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圖書
人氣:58

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教育創新先鋒 托尼.瓦格納 泰德.丁特史密斯 聯袂巨獻!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 作者:[美][托尼·瓦格納]([Tony] [Wagner])[泰德·丁特史密斯](Ted [Dintersmith])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3084003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0
  • 印刷時間:2017-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世界改變了,我們的學校卻卡在了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上停滯不前。我們需要對現行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培養孩子具備為復雜人生求解的真正能力!

傳統教育體制秉承著錯誤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們整天背誦著毫無意義的低水平內容。面對當今的世界,我們不能再沉迷于追求大學文憑的誤區之中,而是應該從基礎教育開始,培養孩子具備在未來競爭中獲勝的關鍵技能,更要在大學鍛造孩子擁有決定性的人生優勢。關于教育改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其中的活躍力量,推動21世紀的教育浪潮向前邁進!

編輯推薦

l 同名紀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風靡全球,席卷4 000多所學校及機構,為您講述什么樣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

l 為孩子重塑學校,為未來重塑教育!

l 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托尼 瓦格納與著名風險投資人泰德 丁特史密斯聯袂巨獻!

l 湛廬文化出品。

作者簡介

托尼 瓦格納

教育創新先鋒。

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常駐專家。

教育紀錄片《為孩子重塑教育》戰略顧問。

泰德 丁特史密斯

著名風險投資人。

斯坦福大學工程學博士。

與托尼 瓦格納合作,共同致力于促進教育創新與學校改革。

目錄

測 試 題 為孩子重塑教育:您對現代教育了解多少?

中文版序 什么樣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

推 薦 序 做教育創新真正的引領者

引 言 我們為什么關心教育

及時部分 教育的核心

對話雅各布 上大學究竟是為了什么

第1章 教育的DNA

世界改變了,我們的學校卻卡在了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上,停滯不前。“知識工人”已成為歷史,如今的世界需要的是“聰明的創造者”。

跪拜在學術文憑的神壇下

歡迎來到教你騎自行車的學校

無法遏制的刻板印象

第2章 我們為什么而教 

讓學生死記硬背就像在讓每個學生都背誦電話簿。有些學校希望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就讓學生背誦大黃頁。有些學校希望讓學生沉浸在經典作品中,就讓學生背誦從雅典到羅馬的電話冊。無一例外,學生終日都在毫無目的地背誦低水平內容。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目標感:未來的起點

關鍵技能與決定性人生優勢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第3章 教育,與你我息息相關

不管你再怎么逼著孩子默寫“堅持不懈”這幾個字,背誦“持之以恒”的定義,你也沒辦法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成為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品質的人。同樣,逼著孩子學會解聯立方程組,并不能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為真實人生的復雜問題求解。

教育大計之中的利害關系

“十字路口”上的教育

未來的勞動者

新時代的合格公民

第二部分 教育的重任

對話杰米 成功不止一種定義

第4章 基礎教育的使命:培養決勝未來的關鍵技能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初中和高中時代埋頭做的那些數學題,從人生的后視鏡中看去,不過就像一粒灰塵般可有可無。帶孩子們去游樂場玩一圈,他們從中能領悟到的積分和導數的

意義,要比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天天練習積分技巧要多得多。

對“惰性”基礎教育說“不”

用計算機改造數學課堂

搭建以溝通為目的的語文教學

其他“必修課”該怎么做

第5章 大學的意義:鍛造決定性的人生優勢

  年輕人若想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受人尊重,大學文憑是一張必不可少的入場券。無論這張入場券的成本多么高昂,無論大學經歷是否有助于你未來的職業發展,大學文憑就是

黃金標準。但有一個問題,這個前提條件已經徹底過時了。

大學文憑背后的沉重成本

我們應該在大學學習什么

走出大學去向何方

打破大學文憑的神話

第三部分 教育的未來

對話瑞貝卡 走出去,融入真實的世界

第6章 “教育的樂高“:教學、學習與評估

  我們需要的教育體制是將孩子的成功當成大事要事來對待的體制,而不是將標準化考試行業的發家致富放在及時位的體制。學校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講課的形式,而在于任何形式的

