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朱元璋大傳圖書
人氣:24

朱元璋大傳

六百年來深刻影響了中國性格的那個人 天生的政治型人物,一生幾無敗筆, 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大家、用兵奇才, 朱元璋傳記突破性作品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歷代帝王>明清  
  • 作者:[周龍]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4349733
  • 出版社:現(xiàn)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7
  • 印刷時間:2016-06-13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朱元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性的一代開國帝王。他白手起家,打下了一片大好河山,恢復(fù)了漢家衣冠;他行仁政愛民,治吏的手段卻又極其酷烈,讓整個官僚階層噤若寒蟬;他的軍事謀略與政治素質(zhì)爐火純青,一生幾無敗筆。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于個人命運拼搏、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圣君治道的一切向往,明清以來的中國人的頑固、保守、精明的個性的形成,也多是拜朱元璋所賜。可以說他是六百年來,對中國性格的形成烙下極深痕跡的一個人。

本書少有地廓清了朱元璋如何奪天下、治天下的詳細過程,尤其對朱元璋與明朝開國元勛的關(guān)系做了整體而細致的描述,真正充分理清了這些功臣們的有關(guān)史實和歷史定位;對于朱元璋軍事素養(yǎng)、政治素質(zhì)及其性格養(yǎng)成與變化,也進行了清晰又富有新意的講述。這部傳記突出了強烈的思辨性,以現(xiàn)代性與人性化的視角還原一個真實的朱元璋,可謂是同類著作中的一次總結(jié)、升華之作。

編輯推薦

六百年來深刻影響了中國性格的那個人。

帝王之尊,卻又小農(nóng)心態(tài),猜忌強勢而又不乏溫情。

特殊的人生境遇,造就了朱元璋頑固、保守及精明、流氓的個性,深刻影響了明王朝的性格及至中國人的性格。

朱元璋傳記突破性作品,同類著作中的總結(jié)、升華之作。

明實錄》《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國榷》《國初事跡》《草木子》《南村輟耕錄》《千百年眼》《弇山堂別集》《續(xù)資治通鑒》《國初群雄事略》《翦勝野聞》《廿二史劄記》《明興野記》……對比諸多史料,還原一個完整而真實的朱元璋。

徐達、常遇春、湯和、花云,劉伯溫、李善長……武將、文臣龍虎風(fēng)云際會,他們的真實戰(zhàn)力和智謀如何?

與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方國珍……各路英雄逐鹿,朱元璋如何打造自己的班底,于亂世中開百世基業(yè)?

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大家、用兵奇才!

針對不同勢力集團,朱元璋施以怎樣的政治手腕?

逼壓功臣,他又如何布局?

懲治貪腐,他有哪些令人咋舌的手段?

他為何不再設(shè)丞相,而導(dǎo)致內(nèi)閣興起?

錦衣衛(wèi)的真實面目到底為何?

天生的政治型人物,一生幾無敗筆!

作者簡介

周龍,筆名“明河在天”,孔子同鄉(xiāng)。少有述史之志,在家閉門讀書多年,博通文學(xué)、哲學(xué)、歷史、經(jīng)濟、軍事等。曾撰寫過各類作品,其中古代史部分包括《韓信傳奇》、《圣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等,民國史部分包括《大轉(zhuǎn)折1937: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始末》、三卷本《南京政府那十年》、《中國軍神孫立人》等。

目錄

卷一 明王出世(1328—1368)

