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孩子沒那么難管,只是你不懂!
不被了解,是孩子的痛!想被關心,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管教孩子,你做對了嗎?好媽媽應該知道的心理學。
孩子不說,媽媽卻不能不懂的青春禁區!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叛逆,他只是需要更多關懷。
孩子叛逆不等于變壞!傾聽孩子的內心,陪孩子一起走過青春期!
即使表現得再叛逆、再冷漠,孩子在內心深處也渴望媽媽的支持。
問題貼近實際:作者所選的問題都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媽媽們經常遇到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棘手難題。
解決方案科學:針對青春期孩子的問題,作者所提出的解決方案都有堅實的心理學理論作為指導依據。
提供注意要點:每一個問題的后,作者都總結了媽媽們應該知道的事情,以幫助媽媽們輕松度過孩子的叛逆期。
重磅書推薦:《馬寧父母課堂:在愛中建立規則-引導的藝術》 《馬寧父母課堂:戒掉愛中的傷害-接納的藝術》
王莉,暢銷書作家,對心理學深有研究,出版作品有《這輩子,你最應該知道的事:心理學家教你76個思考技巧》《最實用的趣味心理學》《沒有你,我可以過得更好》《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你以為的可能都是陷阱》《世界這么大,脆弱給誰看》等。
Part01 青春期,孩子真的變了
準備好了嗎?孩子的麻煩來了
孩子變了
孩子問題最多的時期
脾氣越來越大了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愛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媽媽該怎么辦?
和孩子怎樣交流最有效?
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抱怨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愛抱怨?
表揚孩子容易踩到的兩顆地雷
引導孩子多用正面詞匯
打扮,打扮,還是打扮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愛打扮?
讓孩子改變愛打扮習慣的技巧
連上廁所都玩手機
要不要給孩子買品質手機?
如何才能避免手機影響孩子的學習?
廢寢忘食地打網絡游戲
網絡游戲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怎樣才能避免孩子游戲上癮?
輕微處罰更能預防孩子對游戲上癮
喜歡蒼老師
青春期,強烈的性好奇心
如果發現孩子看色情視頻
不想和媽媽說話了
孩子為什么不愿和媽媽說話?
媽媽怎樣做,孩子才肯說?
崇拜影視體育明星
孩子為何會崇拜影視明星?
孩子崇拜影視明星,媽媽該怎么辦?
做事拖拖拉拉
孩子拖延的兩大原因
要不要監督拖延的孩子?
設定目標的基本原則
抽煙真的很酷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要抽煙?
如何讓孩子成功戒煙?
我們班好多人在談戀愛
聽出孩子說話的弦外之音
正確對待孩子發出的早戀信號
孩子已經戀愛了怎么辦?
如何提防孩子給戀人發自拍裸照?
把臟話當口頭禪
臟話是青春期孩子的交流方式
如何引導孩子減少臟話?
忽然厭學了
孩子不愿上學的真正原因
如果孩子想轉學
總是擔心做不好會丟臉
先讓孩子做擅長的事
如何讓孩子在不擅長的領域更自信?
Part02 青春期,媽媽恐懼的真相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愛犯錯?
青少年經常犯錯的根源
不敢犯錯意味著什么?
誰的青春不逆反?
青少年逆反,是媽媽們逼出來的
孩子意識不到自己逆反
理解孩子,先理解孩子的動機
孩子身上發生了什么?
為什么孩子的青春期這么漫長?
激素改變情緒
我是世界的主角
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
青春期是孩子的,媽媽的作用是引導
孩子成了冒險王
為什么青春期愛刺激、愛冒險?
風險回報讓青少年甘于冒險
如何對待孩子的冒險行為?
孩子為什么精力不集中?
為什么青少年愛分心?
適度分心是成長的需要
怎樣才能使孩子學習時集中注意力?
睡好,一切就會變好
因為睡得太少,所以情緒不好
為什么青少年睡得越來越晚?
睡眠不足的嚴重后果
如何讓孩子有健康睡眠?
Part03 讓孩子痛苦的是媽媽
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準
你是哪種媽媽?
太看重分數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成績好不一定什么都好
再苦不能苦孩子
孩子不會為了自尊而讓媽媽受苦
超出能力地滿足孩子,是害不是愛
符合實際條件培養的孩子更優
你是哪種類型的媽媽?
