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圖書
人氣:31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

媽媽只有懂得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成長特點,就會真正的強大起來,正面管教就不會變成錯位教育。你是真能幫孩子的那個人。知名主持人李小萌如是推薦:“一本教媽媽的書,勝過十本教孩子的書”。協(xié)和章蓉婭傾情推薦!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 作者:[羅玲]/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9054087
  • 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印刷時間:2016-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兒童教育專家羅玲經多年研究,并結合自身育兒經驗的心血之作,書中育兒方法大多經過網友實踐,不但解決了育兒中的難題,甚至改變了家長在生活中的態(tài)度。書中強調了家長要接納孩子,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齡的心理特色,不要進行錯位教育,否則大人孩子都累!

書中除了給出具體解決諸如孩子膽小、好動、打人、罵人、磨蹭、逆反、不認錯、愛抱怨、愛哭鬧等生活中常常讓大人焦頭爛額的育兒問題的方法外,還從根本上告訴家長要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長成好的自己,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發(fā)揮自己的智能。讓家長真正成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的那個人。

編輯推薦

孩子的大部分問題來源于家長的錯位教育,孩子沒有錯,錯的是家長。因為家長并不知道在她眼中孩子的“錯誤”,其實只是孩子這個年齡的心理特點,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卻把這當成自家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證據,越帶孩子越鬧,越帶孩子自己越累。

家長只有接納孩子在不同年齡所表現的不同特點,才能真正避免錯位教育;家長只有接納孩子與自己的不同,才能真正避免錯位教育;家長只有接納孩子與自己所期望的有所不同,才能真正避免錯位教育。

這是一本將西方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理論,切實結合中國大環(huán)境的育兒書。在您面對育兒中的各種難題時,不但告訴您為什么,還告訴您怎么做。

推薦購買:

你的2歲孩子》

你的3歲孩子》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作者簡介

羅玲

兒童教育專家、“媽媽加油站”創(chuàng)始人。作為積極教養(yǎng)的倡導人與實踐者深受家長歡迎,多次受邀赴上海、南京、西安、廣州等地做育兒家教類講座,場場爆滿。她致力于將發(fā)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與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并結合個人的育兒經驗和生活感悟,系統(tǒng)地為家長們提供教養(yǎng)孩子的新觀念、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法,以開啟孩子的內在動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商、德商,讓孩子身心健康、多方位成長。除了推廣育兒理念,她還致力于支持家長實現心靈成長,被眾多家長們稱為“媽媽心靈導師”。她曾與羅大倫合著暢銷書《讓孩子不發(fā)燒、不咳嗽、不積食》。

目錄

前言 我們都是不的家長

及時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會聽話——〇至十二歲孩子各階段的典型表現及應對方法

第二章 養(yǎng)孩子千萬不能養(yǎng)得內心軟弱

第三章 不讓內向的孩子在誤解中長大,你可以這樣做

第四章 別忙著訓斥懲罰,看看你可以為外向的孩子做什么

第五章 學會“游戲力”,你才與孩子處于同一“頻道”

第六章 讓孩子當下幸福,更要給他終生受用的幸福觀

第七章 每個孩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如何發(fā)展孩子的多元智能

第八章 這樣做,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九章 給孩子馬力強勁的發(fā)動機——德商的教育

第十章 家長早點放手,孩子早點自立

第十一章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力、樂觀性格與情緒管理能力

第十二章 家長的來自家長的正能量

第十三章 在學習上,用最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前言 我們都是不的家長

及時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會聽話——〇至十二歲孩子各階段的典型表現及應對方法

第二章 養(yǎng)孩子千萬不能養(yǎng)得內心軟弱

第三章 不讓內向的孩子在誤解中長大,你可以這樣做

第四章 別忙著訓斥懲罰,看看你可以為外向的孩子做什么

第五章 學會“游戲力”,你才與孩子處于同一“頻道”

