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如松看財富之道圖書
人氣:31

如松看財富之道

如松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黃金法則。洞悉黃金法則,每個人都可以判斷一個社會的未來,也可以決定自己的財富前途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眾多中外史實,以全社會的信用(貨幣信用為核心內容之一)為主線創造性地總結出主導社會繁榮與衰退、富有與貧窮的黃金法則,總結出了國家與民族的富裕之路,更總結出了個人的財富積累之路。

黃金是天然的貨幣,也屬于宗教與文化的范疇。基于黃金天然屬性建立穩定的社會規則是促進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也是法治社會的基礎。黃金法則不僅可以推動國家與個人走向財富不斷積累之路,也可以解釋當代社會的繁榮、蕭條、滯脹等經濟現象,更可以幫助人們掌握社會財富的流向與趨勢并制定投資策略。

這是一部通過黃金法則揭示財富密碼的史詩,適合于全社會的所有人。

編輯推薦

百姓的經濟學者、金融暢銷書作者如松先生用獨創的黃金法則深刻揭示了國家與個人財富積累的真諦。

本書深刻地剖析了春秋戰國、唐宋文明、古羅馬和英國的成功內涵,也揭示了一些歷史著名人物在財富積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內在邏輯,進而總結出:

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使法律占據全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廣義金本位制度的要素;信用恒定的貨幣制度,是廣義金本位制度的第二要素。這兩者共同構成黃金法則。

黃金自古就被認為是“地上的太陽”,是可以觸及的“天際”與“自然”的化身。它是信用的符號,被所有人普遍接受,就是天然的貨幣。占據了黃金法則的核心。

黃金法則也演繹在國家之間,堅守國家的信用,就是在積累國家的財富。

任何一種貨幣,只有在自己的國內不稱霸,才能在國際上顯示自己的霸權,他們之間的紐帶是全世界人們所公認的信用。

工業發展積累的財富需要信用才能儲藏,而使用貨幣的信用儲藏財富是當代社會效的方式,當本幣無法保持信用的時候,通過工業發展積累財富的模式就無法完成,終,全社會就只能追逐土地或國際硬通貨。

作者簡介

如松,本名馬春波,工學碩士,獨立經濟理論和經濟趨勢研究者,金融期貨業專業人士,曾就職于中國科學院、國有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擁有外商獨資企業和國企領導經歷,對貨幣的內在規律研究有獨到的見地,擅長行業趨勢和行業拐點的判斷,對商品的價格走勢能夠做出獨立的分析;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權貨幣、如松法則、信用紅利等見解;著有金融類暢銷書《如松看貨幣之道》《如松看人權貨幣》。

如松認為: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貨幣信用恒定共同構建了黃金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史蘊含著對社會財富本質的認知過程。在封建社會和法治社會,財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形態。當一個國家或民族遵從了黃金法則的時候,就會帶來人民的富裕與國家的強盛,否則就會出現衰落、暴力與貧窮;當企業和個人遵從黃金法則的時候,就可以實現財富的不斷聚攏,造福社會,成就自己。一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過程是黃金法則得到強化的過程,而滯脹的產生是對黃金法則的破壞所造成的結果。

如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于2012年預測了原油行業、煤炭行業、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黃金價格、美元指數的走勢;2015年年底,預測美元標價的黃金將從2016年轉向牛市。

目錄

目錄

及時章 皇帝那點事兒

劉邦的“燒錢”本領

錢的“起義”

特殊的職業

第二章 商圣之道

財神的商道

呂不韋的財富之道

第三章 黃金的光芒

人與自然

地上的太陽

黃金法則

第四章 黃金法則下的東方神話

春秋戰國的財富神話

漢唐文明中的黃金光芒

黃金魔咒

第五章 黃金代表的財富流動

上幣與下幣

財富社會化

第六章 終結者

西方的黃金法則

英國——終結者

國家的信用與國家的財富

第七章 富豪的神話

生產要素與“財富要素”

財富演義(一)

財富演義(二)

財富演義(三)

第八章 美元霸權的“虛”與“實”

美元與英鎊

美元的霸權

美元的戰略

第九章 財富賭

津巴布韋的“競技場”

籌碼

第十章 信用貨幣的迷

貨幣與銀行券

游戲的核心

第十一章 貨幣周期與財富輪回

美元的輪回

滯脹——世界無法擺脫的歸宿

后記

在線預覽

春秋戰國的財富神話

英國光榮革命之后,通過了《權利法案》,又進一步建立了金本位貨幣制度,被譽為資本主義劃時代的事件,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繁榮與發展。通過上一章,我們知道英國就是建立了黃金法則。黃金法則是屬于英國人的發明嗎?不是!它的發明權屬于古老的中華民族,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而英國不過是將人類的智慧系統化而已。