以講課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在當今這個世界是否還有意義。

教學:從教授的筆記到學生的掌握

學習:從內容記憶到知識應用

從標準化考試到勛章系統

教師能在課堂上做些什么

第7章 教育變革中的你我他 

一個人如果對教育變革滿懷激情,就能讓一個孩子、一個班級、一個年級,甚至一所學校發生改變。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 21 世紀教育浪潮中的一股力量。

為了新教育,結成新聯盟

用勛章制度替代考試制度

繞過大學,彎道超車

社區和家長也要做點事兒

 第8章 未來學校圖景

  當你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去大膽創造、勇于探索時,他們就會擁有創造和夢想的力量。孩子們非常聰明,他們知道怎么找到他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并在自學的基礎上創造出令人震

驚的成果,沒有什么比他們自己的成就更能堅定信心的了。

象牙塔中的先鋒

公立學校的探索

獨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變革

結 語 行走于教育與創新之間

譯者后記

在線預覽

我們為什么關心教育

本書原是無心插柳之作。記得 2012 年年初一個飄著白雪的清晨,我們在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共進早餐。沒想到,背景迥異、初次相識的兩個人,竟就此開始了一段緊密的合作

托尼 • 瓦格納的全部職業生涯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教了十幾年英語,開辦過一所學校,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獲得了博士學位,還創辦了一個與教育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他還經常受邀參加全世界的大型會議,發表主題演講,并撰寫了5部有關教育的著作。瓦格納倡導一種全新的教育體系,目標是為了讓年輕人能以姿態,迎接復雜多變、日新月異的 21 世紀。他近期推出的兩部著作《教育大未來》(The Global Achievement Gap)和《創新者的培養》(Creating Innovators),在美國賣出了將近 25 萬冊,獲得各方好評,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

泰德 • 丁特史密斯的事業集中在技術和創新領域。他從斯坦福大學獲得了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后,創辦了一家生產半導體的創業公司,在數字化革命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風險投資領域,是全美頂級創投機構查爾斯河風險投資公司(Charles River Ventures)的高級合伙人。他還是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董事會成員,領導了該協會的“國家競爭力計劃”,被《商業 2.0》雜志評為 1995—1999年度“美國風險投資家”。

幾年前,丁特史密斯將關注點逐漸轉向了教育領域。他是兩個學齡期孩子的父親。如今的學校和創新需求越來越強的世界之間是脫節的,丁特史密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他知道,創新的迅猛發展正在蠶食經濟體系中的傳統工作機會。全天從事例行化任務的職業越來越少。公司希望能聘用到憑借創造力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希望這些人能不斷找到新方法,為組織增值。但雇主們卻發現,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的人,能滿足上述要求的少之又少。而丁特史密斯拜訪過的學校都在竭盡全力地打壓學生的創造力,削弱這個能讓年輕人在社會上有所建樹的最重要的技能。

于是,丁特史密斯開始與教育專家接觸,試圖了解更多內情。他與業內行家的交流總是收獲良多,而聊到,專家們總會提到,“你真該跟托尼 • 瓦格納認識一下”。于是,丁特史密斯拜讀了瓦格納的著作,并給他發了封電子郵件,邀請瓦格納下次到訪波士頓時見上一面。瓦格納應承了下來。于是,原來計劃 1 小時的早餐變成了 3 小時的長談,主題只有一個:過時的教育體系對創新意識的遏制是多么嚴重;而創新意識對年輕人在如今的經濟發展形勢中取得成功是多么重要。

用過早餐后我們發現,雖然兩人的職業背景差異甚大,但都非常認同以下幾個觀點:

◎ 突飛猛進的創新正在迅速淘汰社會結構中穩定的例行職業,這讓美國的數百萬年輕人面臨著失業風險。

◎ 年輕人若想在 21 世紀的創新大環境中開創出理想的事業,成為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備一系列關鍵技能。而這些技能卻是多年的求學生涯所無法賦予的。

◎ 美國推行的旨在對學校進行“修整”的教育政策只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令教師失去目標。

