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難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經犯過的那些讓我小時候深惡痛絕的錯誤,我居然原封不動地轉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注定要重蹈覆轍嗎?”這一切聽起來很耳熟對不對?不知有多少父母這樣責問過自己,但可悲的是,他們在深深的懊悔之后往往還要繼續犯錯,終陷于“犯錯—懊悔—犯錯”的循環中。那么,有沒有可能改變這種循環呢?
《由內而外的教養》不僅為你解答問題,并且提供簡單實用的方法幫你解決問題。人際神經生物學和依戀研究發現,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因此,正是我們的經歷尤其是童年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影響著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經歷,解決早年未妥善處理的精神創傷,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創造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在經典暢銷讀物《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的10周年紀念版中,丹尼爾•西格爾和學前教育專家瑪麗•哈策爾深入探討了童年經歷對我們教養方式的影響。他們梳理了人際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闡釋了親子關系如何直接作用于兒童大腦的發展,并為家長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步驟,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經歷,從而教養出堅韌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全美暢銷10年15萬冊的育兒經典,Babble知名在線育兒雜志圖書前5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力作。融合腦科學、心理學與網絡科學的先鋒人物西格爾,與兒童發展專家哈策爾聯手打造,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聞的腦科學知識,破解種種育兒難題。
由內而外的教養。我們的經歷塑造我們的大腦,同樣,我們給孩子提供的經歷塑造了他們的大腦。養育健康、樂觀的孩子,首先要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科學聚焦。本書精選的腦科學知識與正文內容互為補充,為尋求專業知識的讀者提供解答,并為書中的教養方式提供科學依據。
國際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大師丹尼爾科學教養系列。
湛廬文化出品
丹尼爾 西格爾
國際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教授。
正念覺知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創始人。
在大腦、心理治療和兒童教養領域不斷有開創性的作品問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內而外的教養》和《全腦教養法》。
作品多次發表于《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新聞周刊》《時代》,活躍于NBC、ABC等知名媒體。
瑪麗•哈策爾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童早期教育及心理學碩士,兒童發展專家,致力于家長及教師培訓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
[目錄]
10周年紀念版序
中文版序 心理、大腦與人際關系
引言 認識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記憶方式
記憶是大腦對過去的經歷產生反應并創建的新的腦內聯結。那些懸而未決的往事和未經妥善處理的舊傷,都會影響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間引起不必要的煩擾和矛盾。善于自我反省,妥善處理不良記憶對現在的影響,我們就能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對待孩子,為孩子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科學聚焦:經歷決定思維
02 如何教孩子感知現實:故事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加深自我認知,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連貫的、具有豐富情感的生活故事能幫助孩子明白當下的處境,加強他們對世界的理解。那些觸動內在心理感受的經歷,能夠加深孩子對自我的認識,讓他們成為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的人。
科學聚焦:心智模式
03 如何體會:情緒的力量
情緒在人際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的情緒溝通能力能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善解人意。這些品質對孩子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非常重要。培養關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積極情緒,撫慰和減少消極情緒。在父母和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情緒既是親子關系的一種相互作用過程,也是重要的內容。
科學聚焦:三位一體腦
04 如何溝通:建立聯結
也許我們每天都會錯失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的機會,這是因為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地傾聽和回應孩子,沒能和孩子的內心建立起聯結。當孩子告訴父母他們的想法或感受時,不管父母是否有同樣的感受,都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應該傾聽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說孩子不對。