及時章 辛酸的“黃金家族” / 2

元朝的短命基因 / 2

有始無終的元順帝 / 7

凄凄慘慘的朱氏家族 / 10

家破人亡的悲慘際遇 / 15

三年的流浪生涯 / 18

第二章 在郭帥帳下嶄露頭角 / 21

和尚從軍記 / 21

天成佳偶 / 24

大帥受難記 / 27

核心小集團 / 30

第三章 人生及時桶金 / 35

擒賊先擒王 / 35

馮國用的金陵規(guī)劃 / 38

蕭何再生 / 42

上陣殺敵顯身手 / 45

誰說女子不如男 / 48

第四章 在夾縫中求生存 / 53

妻賢夫禍少 / 53

獻計取和陽 / 57

升任總兵官 / 63

驚魂的一幕 / 66

第五章 建立江南根據(jù)地 / 71

天下風(fēng)云出我輩 / 71

風(fēng)虎云龍非偶然 / 75

巢湖水師來相助 / 81

趁熱好打鐵 / 84

智賺陳野先 / 89

一場精心布置的局 / 93

朱元璋的戰(zhàn)爭利器 / 96

復(fù)制一招漢光武 / 98

紀律是軍隊的靈魂 / 101

不是梟雄不聚頭 / 105

第六章 與張士誠的爭奪戰(zhàn) / 108

小富即安的方國珍 / 108

大難不死的張士誠 / 111

艱難的常州圍困戰(zhàn) / 114

要地一個不能少 / 119

揚州的如花美眷 / 122

朱元璋的根據(jù)地建設(shè) / 126

外甥的出色表現(xiàn) / 130

不會叫的狗才可怕 / 134

威武不足以服人心 / 139

兩大將比翼齊飛 / 142

西邊的狼來了 / 146

第七章 兩破陳友諒 / 152

兩位奠基人物 / 152

英雄造時勢 / 155

共飲一江水 / 157

花云殞命太平城 / 159

劉伯溫獻策救應(yīng)天 / 162

一封熟悉男人的來信 / 165

笑向刀叢覓小詩 / 169

受封吳國公 / 172

富日子要窮過 / 176

廖永忠嶄露頭角 / 180

南昌不戰(zhàn)而得 / 183

第八章 決戰(zhàn)鄱陽湖 / 187

兵威甚狠的李察罕 / 187

養(yǎng)子當(dāng)如王保保 / 192

及時謀士 / 197

禍不單行的日子 / 203

親往安豐救駕 / 207

熾烈的洪都保衛(wèi)戰(zhàn) / 211

嘴里吐出硬骨頭 / 216

決戰(zhàn)鄱陽湖 / 219

塵埃終落定 / 224

的親征 / 229

第九章 鞏固大后方 / 234

加強制度建設(shè) / 234

智拔釘子戶 / 237

后生可畏 / 240

侄子帶來的刺激 / 244

談古論今 / 248

來自福建的陳友定 / 252

稱帝山城的明玉珍 / 256

第十章 通向登極之路 / 261

失敗從何處來 / 261

吹響勝利的號角 / 264

富貴歸故鄉(xiāng) / 268

大難臨頭各自飛 / 273

十月圍城的開始 / 278

這是的斗爭 / 282

天日照爾不照我 / 288

大規(guī)模殺俘事件 / 290

卷二 權(quán)霸天下(1368—1398)

