構則是巧奪天工。
20.朱元璋轉念一想:我乃一國之主,大明江山圖除了我,有誰能畫。
21.七家灣實有此地,馬皇后是不是大腳,則誰也說不清。
22.偌大明故宮中,竟然沒有皇后。
23."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一句拍朱元璋馬屁的言語卻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24.為保朱氏萬年江山,朱元璋忌殺了所有的功臣。
25.建文帝自焚燒了大明宮。但灰燼中卻未找到皇帝的遺骸。
26.金陵地接三楚,勢控三江,群山拱護,進可攻,退可守。太平軍建都金陵。
27."天命誅妖,殺盡群妖,萬里河山歸化目;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軍甲胄逞威風。"天朝宮殿有別于帝王的皇宮。
28.天京之變,把一座本可改寫歷史的天朝宮闕又投入熊熊的火焰之中。
第六章 高墻深池承天運——北京故宮之謎
1.皇家好風水——陰陽、風水、五行與故宮營建。
2.這條流經麗正門里。崇天門外的金水河從此成為風水要示的以河流為橫掃的橫向規劃線。
3. "御橋路壞盤龍石,金水河成飲馬溝"。朱棣將元代的中央子午線西移150米,使其處于主兇煞的"白虎"位置。
4.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開。
5.將軍眼看就進西直門了,但忘了軍師劉伯溫的囑咐,一回頭,龍王放的水反把他淹沒了。
6.原本應為方方正正的北京城,元、明、清三朝都缺了一個角。
7.紫禁城的城門有著特殊的任務。其名稱、位置、數目都被賦予了許多神圣使命。
8.今天,我們登上天安門,揮揮手,仍能感受到皇權的威嚴與強大,感受到一種莫名其妙的隱藏在建筑背后的秘密。
9.皇帝是"真龍天子"。不知你們是否數過故宮里究竟有多少條龍。
10.金水河像一張巨大的彎弓,把午門與太和門分隔成南北兩半,把廣場點綴得如同遙遠而神秘的天空。
11.留在世界上的一座星辰之都。
12."去推的時候,好像這樣子很可恨;一奪到手,又覺得是寶貝了"魯迅先生如是說。
13.截至明末清初,全世界所產紫檀木的大部分都匯集到了中國。
14.皇帝的儀仗隊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象。
15.推出午門斬首,使人聯想到皇權的威嚴,它與"廷杖"有重大關聯。
16."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保和殿是天下讀書人向往的圣殿。
17.沒有到過皇宮的人也聽說過,宮中連地上鋪的都是`儉磚"。
18.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紫禁城的房屋到底有多少,故宮的房屋到底有多少?
19.乾隆帝制作了一個景泰藍"冰箱"。
20.望著烈焰騰空的乾清宮,明武宗樂得直叫:"好一棚大煙火!"
21.龍床的制造布置充滿了神秘,卻也有說不完的故事。
22.皇子、皇孫到哪里去上學?
23.在故宮御花園中豎立著八塊石刻畫,畫面上"九五之尊"的天子競跪在搓衣板上。
24.紫禁城后有三宮,東西有六院,還有外東西二路,這些都不是皇子們的居處。
25.清代的內廷,有一座華麗的乾清門。皇帝一改明朝在太和門早朝的舊典,他們在乾清門設立臨時空座,聽各部、院大臣匯報,這就是"御門聽政"。
26.在乾清宮中,十多個宮女曾手持粗繩,想要勒死熟睡中的皇帝。
27.梃擊案、紅丸案與移宮案,震天下。
28.崇禎皇帝入宮后二十多天,天天吃皇后從娘家帶來的干糧。
29.光緒帝與珍妃有一段生死之戀。慈禧死后瑾妃將妹妹珍妃的墓遷到清西陵光緒墓旁,并在她遇害之地,立了"懷遠堂"。
30.幾百年中,紫禁城中的婦女,"幾個春來不淚痕"?