科學聚焦:“面部靜止”實驗、“雙電視”實驗
05 如何獲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戀模式
父母能夠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積極回應,孩子便可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全的依戀關系有助于培養心智健康的孩子,進而提升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感,促使他們積極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安全的依戀關系將導致孩子難以調節自身情緒,出現社交障礙,甚至有暴力和精神分裂的傾向。
科學聚焦:依戀研究
06 如何解讀生活:成人的依戀模式
思考童年經歷能夠幫我們理解生活。但是童年已經不能更改,這種思考還有用嗎?深層的自我思考能夠改變自己。這種思考不僅能使我們更加地了解他人,并且提供了一種可能性——重新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這直接影響我們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及溝通方式,最終將促成孩子的安全依戀。
科學聚焦:情感、記憶與依戀
07 如何控制情緒:可控狀態和失控狀態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困擾:“我并不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他們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氣,沒辦法控制自己。”確實,這不是我們的本意,情緒有時候會利用我們。用新的方式思考,開啟大腦的自省功能,通過思考和觀察,我們能夠選擇全新的、靈活的方式,較大程度地限制低通道狀態的消極影響。
科學聚焦:大腦拳頭模型
08 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復:親子關系
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渴求、目標和計劃,因而容易產生矛盾,導致關系破裂。關系的修復是互動的過程,但啟動修復是父母的責任。為了修復關系,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以及它們是如何造成破裂的。沒有得到修復的破裂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破裂,因此,當破裂發生后,父母必須迅速采取措施,及時重建與孩子的聯結。
科學聚焦:聯結與獨處
09 如何發展思維:第七感
第七感指觀察并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并通過行為表達自己的理解和關心的能力。第七感使孩子能夠“看到”他人的想法,一旦看到他人的思維,就能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體諒的反應。第七感還可以讓我們進行共情想象,從而將自己和別人的生活事件納入考慮范圍。共情想象不僅能夠使我們理解他人,也能夠深化我們對自身思維的理解。
科學聚焦:心理、大腦與人際關系
后記:別讓兒時經歷妨礙你做好父母
致謝
[精彩樣章]
引言 認識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你怎么理解自己童年被教養的經歷會對你教育子女的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這件事?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探討自我認知會如何影響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深入地了解自己,可以幫助你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認知的深化,我們逐漸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保障其情緒安適、使其健康成長的環境。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與父母對自己早年經歷的認知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本書會告訴你如何正確看待童年對自己的人生和育兒方式的影響,幫你找到過去生活的意義和未來生活的目標。
本書源于我和瑪麗 哈策爾通過長期與父母和孩子接觸累積得來的寶貴經驗。我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瑪麗則是兒童發展專家。我們都已為人父母,我的孩子還在上學,而瑪麗的孩子已經成年,還有了自己的孩子。
瑪麗開設了一家保育學校,致力于對兒童及其父母、老師進行教育,并且提供咨詢服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瑪麗有 30余年與兒童及其家庭接觸的經驗,這讓她有機會分享多個家庭的生活故事,了解父母們與孩子交流時所遇到的挫折與歡樂。在完善自己開設的家長教育課程時,瑪麗發現父母如果有機會反思自身被教養的經歷,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做出更有效的選擇。
十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把普遍的科學規律總結成一個成熟、完善的體系,來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心理、大腦及人際關系,綜合起來就是“人際神經生物學”,如今在多種關于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的專業教育項目里得到普遍應用。當我的《人際關系與大腦的奧秘》(The Developing Mind)一書首次出版時,我正和瑪麗合作開辦家長教育課程。父母們的熱烈反應讓我們有了合做出書的想法。很多父母在課程中提到,我們的觀點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有效地跟孩子溝通。他們說:“你們為什么不合作寫點什么,這樣別人也能獲得這門課程的知識、智慧與力量了。”
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與你一起分享整個過程,希望本書可以讓你輕松、有效地掌握一些增進親子關系和加深自我了解的方法。期待本書可以幫助你和孩子從彼此身上獲得更多歡樂!