獨裁型媽媽和型媽媽
許可型媽媽,不是民主的媽媽
愛,不應因成績而變味
媽媽為什么會貶低自己的孩子?
孩子怎么理解媽媽的愛?
嚴格還是專制,這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體罰和過度嚴格對孩子的成長好嗎?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
對孩子嚴格是為了什么?
弄清楚放養、放任和民主
放養和放任一樣嗎?
沒有規則,是害不是愛
孩子,有媽媽替你善后
媽媽不該做孩子的清潔工
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善待自己的孩子
青少年的行為是反復學習的結果
不善待孩子會有什么嚴重后果?
Part04 思維陷阱,媽媽請繞行
我的孩子沒有問題
媽媽護短是個陷阱
敢于正視孩子的問題
媽媽看看日記有什么錯?
不妨來次微服私訪
通過電話管理孩子的行為
不可能,以前總是別人欺負我的孩子
曾經的受害者更容易成為施暴者
為什么孩子會有暴力行為?
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我是你媽,所以你得聽我的
挑戰
媽媽和老師的是怎么丟的?
聽媽媽的,這樣走
孩子不是媽媽實現夢想的工具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這十幾歲的孩子太可怕了
青春期是易沖動的時期
孩子為什么會很沖動?
抓住定型效應的關鍵時期
孩子怎么突然就變成了怪物?
孩子不會突然變成怪物
孩子青春期,媽媽可以做什么?
沒有夢想,以及不敢夢想
孩子的夢想被誰剝奪了?
經歷是夢想的源泉
我的孩子我清楚
媽媽也要跟得上發展
怎樣才能聽到孩子的心里話?
Part05 解鈴還需系鈴人
有問題的孩子,沒問題的孩子
成績好的孩子也可能有問題
正視好孩子的問題
尖子生更可能孤立同學
孩子有問題,媽媽怎么辦?
孩子有問題,媽媽先反思
如果孩子非要某種東西不可怎么辦?
對話,需要更多對話
媽媽愿意聽,孩子才肯說
你和孩子是哪種對話模式?
復述就是認可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為什么孩子不再說出心中的小秘密?
傾聽也有技巧
如何成為孩子信賴的媽媽?
讀懂孩子暴露的信息
青春期孩子的審美標準
如何引導孩子的衣著打扮?
媽媽要有敵人的眼、愛人的嘴
媽媽如何才能避免親子戰爭?
媽媽要有愛人般的"柔情蜜語"
一味地寬容即是縱容
別說你知道怎樣懲罰
和孩子共同制訂懲罰規則
謊言,媽媽需要克服的及時個障礙
孩子愛在哪些方面說謊?
孩子為什么要說謊?
最簡單有效的識謊技巧
媽媽的問題越具體,孩子越不可能說謊
用情感訓練戰勝青春期
什么是情商?
提高孩子情商,媽媽先進行情感訓練
媽媽和孩子親近的方法
控制好情緒是關鍵
學會傾聽和提問是前提
借助家庭的力量
列出彼此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
Part06 非常媽媽,造就非凡孩子
賦予孩子失敗的權利
孩子有失敗的權利
鼓勵孩子多嘗試
享受孩子現在的樣子
多給孩子正面鼓勵
珍愛孩子現在的樣子
媽媽不是超人,但可成為孩子的舵手
只給孩子指引方向
給孩子勇氣的方法
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關注孩子的優點
媽媽的評價決定孩子的自我形象
告訴孩子:別著急吃棉花糖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一定要告訴孩子
不只教知識,也要教人生課程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人生課程是什么?
