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茶之路圖書
人氣:48

茶之路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別冊榮獲SOPA(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生活時尚報道獎,被評“筆觸傳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滿濃烈文化氣息,兼具專業知識性。整體籌劃及制作宏大而細膩&rdqu...

內容簡介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別冊榮獲SOPA(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生活時尚報道獎,被評“筆觸傳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滿濃烈文化氣息,兼具專業知識性。整體籌劃及制作宏大而細膩”。《茶之路》為此系列別冊的結集,并在原冊基礎上作了重要補充和修訂,鮮明區別于普通的茶類圖書,既有美學價值,又有檔案價值,是一本實地探訪茶山茶人,追尋和探求茶的源頭與真味,反思人與自然、生命與生態關系的踏實誠樸之作。

2013年春茶開采,“茶之路”及時站抵達四川,隨后歷時一年的時間,采訪小組到達浙江、江蘇、廣東、云南、安徽、福建、臺灣……共計踏訪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綠茶、黃茶、白茶、紅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類品種,對于每種茶生長在怎樣的水土,經歷了怎樣的各自區別的種植過程和制作工藝,以及茶人展現的制作工藝,均有詳述

茶之路》為四色圖文書,所配圖片均為知名攝影師實地拍攝,既有茶山茶樹樣態,又有制茶工藝呈現,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編輯推薦

推薦閱讀:中國男人書 中國女人書 一個人的魯迅系列 魯迅思想錄 漢語法學論綱

,《生活》雜志原《茶之路》別冊的結集,榮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頒發的生活時尚報道獎:“筆觸傳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滿濃烈文化氣息,兼具專業知識性,整體籌劃及制作宏大而細膩。”

第二,既有美學價值,又有檔案價值,是一本實地探訪茶山茶人,追尋和探求茶的源頭與真味,反思人與自然、生命與生態關系的踏實誠樸之作,鮮明區別于普通的茶類圖書。

第三,四色圖文書,所配圖片均為知名攝影師實地拍攝,既有茶山茶樹樣態,又有制茶工藝呈現。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第四,反思之路:在依托自然與人工成就茶的文明里,追尋茶人是如何從自身出發觀照土地、生態和生命的,藉此潛心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茶歸山林,人歸自然。

第五,造訪四川、浙江、江蘇、廣東、云南、安徽、福建、臺灣等重要茶區,涉及綠茶、黃茶、白茶、紅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類品種,對于山間茶樹的生長樣態、種植過程以及茶人展現的制作工藝,均有詳述。

作者簡介

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志,創刊于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歷年出版的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家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特寫報道”“攝影報道”“雜志設計”等榮譽。

Slogan: 生活的禪意 生命的教育 生活的美學 生命的哲學

微博 @生活月刊

目錄

前言:茶源

Ⅰ蒙頂

蒙頂甘露]

茶中故舊

南方有嘉木

Ⅱ峨眉

峨眉綠茶]

剛柔相濟

四時有序

做一百年茶

Ⅲ太湖

陽羨茶和顧渚紫筍]

風土與茶韻

果農茶事

工科男的陽羨茶

飲春之味

Ⅳ余杭

徑山茶]

舊時余韻

塵夢內外

Ⅴ西湖

龍井]

大隱于市

執著古早味

茶如鏡

綠茶的花樣年華

Ⅵ皖南

徽綠]

手工的

茶季歸途

那時候……

祁紅和安茶]

精制的尊嚴

最神秘的味道

重組記憶拼圖

Ⅶ潮州

鳳凰單樅]

鳳凰單樅的前世今生

守山人

Ⅷ云南

普洱]

茶山遠在時光中

建立正確的口感

巖教心事

終老的地方

普洱茶的歷史和現場

景谷大白茶]

叢林之中覓本真

種茶記

滇紅]

高山上的瑞草

我和紅茶的緣分

Ⅸ閩東 閩北

福鼎、政和白茶]

返璞歸真香

古老又鮮活的茶

福州茉莉花茶]

茶為骨,花為魂

鮮靈濃郁的理想世界

巖茶]

巖茶的地土之香

大紅袍的播火者

正山小種]

溯溪尋正山

金駿眉的故事

“紅色液體”的神秘歷史

Ⅹ閩南

閩南烏龍]

原鄉的繁華與哀愁

回到土地

西風獨自涼

禾怕寒露風

Ⅺ臺灣

臺灣茶]

