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精華錄》是貞觀初年著名諫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從先前歷代帝王治國資政的史料中擷取有關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該書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從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擷取匯編而成,全書總計五十多萬字。是中國歷史上套按照經、史、子分類的類書,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
1
古圣先王治國安民教科書,儒家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很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讀本
唐太宗下詔,魏徵等編輯,世代君臣治國安民教科書,比《資治通鑒》更的治國寶典,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施政指南,古代君臣治國教科書,開創(chuàng)大唐盛世三百年;國學入門,當今學人修身必讀書,傳統文化精粹一本通。
中華國學之精華,東方文明之寶典;經世治國之鏡鑒,修身養(yǎng)性之源泉。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從立項到出版,歷時三年,花費大量精力財力,傾力打造。所收書目是傳統國學中很經典的著作,以經典版本為核校底本,進行注釋和翻譯,認真研究,精雕細琢。
足本定本精心譯注]
本書為精裝珍藏版,參照國內的原版古籍書,能做足本的絕不刪除,盡量做到,,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閱讀又適合收藏的絕佳版本。
精美插圖名師描繪]
為了讓讀者更加清楚明了的閱讀,每本書根據內文,繪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圖,使書增色不少。
無障礙閱讀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書生澀難懂,對原文做了的翻譯,并對每一個難讀的字詞和難懂的語句做了通俗的譯注和點評。
以史為鑒古為今用]
本書的特點是不但對原書做了譯注,還以史為鑒,延伸閱讀,古今結合,把很多觀點引用到現代的生活工作中,讓讀者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印刷精美高端大氣]
本書封面采用進口高端冰白紙,并做了燙金工藝;內文為了讓讀者閱讀更舒服,保護讀者視力,采用太陽高端本白膠版紙;內文用環(huán)保大豆油墨印刷,無異味,又充滿書香。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河北巨鹿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歷負盛名的諫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痛哭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卷
周易治要
卷二
尚書治要
卷三
毛詩治要
卷四
春秋左氏傳治要(上)
卷五
春秋左氏傳治要(中)
卷六
春秋左氏傳治要(下)
卷七
禮記治要
卷八
周禮治要
周書治要
國語治要
韓詩外傳治要
卷九
孝經治要
論語治要
卷十
孔子家語治要
卷十
史記治要(上)
卷十二
史記治要(下)
吳越春秋治要
卷十三
漢書治要(一)
卷十四
漢書治要(二)
卷十五
漢書治要(三)
卷十六
漢書治要(四)
卷十七
漢書治要(五)
卷十八
漢書治要(六)
卷十九
漢書治要(七)
卷二十
漢書治要(八)
卷二十
后漢書治要(一)
卷二十二
后漢書治要(二)
卷二十三
后漢書治要(三)
卷二十四
后漢書治要(四)
卷二十五
魏志治要(上)
卷二十六
魏志治要(下)
卷二十七
蜀志治要
吳志治要(上)
卷二十八
吳志治要(下)
卷二十九
晉書治要(上)
卷三十
晉書治要(下)
卷三十
六韜治要
陰謀治要
鬻子治要
卷三十二
管子治要
卷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馬法治要
孫子兵法治要
卷三十四
老子治要
鹖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卷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卷三十六
吳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治要
卷三十七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莊子治要
尉繚子治要
卷三十八
孫卿子治要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治要
卷四十
韓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語治要
賈子治要
卷四十
淮南子治要
卷四十二
鹽鐵論治要
新序治要
卷四十三
說苑治要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治要
潛夫論治要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治要
昌言治要
卷四十六
申鑒治要
中論治要
典論治要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治要
蔣子萬機論治要
政要論治要
卷四十八
體論治要
時務論治要
典語治要
卷四十九
傅子治要
卷五十
袁子正書治要
抱樸子治要
周易治要
題解]
周易》,也稱《易經》。據說是周文王所作。“周”是周密、周遍之意。“易”有變化之意。本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涵蓋政治、哲學、醫(yī)學、軍事等等學科,其思想被廣泛運用于現實之中。
現存《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易經》由64卦符號和卦爻辭構成。卦爻辭指64則卦辭和384則爻辭。 《易傳》為春秋戰(zhàn)國時孔子及其弟子撰寫,分為《彖傳》、《象傳》、《文言》、《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7種10篇。因闡發(fā)經文大義,如經之羽翼,故又稱“十翼”。
周易》廣博精微,綱紀群倫,以64卦表示萬物之變化,并附以卦爻辭加以說明。它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乃帝王之學,被認為是政治家、軍事家的必修之術。
乾卦
原文]乾①:元、亨、利、貞②。