學習人際關系很重要
以努力分數衡量孩子
努力分數制度
更重視人性教育的制度
前言]
媽媽如何陪孩子度過叛逆的青春期
有個初三的女孩因為媽媽反對和男朋友在一起,所以和男朋友“私奔”了,兩人在外地的旅館住了一個星期才回來。
有個初一的男孩因為偷看“黃片”被班主任發現而叫家長,覺得沒臉見人,所以離家出走了,被找回來后,死活也不肯去學校了。
有個初二的女孩因為瘋狂追星、偷錢去看偶像的演唱會,被媽媽罵一頓了,她大哭著“我死了你就開心了”進了自己的房間,接著推開窗戶從三樓上跳了下去,落下了雙腿癱瘓。
面對孩子的這些瘋狂行為,媽媽們既困惑又驚恐:“我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其實,這只是孩子的青春期到了。
青春期,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因為這是孩子從兒童走向成年的過渡時期。
青春期,也是媽媽和孩子都艱難的時期,因為媽媽仍用管教幼兒的一套方法教育孩子,而孩子努力地爭取獨立,結果在媽媽眼里孩子變得叛逆了,在孩子眼里媽媽變得獨斷了。
這是一個媽媽什么都想管、孩子什么都不服管的時期。所以,有些媽媽只要一聽到青少年或青春期,就繃緊神經。
孩子上中學后,開始追星、上網交友、談戀愛、涂指甲油、文身、抽煙、熬夜玩游戲、偷偷看色情視頻,不許媽媽看他的手機,不準動他的書包,遇到挫折不再躲在媽媽懷里哭,而是去找朋友。小時候對媽媽無話不說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就變得無話可說了。每次媽媽想幫助孩子,都被嗆聲:“說過多少次了,我的事情你別管。”
在媽媽看來,自己是想幫助孩子。但孩子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是媽媽想控制自己,因為青春期的自我意識最強烈,容易把媽媽的管教都當成是控制。有位媽媽想了解女兒的想法,所以翻看了女兒的日記本。結果被女兒說成是偷窺狂。她說是想幫助女兒才看的。“是想控制我吧,幫助別人會不尊重別人的隱私嗎?”為此女兒一個多月沒跟她說話,連零花錢也不要她給的。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到底在想什么?媽媽該如何觀察孩子不尋常的變化,發現他們的壓力?以及怎樣才能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從而解決困境?面對常與孩子起的沖突,媽媽又該如何化解?
針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本書從心理學角度,提供了簡單、實用的解決和思考的方法,幫助媽媽們陪孩子一同走過孩子和媽媽都艱難的青春期。
這本書能引導媽媽們審視青春期孩子,也重新審視自己,讓媽媽明白,青春期不等于叛逆!孩子沒那么難管,只是你不懂!即使表現得再叛逆、再冷漠,孩子在內心深處也渴望得到媽媽的支持。
書摘] 內容
連上廁所都玩手機
手機的普及,給媽媽們帶來了更大的恐懼,這種恐懼的程度,比上一次個人電腦普及時要嚴重得多。
在個人電腦和網絡普及之初,很多媽媽一度充滿了幻想,認為這下孩子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名師課堂了,教學質量的差距必將在網絡時代變得微乎其微。
可是后來的發展超出了媽媽們的想象。她們省吃儉用為孩子買了電腦,裝上了網絡,從此孩子的行蹤就變得詭秘起來。每天都睡得很晚,但學習成績卻直線下滑。媽媽們才知道,電腦和網絡只方便了孩子偷看色情視頻和網上聊天。因此,媽媽們紛紛掐斷網線,或是設置密碼或是設置家長管理賬戶。
這種現象會不會在手機非常普及的今天重現呢?
答案是肯定的。手機不但對學習沒有任何好處,相反,很多致命的誘惑都通過手機來自虛擬的網絡世界。
要不要給孩子買品質手機?
向心理老師尋求幫助的許多媽媽都談到一個問題:要不要給孩子買品質手機?到了初中,同學們都有手機了,自己的孩子也要求買一部手機并不過分,但是又擔心手機影響孩子的學習。比如下面這位媽媽和女兒的對話就非常典型:
女兒:媽媽,我都快上初三了,朋友們中就我一個人沒有手機。放學后她們在路上說什么事,只有我一個人不知道,我覺得她們都在嘲笑我。所以我想要一部手機。
媽媽:從學校到回家會發生什么事?
女兒:每天都有很多事,你不知道。而且還要上QQ呢。在QQ里可以隨時向同學請教難題。
媽媽:那你把媽媽的手機拿去用吧。
女兒:我不想用媽媽的。媽媽能給我買個新的嗎?
媽媽:行。明天正好是周末,你陪媽媽去商場,媽媽去給你買一部和媽媽一樣的新手機。
女兒:媽媽,同學們用的都是iPhone。
媽媽:你不知道那要多少錢嗎?再說你的成績那么差,配得上這么好的手機嗎?