回到茶的初心

云霧深處

自然之茶

從臺北城大稻埕茶港談起

后記:茶歸山林,人歸自然

致謝

在線預覽

前言:茶源

令狐磊

尋找茶的源頭,

也就是找尋中國人精神的源地。

(一)

我們相信已經找到了溝通情感的媒介,那就是茶。

我們邀請茶人、攝影師和編輯記者,踏上前往中國那些茶樹的種植地的山路。行走在這些茶山里,繪畫一幅關于茶的旅途。尋找茶的源頭,也就是找尋中國人精神的源地。

找尋茶源,并非出于好奇心,它應是我們的本心。在作為桌上那一道青翠或金黃的飲品之前,它在怎樣的景象里生長,它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這是明代茶人所缺乏的自然之道,他們在書齋茶室里懸掛山水畫幅,焚香插花布道,意圖營造自然,但始終無法抵達真正的茶源,感受當地的風土。

(二)

車子在武夷山的正巖行走時,急雨如注。在那些山峰消失于雨霧之中的巨巖邊,一道道瀑布從天而降,山氣之剛,水汽之柔,竟可以共匯一景。鐘靈毓秀,這里出產的茶被視為正巖茶,茶客稱之為“巖韻”,巖韻氣釅者,謂之極品。

到了下梅村的時候,雨小了點。水從鄒家祠堂的石雕門樓屋檐滴下,門外便是梅溪,雨水、山澗水都匯流到村里的梅溪里。這急淌的溪水,讓我確信,這里就正是當年的那個“茶商水道”,從武夷山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之路”的起點。在康熙年間,每日行筏三百艘,筏上滿載的正是山上采集下來的新茶,茶市盛極一時。

我們的“茶之路”采訪組的行程,在2013年春夏之際,來到的是中國茶葉最為鼎盛興旺的原產地:武夷山。當其時,我們的訪茶之旅已經行程過半。在武夷山茶區探尋的茶,莫不以茶氣虹冠其上,茶湯釅濃純正著稱。韻味為上,這里的茶人喝茶,品及時道茶湯之前,會先聞茶杯蓋上的香氣。

中國人在茶的香氣里感受到的是什么?我們所思索的茶韻,是一種由土地的自由和淳樸的氣氛所培育出來的真福。

(三)

在陸羽所在的時代,云南的崇山峻嶺與大江峽谷是難以企及的所在,他出生于湖北,行走于太湖,晚年隱居在浙江。即使在可以直接飛抵版納的今天,到達云南西南部那些寨子依然得在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耗費一整個白天,在腳下那些云霧縈繞的峽谷森林里,蘊藏著各種野生古樹,其中就有著古茶樹。

有人說,是在明朝時期,借由駐軍的力量,種植下成片的茶樹林,數百年后這些茶樹躲過了戰事、朝代更迭與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它們曾經的主人都已經化為塵土,當地的少數民族自然而然借著人類獲益的本能接管了它們。也有學者猜測本是野生植物的茶樹,隨著人類的移居,從云南的深山里向四川、南方丘陵地帶遷移出來,其中,布朗族與畬族充當了茶葉文明使者的角色。他們把茶樹種子不斷散播,直至衍變出適應了當地風土的茶樹品種。

近年,普洱茶價格的持續走升,陳年、山頭、樹齡成為人們看重價格的坐標,然而我們更看重茶的什么價值?我們更應注重感受茶葉中蘊藏著天空、雨露和山魂。是這些自然的原力而不是金錢角力,讓我們的生活得到了茶的洗禮。利休大師說:“想象一下沒有茶的生活,如果和現在有區別,那么你就不懂茶。”

(四)

我們可以假想如果有本叫《茶史》的千頁鴻篇巨制,那么茶作為一種飲品和商品的歷史可能只開始于那倒數的一兩頁。其他頁面,它存在于原野山林里,它一直伴隨著山魂而生。

我們無法具備那些隱士的山中經驗,但我們愿意傾聽山里的茶農、工人和茶人大師他們原生態的、活生生的山里智慧。

這些野生茶講述的是大山的語言。如果只看到茶帶來的枯寂與禪靜是不足夠描述茶的世界里所蘊藏的磅礴自然之氣的,中國人更應有大氣之象,滾燙茶湯有如奔騰的山河之勢,與使用古法傳統制作的茶葉產生激烈撞擊,每一泡都會產生復雜的味覺感受。

我更看重被視為“九龍之水”的瀾滄江賦予中國茶的自然進化之道,正如古茶樹就在云南南部由江河水汽養育的茂密叢林里,其來自圣潔高原的唐古拉山雪山水,匯集多個支流后,一葉茶,卻是大地的恩情、高山的精魂。