注釋]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為單位,全書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卦畫、卦名、卦辭、爻辭。易卦的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最小的單位是爻,基本單位是經卦,每卦由兩個經卦,或者說由六爻組成。經卦有八個,即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它們分別代表八種類別的自然物質,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較單純的。八個經卦互相重疊構成六十四卦。本卦是同卦相疊(亁下亁上)。六畫都是陽爻,用以象天,喻龍,比喻有才德的君子。②元、亨、利、貞: 《子夏易傳》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乾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開通、和諧、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貞”矣。以四德于人事而言,即為仁、禮、義、智,又先儒云,乾為天,為信,故以此句于人事而言即表仁、義、禮、智、信五常德。
譯文]乾卦象征著天:具有元始、通達、和諧有利、貞正堅固的德性。
原文]象曰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注釋]①象曰:象有卦象和爻象,就是一個卦或者一個卦的某個爻的象。解卦,一般是把一個卦列出來,分析這個卦的象是什么、所表達的讖語是什么。所以說這個卦或者爻所說的,就是“象曰”。
譯文] 《象傳》說:天道廣而無私、生養(yǎng)萬物、運行不息,君子應該效法天道,努力自強,不停止地追求進步,永不止息地去努力。
原文]九三①:君子②終日乾乾③,夕惕若厲,無咎④。
注釋]①九三:《周易》每卦六爻,第三爻為陽爻者,稱為“九三”。②君子:《周易正義》: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③乾乾:自強不息貌。④夕惕若厲,無咎:惕,小心謹慎的意思;厲,嚴謹而危正的德行;咎,災禍和過失的意思。
譯文]乾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征著一個才德出眾的君子,應當自強自立,勇猛精進,終日不懈,連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樣警醒自己。假如能夠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哪怕遇到危難,最終也會沒有災禍和過失。
原文]保合大和,乃利貞①。首出庶物,萬國咸寧②。
注釋]①保合大和,乃利貞:大和,亦稱太和,均衡和合適的狀態(tài)。②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庶物,眾物、萬物。
譯文]萬事萬物如果能夠保持它的太和之氣不斷地運行,永遠融洽無偏,就能實現最終的和諧貞正。圣人從普通的百姓中首先顯現出來,而不自為天下人之首,讓天下萬國各得其所,各安其事,這樣(依乾道而行)萬國自然和諧相安,無侵無爭,都得到了安寧。
原文]文言①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注釋]①文言:《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相傳為孔子所作。
譯文] 《文言傳》說:元始(在人為仁),是眾善的初發(fā);通達(在人為禮),是美好的會聚;有利(在人為義),是事物的和諧;正固(在人為智),是辦事的根本。君子體察仁道,處處行仁,就足以領導眾人,尋求美好的事物就會處處合乎禮,施利于他物就會處處合乎眾義,堅守正道就可以辦好事情。君子就是能夠施行此四種德行的人,所以說:“乾卦,象征元始、通達、和諧有利、貞正堅固。”
原文]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①,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②。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注釋]①子曰至所以進德也:德謂德行,業(yè)謂功業(yè)。②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周易正義》: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實,內外相成,則有功業(yè)可居,故云“居業(yè)”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增進道德建立事業(yè)。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德行就能夠得到提升。修理文教,內心誠實,就是立業(yè)的根基。處在上位的時候不敢心懷驕慢,處在下位的時候心也不會憂悶。
原文]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譯文]孔子說:同樣的聲音能夠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水總是流到濕地上,火總是先燒干燥處,龍吟然后景云就會騰升,虎嘯之處就會有谷風相隨,圣人興起,萬民都來仰望他、親近他,接受他的引導和教化。
原文]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①。
注釋]①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正義》:“君子學以聚之”者,九二從微而進,未在君位,故且習學以蓄其德。“問以辨之”者,學有未了,更詳問其事,以辨決于疑也。“寬以居之”者,當用寬裕之道,居處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
譯文]君子通過學習來蓄養(yǎng)其德行,學習后還有不明了的,就詳細地詢問考究來明辨決疑,以寬厚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人,以仁愛之心來行事接物。
原文]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①,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注釋]①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合是符合、相通的意思。這四句通過比擬來贊揚大人。大人,即圣人。
譯文]九五爻辭所說的大人,圣明德備,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樣覆載萬物,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樣普照萬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時一樣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兇禍福如同鬼神一樣奧妙無窮。他若在天時之前行事,天不違背他,若在天時之后行事,也能奉順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天都不會違背他,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