31.在紫禁城的城墻大院里,太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2.其來不告去無辭,兩字平安報我知。只有叮嚀思圣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33.瓊華島上的太湖石,看到了朝代滅亡的悲劇一代一代重演。
34.明初有一位高僧曾對朱棣說:我送一頂白帽給大王戴。
35.紫禁城里的血雨腥風。
36.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關閉了七年的南宮崇質殿的大門又被撞開。
37.紫禁城里一只獅子貓死了,嘉靖帝不勝惋惜,在它的墓冢上御筆親書"虬龍墓"。
38."慈禧太后照相時,往往是照片還泡在藥水里,她就要先睹為快。"
39.我們看一看"老佛爺"的24小時。
40.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紫禁城里才有一點生活的氣息。
41.1924年11月5日下午3點,溥儀及皇后婉容乘坐汽車,緩緩駛出了紫禁城那朱紅色的大門。
42.修在故宮門前的廁所——袁世凱的鬧劇。
第七章 龍興舊地清王宮 ——沈陽故宮之謎
1.鄧總管將七十二地煞之數,按九宮七十二脈相連通。創造了七十二條潛水通道。
2.每到半夜三更,九門的城門洞里就傳來凄慘的叫聲。
3.大妃哭了一會兒,漸漸冷靜下來,坐在鏡子前靜靜地端詳了很長時間,才拿起白色的汗巾走進了自己的寢宮。
4."一字并肩王"的背后。
5.清太宗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盛京城里,卻像得了瘟疫一樣,家家關門閉戶。聲息皆無。
6.據說,清字從水,而明字從日屬火,水能滅火,所以大金國改名為大清國,皇宮正門也就叫作大清門。
7."關外紫禁"里濃郁的民族氣息。
8.在滿族剛剛從氏族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的民族語言中,并沒有專指皇家宮殿的"殿"字的對應詞匯。所以就用一個很早就從漢語中借用的詞匯"大衙門"來作為大政殿的代稱。
9.八旗的排列和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有著密切的聯系。后金建國初年的漢人謀士和粗通漢文化的滿族文臣,或者就是這個奇妙方案的設計者。
10.鳳凰樓上一個奇怪的夢,使穎親王得祭一牛。
11.隨著落日的余暉,一大群烏鴉遮天蓋日地飛來把凡察嚴嚴實實地掩蓋起來。愛新覺羅氏才得以繁衍。
12.凡姿容美麗、家產豐厚的寡婦無不成為大家爭娶的對象。就連身為一國之主的皇太極也要迎納別人的寡妻進入自己的后宮。
13.繼位之爭與太后下嫁。
14.努爾哈赤腳心長著七顆紅痞子,叫作"腳踏北斗七星",是真龍天子的象征。
15.在三官廟里勸降官員從洪承疇的一個細小的動作里,看出了他的一絲求生之念。
16.皇帝東巡,百姓出銀;肥了官府,瘦了平民。
及時章 秦中自古帝王居——西安帝王宮苑之謎
4.成陽宮里有過輝煌,也有過酸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秦二世胡亥于其中含恨上吊而死。
據古史記載,秦都咸陽"北至甘泉,南至戶、杜,東至河,西至淠、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相望聯屬。"由此可見,秦都咸陽城里,宮殿數目之多。
在這眾多宮殿中,比較有特色的大概有三組。除了六國宮殿和阿房宮外,最主要的是成陽宮。
咸陽宮坐落在咸陽塬上,具體情形已無考。根據近幾年的考古發現,這是一組規模龐大的建筑群,分布在一個東西六公里,南北二公里的范圍內。除了主殿以外,還有許多大型宮殿,相互聯系,形成一組完整的宮殿建筑群。