第六章 讓孩子當下幸福,更要給他終生受用的幸福觀

第七章 每個孩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如何發(fā)展孩子的多元智能

第八章 這樣做,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九章 給孩子馬力強勁的發(fā)動機——德商的教育

第十章 家長早點放手,孩子早點自立

第十一章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力、樂觀性格與情緒管理能力

第十二章 家長的來自家長的正能量

第十三章 在學習上,用最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

第十四章 假期如何幫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第十五章 大自然是孩子的“成長維生素N”

第十六章 這個時代,我們?yōu)楹⒆幼龅锰嗔?/p>

第十七章 家長的格局決定孩子的命運

第十八章 做內心強大的家長

后記 此刻即是最美

在線預覽

三至六歲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要點、典型表現與應對方法

三至六歲的孩子往往高估自己,他們努力嘗試各種能勝任和不能勝任的活動。他們的這些大膽探索嘗試的行為,常常會和外界構成沖突。

解決辦法就是,幫孩子平衡好主動性和遵守界限之間的關系。

換句話說,這個年齡的孩子要同時發(fā)展兩個方面的技能:一個是主動性,我們要提供鼓勵他自發(fā)、主動地去做事的氛圍;另一個是自控力,我們要讓孩子清楚怎樣的行為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里,他可以怎樣靈活變通。

家長要記得兩方面兼顧,缺一不可。

表現1:不認錯

孩子不認錯,有時是孩子做錯的時候你批評他,他不認錯;有時是明明他說的是錯的,你說的是對的,他自己也清楚,但卻一直堅持他說的是對的。

其實,要求三四歲的孩子說“謝謝你指出我這個錯誤”,這是不現實的——我們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對吧?孩子當下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自我,他的自尊還很脆弱,沒有強大到可以“虛心認錯”的程度。

孩子的所謂“錯”,大致可以分兩種:一是他能力不足沒有做好;二是他明知故犯。

對于及時種,如果不嚴重,我們鼓勵孩子想一些辦法,以后怎樣能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事情,比如在原則性的事情上犯了錯誤,我們要嚴肅地指出界限來,讓他清楚后果是什么,然后鼓勵孩子思考補償辦法、以后如何做好。

對于第二種情況,明知故犯,家長要去分析,孩子背后的情緒或動機究竟是什么,然后去解決那個“因”,而不只是懲罰這個“果”。

不論怎樣,家長都可以盡量把說法變得正面一些,讓孩子清楚,我們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對立的;我們的目的不是羞辱他,而是讓他清楚是非,知道以后可以怎樣去做。

認錯的心理“資本”是——孩子心里的“油罐”是滿的,他有高自尊。所以,家長平時多給孩子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多增強他的自信心,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表現2:磨蹭

理解幼兒的“磨蹭”

大概所有的幼兒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為什么會這樣呢?

①三歲以下的小幼兒,特別是一兩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fā)育程度使得他們很難預期未來,所以,即便一會兒要做的是他們喜歡的事情,他們也不會抓緊現在的時間。對此家長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誘、帶動他們就可以了。

②小幼兒做事不以效率為目的,“抓緊”時間對他們沒有意義。他們時刻都沉浸在當下,所以,或許他們才是真正地比我們大人更抓緊眼下的每分每秒呢!

③有些孩子的確天生是“慢性子”,比如,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大腦在做事時所需的神經回路更長,他們用更多時間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長常會覺得他們說話慢、動作慢、吃飯慢。

④有些事情,對于幼兒來說難度比我們想象得大,他們的確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做好,比如扣紐扣、整理東西。

大點兒的孩子如果特別磨蹭,那么除了他們可能在過去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外,還可能是他們對家長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滿,或者對所做事情沒有動力,便用磨蹭來消極抵抗。

對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理解了上面這些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清楚怎樣正面地跟孩子溝通。

平時對孩子少催促。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有時孩子的磨蹭恰恰是家長催促出來的。過多的催促,使孩子喪失了感知時間快慢、事情急緩的能力。我們要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我們可以隨意,但有些事情有時間限制。對于三歲以上的孩子,偶爾給他們一些機會,感受磨蹭的后果,培養(yǎng)孩子自己對時間的感知力。