第十一章 日月?lián)Q新天 / 296

逃就一個字 / 296

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 300

天必命中國之人的安之 / 307

首克齊魯之地 / 312

如期舉行開國大典 / 316

繳械從寬,抗拒從嚴 / 321

第十二章 大元帝國的覆滅 / 327

御駕河南 / 327

元大都不相信抵抗 / 331

險勝王保保 / 337

連翩西北馳 / 343

第十三章 授勛開國功臣 / 348

棟梁傾折 / 348

北伐軍凱旋 / 351

馬踏應(yīng)昌 / 356

歸來見天子 / 361

天下為私 / 366

第十四章 邊疆地區(qū)的鞏固 / 374

蜀道有何難 / 374

亡國之君被踢出國門 / 378

朱元璋的心結(jié) / 381

逆用和親之策 / 386

巨星紛紛隕落 / 389

經(jīng)營大西北 / 394

第十五章 帝國疆域的確立 / 399

兵鋒指向云南 / 399

滇池奔來眼底 / 403

納哈出舉手投降 / 407

不破樓蘭終不還 / 412

塵氛猶未清 / 415

第十六章 獨裁皇帝的政略 / 418

為建都而頭疼 / 418

社會的均平化 / 423

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 / 427

皇權(quán)下的權(quán)力平衡 / 432

反腐的血路 / 437

治標(biāo)不治本 / 443

鄉(xiāng)土的束縛 / 447

第十七章 皇權(quán)的空前強化 / 451

落敗的楊憲 / 451

不被看好的胡丞相 / 456

廢除丞相制 / 462

皇權(quán)集中的惡果 / 467

養(yǎng)狗不光要人怕 / 474

第十八章 對功臣集團的大清洗 / 479

李善長之死 / 479

卸磨殺群驢 / 484

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 493

不是不除,時機未到 / 499

碩果僅存的兩位功臣 / 504

掀起了法制主義的學(xué)習(xí)高潮 / 507

第十九章 為后世開太平 / 513

穩(wěn)定壓倒一切 / 513

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fā) / 517

有備才能無患 / 522

兒孫們帶來的苦惱 / 526

辣手摧后宮 / 530

第二十章 魂歸明孝陵 / 537

用心何良苦 / 537

咱們倆是一條心 / 540

龍馭上賓 / 546

千秋功罪 / 550

朱元璋年表 / 556

在線預(yù)覽

朱元璋總體上在戰(zhàn)略及戰(zhàn)術(shù)方面皆無可指摘,且一生無敗筆,可謂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大家、用兵奇才。不過,李世民也自有其特出之處,只是若單純論及個人能力,朱元璋便勝他一籌。但若論及胸襟、氣度,朱元璋則明顯不及了:李氏出身大家,有開明和包容的貴族心態(tài),朱氏則小農(nóng)意識強烈。朱元璋同劉邦一樣,身上有難以祛除的痞氣、戾氣;而且文氣不足、涵養(yǎng)不足,他不像劉秀那樣從小受過正規(guī)的儒家教育——因此說明代的皇帝總體給人一種“無賴兒郎”的感覺。

朱元璋打仗,向來有股子勇猛勁,越是強敵,他越是身先士卒,這點深得人心。所以,一路打下來,他帶的隊伍是所向披靡。但勇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對于朱元璋,細心和敏感的一面也奇妙地結(jié)合在他身上。這個特點,甚至到了他做了皇帝后也有增無減——不過,等到釀成大殺功臣、誅戮無辜的慘劇后,特點也就走向了反面,似乎變成了某種人格缺陷。

朱重八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既認識了善良、慷慨,也見慣了冷酷、邪惡;既領(lǐng)略了勇敢、仗義,也看清了鉆營、墮落。而且此行還培養(yǎng)了他另一種素質(zhì)—“能說”、“會看”。善于察言觀色,能洞察別人的心理,知道怎么順勢而為,不然,這“叫花子”就做得很失敗。

在有著長期戰(zhàn)爭實踐的朱元璋看來,只要抓住了軍隊,就等于抓住了政權(quán),而為了體現(xiàn)武將的尊榮,就需要特別厚待將領(lǐng)們(可惜只是暫時的);為此談遷評論道:“優(yōu)于裹革,略于筆冢,蓋開創(chuàng)之日為然矣”。都是正常情況,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這些新貴絕大多數(shù)都是淮西舊勛,朱元璋此時就是要依靠這種淮西本位主義來籠絡(luò)人心,以維系自己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北周開國的奠基人宇文泰就實行過“關(guān)隴本位政策”)—中國傳統(tǒng)歷來注重宗法關(guān)系的“差序格局”,即關(guān)系、血緣的親疏決定信任、依賴度的大小,以此形成穩(wěn)固的社會秩序。

朱元璋骨子里是個小農(nóng),他有實施小農(nóng)社會的平均主義理想,而對于地主豪強的打擊,就使得阻礙其理想的較大絆腳石被大體清除;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打造一個均平化的社會正是君主專制(獨裁)、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內(nèi)在要求—這是至少從商鞅變法以來就確定好的政策!

這場整肅吏治的斗爭幾乎貫穿了整個洪武時期,而以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為高潮期(伴隨著對功臣集團的大清洗)。這期間,大批獲罪的文武官吏遭到鞭笞、罰做苦工,乃至被剝皮、挑筋,甚至抄家滅族。如此矯枉過正,也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朱元璋的粗悍及殘暴性格,其用刑之重、定罪之濫,顯見是過多地加入了自己的個人情緒,仿佛他要把自己兒時所受到的一切憤怒和不滿都發(fā)泄出來—在那沉沉的暗夜里,在那不安的睡夢中,大皇帝又恍然間變回了從前那個毫不起眼、臉上掛著兩條鼻涕蟲、可憐兮兮的朱重八,在那幫橫著走的官兒老爺們面前,他小子仍是大氣不敢出……但是噩夢初醒后,小叫花又變成了那位大權(quán)在握、很黑很暴力的老皇帝,只聽他的牙縫里強擠出一個字:殺!