咸陽宮是秦朝的政治中心。從秦國遷都咸陽,到秦國滅亡,各代帝王基本都住在這里,秦始皇指揮千軍萬馬,統一六國,掃滅群雄的一幕幕壯闊史劇,就是在這里上演的。
然而,咸陽宮里有過輝煌,也有過酸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二世胡亥于其中含恨上吊而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游時病死于沙丘平臺,趙高與李斯詐稱始皇遺詔,賜死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太子,不久即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當了三年皇帝,就在秦王宮里上吊自殺了,年僅23歲。
二世身為大秦皇帝,年紀輕輕,為何要自殺?這要從趙高指鹿為馬談起。
話說公元前208年,丞相李斯被夷三族,趙高出任中丞相,朝政出于一人,群臣莫敢不從。
趙高攛掇二世繼續大修阿房宮和馳道,并大規模出巡,由此導致賦稅徭役比秦始皇時更為繁重,不久就爆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趙高深恐二世將罪責加在自己頭上,于是與女婿咸陽令閻樂、弟弟郎中令趙成密謀,準備殺死秦二世,自己篡奪皇位。
為了達到殺君奪權的目的,趙高開始秘密活動。他首先任人唯親,把自己人安排到各個重要職位上去,然后在宮中試探人心,排除異己。
24小時,秦二世坐在咸陽宮中,與眾大臣商議國事。突然,趙高牽來一頭鹿,聲稱要獻給皇帝一匹馬。
秦二世見狀先是驚訝一下,接著便哈哈大笑,指著趙高說:"丞相錯了,這明明是一只鹿,你卻指鹿為馬。"
趙高一臉嚴肅,鎮靜自若地對二世說:"皇上您錯了,這不是鹿,確實是一匹馬。不信你可以問問眾大臣。"說完,極有深意地掃了一眼整個宮殿里的人。
秦二世笑問眾人:"趙丞相所言是也不是?"只見其中少數人或沉默不語,或答之以鹿,而大多數人深知趙高的厲害,為討好他,硬是違心地說是馬不是鹿。
秦二世聽后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馬上召來太卜,令他以卦算來,是何原因。
太卜也怕趙高,于是說是馬非鹿,皇上認錯了是因齋戒不明所導致的。一席話說得個二世馬上住進上林苑齋戒去了。
此事發生不久,趙高尋機找借口把那些說真話的大臣統統殺掉,終于為自己篡權奪位做好了準備。
24小時,閻樂在趙成的策應下,帶兵闖進二世所住的望夷宮,先誅殺了近臣和衛士,然后手持兵器走上前逼迫二世自殺,秦二世要求見丞相趙高,閻樂不許;要求削為平民出宮,閻樂還不許。沒有辦法,只好懸梁自盡。
趙高逼死了秦二世,本想自己即位,但最終心懷鬼胎,生怕群臣不服,于是只好立子嬰為秦王。
5.天子之都,當有上天氣象。按天上星斗建城,方可保障天下無反,萬世為帝。
秦末楚漢戰爭進行了四年,劉邦獲勝,建立了漢朝。
劉邦最初定都洛陽,后聽婁敬、張良等勸說改以長安為國都。直到五年后,才將秦興慶宮擴建,并更名為長樂宮,作為自己主持朝政的地方。
據說,劉邦定都長安后,心里很不踏實,每每有往東遷都的念頭,所以很長時間沒有修筑墻垣。到漢惠帝劉盈時,始筑長安城,歷時五年才完成。
漢長安城周長約二十五點七公里,面積近三十六平方公里。城墻高大,墻體全部為版筑夯土墻,其色赤黃,據說是由龍首塬挖取的黃土筑成的,寬厚結實,堅硬如石。
漢長安城的形制是不規則的長方形,基本是正南北方向。西北一角缺少,南墻的東半部向內收縮。人們認為城的南邊像南斗星,北邊像北斗星,故有"斗城"的說法。
按照我國傳統的都城建筑方式,城墻一定要平直,多呈方形,漢長安城為什么出現這種奇怪的"斗城"現象呢?這里邊有兩種傳說:
前一種傳說是,漢惠帝修筑長安城時,夜遇高祖劉邦托夢,告訴他秦之所以亡周,實因國都偏據一方,今漢家既仍以長安為都城,恐有重蹈秦朝短命覆轍的可能。為避此災,當以天象來補救。即仿天上星象來營建國都,這樣長安雖未居國中,但既有上天之象,即可借其力,使劉漢江山永遠穩固。漢惠帝遵從高祖之囑,遂下令讓主管觀星望氣的大臣荊明主持修筑城墻工程。
荊明根據惠帝的旨意,按照所觀天象,將南墻仿南斗星形狀建造,北墻仿北斗七星形狀構筑,于是出現"斗城"形式。
另一種傳說認為,漢筑長安城時,是先繞宮殿區進行的,為了把早修的宮殿全都包括在內,城墻只得依宮殿和地勢的變化而變化。
當時的渭河從城北墻根下流過,此段渭河由西南流向東北,岸邊的城墻與河道方向平行,從而使北墻出現"北斗"狀。而南墻沿著未央宮和長樂宮走向營建,無形中出現了"南斗"的形狀。
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已難判斷,但漢長安城只有東墻較直,南、北、西三面彎彎曲曲則是千真萬確的。
6.長樂宮雖然規模宏大,金碧輝煌,但劉邦的父親卻不感興趣。
長樂宮規模很大,占地面積約六平方公里,是當時整個長安城面積的近六分之一。整個宮殿群外部嵯峨有姿,內部裝飾華麗,可謂金碧輝煌,富麗天下。
據說劉邦當了皇帝后,所做的及時件事,就是迅速把父母劉執嘉夫婦接到了長安的長樂宮。
劉邦接其父母來長安,一是盡為人子孝道之心,同時也很想讓老爹看看自己如今的顯赫。不想,劉執嘉來到長樂宮后,整天悶悶不樂,對富麗堂皇的長樂宮一點都不感興趣。
劉邦心里納悶,不便直問老爹,便私下里同老娘談起。原來,漢高祖劉邦出生在隸屬今江蘇省沛縣一個叫豐的村莊。其父母以做小買賣為生,老娘在家烤餅,老爹外出叫賣,兼營酤酒等行當。不算體面,但收入頗豐,因而劉執嘉閑來無事之時,也去斗雞蹴鞠,日子過得自自在在。老頭以前一直在豐呆慣了,住進長樂宮后,不僅不能再挑擔外出做生意,而且也不能與他那幫老哥兒們蹴鞠斗雞地開心了,故心中郁悶。
劉邦畢竟還是個孝子,當他得知父親的心事后,便整天琢磨,試圖有個好辦法讓老爹歡喜起來,但絞盡腦汁,終于無計。
后來這事讓丞相蕭何知道了,便給劉邦出了個主意。劉邦聽后,大為高興,隨即降旨讓有關人員快速辦理。
蕭何的主意是在長安附近,仿照劉邦故里豐的式樣,再建一個這樣的村莊。工程由匠人吳寬主持進行。經過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全部完工。這個新建的村莊就被命名為新豐。
經劉邦親自驗收后,蕭何又開始了第二步計劃:派人到沛縣,將豐的男女老少,雞鴨豬狗,甚至于籬笆、草垛等一應物事,全部搬來新豐,并按原樣擺設停當。 .
說來的確有能人。吳寬修建的這個新豐跟劉邦的老家一模一樣,以至于豐人一來新豐,不管男女老少,就都知其家室所在。甚至連所喂養的犬羊雞鴨等類,也皆識其主人家門。
豐人見新豐如此類似老家,不禁個個笑逐顏開,喜不自勝。
蕭何一切安排停當后,便詳細匯報給高祖。這24小時,劉邦來到父親劉執嘉的住處,告訴他要陪他到個新地方去散散心。起初,劉執嘉沒有興致,耐不住劉邦再三勸說,才勉強同意出宮。
走不多遠,劉執嘉就遠遠看到一個昔日老友,剛想上前搭話,劉邦急忙讓人將老爹用別事引開,劉執嘉還在納悶,早已出了長安城,來到了新豐。
見了新豐,劉執嘉先是一驚。當蕭何一行將太上皇簇擁到他自己原來的那棟房子時,老頭喜出望外,一看家中雞鳴豬歡,連老婆子烤餅用的平底鍋,自己下鄉叫賣使的長扁擔都原樣擺在了墻根下。
據說,太上皇劉執嘉自長樂宮遷到新豐后歡天喜地,又開始整天與老朋友們談天說地,斗雞蹴鞠。有人因他是太上皇了,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談笑自如,劉執嘉為此也總是不高興。就這樣,老頭直到死也再沒有回過長安城中的長樂宮。
