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茶味的初相圖書
人氣:35

茶味的初相

(2015年平裝**版)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茶事美學首部曲,用茶人的第三只眼看茶、看人、看世界

內容簡介

茶味的初相是作者茶事美學首部曲,以茶人的第三只眼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茶香濃郁、寧靜祥和的世界。

作者首次將茶席、茶藝、花藝融合在一起,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美學殿堂。

詩意的語言,精美的配圖,讓人心中自然而生一種寧靜的喜悅,雖不灼燙,但持久恒溫;雖不濃艷,但清爽宜人……

編輯推薦

1.知名茶文化學者,臺灣人澹如菊茶書院、北京茶家十職創辦人李曙韻女士首部茶事專著,帶您以茶人的第三只眼探究我們置身的世界,洗去心靈的疲憊與浮躁。

2.茶事美學首部曲,開啟大陸茶文化研究新領域。

3.CCTV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重磅推薦!

作者簡介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辦者,第十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同時也是一個事茶人,一個苦行者,以文字書寫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體悟茶之味、茶之髓。

目錄

推薦文 —

曾昭旭 你好不要想了解曙韻

詹勛華 自然禪事禪靜

茶人的第三只眼

茶人的素養

茶席的元素

燒水壺和爐爐

壺承

蓋碗

茶碗

茶盅

飲杯與聞香杯

杯籠

杯托

水方

茶巾

茶席巾

茶則與茶匙

茶倉

茶帖

茶布包

茶棚

茶湯之序

茶湯

茶之花

茶煙

給十六席同學

我的陶藝家朋友們們

一甲子的風華

山居茶事

水 解身體之需,茶 治心靈之渴

人澹如菊茶事記事

作者后記

在線預覽

茶之花

屬于茶人對花木的品味,置放在茶席或茶室的一角。

臺灣茶界耆老潘燕九先生,多年來茶席只用一枝人造的姬百合,概因老人家悲天憫人,不忍為每一次的茶事而折騰花草。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多處反對人工事花,尤指花道界用鐵絲矯正花枝形態,或用燭油滴點牡丹花心,或用熱水蹂躪花枝,罔顧花的尊嚴。

對花人而言,茶花是可以獨立欣賞的作品,以花枝少、花頭小、花色雅、花品清、花器秀為準則。

對茶人來說,技術只為輔佐花型,更嚴格來說,掌握技法后應學習放下,重新將眼光放回自然界的秩序上。傳統插花為固定花型而用的劍山,在茶席上應避免使用。碗型或皿型的花器常與茶席上的器型相近,不易創造層次感。文房雅玩的小瓶,將折枝花自然投入,很符合茶花情趣。

日本茶室結構中有床龕一角,為茶室的精神角落,作茶花、掛軸、香合陳設之用。平日茶人多親執花事,茶事中也有“花所望”之語,意指主人不自己插花而請客人代為發揮。唯客人離去前需將自己插的花撤下,包在白宣紙中置于床龕的一角。也就是茶花僅屬茶席間的花,茶事畢了,花亦非花了。

茶花所追求的是將花所持有的生命在瞬息間把握,很像禪宗活在當下的生命觀。故茶席的花只要在茶事進行時三兩小時間,維持茶人所期待的生命狀態即可。是以像春日盛開的山茶、夏日的蓮、秋日的楓、冬日的梅,都是茶室花品的代表。

近年來臺灣茶人為響應環保,多祟尚自然的盆栽,擺在茶席上,成了案頭的活山水。屠隆在《考盤余事》中寫道:“春之芳蘭,夏之夜合黃香萱,秋之黃密矮菊,冬之短葉水仙、美人蕉,佑以靈芝,盛諸古盆,傍立小巧奇石一塊,架以珠幾,清標雅質,疏朗不繁,玉立亭亭,儼若隱人君子,清素逼人”

盆栽的意趣在于將自然的山水濃縮在咫尺的盆器中,借景入室,寓情于天地山川之間。民初文人周瘦鵑熱愛梅花,園有梅屋、梅丘,也培育了不少盆梅,尤其偏愛古干虯枝的綠梅。而文人審美趣味最奇的當屬《影梅庵憶語》的作者冒辟疆,他主張隔著屏障點著翠燭欣賞花影,為我日后進入劇場為茶會做造景時,提供了很好的靈感。

我習花多年也曾從事教學數載,曾在茶花的形式上力求創新。我以為花器與花本應視為創作的一體,不可切割。尤其在茶花器上,理應與茶器具同調。多年前嘗選用燒水焙茶用的大木炭,將花插入蘭花吸管中再埋入炭縫,以炭作為茶花器。出國布置茶席時,最常攜帶自然造型的枯木塊,可隨時隨地搭配在地的青苔花木。

我平日選用的花類不多,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大多以白為主調。曾在夏天的劇場茶會用了五十盆白荷,冬日的茶會用了七株老白梅,春日茶會在劇場里植了近百棵六米高的桂竹,以一樹八米高的枯木為華山茶會劃下句點。