錦衣衛(wèi)繼承前輩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其眼線可謂是無孔不入,他們到處搜集情報,專為皇帝挾制臣僚服務(wù)。話說有一次宋濂在家中請客,朱元璋暗地里派人到他家刺探。第二天,朱元璋便詢問老宋昨日在家的情形,老宋“性誠謹”,不敢有所隱瞞,具以實對。,朱元璋方笑道:“誠然,卿不朕欺。”若換了其他不能老實的人,興許就栽了。

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對于功臣集團,朱元璋本來應(yīng)該是真心想要保全他們的。可是隨著雙方地位的懸殊與彼此的日漸疏離,不但上下疑忌之心漸生,感情關(guān)系也開始有所淡薄。這正是悲劇的及時步。

大明建國初期,還算是一段朱元璋與功臣們的蜜月期。就在開國大典的當(dāng)月,朱皇帝還曾對一干臣僚們說道:“爾諸大臣,既受封爵、進職位,可謂尊顯矣,當(dāng)同心輔國,以享祿位。朕嘗思古之君臣,居安不忘,警戒盈滿,常懼驕縱,兢兢業(yè)業(yè),日慎一日,故能始終相保,不失富貴。大抵開基創(chuàng)業(yè)之主,待功臣非不欲始終盡善,如韓信、彭越自不能保全其功,深可惜也。至承平之后,舊臣多有獲罪者,究其所以,蓋其事主之心日驕,富貴之志日淫,以致于敗。古人置欹器于座側(cè),正以戒其驕盈耳,汝等宜戒慎之。”

轉(zhuǎn)而,他又特意對都督同知康茂才等人語重心長地說道:“汝等今成大功,豈汝一人之能哉?非軍士同心效力,曷能致此?切不可挾功驕恣,輕忽下人。若此,則鮮有不敗者,朕故吐心拳拳,為爾等言之。古之人主待其臣下,往往以權(quán)術(shù)駕馭,不以至誠相感,易生猜疑,故久而生變。今吾以直言告汝,常相警戒,非止在于汝身。汝又當(dāng)以朕意訓(xùn)汝子孫,則可與國同其久長矣。”

當(dāng)時皇太子就在一旁,朱元璋于是滿懷憧憬地說道:“太子年幼,未歷世故,朕嘗以此意誨之,使他日汝子成立,與吾兒共享太平,常如今日,則子子孫孫,無有窮也。”

這樣一幅美好的圖景自然是人人都向往的,想來也必是發(fā)自皇帝內(nèi)心的。不過我們已經(jīng)再三指出過了,權(quán)力終會異化人性,即所謂富貴移人,無論是對于皇帝還是對于功臣(及其子弟)都是一樣的,何況彼此在利益上存在沖突。

就在洪武三年時,作為監(jiān)察御史的袁凱上言,請求對于在京眾功臣進行禮儀方面的培訓(xùn),就像叔孫通當(dāng)年對劉邦的建議一樣,此事得到朱皇帝應(yīng)允。洪武五年三月,朱皇帝又“以將官子弟因年少驕佚故,承襲者多不稱職”,于是乃命這些功臣子弟年幼者入國學(xué)讀書,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和培養(yǎng);“稍長,令隨班朝參,以觀禮儀,退則令習(xí)弓馬,學(xué)武事,待其可用,然后官之”。

可是現(xiàn)實還是讓一向嚴于律人的朱皇帝失望了,他不能不向殘酷的現(xiàn)實有所妥協(xié)。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這及時個被拿來開刀的元勛就是廖永忠,此舉主要是形勢逼迫。

洪武十年十一月,朱皇帝的發(fā)小、江夏侯周德興有罪,當(dāng)下獄,不過此時的朱皇帝還有所不忍,于是將周氏特赦。事后,他便召集諸將相大臣們警戒道:“曩者,豪杰并起,豈無智謀壯勇之人?然粗暴無禮,自取敗亡,朕當(dāng)此時,飭身自守,推誠任人,故能成大功。天下已定,朕與卿等共享富貴,各盡其道,而往往有犯法者,何也?昔廖永忠數(shù)犯罪,屢宥不悛,又復(fù)僭侈,失人臣禮甚矣。夫智人君子既自守法,又能訓(xùn)子孫為善,不至犯法,是以爵祿傳之無窮,愚者反是。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為功臣者不能守法自保,使朝廷屈法保汝,乃不得已,茍至再三,朝廷亦難處矣。朕于祭祀之時,一心齋肅,思欲格神,及遣汝輩奉祭,則多私利慢神,甚非禮也。且國家除宮室外,未嘗作一臺榭以為游觀燕樂之所,而汝等乃私取材木,廣營室宇,此豈守法教子孫之道乎?念汝等相從,俱嘗有功,致有爵位,故丁寧告汝,汝等毋忽朕言,善自保持。”