原文]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譯文]深知進取與引退、生存和滅亡的道理,行為不偏失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坤卦
原文]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 《象傳》說: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這是坤卦的象征。君子應效法坤卦的精神,深厚自己的德行來容載天下萬物。
原文]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譯文] 《文言》說:坤卦六爻皆陰,至柔,但在變動時卻也顯示出無比的剛。地體不動,極為安靜,但生物不邪,德能方正,含養(yǎng)萬物而德化光大。坤道至柔,承載于天而依照四時運行得當。
原文]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①。
注釋]①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周易正義》:“君子敬以直內”者,言君子用敬以直。“內”謂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內理。“義以方外”者,用此義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萬物,皆得所宜,各以方正。“敬義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義,以接于人,則人亦敬,義以應之,是德不孤也。
譯文]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內心正直;行為處處循禮,以此方正外物。能夠做到恭敬一切、處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于他,以義應之),就能夠使美德廣布,得到眾人的回應。
蒙卦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①。君子以果行育德②。
注釋]①山下出泉,蒙:釋蒙卦上艮為山、下坎為水之象。泉水流出山必漸匯成江河,正如“蒙稚”漸啟。②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正義》:“育德”謂隱默懷藏,不自彰顯,以育養(yǎng)其德。“果行”“育德”者,自相違錯。若童蒙來問則果行也,尋常處眾則育德,是不相須也。
譯文] 《象傳》說: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著“蒙稚”漸啟。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動時如水之必行,果決不疑,修德時隱默懷藏,不自彰顯。 ……
太宗欲見前代帝王事得失以為鑒戒,魏徵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蕭德言等采經史百家之內嘉言善語,明王暗君之跡,為五十卷,號《群書理要》(即《群書治要》),上之。太宗手詔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yè),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覽所撰書,博而且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
——劉肅《大唐新語》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魏徵《群書治要 序》
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唐太宗讀《群書治要》感
《群書治要》是唐初著名諫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輯錄前人著述作諫書,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國安邦”,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群書治要》的特點,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征等人博采經、史、子典籍六十五種,又以“務乎政術”、“本乎治要”為原則,刪其繁蕪,擇其精粹,濃縮成五十卷的珍本。“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經典之作。精裝珍藏本,值得細細品讀。
好書推薦。既能增長見識,又能提高古文閱讀水平和古文修為。每天讀幾頁,慢慢的讀,是一種享受。
太宗皇帝文治武功背后,文武群臣皆為當時一時之選, 本書為唐初名臣魏征虞世南編寫,囊括唐代以前經史子集可謂集歷代名著于一身 閱此書,可知唐代之前的經史子集的精華。
一本通俗易懂,愛不釋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群書治要”解讀本。
紙質很棒,每一句都是經典,一一去讀原著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財力,讀一本精華也算是一種偷懶的學習方法了吧
《群書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邦的經驗彙編,是中華先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相信一定能夠爲當代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群書治要是將上古的經典精華濃縮萃取,提煉的一部唐太宗李世民治世之書,在中國已經失傳1000年,后來還是日本又傳回大陸,臺灣的馬英九,送禮就選的全書治要。。。
說是李世民讀的書,希望能讓人明白李世民為什么能成就一代大庸的。
這部《群書治要》的神奇在于,它不僅解決了歷史的種種弊端,甚至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迷茫做了預案。更可喜的是,這一次,我們不必卑躬屈膝地抄襲西方人,因這一次,因這一書,我們不是盜墓者,而是祖先不朽榮光的繼承者,可以高傲地抬起頭仰望“自家”的古老真理,而這份古老的力量,還將影響世界……
《群書治要》作為一部資政巨作,其中既有明君治國的經驗,也有昏庸敗正的教訓。是深入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國傳統治國理念。是中國傳統智慧的必讀典籍
中國傳統文化太博大了,典籍也很多,即使是比較經典的也很難有人讀完。《群書治要》從浩瀚典籍中汲取精要,不僅滿足了我們閱讀經典的需要,也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 個人感覺,這本書值得買來看。
書很好,快遞也不錯。群書治要是研究中華古典文化重要文獻,對當代有許多當今借鑒的智慧。中國自古家國一體,群書治要不單只有治國意義,而且對經營一個家庭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會有更多人關注!