當孩子沉浸于眼下的事情時,跟孩子講清整體安排,幫他從眼下的事情里跳出來、看到全局,這會幫他們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幫他們提高認知能力。

比如,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很想繼續(xù)做……”“我們剛才一起……很開心。”“但是,我們一會兒需要幾點鐘去……還有……分鐘。所以,現在我們開始加快動作,軍事行動……”

對慢性子的孩子,和他講清楚:“有些小孩需要練習能坐住,你需要練習能快起來。這樣,你既能靜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對于四歲以上的孩子,當他的注意力像小紅帽一樣,隨時被撞見的任何事情而岔開時,我們就得多提醒他,記得此刻的真正目標是什么。

對于五歲以上的孩子,給他準備小鬧鐘、玩具手表、計時器和沙漏等,把看管時間的權利交給他,鼓勵他學著看表,請他告訴你們時間,讓他練習自我管理。

表現3:敏感、膽小、怕臟

敏感、膽小、怕臟,是很多孩子在三四歲階段會有的表現,他不會做讓自己有奇怪感覺的事情。他們甚至會拒絕穿新的衣褲。到了換季時節(jié),拒絕換不同薄厚的衣服。這其實也常常是過度教養(yǎng)的結果。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和不同家人接觸少,有的孩子可能是出去玩得少,活動受到限制太多,平時養(yǎng)育過于精細,等等。

家長在孩子嬰兒期,要多做撫觸,用不同材質的東西接觸寶寶的皮膚。等孩子大一些,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玩水、玩沙子、玩草、玩石頭、走不平的路、爬山……這些都能夠幫助他們改善膽小、過于敏感這些情況。

對于拒絕換不同衣服的情況,家長不要太跟孩子較勁。有時,先把這事放一放,跟他一起玩點什么,讓孩子從對自己的拒絕和反抗的情緒里跳出來,然后,您把衣服放在那里,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下,他自然就去穿了。平時多在前文寫的那些正面建設的事情上下功夫,才是真的在幫孩子。

表現4:不愛主動和大人說話

孩子見到別人不愿意打招呼,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其實,這與性格關系很大。那么,我們可以怎樣去幫助孩子改進和提高呢?

首先,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性格和眼下的能力水平,允許他跟您心中的兒童有不同。這種接納,是孩子發(fā)展的起點。

其次,在孩子三歲以前,我們不必對他有過多的要求,只需自己開心地用孩子的稱呼跟對方打招呼,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氛圍。這個年齡,只要親子關系好,他自然就會模仿家長所做的事情。

在孩子三四歲之后,如果他仍然做不到跟人打招呼,我們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給孩子多介紹對方。小孩為什么不愛和大人說話,因為那個大人對他來說只是個無關的陌生人——“我為什么和他說話,他也不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介紹對方是誰,跟我們是什么關系,幫助他們熟悉起來。

鼓勵他多做真實的交流,比如:“你抱的小白兔叫什么名字啊?”

家長在跟外人聊天時,多聊些愉快的內容,多尊重孩子。有的家長恰恰相反,每當跟外人談話時,除了講各種負面的事情,就是給孩子“揭短”,或講孩子好笑的事情,或批評孩子不打招呼,或只是夸獎對方的孩子,或大人們聊起來沒完沒了。久而久之,孩子會感覺,碰見這些大人真是個糟糕的事情。

四五歲以后,打招呼這件事,我們應該要求他去做,因為這是最基本的與人交往的技能之一。我們給孩子講明道理,聊一聊,人與人之間的禮貌、禮節(jié)究竟有什么意義。

如果一個孩子到四五歲以后,見到一個他認識的人,能夠主動打開對話通道,與對方進行溝通,那么他會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這種反饋,反過來又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表現5:不能自己玩兒

有的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時候都纏著我,不能自己玩兒,怎么辦?”我說:“很簡單,八個字:態(tài)度支持,行動保留。”