不過一個廖永忠的“特例”還不足以震懾住眾人,洪武十三年九月,朱皇帝不能不再次發(fā)威,將一向暴橫不法的永嘉侯朱亮祖活活鞭死—當(dāng)然比之“嫡系中的雜牌”的廖永忠,朱亮祖更可謂是真正的雜牌。

緊接著便是歷十?dāng)?shù)年的“胡藍之獄”的爆發(fā),朱皇帝在這一個大清洗、大屠殺的過程中,對待功臣集團的態(tài)度也慢慢地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等到他整死傅友德、馮勝等人時,連專門的羅織罪名這一項都省去了。

不過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朱皇帝的高超權(quán)術(shù),就像部署軍事戰(zhàn)略一樣,“沉幾觀變、次第經(jīng)略”的朱元璋在處理胡、藍這些大案時,也非常注重打擊的策略,即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且步驟穩(wěn)妥。

像在胡案中,是先文后武,而在文臣中又把另一個大頭目李善長給分離出來,如此就顯得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再像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人個個都是當(dāng)時舉足輕重的武將,所以朱元璋不可能將他們于一網(wǎng)中打盡,這樣不但不便于確定首惡首魁,也不利于穩(wěn)定大局;在藍案中之所以先把地位、資望較藍為高的傅、馮二人分割出來,就是不想把此案的藍黨變成傅黨或馮黨;而且藍玉本來名聲也較差,又易于沖動,給他羅織罪名也更容易讓別人相信。而當(dāng)藍案結(jié)束后,傅、馮二人也就如同失去了羽翼一般,只有任皇帝宰割的份兒了。

關(guān)于李文忠與徐達之死還有點復(fù)雜,我們還是先往后看,這樣反而利于我們看清李、徐二人的問題。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朱皇帝敕諭宋國公馮勝道:“天道以有余補不足,人反其道,乃以不足奉有余。體天道者,仁人也;以不足奉有余者,非仁人也。嗚呼!禍福之來,皆自人致,故智人循理而行則家昌,愚人所行悖于理則家亡。朕命卿子出鎮(zhèn)西鄙,近以家人不從所役來言于朕,朕察言觀色,良由不得其所故爾,然小人略無怨言,誠可愛惜。朕以卿昆弟相從于開創(chuàng)之初,具有功勞,且有姻親之愛,故不忍忘而為卿言之。自今以后,所存役者,使得從容足衣食,俾無窘迫,自然效力,下無怨咨,則家道昌矣。”

這似乎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馮老二足夠聰明,他興許就可以將傷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這年十一月,作為僅剩的碩果之一的潁國公傅友德,終于被咄咄逼人、殺順手的朱皇帝給逼迫得崩潰了。

據(jù)《明史》中的記載,就在洪武二十五年時,在家賦閑的傅友德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便學(xué)著蕭何買田自污的舉動,向朝廷請求撥給自己懷遠的田地千畝。不料弄巧成拙,因為朱皇帝歷來對此深惡痛絕,于是皇帝不悅道:“你的祿賜已經(jīng)不薄了,為什么還要侵占民家的利益呢?你沒聽說過春秋時候魯國有一個宰相叫公儀休的嗎?他因為享有了國家的俸祿,不愿再與百姓爭利,把園子里種的東西都拔了,把織一手好布的妻子也休了。”

這傅友德真是豬八戒照鏡子,不過此時朱元璋主要考慮的還是藍玉的問題,所以他還不想過分擴大打擊面。接著朱皇帝就命老傅作為馮勝的副手,“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東勝,立十六衛(wèi)”,這也是為了防止馮、傅等人的異動(唯恐因殺藍玉打草驚蛇)。這年冬天,再練軍山西、河南。次年,老傅被召還;又明年,終于被賜死。

