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杰和陳超美所著的《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附光盤)》一書細致地對當前使用廣泛的科學文獻可視化軟件CiteSpace進行了系統性介紹。主要內容包含了四個大的模塊,分別為軟件簡介和數據準備、軟件界面功能及原理、軟件功能模塊詳解和案例以及翔實的參考資料。能夠使科學知識圖譜愛好者在短的時間內高效地認識、理解以及使用CiteSpace生成的科學圖譜,有效地指導學習和科研實踐。
本書可作為圖書館和情報學專業、醫學和生物信息專業、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科技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數據或信息可視化研究方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實踐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科研人員日常科學研究甚至科技管理和政策分析的工具書。
為便于廣大讀者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本書隨書贈送配套光盤。光盤內容包括電子課件、問題解答、功能補充、案例分析、入門視頻、原理論文、軟件安裝、輔助資源和案例數據。
李杰,男,1987年6月生于陜西。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師從郭曉宏教授。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德國斯泰恩拜斯大學高級風險技術轉移研究所訪學一年;2015年2月底至7月初赴臺灣中華大學管理學院作為博士研修生進行學習和研究;2015年11月-2016年1月初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安全科學系作為客座研究員(GuestResearcher)進行合作研究。研究興趣為安全科學基礎及科學計量學研究。
陳超美,男,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計算與情報學學院教授,自2008年起任大連理工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客座教授(2002~2008年),Drexel-DLUT知識可視化與科學發現聯合研究所(美方)所長。研究方向為信息可視化、知識可視化、科學前沿圖譜和科學發現理論。被國內外同行專家評價為當代信息可視化與科學知識圖譜學術領域中的國際尖學者和領軍人物之一。
第1講CiteSpace應用總述
1.1軟件作者及CiteSpace簡介
1.2CiteSpace應用現狀的總結
1.3CiteSpace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1.4CiteSpace操作問題解答
1.5本書的邏輯結構及安排
第2講CiteSpace分析數據采集
2.1數據庫及數據概述
2.2中文數據采集
2.3外文數據采集
第3講CiteSpace安裝及界面功能
3.1CiteSpace的下載與安裝
3.2CiteSpace初次啟動及案例運行
3.3CiteSpace界面及功能
3.4CiteSpace對數據的預處理
3.5CiteSpace分析項目的建立
3.6CiteSpace操作關鍵及結果解讀
第4講CiteSpace文獻共被引和耦合分析
4.1認識共被引與耦合
4.2科技文獻共被引分析~
4.3施引文獻的耦合分析
第5講CiteSpace科研合作網絡分析
5.1認識科學合作分析
5.2作者-機構-國家/地區合作網絡
5.3科學合作網絡的地理可視化
第6講CiteSpace主題和領域共現分析
6.1認識詞頻和共詞分析
6.2CiteSpace關鍵詞共現網絡
6.3CiteSpace名詞性術語共現網絡
6.4科學領域的共現分析
第7講CiteSpace高級功能補充
7.1網絡圖層的疊加分析
7.2期刊的雙圖疊加分析
7.3文本挖掘及可視化模塊
7.4Citespace與數據庫的結合
7.5Citespace與外部軟件結合
第8講基于CiteSpace的火災科學研究
8.1中國火災科學研究
8.2國際火災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1CiteSpace文獻列表
附錄2常見數據庫數據格式
附錄320種常用免費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軟件
附錄4教程涉及數據分享列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