管仲的富國之路

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姜姓,名小白,是春秋時期及時位霸主。

齊襄公(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時期,齊國國政混亂,公子糾的師傅管仲(公元前723或716年—公元前645)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鮑叔牙(?—公元前644年)都預感到國家將發生大亂,就各自保護兩位公子到魯國與莒國避難。

齊襄公肆意殺戮,同時又十分荒淫。這位邪門的齊襄公還有一個非常邪門的愛好,與自己的妹妹魯國魯桓公的夫人文姜通奸。但還有更邪門的,他為了自己的淫欲,令彭生殺死了魯桓公,然后又殺死彭生以平復魯國的憤怒。這都是無限的權力所造成的后果,無限的權力就可以實現肆意妄為。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到郊外打獵,發現一頭野豬,隨從說這只野豬就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豬像人一樣站起來嚎叫,齊襄公驚恐中遺失一只鞋子。當晚大將連稱發動兵變,襄公躲起來,卻因暴露一只腳而被逮(似乎是天意),被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殺。連稱等人立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即位。公元前685年,齊國大臣雍廩殺死國君公孫無知與連稱,準備迎接公子小白即位。

今天我們知道,如果有好的職位,就會有很多人競爭,國君的“職位”自然不能用“好”字來形容,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更不會缺乏競爭者。無論怎么亂,齊國終歸是東方的大國,具有很強的實力,魯國和莒國當然都希望在自己國家避難的齊國公子可以登上齊國國君之位,如果達到目的,就傍上了一棵“大樹”,對自己的國家當然有利。魯國聽說公孫無知被殺,就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王位,同時,公子糾的師傅管仲帶兵堵住莒國到齊國的路,準備截擊小白。傳說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束腰帶,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高興地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就慢悠悠地送公子糾回國,六日方抵達齊國。這時,小白已日夜兼程趕回齊國,被立為國君,即為齊桓公。