群書治要這本著作,是自己的想要,中國古典著作浩如煙海,實難一一讀之,這套書正為我這種想法的人提供了一種路徑。欣喜欣喜。望自己能切切實實從中獲取大家精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中國傳統文化太博大了,典籍也很多,即使是比較經典的也很難有人讀完。《群書治要精華錄》從浩瀚典籍中汲取精要,不僅滿足了我們閱讀經典的需要,也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一部非常不錯的國學著作。
古經典,需要細細用恭敬心去讀。 在中國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增補原闕三卷,五十卷完整版本,最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讀本,中國古圣先王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治國安邦的經驗匯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一下子買了兩本,雖然紙質一般,但是字體、排版、印刷、內容非常棒,最重要的是有現代文翻譯,所以文言文看起來不吃力,白話文部分補充得非常詳細。《群書治要》真的是讓人愛不釋手,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群書治要》雖然誕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書中的治國思想實為中國古圣先王治國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歷經幾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
今天剛到,隨意翻了一下,此書涵蓋面十分廣泛,將諸子百家及唐代以前的史學,撿其精華之要成冊,是博學百家的入門級教材,很值得收藏與細細品味。當然如若想要細細研讀某一學派,諸如墨家思想,那還是得買專門的比較全的墨家書籍呢。總之,很好很強大!
書內容是群書治要的原文,注釋和翻譯,很全面,是諸多版本中,比較實惠的一套,價格便宜,還把一整套群書治要都囊括了,非常好的書。唐代以前的經史子精華,全有了。學文言文也是尚佳之選,可以拿這個輔導下孩子的古文閱讀。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時期以魏征為主的一批著名大臣博覽古今中華經典之后,采集的精華內容,供太宗治國之用,唐代的貞觀之治盛世局面,多半是太宗學習此書之后所用的的一些治國理念。的父親親自題詞,可見此書的地位,建議想要做各位有識之士都能看看。
這本書堪稱復興中華文化之精華,一千多年后再次重新,備受關注,實為中華先祖留給子孫的寶貴遺產,此書內容不必再說,看完此書,你就明白為什么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薪火一直傳承不斷,建議每個人都要讀讀這本書,尤其是做領導的。
分別從文化、官德、教育、道德、民本、用人、觀人、得人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群書治要》中古圣先王治國理政的主要思想。不僅對現代領導干部如何為政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更對普通人如何修身、處世、治家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套夢寐以求的好書!在這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教之道,貴以專”,書不一定要讀太多,用心讀幾部經典就足以了。這本《群書治要精華錄》就是我等了很久、夢了很久的經典著作,真夠這一輩子好好享受、好好受用的啦!
日本天皇和臣子的必讀書?德川家康幕府秘藏古籍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選出的治國寶典千百年古圣先賢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最適合當前領導干部的傳統文化學習讀本。
(無障礙閱讀,國內精裝珍藏本,不可不讀的國學精髓!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讀本,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多次提及,溫總理引用,高層熱讀,中央黨校推薦。)
《群書治要》是從唐朝貞觀開始諫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的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就算放在當今時代去研讀,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看了這本《考譯》后,整部書都是圍繞一個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展開的,這本書是古代圣明的君王治國教民的大成。很好,講得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