家長做不好,往往是因為他們的做法缺了前面的四個字,缺了對孩子的接納、支持,缺乏給孩子愛的油罐里“加油”。我們常常是直接拒絕——只有推動,沒有接納。

其實,您越拒絕,孩子愛的油罐越空,他越需要和您玩。您可以說:“沒問題,媽媽陪你。”然后您就坐在那兒。當您有了這種姿態(tài),那么,孩子不見得真的需要您跟他一起玩。就是說,他不一定是真的不能自己玩,他要的只是通過您陪他玩,來跟您連接,給自己的心理油罐加點油。所以,您其實可以先跟他做一個很有效的連接,比如抱抱,然后說:“好,你先在這兒好好做這個,等我一會兒回來要看你的成果。”如果家長沒有這個連接和支持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您在“推”他,越“推”他,他越黏您,越要您陪著他。

當然,如果您發(fā)現,孩子真的需要您一起參與游戲,那也應該盡量滿足,然后再逐漸提高他獨自玩的能力。

……

每當我聽到小學生家長聊孩子的問題時,家長說的是小學的問題,可是我看到的就是學前各時期積累下來的問題。

比如,和家長對著干、寫作業(yè)磨蹭、不會玩、沒有朋友、不好好聽課、亂花零花錢……實則是:親子關系沒建立好,孩子沒有積極的自我形象(因為孩子缺乏自主做事的機會,對自己能力和價值有懷疑、有羞愧感),主動性發(fā)展不好,所以做事沒有內在動力,沒機會練習自控,所以無法適應外界要求……

那家長該怎么做?沒有其他途徑——從頭補課。從親子關系、建立相互的尊重信任以及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開始補。

所以,解決幼兒和小學生的各種問題,不要從對問題的管教入手,因為問題都是外在表現。忙著救火,就永遠沒有觸及真正的核心,所以總是不得要領。

媒體評論

專家推薦

這本書是用“科學頭腦”寫出來的,全書的結構框架,都以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的理論為基礎;這本書更是用“心”寫出來的,從頭到尾,你都能讀出“真誠、善意、關懷”。我敢肯定,羅玲所說的“媽媽強大”和“女強人”“虎媽”關系不大,而主要指人格的強大,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難的。

——陳會昌,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發(fā)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玲老師不僅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更有一顆溫暖而包容的心。她的育兒建議在有效解決媽媽們困擾的同時,還能撫慰媽媽們的焦慮之情。

——朱正歐,《父母世界Parents》雜志執(zhí)行主編

一本教媽媽的書,勝過十本教孩子的書。

我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有感到無助的時候,羅玲的書可以給你力量,溫和而堅定。

——李小萌,知名記者、主持人,用心育兒的媽媽

羅玲有做一位好媽媽的感受,有專業(yè)的敏感與犀利,有父母之間的共情和理解,這些要素使她很容易成為新媽媽的知心朋友。她鼓勵以雙向的、更流動、更貼合的態(tài)度面對親子關系,彌合了中國傳統(tǒng)中更潛層的父母和孩子之間順服且依附的模式。而她對待孩子、對待世界的看法,也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家庭。

——粲然,童書作家、三五鋤社區(qū)幼兒園創(chuàng)辦人

讀者評論

關于共情和同理心的培養(yǎng)。太有感觸了,我也有很多關于此類記錄。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具體該怎么做?首先要允許她釋放她的情緒,適時客觀描述,說出她的感受。其次做到共情,說白了就是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對方,以孩子的角度來感受。比如我沒有經過孩子同意,直接把沒有擰干的海綿擦她的臉,她非常生氣,憤怒地把海綿扔遠遠的,在澡盆里拍打水,濺濕了我一身。這時大人可能很容易生氣,認為多大的一點事呢。但換位,每次老公做了讓我不喜歡的事,我不也是大發(fā)脾氣么?后當我做到上面兩點之后,孩子會要求我道歉。這時需要擁抱和語言的力量。這點插曲后,彼此心里暖暖的。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作亂的是家長。太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作為父母,就比孩子懂得多,就應該教育他們。在嬰兒期父母是照顧者,但往后是陪伴者,而陪伴是雙方的成長和學習。