本來,傅友德也許能猜透朱皇帝的一些心思,且兔死狐悲,也就加重了他的狐疑、惶恐之心。有一次,據(jù)說傅友德的老部下、定遠侯王弼去找他吐露心事、發(fā)泄不滿,但老傅始終沉默不語。可是此事還是很快就傳入了朱元璋的耳中,因而反又加重了皇帝的猜忌,他終于要找機會發(fā)作了。

傅友德一向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朱皇帝于是便首先拿傅的兒子們開刀。本來老傅有四個兒子,長子為駙馬(公主已于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次子已過繼于其弟,三子為金吾衛(wèi)鎮(zhèn)撫,四子戰(zhàn)死云南。就在這年(1394)的十一月二十九日,朱皇帝大宴群臣,在步入會廳時,他眼見擔(dān)任守衛(wèi)任務(wù)的傅家老大沒有按規(guī)定佩帶劍囊,便登時一臉怒氣;待大伙坐定之后,他便數(shù)落說傅老大簡慢,于是傅友德便立即站起來向皇帝請罪,但沒想到朱元璋立馬就火了:“你站起來有何話說?哪個要你站起來的?”氣氛因此一下子就緊張起來。

過了一會兒,朱元璋便沒好氣地對傅友德說道:“去把你的兩個兒子叫來!”可是當(dāng)老傅剛走到大殿門口,只聽衛(wèi)士傳旨道:“帶兩個人的首級來見!”傅友德當(dāng)即如五雷轟頂,他呆立了很久,一下子就明白了:看來朱元璋這貨到底是容不下他們父子了!

傅友德本來就是個剛烈性子,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很快,只見他提著兩顆血淋淋的人頭就上了大殿,眾人見此情形都驚呆了,朱元璋一面故作驚訝,一面斥責(zé)道:“你為什么如此殘忍?你莫不是記恨朕嗎?”老傅激憤已極,立即大吼道:“你不就是想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今天就一起成全了你!”

話音剛落,傅友德便揮劍自刎,手中兩顆人頭也隨之滾落在地。傅友德的自戕并沒有換來朱元璋對其子孫的寬宥,怒不可遏、形同被掌摑的朱元璋還是將傅家老小流放至遼東、云南兩地,以使其生受骨肉分離之苦。王弼得知傅友德的噩耗后,自知無法遠禍,也乖乖地選擇了自盡。

且不說傅友德本為一代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只說他為大明基業(yè)出生入死三十余載,朱元璋如此待他,也的確夠讓人寒心。想當(dāng)年,北伐開始時,朱元璋就要老傅做自己的彭越,以建立大功;結(jié)果一言成讖,因為彭越的下場就很慘。

這邊傅友德一死,那邊一向還不如傅友德老實規(guī)矩的馮老二便要掐著手指過日子了。就在三個月后的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作為大明開國一等元勛中碩果僅存的宋國公馮勝也終于被朱元璋給逼死了,且“諸子皆不得嗣”。

事情的經(jīng)過大致是這樣的: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時,馮老二因與他的小舅子發(fā)生了點小摩擦,結(jié)果引起一場財產(chǎn)的糾紛,官司居然都打到了朱皇帝那里。,那小舅子自知理虧,便誣告說馮老二的打谷場里埋有兵器,這姐夫圖謀不軌。

其實那哪里是什么兵器,只是馮老二戎馬一生,到老了仍迷戀那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時常“夢回吹角連營”;所以退休之后便在自己的打谷場下埋了一些瓦甕之類的東西,以便當(dāng)他在上面縱馬馳奔時,就可以制造出萬馬奔騰的戰(zhàn)場一般的特殊效果來。

朱元璋便對馮勝安慰地說道:“你用不著再解釋什么了,沒有謀反的企圖更好,朕也不會多問的。你的罪過,朕已原諒過多次,可以說已是仁至義盡!你把這杯酒喝了吧,然后你就回家好好待著去吧。”

可就在這幾天后,出爾反爾的朱皇帝便將馮老二賜死在家。扼腕嘆息之余,筆者不能不想到那句“老而不死謂之賊”,有時候一個人活得太久,也許真的是一種“罪”—不過,就算馮勝早死,朱元璋也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他的子孫!