(五)

茶有三味:鮮味之茶,真味之茶,韻味之茶。“韻”是和大家分享的時候的社交辭令。茶對于中國人社交生活的重要性,由古至今,都是上席的。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既在茶湯中,亦在茶之氣韻內,它無從描述,只可在茶席的經驗中言傳身教。席間的情味,借由枯淡山野的茶湯,隱避之言,婉曲之志,浩蕩之氣,蕭寂之情……均可在一杯杯茶水中淡化。

借此可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往釅如茶。作為我們已知和所言的精華之物,茶于中國人,有如竹于中國文化。蘇東坡說,“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以茶度之,不可飲無茶,無茶令人俗。茶是我們既熟知,又難以捕捉的文化巢穴,茶亦俗亦雅,在于是否好好體會“韻”之所在。

茶韻所營造的小環境,借助茶所帶來的土地、自然、熏燒木頭的韻味并營造的各種氣味,讓人的味蕾、嗅覺在各種自然氣味的記憶中巡回通感。“茶”那些難以用文字描述的味道,其實隱藏著的是整個“自然”。

茶,可以讓我們知曉“當下感”,通過品嘗茶以及其間的禮儀,或繁或簡,飲茶的人亦獲得了情感溝通與詩意生活的修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相傳陸羽在1200多年前開始寫《茶經》,唐代茶文化的興盛,與陸羽的記錄相輔相成。在今天,記錄茶人,挖掘茶源,作為一個孜孜以求的“茶之旅人”,前往茶的源地,把它們的今時茶味和想法記錄下來,本身便是屬于這個新的復興年代的“新《茶經》”。

茶是溝通古今的神奇丹藥,古法古道,今法今道,在徇古和創新中得以追求無限之境。時聚風亭月觀,煮一壺茶,談道達旦。茶的故事,就是中國人最值得敘說的文化故事。

茶是禪宗。古有禪宗公案“吃茶去”。茶如上善之水,讓我們可以追求清凈無垢的心靈及其可以令全身進入的心體本寂——即使是短暫的、理想主義的。

(六)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TheBookofTea,1906年)中提及:茶,“對我們而言,已經超出了飲品的概念,它變成生活藝術的一種信仰”,形成了一種“神圣儀式”,為的是“創造宇宙間至福的瞬間”。這些說辭也許看起來比較玄妙。時至今日,茶已無道,但其“真性”,正如在此探尋到的一處處有著真實生活、風土氣息濃厚的茶源地,更值得珍視。以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傳揚中華禮儀,從中國開始,傳揚四海。

我們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禮儀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分享和裨益。我們也將致力于推動這項工作,通過出版和各種文化推廣的手段,在此,以《茶之路》系列為先啟之作,可以成就前所未有的文化新天。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充滿強烈的文化氣息,把茶文化的專業知識賦予通俗易懂的道來。

2017-11-16 16:50: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茶之路 非常好看易讀的一本茶書,脈絡清爽,一路走來,娓娓道來,親切溫和,浸人心田。

2017-08-24 14:13:35
來自一世風**的評論:

盼了很久的一本書,終于買到了,書質量很好,紙頁摸著很舒服,圖片很唯美。至于內容,看了再來評價,但看目錄還是很豐富的,期待。。。就書本身的質量與設計而言,這也是一本很值的書。。。

2014-12-07 15:31:27
來自金***剛**的評論:

還沒來得及看,一下子買多了。精裝的,內文的紙選的也不錯,手感很好,至于文字內容怎么樣還不知道,先給好評。

2017-05-31 14:51: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之路的內容能讓愛茶的人更愿意與人分享,更懂得包容,更知道要感恩,更明白對大自然要尊重。這本書值得愛茶人細細品味。

2015-05-09 14:48: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終老的地方Z普洱茶的歷V史和現場【景谷大白茶】叢林之中覓本真種茶記【滇紅】高山上的

2016-01-02 16:08: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喝茶,也很喜歡這種有品位的關于茶的書籍,在看過里面絕對算的上是精品中的精品

2016-04-22 14:44:06
來自2797趣**的評論:

茶之路從自身出發X觀照土地、生態和生命的,藉此潛心8思考人F與自然的關系—F8—茶歸山林,人歸自然。第五,造

2015-07-29 15:53:37
來自finehk**的評論:

很值得一看的書,充滿了人文氣息與關懷,筆觸樸實生動,讀之書仿若游歷于各處名山茶場,值得回味。書如茶,甘爽淋漓,不關是本茶人之書,亦是本人文之書,值得收藏!