——劉36

羅老師是真正的中外貫通— 既有國外的生活經歷,又對國學有很深的研究,同時對國外的心靈科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也很豐富。重要的是羅老師是在一線帶孩子的人! 所以老師的育兒知識把國內外的理論轉化成實踐,轉化成具體的事例。文章讀來幽默風趣,實踐起來立竿見影、可執(zhí)行性強!

——Fcandy

每次我在育兒路上遇到困難時,都會翻看羅老師的微博,她的話語不是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干貨,是你實際操作的好指引,她會讓你明白如何做父母才是合格的。孩子本沒有錯,只是你不會做父母而已。

——努力的兜兜

一直看羅老師的微博,從這里學到平和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順其自然,自然會給你驚喜。育兒方面要順著孩子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幫助他,而不是管制他,孩子就能長成他本該成為的樣子,獨特而出色。

——嘻嘻1996788595

羅玲的文章總是能發(fā)人深省,育兒的過程就是育己的過程,每個父母少一些焦慮,我們的孩子會成長的更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是羅玲的粉絲哈!書很實用,看了很受益。多買幾本送朋友了希望她們喜歡。給媽媽們的好禮物。我很喜歡,滿分滿分。買書就要來當當。敢做敢當當。敢做敢當當。敢做敢當當。

2016-12-11 23:20: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看書注重內容,包裝倒是其次。這本書內容不錯,確實能學到不少東西。對于我這種年輕媽媽就該多吸收些育兒的經驗,取其精華。點贊!

2016-12-29 15:20:06
來自小***7(**的評論:

你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點,多半是自己的缺點,你好了,孩子就好了!媽媽們共勉!

2017-01-05 14:31:19
來自天街筱**的評論:

媽媽只有懂得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成長特點,就會真正的強大起來,正面管教就不會變成錯位教育。你是真能幫孩子的那個人。知名主持人李小萌如是推薦:“一本教媽媽的書,勝過十本教孩子的書”。

2016-07-21 14:56: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朋友推薦的,看了 圖畫面的其中一個句子,說到我心里去了,真的天下沒有完美的家長。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每天,在各種遺憾、欣慰、困惑和了悟中跌跌撞撞地前行

2016-06-22 16:16:36
來自w***y(**的評論:

很棒很棒的書為了孩子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正面影響孩子

2017-01-08 23:59: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對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指導

2016-04-16 20:43:38
來自angel20**的評論:

媽媽強大孩子才優(yōu)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讓孩子自由翱翔

2016-11-04 09:13:33
來自***(匿**的評論:

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要不斷學習,要變強,更優(yōu)秀,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017-01-12 14:17:48
來自那支鋼**的評論:

很實用,信息量大,又接地氣,沒有反復強調理論,而是解釋理論后切實教父母怎么做。做了媽媽,不是光照顧孩子那么簡單,還要在內心強大自己,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2016-01-30 07:37:06
來自a***6(**的評論:

羅玲老師的書,很鼓舞人心。既不是拼命推孩子前進,也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

2017-03-03 20:43:14
來自l***3(**的評論:

很實用育兒書,育兒先育已。希望當當活動多多,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的。

2017-02-15 13:52:09
來自三人暮**的評論:

孫瑞雪、尹建莉以及本書作者,這幾位老師寫的關于教育的書都是不錯的,沒有空空的泛談,沒有高喊口號,都是很實際很客觀很負責任的寫出了教育孩子應有的理念和方法。教育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適合不適合。集各家理念之所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才能成就一個所謂所謂的自己滿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016-08-06 15:53: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媽媽,在全職帶孩子期間。難免會有焦慮,疲憊,以至于不覺得把壞情緒帶給孩子。這本書非常好,給媽媽強大的內心,孩子才會更優(yōu)秀。

2016-09-20 16:04:32
來自四月底**的評論:

羅玲老師說的是道。從根本著手建設家長和孩子的正能量,開闊心態(tài),不斷求索,得到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雙豐收。倒是的確有點難做到,加油,?