這兩年來因考量水資源的匱乏,鮮少從事大型花木布場活動,愈發能體會小盆山水的靈性。茶書院的小植栽多來自于黃淑女和余舜德兩位綠手指,在近年的茶席上,十分引人注目。書院的同學也開始嘗試為自己日常的茶席植養些花草,像對待無聲的寵物,得定時定量給予修剪照顧,很符合茶人的修行。

偶爾途經茶區在郊野中得到靈感,回到茶室不妨找只古拙的容器,用幾枝草花來個寫意插,添增茶室的季節感。

我想,草木在天地間自然蘊藉,能提醒茶人隨時保有謙沖的姿態,畢竟人生寄世,轉眼攸忽而過,有時還不如一株小草自在自得。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jane425**的評論:

初相也許不是茶的初相,好像有點主要抒情為主

2016-02-19 11:15: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書 看了 不錯 值的看,文字老道,耐讀,回味無窮。

2015-09-01 15:17: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質量很好,這本書幫朋友買的,他收到非常驚喜哦。

2015-10-30 10:36:41
來自星星時**的評論:

目前為止讀到的最好的茶文化方面的書。不像大陸的一些書那么商業那么矯情。

2015-10-19 09:20:39
來自水之積**的評論:

文字排版段首不空格,感覺不太舒服。但文字蠻清雅的,值得一看!

2016-01-11 08:19:36
來自空空兒**的評論:

很好的茶書,適合隨手翻閱,且行且止,與預期相仿,滿意

2016-03-18 15:26:51
來自我們的**的評論:

薄薄的一本書,言簡意賅介紹了很多內容,真的很不錯。適合新手。

2016-04-03 20:02: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非常滿意,下單之后不到10小時就到貨了

2016-05-15 13:03:32
來自守夜人**的評論:

茶的心情水知道,水的心情我知道,我的心情山知道,山的心情雨知道,雨的心情云知道,

2015-12-22 11:07:58
來自墨后生**的評論:

未看先評 物流迅速到令人嘖舌 印刷什么都很棒 長草了很久的書 終于入手了

2016-04-22 22:44:04
來自假面與**的評論:

最近開始對茶感興趣,決定買來看看,希望能有收獲

2015-12-09 14:46:29
來自lele好**的評論:

圖文并茂的一本書,只想說真的好貴,不值得這樣購買。

2016-09-12 09:43: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味的初相 一會兒就看完了,印刷精美,圖文并茂,內容尚可,茶余飯后聊以打發時間可以

2017-09-23 07:54: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的內容特別的好,我覺得想學茶的人要來讀一讀

2016-04-10 10:34: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書的質量不錯,接下來就是慢慢的讀,細細的品味了!給滿分!

2016-11-20 01:06:27
來自折木棲**的評論:

雖然收到的時候書有點皺了,但是沒什麼影響,還是棒棒噠o(≧v≦)o

2016-11-16 12:15:19
來自那年春**的評論:

臺灣茶人主張開啟茶人之眼去尋找宜茶的環境和器具,引領我們去發現美,是借茶來體悟生活之美啊!

2016-03-23 16:39: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的一本書,把原來一些忽略的內容重新整合,值得一看!

2017-05-16 15:23: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對茶感興趣,這本算是很有味道的初級讀本了

2016-11-01 08:43: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第二次購買了,原來的那本被人拿走,雖然讀過仍然不舍戚戚,活動價又補上一本,是愛茶人的必讀

2016-09-03 20:35:49
來自秀海的**的評論:

茶味的初相 一下子買了三本,這本還沒有看。應該也很不錯的

2017-08-23 19:47:37
來自董曉雨**的評論:

這本書是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的作品,可以讓我們認識茶器,茶席,茶花,茶味,可謂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2016-04-26 16:08: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能具體教你怎么品茶,不是工具書,書中寫的是一種心境,靜下心來品讀蠻好的

2017-06-16 11:55:13
來自東***人**的評論:

每一人都可以成為品茶大師,學習茶知識,從這本書開始!

2017-06-01 10:14:40
來自玉凌蘭**的評論:

茶,南之嘉木也!茶道起源于中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喝茶,卻少有把它喝成藝術,讓生活增添一點美感,豐富我們的內心,慢慢去品讀生活的藝術,生活的美無處不在,只要你愿意去發展。

2016-07-16 09:30:14
來自細***(**的評論: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書,說是茶書,實際上是修性的書,文字淡淡的但是雋永有余味,圖片和文字的配合非常完美,幾乎可以成為茶人的閱讀典范。

2017-01-21 16:05:4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茶藝老師推薦閱讀的,等了很久了,終于有了,立馬下單。昨天下的,今早一早就靜靜地躺在了我們的快遞收件籃里,真是驚喜?。?

2017-04-06 12:24:0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