2014-11-13 14:35: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推薦。一條尋茶之路,在深山林間,與茶,與做茶的真性情之人,歡悅相見。

2015-04-29 14:58: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非常好~可以讓對茶一知半解的讀者豁然開朗

2016-03-22 13:42: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之路哲學  微博生活月刊Z【內容】  年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

2016-01-02 16:37:06
來自amateur**的評論:

很獨特的角度,茶品、培育、原產地風土、更重要的是茶人恪守傳統茶道的心路歷程,讀來不僅是對茶的品味,更是對傳統中華茶文化傳承的解讀。

2015-04-06 21:03:11
來自近***生**的評論:

太美了!這本書簡直良心!有關茶的文章集合,卻有濃濃的人文味

2017-04-23 21:22:54
來自lazybri**的評論:

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圖很好,表達了思想

2016-12-01 14:48:53
來自落魄之**的評論:

這本書集眾人之長,應該是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中國現有茶的品種。不是簡單的講茶,而是以獨特的視角,平實的講述“茶之路”。

2014-11-07 16:56:03
來自好哥哥5**的評論:

與其它茶書不同,講述茶的前世今生,非常好看,一本關于茶的人文地理,圖文并茂,文字量又很大,很有內容。

2016-03-07 15:14: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之路 非常好的一本書,對愛茶的人來說是一本難得的知識普及。

2017-11-10 13:54:29
來自假面與**的評論:

希望看完后,我對茶能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成為一個懂茶愛茶的人

2015-12-09 14:46:28
來自蕭十一**的評論:

一本好書,因為喜歡茶,對介紹茶的書很關注,這本書有茶,有人,有故事,更有道,一口氣讀完,很過癮,計劃近期讀第二遍。

2016-04-22 17:18: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之路茶之路8甘露】茶中故舊南方有嘉木Ⅱ峨T眉【峨眉6綠F茶】剛柔相濟四時有4序做一百年茶Ⅲ

2016-01-02 16:24:29
來自蒸米飯**的評論:

茶之路綠2茶】剛柔相濟四時有序做一百年茶Ⅲ太湖【陽羨茶和顧渚紫筍】風土與茶韻果農茶事工科男的陽羨茶飲R春之味Ⅳ每種茶生長在怎樣的水土,經歷

2015-09-05 17:37:16
來自00rei00**的評論:

首先是裝禎,開本比普通的書要大一些,圖片質量也都挺好。內容上是按照地理和時間順序講下來的,每個地方的茶也說的蠻細致,主要也找了當地的制茶人蠻專業的說明,對不太懂茶的人來說比較有科普的意義。

2014-12-15 16:53:50
來自風吹墨**的評論:

茶,一個字包含了萬千哲學!路,包含了多少艱辛!當兩者結合在一起,就不僅僅是一加一那么簡單了!茶的發展和文化,在作者的筆下仿佛看到起背后的風韻和厚重!甚為欽佩,甚是美味!不為茶,僅為文字,仍值得一觀!

2014-10-05 17:44: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茶之路茶之路茶之10路念,尋找當代中4國人的B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Z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目錄序前言:F茶源Ⅰ蒙頂【蒙頂甘露】茶8中故舊南方有

2015-07-15 21:06:0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精挑細選的茶書,非常喜歡!包裝設計很上檔次,如茶一般的綠色淡雅,有質感,有品味。文筆優美流暢,圖文并茂,透出來自臺灣的文化底蘊。真可謂開卷有益!

2017-04-05 16:49:34
來自浩淼波**的評論:

臺灣茶藝老師推薦的。讀罷,可以感覺到作者、攝影師和編者的良苦用心,可以說,他們是真正的愛茶人,行遍天涯,一路追尋中國茶的蹤跡,客觀報道了當代茶人的生活境況,也讓讀者了解了小小茶葉經歷了怎樣的艱辛和用心,才一路輾轉來到我們杯中。值得收藏。

2015-09-15 10:39:24
來自微笑的**的評論:

很喜歡這本關于茶的書。之前也買過一些,但是大部分都屬于那種紙張多,里面沒什么內容的,而且內容多是非常重復,這本書以尋找茶的故鄉為源,開始去寫關于茶的故事、茶的特色,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息。是一本相當用心的書。大贊!!

2016-04-23 10:23:0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