[各方贊譽]
這本書很有啟發性,書中介紹了一種實用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父母與孩子進行有益的情感交流。我們不應止步于教育子女不單單是我們的工作,也要努力完善自己。作為七個孩子的家長,這本書一直都是我們的睡前必讀書。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好萊塢著名導演
對那些致力于成為好父母的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好書。《由內而外的教養》感人至深,引導所有探尋心靈的人超越表象,去理解人際關系中特別、珍貴的一種——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米歇爾•菲佛
好萊塢明星
我十分欣賞這本書,尤其認可書中強調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交流以及完善自我認知對親子關系的重要性。父母們肯定會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從中受益。
——阿蘭•斯若夫
公共衛生學博士、明尼蘇達大學兒童成長研究中心教授
情緒發展:早起情緒生活組織》作者
西格爾和哈策爾將復雜深奧的腦科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轉化為簡單有效的養育方法。對所有父母以及渴望成為父母的人來說,這是一本真正的必讀書。
——瑪麗蓮•伯努瓦
醫學博士、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會會長
由內而外的教養》告訴父母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兒時的經歷,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簡歷起一種健康交流、緊密聯系、互相信任的關系。
——薩爾•賽維爾
公共衛生學博士
言傳身教》作者
所有父母都該讀一讀這本書。養育子女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作。這本書可以讓這項工作變得更輕松。
——哈羅德•考潑維茨
醫學博士、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
并非喜怒無常而已:青少年抑郁癥的識別和治療》作者
本書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富有啟發性的教育方式。
——埃倫•加林斯基
家庭與工作研究所主席、《問問孩子》作者
每個家長都應該讀一讀《從自我省思中教養子女》。這本書里介紹了大量其他教育類書籍中不常見的大腦發育方面的知識。這本書會讓你在看著孩子學習和成長時,體會到更多樂趣。”
——貝蒂•愛德華
畫出大腦右半球》作者
如果有誰覺得自己注定會重復父母的錯誤,他真該看看這本書。讀者們通過此書可以學著發現和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放自己的內心,更好地投入到當下生活里去。
——杰西卡•泰奇
復雜世界里教育子女的簡單方式》 作者
由內而外的教養》對育兒來說太有用了。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溫和地提醒我們要為孩子傾注更多的感情,同時也不要忽略我們自身。這本書告訴我們,撫平過去的創傷和自我成長永遠都不嫌遲。遵循書里介紹的方式,你就可以更輕松愉悅地融入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會有更深的感情。”
——杰西•尼爾森
導演、制片人、編劇
這本書的獨特結構給了我們一次回憶自己幼年時如何受父母教育的機會,也讓我們學會沿用有益的教育方法并重新思考我們對子女的養育方式。這些新穎有趣的觀點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活在當下。
——理查德•波爾比
依戀研究中心主任
這本書獨特地融合了以為精神病學家的臨床經驗和一位保育學校老師多年來處理孩子們各種情緒問題(包括沮喪、愉悅、苦惱、興奮等)的豐富經歷。西格爾和哈策爾一同撥開教育子女這件事情的表層,還原它本質的特征。
——尼爾•哈爾豐
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兒科專家
非常好的一本書
慢慢看 覺得時間不夠用
很喜歡這樣的外觀,粗略看了一下,內容詳盡,真的一本好書,感謝雜志之家,支持雜志之家,謝謝了!物流配送也很給力,真的很方便,我的真太喜歡雜志之家了,性價比很高包裝也很不錯,印刷很正規,紙質也很好,加油雜志之家!!
我在這里等你
圖書質量好,非常滿意,好評
多看看教育相關的書籍,挺不錯。
一般吧,略晦澀,通篇讀下來一上午
老師推薦的書,非常實用,安全豐富,總結全面,內容很生動。當當東西一如既往的喜歡。價格實惠,質量又好。值得信賴。
看了一部分,很不錯
家長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加油,育兒先育及
很受益,推薦給大家,仔細讀,收獲大的。
很不錯很好
很好的書籍 和孩子一起成長
朋友推薦,期待中
內容很好,值得家長一讀
買了太多書了,真的要好好研究研究
我買了一本,感覺很好,這本是送朋友的
密封包裝,點贊書不厚哦
不錯,還在看
買了很多次,為了孩子,加油
好評好評好評
還行。?!?
非常喜歡,值得購買
非常不錯,質量特別好
還沒看,應該很不錯
很好的書,育兒先育己,放下焦慮,跟孩子一起成長。
帶有一定的學術性,但是也不會太枯燥深奧。稍微了解一些大腦的運作,有時候掌握了點理論實踐起來就更有的放矢
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書非常的實用,養育孩子,重要的是自己的修為與成長。
我現在才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加油!改變孩子,就從改變自己開始?。?!好書,值得一看?。?!
這次購入的一批是家長叢書,亦即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等方面的叢書。希望家長、介師、及教育界的同仁都要看一看。
認識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盡量避免把自己過去不健康的行為或者心里模式傳遞給孩子。這本書是一位朋友向我推薦。想讓孩子優秀,第一步先做好父母!
很難讀懂的一本書,不是很厚,內容對于個人成長很有幫助,但需要反復閱讀并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