這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長安城附近確有個叫新豐的地方。
7.傳國玉璽是始皇帝時用藍田玉制作的。上面有李斯篆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漢長樂宮原為秦時的興慶宮,秦末受到一定破壞,高祖五年時加以修整擴建,改名為長樂宮。又因為其位置在長安城的東南,所以通常又稱為東宮。
長樂宮,顧名思義,是取永遠快樂的意思,但實際上,"長樂"宮里并不長樂,除了開國大帝劉邦曾于此體會了由小亭長到天子的快樂外,長樂宮里上演的多是凄慘的悲劇:
長樂宮城四面各開有一宮門,其中以東、西兩宮門為主要通道。宮內共建有十四座大型建筑,即正殿、長秋殿、永壽殿、永昌殿、宣德殿、大廈殿、臨華殿、高明殿、建始殿和廣陽殿等。另外還有長樂宮、溫室、鐘室以及月室等。
長樂宮和建筑分為前殿和后宮兩個群體。前殿四周有圍墻,南門開有殿門,門內設有庭院,庭院寬闊廣大,是舉行朝儀的地方。通常,院內車騎陳列,旌旗招展,衛戍之士,交戟站立。
據傳,漢朝初建,劉邦在關中廢除秦之苛法,百官朝會遂沒有禮儀,每當有大的儀式,往往秩序混亂。
后來,博士叔孫通向劉邦建議設置朝儀。規定文官列東,武將列西,相向而立。其余活動也有一定的規則,由御史執法,遇違規者,即行當場斥退。經過這樣的整頓,朝會時面目大變:群臣肅立有禮,秩序井然。
劉邦見此情景,不僅得意忘形,當眾脫口而出:"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群臣聽了,無不內心想笑,但又不敢形于色。后來,劉邦就讓叔孫通當了奉常,專管禮儀之事,另外又賞賜黃金百斤。
前殿是長樂宮的主體部分,東西兩邊配有廂房,皇帝舉行朝覲。往往先在廂房對一些重大決議反復商討決定,然后再到前殿中進行。
長樂宮不僅有眾多的宮室,還有秀麗的池苑、幽靜的臺榭和壯觀的樓閣。
鴻臺是長樂宮中較高的建筑,高達四十丈,始建于秦始皇時。臺上建有觀宇,傳說始皇常登臺射空中飛鴻,因此得名"鴻臺"。鴻臺在漢初改建長樂宮時曾加以修葺,不幸于漢惠帝時被大火焚毀。
長樂宮中最著名的娛樂場所是所謂的"酒池肉林"。
相傳,夏桀、商紂等暴君,都曾積糟為山,以酒為池,用肉作林。號稱"酒池肉林",以為娛樂之所。秦始皇統24小時下后也步其后塵,在營建興樂宮時,有意安排了一處"酒池肉林"。
西漢繼承了興樂宮,雖然罵秦始皇為暴君,卻仍然保留這一前朝皇帝腐朽糜爛的生活設施。據說,漢武帝曾經常泛舟于酒池之上,穿梭于肉林之間。不僅如此,他甚至還在池邊修筑臺榭,制作巨大的鐵酒杯以招待賓客,取笑來使。
按當時規矩,皇帝賜給客人酒,客人是不能不喝的,但由于鐵酒杯沉重,客人無法端起,于是只好低頭飲酒,類似于牛的低頭飲水,由此也引出了"上觀牛飲"的笑話。
長樂宮是西漢初期的政治中心。從惠帝開始。皇帝多居未央宮,長樂宮成為太后之宮,這就是所謂的"人主居未央,長樂奉母后"。尤其到了母后專制、外戚專權的西漢末期,長樂宮成了漢室政治斗爭的中心。因為這里是象征國家政權的"國璽"收藏之處。
傳國玉璽是秦始皇時用藍田玉制作的,由李斯篆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印文。秦亡以后,成為漢室之傳國玉璽。到西漢后期一直藏于長樂宮太后之處。
相傳,呂后專權時,惠帝經常要到長樂宮匯報請安。到王莽稱帝后,為向天下人證明自己得位的合法,要求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璽。王政君不從。在王莽的威逼下,才只得將玉璽憤而擲于地上。
長樂宮成為母后之宮后,其中的長信宮是太后的主要住所,因而"長信"也就成了皇太后的代名詞。