◎ 歷史上,教育文憑是可以跟核心競爭力畫等號的。但如今,文憑的貨幣成本已昂貴得令人望而卻步,文憑帶來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情緒崩潰,而文憑的內涵距離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卻越來越遠。

◎ 除非我們對學校進行徹底重構,否則,教育程度的差距終有24小時會威脅社會穩定。

◎ 我們肩負責任,迫切需要喚起社會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因為我們知道教育應該怎么做,才能為每一個學生都賦予在人生中奮起拼搏的機會和能力。

后來,最初的 3 小時早餐長談,發展成了日復一日的緊密協作。我們和著名紀錄片制片人格雷格 • 懷特利合作,推出了一部有關教育的紀錄片《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這部紀錄片于 2015 年 1 月在著名的圣丹斯電影節首映。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發起了一輪大范圍、高要求的活動,以期幫助學校向前推進。紀錄片、推進活動和這部著作共同搭建起了教育創新和學校重塑的框架。

我們的求學經歷

和別人聊天時,只要聊到求學經歷,大家都會有所感悟,大概是因為我們都當過學生。那么,就讓我倆開個頭,講一講自己上學時的故事,借此也喚起讀者

的共鳴。

瓦格納不喜歡上學,成績平平。他進入了兩所不入流的大學,后來終于在美國當時具實驗精神,卻同樣毫無名氣的大學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隨后,他繼續深造,在哈佛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瓦格納覺得自己根本無法融入其中,總是和主流教育思想持不同意見,還跟教授們對著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觀點。瓦格納在求學生涯中掙扎著生存了下來,并繼續以作家、演講家和顧問的身份,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職業之路。他還是及時個坦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具有某種“奧茲國巫師效應” ① 的人。文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所有人都認為它很重要。

丁特史密斯天生就會做速算。雖說在現實生活中用處不大,這個本事卻是他學生時代好的朋友。他在標準化數學測試中從沒丟過分,數學課和物理課的成績也很優異。而他在斯坦福大學念研究生時才意識到,成為偉大物理學家所需的特質和物理課優等生所具備的特質幾乎毫無關系。幸運的是,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應用物理學碩士學位和工程學博士學位后,他放下物理學,轉行進入了科技創新界,并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今,他是活躍的教育慈善家,為幾家高潛力教育組織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持。這些組織都在努力尋找思路和方法,力圖將教育帶入 21 世紀的快車道。

本書兩位作者的學生時代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那個時候的自由散漫與如今壓力巨大的教育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當年學生考大學根本不存在多少競爭,應試的概念還沒出現,孩子們參加活動也不是為了打造出的大學申請履歷。記得那時,童年的我們總有很多時間去探索、創造,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無論你加入勞動力大軍時的教育水平是高還是低,初級的工作機會都比較容易找到。而對于如今的美國孩子來說,那些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

無論是在餐桌旁,還是在大禮堂的講臺上,我們發現,只要讓人們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就能對教育話題的討論起到神奇的促進作用。我們每次都會請人們講一講,學習生涯中的哪個方面對他們產生過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可以是上課時的經歷,也可以是課堂之外的體驗,也可以是教師、導師、教練等。他們的分享總能讓我們有所收獲,而且分享的過程也能讓人們努力思考,什么才是教育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在此,我們也希望邀請你用上幾分鐘時間,回憶一下學生時代對你影響最深的人或事,可以與課堂有關,也可以無關。你不妨拿起筆,在紙上或本書的空白處寫出來,如果你看的不是電子書。

我們向數千人問過這個問題,收獲了各式各樣的回復。有人提到參加課外俱樂部,擔任委員會領導人,設計并完成高難度項目;有人提到某位老師,從老師那里獲得了對某個學科的熱情和靈感;有人提到和成年人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獲得對方的信任和鼓勵;還有作為運動團體的一員,參加訓練和比賽的經歷;以及在某件事上一敗涂地,而后實現自我修復的過程。我們接觸過許多人,但從未有人說過:“有那么一堂講了好多選擇題的課,對我影響深遠。”

