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作家劉墉以一封封親切的親筆信,寫給剛考上紐約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劉軒,心中針對兒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發揮及引導;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教誨與期許。一百一十六個夜晚,一百一十六封信,結集成為《超越自己》、《 創造自己》、《 肯定自己》。
原版自序
上課天
幽默感
防人之心
時間與金錢
面對搶匪
如何事半功倍
你不能失敗
建立獨特風格
保護根本
恒星的隕落
讀書的秘
活的歷史
貴人哪里來
無心的錯誤
據理力爭
當頭棒喝
兩極的印象
空手道
做硯與做人
聆聽的學問
遠行的朋友
冤枉
非禮勿聽,非禮勿
進路與退路
真假世界
真實的藝術
當下的成功
尊敬大地
尋找靈感
把握時間
早熟
師生之間
高指導原則
膩了就甩
憂患意識
重新來過
后的堡壘
快樂是什么
體能與技巧
在風雨中成長
只問收獲
在工作中學習
預留退路
天才是什么
現代青年仃
美好的星圖
兩個同在紐約做過短暫停留的朋友,提到他們的觀感,一個人說紐約是世界上很浪漫的地方,他希望能有機會長住些時日,另一個卻說紐約是人間地獄,要他多待也不愿意。
為什么他們對紐約有這么不同的感覺呢?
喜歡紐約的說,他下飛機之后,朋友先帶他到皇后區的自宅歇腳,并叫計程車去大都會美術館(MetzopokianMuseumofAn)。在美術館對面用過餐,然后沿著中央公園走到繁華的第五街,看了川普大廈(TrumpTowe)、IBM的竹林庭園,轉過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Center)的溜冰場,再登上帝國大廈(EmpireStateBuilding)的頂樓,欣賞曼哈頓的夜景,而后叫車回家。
痛恨紐約的則說,他下飛機之后,朋友叫計程車送他去四十二街附近的一家旅館,再帶他由中央車站乘地鐵到自然歷史博物館(Amet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而后坐地鐵到下城吃飯,再去當時還存在的世界貿易大樓(WorldTradeCenter)頂層欣賞曼哈頓夜景,又去時代廣場逛了成人商店,而后送他回旅館。
現在你應該知道,他們對紐約的觀感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異了!雖然接待的朋友都花了不少錢,也都帶他們逛了世界很有名的博物館和挑選的建筑。但是前者住在安寧的住宅區,看到的是幽靜的中央公園、豪華的商店、富麗的建筑和干凈的市容。后者卻見到骯臟的地鐵、雜亂的下城、藏污納垢的時代廣場,且領教了旅館附近的嘈雜。
問題是,若非再有機會到紐約,這種觀感就可能留在他們心中一輩子。由于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身所感,所以每當他們提到紐約,那好極了與壞極了的評語,必是斬釘截鐵的。
我們不是常聽人斬釘截鐵地說"某人是好人"或"某人壞透了"一類的話嗎?他們也是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但是如果以紐約的例子來想,你認為他們說得對不對呢?
請不要覺得我是小題大做。因為犯這種以偏概全毛病的人真是太多了,我們甚至可以講每個人都會這樣,甚至不經過親自觀察,就以推想或得來的小道消息作評斷。
這樣做,受損的是誰呢?
是那印象偏差的,也是那被偏差了印象的。因為前者很可能一輩子不會再想去接觸、去了解,他失去了訪問一個美麗的地方和結交一位好朋友的機會。后者則可能被較為誤解,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且以訛傳訛地遭到更大的傷害。
這世上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呢?愈干凈的城市,它排污水的系統可能愈龐大;愈見不到垃圾的地方,愈可能有一個堆積成山的垃圾場。連人體都有動脈與靜脈,誰能因為覺得那"青筋"看來討厭而將靜脈切除呢?
所以,我們不論看人、看事,甚至聽別人論斷事情,都要有客觀審度的態度。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也可以講"盡信人,則無己",如果別人說的一切,我們都相信,自己的觀察力不是白費了嗎?
這個商品不錯~
不是很喜歡,書也沒有密封包裝~
好
這個書很好,當時缺貨。
別人推薦買的,內容真是不錯,適合送給孩子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