不過,還好有一個湯和是真正壽終正寢的,盡管他生前早已同死人一般—朱元璋當(dāng)然沒必要猜忌一個“死人”,何況他已經(jīng)向自己表過忠心了。

湯和多次受到朱皇帝的嚴厲批評和處罰,這已是我們前面所介紹過的。在被封為信國公以后的幾年里,湯和除了負責(zé)四處鎮(zhèn)壓叛亂,便主要是領(lǐng)導(dǎo)東南沿海的抗倭工作,工作還算有些成績。也許是胡案的爆發(fā)讓他突然覺醒了過來,就在洪武二十一年前后,湯和竟主動提出解除兵權(quán)以還鄉(xiāng)養(yǎng)老,結(jié)果朱皇帝愉快地答應(yīng)了他,“詔率家屬還鳳陽新第。陛辭,上賜璽書勞之,賜白金二千兩、黃金三百兩、鈔三千錠、彩段四十表里,賜其妻胡氏白金一千兩、黃金二百兩、鈔二百錠、彩段三十表里。”

兩年后,就在湯和出賣李善長不久,他在赴京師“朝正旦”時,突然因“感風(fēng)疾而失音”(也許是酗酒的緣故)。朱元璋親自前往探視,還“命醫(yī)治療,遂俾還鄉(xiāng),命其女魯王妃歸寧侍疾”。大概朱元璋對中風(fēng)的老湯還有些不放心,于是又以懷念功臣為由,將湯和召至京師,“賜以安車入殿,宴勞有加,賜鈔六百錠遣還”。

洪武二十七年,也不知是朱元璋真的想念故人了,還是仍舊不怎么放心,也許兩者兼而有之,于是他再召湯和入京,“上親撫視,見其病篤,對之流涕”;眼看老湯實在不撐了,于是朱元璋又“命擇塋域治后事,賜鈔百五十錠”。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湯和“以功名終”,至此他有幸成為了朱皇帝生前一個消失的開國元勛。湯和之所以能夠如此幸運,王世貞為此分析道:“湯和首倡解兵退休之請,深中上心;而晚年風(fēng)疾不能言動,又有以安上心耳。”其實也包括他出賣李善長,加上他能力一般,因此短期內(nèi)不會招來朱元璋的打擊—假如湯和身強體壯地活到朱元璋臨死時,大概他就沒有這等好運了!

可見,并非湯和足夠了解朱元璋這個同鄉(xiāng),也不單是因為他夠聰明,更主要是源于他幸運地“病”了,而且病得幾乎形同一具行尸走肉!我們在為湯和感到竊喜之余,不禁也覺可嘆亦可悲!

“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長興侯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如此一來,對于大明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淮西勛貴勢力已基本被鏟除干凈,余下較有能量的功臣子弟便都可列入皇親國戚,比如李文忠及徐達兩支的子弟。除了耿炳文及郭英兩位元勛,其余得以保全的便是少部分早死的元勛家的(襲爵的)子弟們,但其政治、軍事方面的影響力已微弱得多。

明初的這番政治大清洗,其實主要還是針對的政府及軍隊的高層,包括社會上層,對于社會的中下層基本沒什么影響,因此所產(chǎn)生的社會動蕩也并未波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他們也許會幸災(zāi)樂禍,因為他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好處,反而會更加擁護朱皇帝的英明領(lǐng)導(dǎo)。

不過,在嚴酷的打擊之后,為了適量安撫那些已經(jīng)不對自己的統(tǒng)治構(gòu)成威脅的武將們,朱元璋特于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將已退休的約兩千五百余武將召至京師,除每人賞發(fā)一大堆銀子、鈔幣外,皇帝還叮囑他們“還家撫教子孫,以終天年”;十月時,又給他們各進秩一級。

只要見了具體的好處,這些人就只有高頌“皇恩浩蕩”的覺悟了。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星辰夢**的評論:

非常不錯

2016-08-23 15:01: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6-09-21 22:02: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6-11-11 07:46: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整體很好 下次還來

2016-12-29 13:06: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質(zhì)量很好,包裝完好

2017-05-06 20:33: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課堂上聽不到的生物傳奇,知識性很強,利于理解,利于閱讀,利于傳閱,利于掌握。適合每位成人和孩子共同學(xué)習(xí),共同傳閱。

2017-07-08 02:15:56
來自飛***(**的評論:

很差,當(dāng)當(dāng)福建物流差。

2017-08-02 12:07: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東西不錯,值得信賴。。。

2017-11-14 10:49:36

免責(zé)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