說完大家,也來說說我們自己。下面就是我們各自心懷感激的求學經歷。

瓦格納:我在十二年級(高三)時轉學了。很可惜,我記不得那位對我高中

時代影響較大的老師的名字了。我試著去找過他,但是我當年就讀的那所高中已經停辦了。

在閱讀方面,我是個后進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文字和故事的熱情與日俱增,因文學散發出的美感和力量而深陷其中。九年級(初三)時,我開始大量閱讀名著,自己寫小說。那時,我最想做的就是成為一名小說家。可惜,中學時代的所有語文老師都幫不上什么忙。在課堂上能學到的關于寫作的“指導”只有語法,主要是主謂一致、逗號的正確用法、無歸屬分詞、分離不定式之類的。

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都是作文,而作文的主題基本都是針對課堂上“討論”過的著作,我們只是再用文字重復一遍老師講過的內容。課堂上講話的永遠是老師。而且,老師還會花上大把的時間用紅筆在我們的作文上東涂西抹。我們也和如今的學生一樣,只看成績,根本不關心老師用紅筆寫下的修改意見,下課時再順手將作業紙扔到垃圾桶里。

新學校的十二年級語文老師和其他老師沒什么不同。但學校里還有另一位語文老師。他是一位舉止儒雅、講話溫和的英國紳士,看上去就覺得與眾不同。具體是什么原因我已經記不得了,可能是實在沒辦法了吧,總之我找到他,告訴他我對寫作很感興趣,希望他能幫幫我。“我很開心能幫到你。”他回答道。在他的建議下,我們每周見一次面,他鼓勵我每次都嘗試一種新的寫作風格。他說:“你可以試著只用對話來表現一段喜劇色彩濃厚的場景。”下一周,他又會說:“要不這周試著寫一段幽默故事吧?”或是:“來一段童年回憶怎么樣?”又或是:“最近有沒有看電影?寫一段影評。”我坐在他身邊,看著他認真閱讀我寫的每一段文字。偶爾,他會抬起頭來發

表一點意見,還會找出其中他認為非常不錯的詞匯或比喻,著重點評。他還常常推薦一些讀物給我。針對每周即將練習的寫作風格,他會介紹相應的長篇小說、短篇故事、詩歌或散文給我看。

用“練習”這個說法描述這個過程再恰當不過了。多年之后,我才意識到,那些每周一次的作業,就相當于畫家練素描,是訓練眼睛或耳朵、解放手指的重要方法。老師評論的目的是對我寫得好的地方加以強調,這樣我就知道應該朝哪個方向去努力。

這位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從那時起,我便深深愛上了寫作,直到現在都無法自拔。為了這堂不計學分也沒有成績的課,我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門必修課。后來,當我也做了老師,給各類中學生講寫作時,我也用上了同樣的指導方法:讓孩子們嘗試著每周練習一種新的寫作風格,與他們一對一交談,當面點評作業,再鼓勵他們對特別感興趣的寫作風格繼續深入打磨。

丁特史密斯:吉姆 • 卡納萬(Jim Canavan)是我中學時代的西班牙語老師。他很有魅力,總能給人以靈感,而且對這門語言懷有一腔熱情。卡納萬老師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的教學方式是以趣味為出發點。他的課堂上總是有著此起彼伏的笑聲。

一節課 50 分鐘,我們會一直不停地用西班牙語聊天。話題天南海北,涉及學校、時事新聞、體育運動、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趣事等。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他講他那輛龐蒂克牌的“火鳥”在家門口著火的事,他還說,這車名起得真夠諷刺。

卡納萬老師從來不會站在講臺上背對學生,在黑板上奮筆疾書什么詞匯語法。他的風格是引導并訓練學生用西班牙語進行對話,并鼓勵全班同學積極參與。而每節課結束時他都會說:“Vaya, y si usted quiere la clase de mañanasea aún más divertido, es posible que desee aprender algunas palabras delvocabulario y los verbos de esta noche en casa, y el uso de ellos mañana.”意思是說,“今天聊得很盡興,如果想明天課堂更好玩,今晚回家好多看幾個詞匯,多學幾個語法,明天課上咱們接著用”。就這樣,我們每個人回家之后都迫不及待地學起了西班牙語。