長樂宮終漢一代,始終處于重要的政治地位,內部也演出了一幕幕悲歡離合的故事。如漢成帝時,趙飛燕姐妹得寵,班婕好為避其害,主動請求去長信宮服侍皇太后,寂寞之余,寫下了有名的《傷悲賦》。但長樂宮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角色是漢高祖的結發之妻呂后。
呂后名雉,字娥妁。山陽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劉邦隱于芒碭山時,她常往相從。秦地方官抓不到劉邦,曾將她逮捕下獄。
楚漢戰爭時,呂后隨劉邦東征西伐,在彭城之役中與父親呂公一起,被項羽俘虜,關押了兩年半之久,直到楚漢戰爭結束前夕,才獲釋放。到劉邦稱帝,建立漢朝時,她被封為皇后。
呂后為人心狠手辣,足智多謀,曾助高祖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又勸高祖帶兵東征,平定英布叛亂。其子漢惠帝劉盈登基后,她掌握實權。到漢少帝時,干脆臨朝稱制,大封諸呂為王。前后共執政16年,成為漢宮室中一個極為引人注目的角色。
話說漢高祖晚年,呂后因年老色衰而失寵,高祖專幸戚夫人。圍繞著呂、戚二人誰生的孩子立為太子上,長樂宮里發生了一起慘不忍睹的悲劇。
漢高祖一向認為,呂后所生太子劉盈為人仁弱,有失父風;而戚夫人所生趙王劉如意則酷似自己。為此,高祖每每哀嘆,意欲廢太子劉盈,而改立劉如意代之。戚夫人知道高祖的心事后,也常常日夜啼哭,催促高祖早下決心。但終因周昌、張良、叔孫通等眾大臣力諫,改立太子的事一直未能實現。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死,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為人仁弱,因而大權實際落到了呂后手里。
呂后為報"改立太子"之仇,派人將戚夫人穿上囚衣,帶上刑具,關進長樂宮中一間偏僻低矮的房子里。
戚夫人身在牢獄,天天盼望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能來相救,于是不斷唱著四句詞:"兒子為王,母親為虜:母子相距三千里,如何派人告訴你?"
不幸這首歌被呂后聽到,她大怒之下,馬上派使者召趙王進京。
趙相周昌見呂后召趙王進京,知道是怨恨戚夫人,欲召進宮中而殺之,遂推托趙王患病不能起,,無法奉召。就這樣呂后的使者往返三次而無果。
呂后當下心生一計,使人先將周昌召回皇宮。周昌進京后,呂后即把趙王召回來。
趙王回京,惠帝親迎于灞上,然后共同入宮,一起起居飲食,須臾不離。原來,惠帝與趙王從小在一起長大,感情彌深,加之惠帝天生心地善良,故對趙王特別關心愛護。這使呂后誅殺趙王之舉一時無法進行。
24小時,惠帝早起出宮射箭,趙王因年幼還在睡覺,呂后趁機派人進殿將其殺死在被窩里。隨后,又吩咐左右,將戚夫人砍去四肢,挖掉眼球,熏聾耳朵,灌入啞藥,放到宮中一處廁所里。
幾天后,呂太后召惠帝一起到廁所看"人豬",惠帝不知"人豬"是何物,及到了現場一看,原來是備受殘害的戚夫人。
惠帝放聲大哭,不忍細看,急忙回去,使人告訴呂后說: "對戚夫人如此殘忍,實非人所為,我為皇帝,終究不能治理天下!"從此后,日夜淫樂,不理朝政,呂后則借此更加專權用事。
……
幫朋友買,沒看不好發表
這個商品不錯~
內容豐富,看了對歷史有了新的了解。
收到的是本沒有塑封的正版圖書。
有歷史故事,但非風水故事,更沒有任何跟風水的內容
不應該冠名至尊風水,應該叫帝王陽宅野史,既沒有風水方面的內容也不具備風水之時,純牌一頓胡扯
很好,好容易找到這本書,為了2本書又買了300多元的書,還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