一身都是智慧的管仲,也曾經走麥城、擺烏龍。

今天的齊魯大地,屬于禮儀之邦,令人尊敬,這是歷史不斷進步的結果。在春秋時期,齊國可能還難以當得上這樣的稱號。齊襄公荒淫無度自不必說,從私德來說,齊桓公(公子小白)也算不上什么“好人”。當今,對齊桓公的普遍評價是“能力一般、長相一般而且貪財好色”,對這個普遍的評價本人卻不太認同。先說“能力一般”,這是一個不確定的詞語,因為每個人的專長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正常工作與生活中可能能力一般,但某些方面卻很擅長。比如宋徽宗,在琴棋書畫方面的能力很不一般,但對于治國來說,連“一般”都算不上,簡直是一塌糊涂,屬于“菜鳥”。齊國比較幸運的是,齊桓公的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很一般,甚至很差勁,可對于國君這個職業來說,他的能力卻顯得“不一般”,因為不同的職業對人的才能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國君來說,能識人、用人是最重要的,齊桓公恰恰有這方面的擅長,至于其他方面的長處,差點甚至沒有都沒關系。再說長相,就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情人眼里出西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2000多年前傳到今天的畫像也難做憑證。但是,有一個污點齊桓公永遠沒法洗刷,那就是貪財好色。而且齊桓公也很坦白地承認這一點,他自己說:“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姑姊有不嫁者。”(《管子 小匡》)《新語 無為篇》也說到:“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于骨肉。”這繼承了襄公的“愛好”,更別提還有吃人肉的惡行。這個污點,齊桓公永遠也抖摟不掉了,好在自己愿意坦白承認,還算是條漢子。齊桓公這一家在這方面都很有“名氣”。齊僖公(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98年在位)生了兩個“聞名于世”的兒子,還有兩個紅顏禍水的女兒。兩個兒子:一個就是與妹妹通奸并殺死妹夫魯桓公的齊襄公,另一個自然是齊桓公。兩個女兒:一個是與哥哥相好的文姜,另一個是讓衛國亂了輩分的宣姜。要說名氣,自然是齊桓公較大,要說能折騰,還要數宣姜。衛國的衛宣公也是一個好色的主,還是公子的時候就與父親衛莊公的小老婆夷姜私通,而且還生下一個兒子,名字叫伋,俗稱急子。先是寄養在民間,衛宣公即位后,被立為太子。所以,急子有兩個身份,既是衛宣公的弟弟也是兒子。急子被立為太子后,衛宣公為他聘娶齊僖公之女為妻。可此時,衛宣公的老毛病又犯了,聽使者說兒媳婦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開始動了歪心眼。他命令大臣在迎親必經之路上構筑新臺,極其華麗,迎親之時,衛宣公故意下令太子出使宋國,自己居然跑到新臺迎娶了姜氏,就是宣姜。此時的宣姜,在衛國連“身份證”都沒有,不知道屬于衛宣公還是屬于太子,名義上屬于后者,事實上屬于前者。但這個問題不大,不論屬于前者還是后者,都有衛國“身份證”的審批權。蒙著蓋頭的宣姜糊里糊涂地進入洞房,才發現當初去齊國相親的小伙變成了老頭。但胳膊扭不過大腿,宣姜莫奈他何,只得任憑癩蛤蟆吃她的天鵝肉了。齊僖公聞知后大怒,差點出兵教訓衛宣公這個混賬女婿。但后來一想,女兒當上了王后,原本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衛宣公就低了一輩,今后自然需要孝敬自己,何樂而不為?如果宣姜嫁給急子,將來還未必能當上王后,齊僖公也就笑納了這個幾乎和自己同齡的女婿。事實證明,齊僖公的心算學得非常棒。宣姜與衛宣公生育了兩個兒子,姬壽和姬朔。宣姜欲立姬朔為太子,便密謀殺害太子,當然也是曾經與自己定親的候補夫君。可姬壽重兄弟情義,為了挽救哥哥的性命挺身而出,結果與太子雙雙慘遭殺害。衛宣公駕崩之后,姬朔即位,是為衛惠公。不久,國人痛恨宣姜和姬朔殘殺太子的惡行,起兵反叛,把衛惠公趕出國門。衛惠公只能逃奔齊國,央求舅舅齊襄公出兵干預,齊襄公率領魯、宋、陳、蔡等國軍隊幫衛惠公復國。衛惠公逃奔齊國的時候,宣姜也只能一起逃回,除了與衛惠公一起央求齊襄公幫助復國之外,她還有自己的私下目的。衛宣公死的早,讓宣姜獨守空房是比較困難的。她看中任何人都可以,作為王太后,都可以“手到擒來”,麻煩的是她看中了丈夫的另外一個兒子公子頑(急子的弟弟),自己就搞不定了。于是,宣姜向哥哥齊襄公訴說自己的心事。已經嫁過衛宣公然后再嫁給宣公的兒子,這事怎么說都不好辦,而且也太不光彩。起初,齊襄公不予理會,但宣姜自然有辦法,以宣揚齊襄公與文姜私通的丑事相要挾,逼哥哥就范,齊襄公只好答應。他找到公子頑,公子頑開始死活不愿意,但在齊襄公的威逼利誘之下,還是屈從了。雖然公子頑是被動的,但與宣姜在一起的“工作效率”非同一般,共生育了五個子女,分別是齊子、衛戴公、衛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宣姜讓衛國徹底亂了輩分,按說應該聲名狼藉,但似乎也不是,緣于她的孩子不一般。一個前后七個孩子的家庭,只能算開一個小型幼兒園,但宣姜獨出心裁,開起了君王(或王后)培訓班。七個兒女中竟有三個君王、兩個王后,均屬于龍種,成材率居然高于70%,有這樣的輝煌“戰績”,大家也不好意思(或不敢)讓宣姜聲名狼藉。

瞧這一家子。

作為一般人,齊桓公干了很多丑事,肯定算不上什么“好人”,如果一般人向齊桓公(屬于先賢)學習,沒辦法,只能遺臭萬年。但齊桓公不是一般人,是君王,他的名聲不能按“一般人”的標準來衡量。歷史上,齊桓公的名聲非常不差,甚至可以說很好,遠好過他的兄弟姐妹,緣于他在治國上是稱職的。

齊桓公作為君主,只要有會帶兵、會用人的優點就足夠了。齊桓公最重用的人非管仲莫屬,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不斷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奇怪的是,齊桓公及時個不去獎賞管仲,而是獎賞管仲的啟蒙老師,理由是他為齊國培養了一個人才;第二個獎賞的依舊不是管仲,而是發現并把管仲推薦給國君的人,理由是他發現了人才;第三個被獎賞的才是管仲。用今天的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齊桓公的治國思維在于:當園丁、伯樂得到足夠的重視,千里馬自然就蜂擁而至。于是,齊國上下尊師成風,敬才成風,人們像挖寶一樣積極尋找人才,甚至但凡有點才華的人走在大街上,人們都要向他鞠躬致意,今天的齊魯大地似乎繼承的就是這股遺風。

齊桓公即位之后,鮑叔牙力薦管仲(圖4.1為清代孔昭明所繪的《管鮑分金圖》)。齊桓公不計當初的一箭之仇,任命管仲為大夫,治理齊國,這是齊桓公一生中干得最正確的、最重要的事情。

圖4.1 清代孔昭明所繪的《管鮑分金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管仲,姬姓,管氏,西周周穆王的后代。鮑叔牙,姒姓,鮑氏,治水英雄大禹的后代。二人均為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及時相”等。