如果不給孩子買手機,孩子可能天天糾纏,而且甚至一度鬧到再不購買手機就不去上學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媽媽都會做出讓步,但又不妥協,于是會提出一些條件,比如下次考試成績上升,而且保障獲得手機后不用于聊天。
為了獲得獎品,孩子會變得努力起來。這讓媽媽們產生一個錯覺:獎勵一部品質手機是值得的,因為它激起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后的一段時間內,的確變得更愛學習了,也能堅持不用手機聊天。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持續很久,因為即使是購買彩票中了頭獎,人的幸福感也只能持續幾個月,更何況只是獲得一部手機呢?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開始用這部手機上網。起初上網也可能是在查找學習資料,但很快就習慣于瀏覽八卦新聞和搜索偶像明星的點點滴滴。
但到此為止,手機的非學習用途還遠未結束。有一項更為常用的功能是和同學網上聊天,在微博上互動。由于期待獲得別人的關注,導致很多孩子極度依賴手機,即使復習功課時也把手機設置成振動,以提醒自己有短信傳來,但手機沒有振動也會時不時拿起來看看。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效率可想而知。
為此,有些媽媽專門制訂了手機使用規則。比如,有些媽媽會規定:手機在周一至周五由媽媽保管,周五的晚上至周日晚上孩子可自由支配。這種方法很多媽媽都在用,但效果卻并不像當初設想的那么美好。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相當于媽媽們給孩子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玩具,卻不許他玩。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禁止孩子玩玩具,當他之后被允許隨便玩這些玩具的時候,就會十分著迷。反而是那些開始被告誡如果玩玩具會惹人不高興的小孩,在自由支配時間對玩具最不感興趣。因此,我們能夠預見那些在非周末期間被嚴禁玩手機的青春期孩子,在周末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有多大。很多媽媽不解地抱怨:“真搞不懂現在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平時把手機都收起來,可是一到周末,孩子就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手機上。”
如何才能避免手機影響孩子的學習?
媽媽們首先要明白,給孩子購買手機卻又限制使用,是最不科學的做法。這相當于媽媽們給了孩子一個冰激凌,卻不斷要求他不吃。這怎么可能呢?孩子就像亞當和夏娃,是經受不住考驗的。所以,想避免手機影響孩子的學習,就要開動腦子,想辦法說服孩子不用手機。
其次媽媽們要知道,手機就像埃博拉病毒,一經感染,就很難清除。即使媽媽們在孩子面前將他的手機摔在地上,狠狠地跺上幾腳,把手機跺成碎片,仍無法消除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所以,要想讓孩子不被手機這個病毒感染,關鍵是制造孩子對手機的“抗體”。如何才能使孩子自愿放棄使用手機呢?
有些媽媽告訴孩子,品質手機很貴,而且每月都要花費不少話費和上網費,這對家庭有很大的負擔。但孩子不會想那么多,也體諒不到媽媽們掙錢的難處,因此這種方式最沒有說服力。孩子需要一個他不必使用品質手機的理由,而媽媽們卻給他一個不能購買品質手機的理由。
所以,媽媽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說明品質手機為何重要,但又非必要。比如媽媽們可以這樣說:“媽媽能理解你為何需要一部手機。因為同學們上網查資料時,你卻不能上網。而且,使用普通手機你會覺得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也不能和同學們在QQ上聊天。這可能讓你感到難受。但這也讓你學習時更能集中注意力,不必為回復同學們的QQ聊天而分心。”
因為孩子班上肯定有人不用手機,所以媽媽們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引導孩子認識到品質手機并非學習的必要。
媽媽:你們同學現在都用蘋果手機了嗎?
孩子:也不是,但只有幾個人還用老式的那種。
媽媽:有人看不起他們嗎?是不是學習太差家里不給他們買?(一般不使用品質手機的孩子學習較好,比較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孩子:不是。因為他們的成績都還不錯,所以沒有人輕視他們。
媽媽:那你還認為只有使用蘋果手機才能提高成績嗎?是不是沒有蘋果手機就會被人輕視?
孩子:當然不是。
媽媽:那你現在還認為必須擁有一部蘋果手機嗎?