2016-02-11 06:26: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媽媽強大了,孩子才 讀了幾本家庭教育的書籍,認為教育孩子很簡單,遵循那些條原則,但實際真正的實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卻要付出很多媽媽們的艱辛與耐心

2017-03-16 14:30:24
來自mirande**的評論:

媽媽只有懂得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成長特點,就會真正的強大起來,正面管教就不會變成錯位教育。你是真能幫孩子的那個人。

2016-11-28 11:23: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裁剪的有問題,有的頁出來很多,沒看書的內容怎么樣,收到快遞,簡直被氣炸了,快遞袋子都破破爛爛的,書都快出來了,在當當上買書這么多年,第一次收到書都破了,看來,以后真的要考慮還在不在當當上買了

2016-03-21 11:39: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是家長受益匪淺!好評!

2016-10-30 10:10: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是順帶給自己買的,其實我對這書感覺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非常喜歡,孩子對書本的渴望比我強烈,很高興有當當這個圖書平臺,省去不少費用,雖然我家就在新華書店旁邊

2016-11-01 13:24:46
來自小葉子**的評論:

喜歡里面的一句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家長,也無須做完美的家長。我們不必拿著刻度尺,小心的測量。我們也不是走鋼絲,戰(zhàn)戰(zhàn)兢兢左右搖擺。我們只是拉著孩子的小手,一路向前同行。

2016-04-23 11:22: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關注過羅玲老師的微博,因為在育兒方面我是個新手,我還是想從大拿身上多學些東西。羅玲老師是個很睿智的老師,此書值得一看,從各個方面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念進行了剖析,很值得看一看,還有值得看的另外一本書是《好老師勝過好媽媽》,也推薦

2016-04-22 07:38:45
來自顏如舜**的評論:

感覺是典型的中國式育兒書,體驗式的育兒經驗的總結,對自己孩子或者是對自己教育過的孩子經驗式的、感悟式的育兒書,不系統(tǒng)、不全面、也不太專業(yè)。當作一般的了解,或者是聽過來人講講經驗,還是可以。

2016-04-22 11:12:25
來自sunnyy0**的評論:

看完后,感覺心安靜了許多,對待孩子,也能像書上講的,平靜的對待孩子。對孩子,首先要尊重他,然后才能很好的溝通,其實,對待家人,朋友,同事也是如此。也要站在他人的立場看事物,多提他人著想,這才是生活處事之道。

2016-03-27 07:31:29
來自咪哆哆**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很久沒試過那么認真地看一本書,邊看邊做筆記!確實,只有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yōu)秀!大人就是孩子的鏡子,大人的舉手投足無不影響著孩子。讓孩子跟著我一起強大吧!

2016-12-07 17:30: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羅玲的微博一直在關注,早就想買這本書的,正好這次讀書日有優(yōu)惠,直接拿下,翻了下覺得是我想要的書,帶孩子真的有太多的迷茫了,大致翻了下真的覺得每個孩子其實都一樣,我們覺得完全沒轍的事情,也許換個心態(tài),就會變得很“自然”

2016-04-28 20:15:37
來自卷毛獅**的評論:

通過微博了解到羅玲老師的育兒知識,毫不猶豫買下了新書,果然沒讓人失望,非常棒的幼兒教育書籍,指導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并且以自己的育兒經驗作交流分享,很受用。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以身作則和給予充分的愛和耐心。

2016-02-14 12:29: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媽媽只有懂得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成長特點,就會真正的強大起來,正面管教就不會變成錯位教育。你是真能幫孩子的那個人。知名主持人李小萌如是推薦:“一本教媽媽的書,勝過十本教孩子的書”。協(xié)和章蓉婭傾情推薦!

2016-11-02 11:30:3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