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后,我們的西班牙語口語都達到了流利的水平,而且學到的許多用法經久不忘。我經常需要到西班牙語國家出差。走出卡納萬老師的課堂45 年之后,我掌握的西班牙語依然足以支撐我在這些地方通行無礙。相比之下,我大學時學了兩年的法語必修課,但在期末考試之后,那些法語知識便瞬間從我腦袋里徹底消失了。

外語教學的通用方法是死記硬背,而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卡納萬老師的教學方法則稱得上獨樹一幟。我畢業不久后,他便改行不再教書了。我試著找過他幾次,想告訴他:“感謝您給予我們所有人的啟迪,讓我們了解到學習和樂趣是可以兼得的。”但很遺憾一直沒能找到他。不管他在哪里,希望他能讀到這本書,收到我的謝意。

媒體評論

其實,有關教育的問題,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或“方案”,更沒有“一招制勝”“一勞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統。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同時,因為教育關乎人類社會的未來,所以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研究和學習教育創新的目的不應該是給出一套“答案”,而是懷著更開放的心態,在不斷地質疑、提問、實踐和總結中摸索前進。這套教育主題叢書如果能帶給我們這樣的心態、碰撞和思考,我想也就足夠了。

———— 李一諾

一土學校創始人,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

學校和家庭是要為今天尚不存在的社會,培養尚不存在的人。創新或許是一種冒險,但順從傳統應試教育,卻是毫無勝算的賭博。讀完此書,你會有痛的領悟:原來我們千方百計要擠進去的學校,做的可能是“假教育”。

——馬志娟

LIFE教育創新峰會負責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一所學校,一部電影,和這本書一起,將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輪有關教育本質的思辯大潮,并伴隨著一場已不可回避的顛覆性的教育變革。你可以選擇把握時機踏著浪尖離岸遠航,或和裝睡的大多數人一樣,一邊抱怨,一邊等著被拍死在沙灘上。

——錢志龍博士

獨立教育學者

本書將矛頭直指美國教育體系“毀”人不倦的本質,文字辛辣而富有號召力,敦促人們依據當下的世界,對教育進行重新思考,并給出了腳踏實地的方法和宏偉的愿景。換句話說,丁特史密斯和瓦格納直言不諱地道出了美國教育體系的真相,并告訴我們,如果美國的學生、美國經濟以及民主制度想要在21世紀獲得生存和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要對教育體系進行重塑。本書內容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和極高的重要性。

——肯 羅賓遜

暢銷書《讓學校重生》《讓天賦自由》《發現天賦的15個訓練方法》作者

托尼 瓦格納和泰德 丁特史密斯希望我們不要再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去評判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是要將關注點放在真正的學習上,放在用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上,放在探索與發現的快樂上。兩位作者不僅對美國教育體制的頑疾進行了診斷,還提出了治療方案——對高質量教育的愿景和目標進行徹底重塑。每一位希望孩子們在21世紀創新社會中茁壯成長的人,都要好好讀一讀《為孩子重塑教育》這本書。

——丹尼爾 平克

暢銷書《驅動力》《全新思維》作者

在教育這個話題上,本書可謂十年一遇的佳作。讓人讀起來不忍釋卷,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

——亞當 布勞恩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鉛筆的保障”創始人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最近總看人推薦這本,折扣合適買來排隊看

2017-11-27 09:44: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完再評價

2017-11-15 10:51: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回來慢慢看

2017-11-17 22:51: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7-11-08 11:52:30
來自dragons**的評論:

因自己疏忽,把地址投錯了,無法收到,經與當當客服(美女)聯系,說明原委,她很快告訴我如何解決:由他們派人取回,辦理退款,然后再買,已經完成整過工作。在此,我對當當網及其工作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

2017-11-08 17:43:08
來自cn07ly**的評論:

很好的書籍,迫不及待的品讀了

2017-11-13 08:19:22
來自林素衣**的評論:

很好很喜歡

2017-11-13 08:43:02
來自樹的閱**的評論:

應該是不錯的書

2017-11-13 12:16:4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