這時,孩子的答案很可能發生了變化。不再固執地堅持要蘋果手機。為了聯系方便,媽媽們也可以給孩子配置普通手機。這樣既能方便聯系孩子,又解決了孩子手機時時刻刻不離手的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說服孩子自愿放棄手機,而不是購買后限制使用。那種通過獎勵給孩子購買品質手機的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心理學家很早就用實驗證明了,即使是原本愛好學習的孩子,一旦有獎品,就會變成為了獎品而學習。如果沒有獎品了,孩子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說服孩子的策略中,媽媽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表明手機的重要性,同時又要引導孩子意識到它對學習的非必要性。前者是為了表明媽媽們能感受到他的情感需要,后者則是為了讓他在思考后做出正確的選擇。
還有的媽媽說:“即使這樣,我的孩子還是不放棄手機。我又該怎么辦?如果不和孩子達成非周末的保管制度,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又該怎么辦?”
沒能說服孩子,主要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做媽媽的缺少耐心和策略。這也說明媽媽對青春期孩子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心理學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某種東西,不是為了使自己過得舒服,而是想努力融入一個圈子,讓別人接納他。和大家一樣擁有品質手機,只是一種很便捷的方式而已。
媽媽應該知道的
孩子想要品質手機,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融入其他同學群體,因為他不想被視為異類。
媽媽們經常陷入這樣的誤區:告訴孩子蘋果手機很貴,而且每月都要花費不少話費和上網費,家庭有很大的負擔。孩子不會想那么多,體諒不到你掙錢的難處。孩子需要一個他不必使用蘋果手機的理由,你卻給他一個不能購買蘋果手機的理由。所以這種方式最沒有說服力。
避免智能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的好方式,就是說服孩子不使用手機,而不是給孩子買了手機卻限制使用;當你無法監督時,越限制孩子玩手機,孩子越可能對手機著迷。
用學習成績獎勵的方式給孩子購買品質手機,可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這會將他的學習動機從獲得知識轉變為獲得手機。一旦手機到手后,他學習的動機將不復存在。
崇拜影視體育明星
有位媽媽在電話中向心理老師求援,說她女兒省吃儉用,將大部分零花錢都用在了購買某個歌星的形象商品上,還借了同學的錢去看她的演唱會。由于沒得到偶像的親筆簽名,回家大哭了一場。
這位媽媽擔心女兒受到的打擊太大,希望心理老師能提供一些建議。她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就會明白孩子為明星哭,為明星笑,都不是很值得擔心的事。她更應該做的是,如果女兒對某個歌星過分癡迷,那就不能放任不管了。
另一位中學教師則遇到了兩個孩子因為偶像而大打出手的事。在自習課上,兩個孩子突然打了起來。
原來,他們是因為爭論足球明星梅西和C羅誰更厲害。一個孩子是C羅的忠實粉絲,另一個孩子是梅西的粉絲。梅西的粉絲說C羅就是偽巨星,每次參加世界杯都是打醬油的;C羅的粉絲則說梅西就是球霸,根本不給隊友機會,有他在,阿根廷就不可能再奪冠。
“他說我喜歡的C羅球技很爛,江郎才盡了。我說不是的,但是他還繼續罵他沒勁。”
“他本來就踢得不好,過氣了。和梅西比,他什么都不是。還崇拜?”另一個孩子不服氣地說。
“這就是你們上課時間打起來的原因嗎?”
“老師您不知道這個家伙說得有多壞。不打他真的不解恨。真是太討厭了!”
孩子為何會崇拜影視明星?
崇拜一直是人類的重要活動,比如原始社會人們就開始拜神、拜物。在今天崇拜對象變成了名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主要崇拜影視、體育明星,有的甚至達到了病態的程度。
心理學家認定,觀看和收集偶像的消息,屬于低崇拜的娛樂社交水平,崇拜某個明星主要出于娛樂。這部分人以高中生為主。而那種對偶像的強烈依戀,則屬于中崇拜的強烈個人感覺水平。
至于將偶像的成功和失敗等同于自己的成敗,沉迷于偶像的生活細節,則屬于高崇拜的病理邊緣水平。這部分人以初中生居多,并且一般男生比女生更普遍。
青少年偶像崇拜水平及特征
崇拜水平 表現特征
低 收集偶像的照片、圖片、新聞、書籍、海報等
中 渴望和偶像當面交流,與人交流時以偶像為主要話題
高 視偶像的成敗為自己的成敗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為何會以影視明星為崇拜對象呢?首先,這是青少年追尋自我的主要表現方式,同時也是青少年融入某個團體的手段。追星是為了讓自己有所歸屬,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屬于那個團體。
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影視明星在商業化的包裝下顯得富有、受人關注,這對成長在娛樂化和物質化社會的青少年很有誘惑力。當前的社會風氣導致了青少年視名利雙收、一夜成名的影視歌壇明星為主要崇拜對象。尤其是家庭收入不高的孩子,更可能成為偶像的忠實粉絲。因為他們認為,一旦像偶像那樣成名,生活和地位都會得到巨大的改善。
心理學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家庭收入較低的少男少女,都熱衷于購買偶像的商品,尤其會收藏以他形象或表演代言的商品,相當多的孩子在偶像商品上的開銷占了零用錢的60%。
媽媽們可以從孩子崇拜的影視明星類型,看出當前孩子的心理狀態。比如說,如果女兒更喜歡男性化的影視明星,則表明她已經戀愛或準備戀愛了。如果她崇拜的明星女性化,表明她可能對性有負面評價。如果她喜歡影視明星的女性化特征,則意味著她目前還不打算談一場戀愛。
孩子崇拜影視明星,媽媽該怎么辦?
有個初二的女孩,非常喜歡韓國的EXO組合,每天都在網上看這個組合的視頻,并且管理著這個組合的粉絲后援團,天天忙著組織粉絲活動。她把零用錢都用于買這個組合的唱片專輯、海報,甚至花幾千元錢買門票去看這個組合的演唱會。她的爸爸警告她不許再崇拜歌星,說歌星有什么好的。
“歌星比你好。”女兒說。
爸爸在氣頭上,所以打了女兒一耳光。但這一巴掌引起了更大的爭執。爸爸教訓女兒:“你不要只知道追星,明星再好也沒有父母好,這樣影響學習,你知道嗎?”
“我就愛明星,他們比父母強,明星就是比你們好。”女兒說。
爸爸想起一年來女兒追星所造成的不快,于是沖進廚房拿了把菜刀,拍在客廳的桌子上。他原本是嚇唬女兒,沒想到女兒上來就用拳頭狠狠地捶了他幾下,并再一次強調:“明星就是比你們做父母的好!”
爸爸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怒火,心想不如一起死了算了。于是拿起菜刀瘋狂地向女兒砍去。
這個案件很極端,多數孩子崇拜明星都沒有到這種程度。
只要孩子崇拜明星沒有達到高等程度,媽媽們就不用擔心。因為對有些人來說,會經歷這三個階段:兒童時期崇拜父母和老師,少年時期崇拜歌星和影星,青年時期崇拜社會成功人士。雖然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都崇拜明星,但通常都只屬于娛樂社交水平的低崇拜。而且,孩子對明星的崇拜在15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冷卻。
青少年崇拜偶像的方式主要有交流、模仿和評價,其中收集和分享偶像資料是目前青少年中比較流行的“偶像崇拜”方式,比如收集明星的照片、簽名、書籍,直接給偶像寫過信的人很少。但有一半的青少年渴望與偶像交流,或以談論自己偶像的方式與他人交流;如果他們在現實生活環境中找不到條件,他們就可能借助網絡的“虛擬社區”來實現自己的需求。
從這里可以看出,糾正孩子過度崇拜明星的途徑,是媽媽們在現實中給出建議和充滿愛的關心。有一個初三的女生,也因為過度崇拜明星而讓媽媽大傷腦筋。
這個女孩是某個組合的忠實歌迷,所有的零用錢連早餐都舍不得吃,全用來買這個組合發行的唱片了。媽媽告誡過她,也批評過她,但是根本沒有用,于是只好求助心理老師。這位心理老師先是讓她談談自己的偶像,因為這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只有孩子愿意開口,談話才可能進行下去。接著,心理老師讓她談自己的媽媽,然后問她:當她在學校忽然病倒了,偶像和媽媽誰會去醫院看護她。這個問題能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崇拜明星到底值不值得。
心理老師的這套方法,能給媽媽們這樣的啟發:和崇拜明星的孩子對話時,指責只會讓孩子感到傷心,進而激起逆反心理。只有引導孩子思考崇拜明星并沒有他所想象的那種好處時,他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當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不妥時,媽媽們也不要指望他當場就砸了偶像的照片,燒掉明星的海報。這不太可能,因為這些耗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他無法一下子處理好認知失調的問題。所以,他只能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努力克制自己少給媽媽制造麻煩。而媽媽們也好適時送給他喜歡的與明星有關小禮物,這是讓孩子感動的機會。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偉大時,便會自動割斷對明星的崇拜之情。
媽媽應該知道的
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崇拜影視、體育明星,有的甚至達到了病態的程度,并且初中生最多,而且一般男生比女生更普遍。
孩子崇拜明星在15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冷卻。所以只要孩子不是高度崇拜明星,你就不必過度擔憂。
從孩子崇拜的影視明星類型,可以看出孩子當前的心理狀態。如果女兒更喜歡男性化的影視明星,表明她已經戀愛或準備戀愛了。如果她崇拜的明星女性化,表明她可能對性有負面評價。如果她喜歡影視明星的女性化特征,則意味著她目前還不打算談一場戀愛。
我們班好多人在談戀愛
一個剛上六年級的女孩告訴正在廚房切菜的媽媽:“媽媽,我們班好多人在談戀愛。”這位媽媽好像被馬蜂蜇了一下,神經一緊,條件反射式地問:“你沒談吧?”孩子趕緊采取攻擊性的方式進行否認:“媽媽你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女兒?”
“不是媽媽不相信你,是媽媽擔心你。”媽媽開始為自己辯解,然后夸獎了孩子一番。
這些答案是孩子需要的嗎?她為什么突然要告訴媽媽這個問題呢?這是母女之間的正常對話,還是孩子投石問路的一種策略?
聽出孩子說話的弦外之音
很多媽媽都承認,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好多人在談戀愛”這句話時,沒有觸動自己這方面的神經。現在回想起來,孩子的目的非常明顯:投石問路,看看媽媽對早戀的態度,以便做出相應的策略。如果媽媽很警覺,孩子以后就更謹慎,媽媽比較開明呢,那孩子大可放心地和媽媽交流這方面的心里話。
這讓我想起了一次去國家博物館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展覽。大家都拿著手機偷偷拍照時,站在我身邊的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大聲說:“真搞不懂,這么爛的畫有什么好拍的?”她的媽媽很難堪,趕緊說:“不能這樣評價世界名畫。”
孩子為什么會貶低一幅名畫呢?是她真的不懂繪畫藝術嗎?
當然不是。這不過是她投石問路的一種策略而已。心理學家把它叫作投射,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它最典型的表現形式是: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說成是別人做的事,以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比如貶低名畫的小女孩,由于她很擔心如果自己畫的畫很難看,別人會怎么評價,于是故意貶低一幅名畫。現在她得到的答案是,人們不能貶低好畫,但如果自己畫得很糟,那待遇就不同了。所以,這個女孩以后很可能不會再對繪畫感興趣了。
同樣的,孩子說班上很多同學都在談戀愛,其真實意圖是想知道,如果自己談戀愛,媽媽知道了會不會責備自己。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呢?她說這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呢?肯定是班上有她喜歡的男孩。媽媽們想聽出孩子話語的弦外之音最關鍵的一點是:青春期的孩子不會只陳述事實,通常是為了表達情感。
正確對待孩子發出的早戀信號
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們都希望獲得異性關注,所以孩子想和異性交往是正常的。小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美女沒人追,四年級的帥哥一大堆,五年級的情書滿天飛,六年級的戀人一對對。”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過早戀愛,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是媽媽們沒有處理好這種關系,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通常,媽媽們認為孩子過早戀愛是孩子的問題。但是,早戀的孩子大多缺乏家庭關愛。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關系不和諧、忙于工作對孩子關注少,孩子過早戀愛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孩子就會從家庭外尋找心理需求。所以,中小學生戀愛的目的,不是尋找人生伴侶,而是尋找知心朋友。如果媽媽們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那他就不必通過戀愛來緩解壓力、傾吐心聲了。
孩子向媽媽們投石問路,說明他還是相信你的,認為你能成為他的知心朋友。但如果媽媽們沒能處理好這個問題,那么孩子將在你們之間豎起一道堅固的心墻。他曾想把通往他內心的鑰匙給你,但被你拒絕了,而后當你再想獲得這把鑰匙時,孩子會明確地告訴你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把握及時次機會非常重要。不過很多媽媽并不知道該怎么做。比如一名高三女生回憶初二時她和媽媽關于這個問題的及時次對話:
女兒:媽媽,我們班好多同學談戀愛了。
媽媽: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千萬別去做。看看你表姐,就因為早戀,沒考上重點中學,結果呢,大學也沒考上,現在找份工作也難。她還在后悔當年不該談戀愛。喜歡她的那個男生早就離開她了。
這番話讓這個女孩對戀愛產生了恐懼心理。她擔心有男生喜歡她,所以幾年來一直把自己打扮得很普通。她覺得自己越土氣,男生便越不可能喜歡她。她甚至不敢看男生,走在路上都不敢回頭,因為擔心會與某個男生目光接觸,讓男生誤以為她在看他,害怕男生喜歡她、追求她,因此而影響學習、葬送前途。
可是現在她心里很凌亂,因為班上有個她很喜歡的男生主動發給她一條短信,還想約她出去散步。她非常希望和他去散步,但又擔心和男生交往就是早戀,這樣會荒廢學業。媽媽的話,讓這個單純的女孩患上了早戀恐懼癥。所以高考在即,她的內心卻異常焦慮,只得向心理醫生求助。
還有一位媽媽則采用更過激的手段,將男孩的家長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沒有管好自己的兒子,使得她女兒的成績直線下滑。結果,由于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這對小戀人相約離家出走。
相對于這兩種不妥的處理方式,有一位媽媽的方法值得借鑒:
兒子:我們班好多同學都在談戀愛。
媽媽:肯定有你喜歡的女孩了,只是你擔心談戀愛媽媽會不高興,會像其他同學的媽媽那樣你罵,甚至打你一頓。媽媽向你保障,媽媽不會那樣做的。媽媽只是有點好奇,她是如何博得你的好感的。
兒子: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喜不喜歡我。
媽媽:你肯定為這件事很煩惱。以后有什么煩惱,都可以告訴媽媽。
兒子很滿意。媽媽既沒有批評兒子,也沒有鼓勵兒子,她只是維持了兒子對她的信任,保障了兒子以后愿意把心里話告訴她。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不肯跟你談心,你時刻都處于擔心狀態。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早戀懷孕,或是離家出走,你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也那樣,因為你對自己孩子的內
可以看看,借鑒
有指導意義。
是我想要的
書的質量很好。很適合當前我的工作環境。謝謝雜志之家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學習機會。
本書根據中國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寫了很多道理和原理分析,分析得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稍微有點兒不夠深入。
教育孩子,刻不容緩,家長們都要來讀讀這樣的書。
挺實用的一本書,很喜歡
一直在當當上買書
書不錯好評,還會再買。
很詳細的寫了關于孩子青春期的問題,很好
發貨快 拍一下都是很滿意購物 推薦
一切都很好
書很好,物流很快!
這本書不錯
不錯不錯不錯
為兒子即將到來的青春期做準備,希望能順利渡過
給妹妹買的,她很喜歡看,希望能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這個很適合家有青春少年的父母看,給我很多啟發,我也推薦給其他家長看了
書的質量不錯,是正品。內容有一些對自己幫助很大,但有的推薦的解決的辦法,有待商榷。可以購入學習。
在看其他的,這一本書還沒看到。包裝和書的質量很好。
寫得還是不錯的,有針對地對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并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買了不少心理學的書,今年不打算再買啦,好好抽空讀讀完!
買了正面管教的一系列,這本還沒來得及看。相信應該不錯吧!
必須好評,下這么大的雨快遞也送來了,真的謝謝,書不錯值得看看
教育類的書籍,里面有不少案例,還沒細看,感覺不錯
超級贊哦!很不錯的一本書,我買給媽媽看的,都很喜歡
要好好看看這本書,希望能對自己有點作用,對孩子的管教要學學。
一看到這本書就毫不猶豫買下了、打開書瀏覽一下、實用性強、針對性強、很有現實意義、很有閱讀價值、建議家長們都讀一下!
本來以為每一本這樣內容的書都是一樣的教育方法,但是讀后讓我懂得了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與孩子交流。
非常值得一讀,學習是終身的事情。學會溝通,學會交往,適應社會。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
感覺這個還是比較適合中國家長,講了具體的做法,現在孩子青春期都比較早,早早入手學習一下
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 我是你媽,所以你得聽我的 挑戰權威 V 媽媽和老師的權威是
買回來準備好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還沒看先囤著吧!
下單第二天就到了,很快!書中內容,正是青春期孩子典型的現象,學到了如何與孩子溝通和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