有如此多的“榮譽稱號”,管仲自然可歸入圣賢的行列。鮑叔牙與管仲最初在南陽相識,此時的管仲家境貧寒,為人顯得志大才疏。兩人合伙做生意,管仲總會多要一些利潤。后來管仲又多次當兵,但也多次當了逃兵。如果按一般人的標準來衡量,管仲實在不算是什么賢才。到此,您對管仲的圣賢意識或許會動搖。確實,如果將管仲一直混在一般人當中,一生都可能默默無聞,貪便宜的商人和逃兵確實不光彩。

但鮑叔牙慧眼識才,知道管仲如果治國,就會成為賢才。齊桓公打敗公子糾之后,想任用一直追隨自己的師傅鮑叔牙為齊相。對此,鮑叔牙做了兩件事:一是將管仲從魯國手里救出來;二是婉拒齊相之位,反而推薦當年差點要了齊桓公性命的管仲為相。

從此,齊國走上稱霸之路,管仲開始閃耀歷史。

此時,您可能再次認為管仲是一個的圣賢,但管仲還是中國官方娼妓行業的開山祖師,或許您的圣賢信念又開始動搖了。

管仲是圣賢,是思想和治國方面的圣賢,僅此而已,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無缺之人。

管仲對齊國的政治、軍事、經濟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建立宮廷官制,在相之下,設立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之官等五官,分別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等,各負其責,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權機構。采取國(國都)、野(國都之外)分治的辦法構建地方行政機構。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府兵制,后世的很多時代都曾經使用這種制度。管仲作為圣賢,確實不是一般地“牛”。

管仲構建起齊國完整的治國構架,但這還遠遠不夠,治國需要有準繩、有標準。此時,齊國拋棄了西周開始的人治傳統,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制體系。他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管仲、子產成為法家的先驅,管仲也成為及時個依法治國之人,無論君臣還是草民都必須遵從法度。到戰國時期,齊國成為中國歷史上及時次思想解放和百家爭鳴的策源地。

所謂依法治國,就是一切事情按法度行事。賦稅不能隨意征收,而是依法征收。而且齊國大幅降低賦稅標準,商業的稅率2%,今天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給從業者擴大了盈利的空間,可以實現資本積累。依法治國,就不能隨意侵占私人的土地和財產。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權利法案”。最遲在春秋中期(齊桓公的時代屬于春秋中后期),齊國已大量鑄行刀幣。一般認為,齊國最早的刀幣是“齊之法化,鑄行于春秋早期,“節墨之法化”與“安陽之法化”晚于“齊之法化”,為春秋晚期齊國滅古萊國、莒國后所鑄,“齊法化”鑄造年代為戰國早中期。無論“齊之法化還是其他鑄幣,今天的考古研究均未發現有減重的跡象,是一種價值恒定的貨幣。法律制度的建設,輕徭薄賦和賦稅穩定,再加上價值恒定的貨幣制度,就在齊國形成了黃金法則。

執行黃金法則,就意味著富民,富民之后就是強國,強國之后就是強兵,這就是齊國的稱霸之路。

依法治國也代表了以才選人。管仲推薦了五個人,他是如何向齊桓公舉薦的呢?

行為合乎規范,進退合乎禮節,言辭剛柔相濟,我不如隰朋,請任命他為外交部長;獎勵農耕,清明行政,建造城池,增加人口,我不如寧戚,請任命他為農業部長;訓練軍隊,嚴明軍紀,讓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任命他為國防部長;斷案公平,不放過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我不如賓胥無,請任命他為司法部長;敢于犯顏直諫,不避死亡,不圖富貴,我不如東郭牙(有人認為東郭牙就是鮑叔牙),請任命他為大諫臣(類似于今天的監察部長或紀委書記)。

列位可能說了,管仲讓齊桓公把重要的官職都封好了,這下管仲沒什么事了,請管仲先生回家老老實實喝酒吧。恰恰相反,無為最終就會無所不為,他用了五個“吾不如”,意味著自身就是宰相之才,可以讓賢能之人各盡其才。管仲的結尾是,如果要管理好齊國,想富國強兵,用這五個人夠了,但如果要成就霸王之業,非我管仲不可。換句話說,這五個人是賢才,可以治理好國家,但管仲是帶路人,可以將齊國帶上霸業之路。

關于對人的看法,齊桓公和管仲也有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以后,自然經常一起探討治國之道。有一次,齊桓公說:管仲你有沒有發現,我身上有很多毛病,首先,我這人好打獵。

管仲說:這沒大礙。

齊桓公又說:我這個人好喝酒。

管仲說:這對齊國的霸業沒妨礙。

齊桓公又說:寡人好色。

管仲說:這不妨害國家。

管仲的回答讓齊桓公深感意外,也可能暗暗竊喜,原來這些毛病在管仲那里都不算什么事,這下自由了,可以該玩就玩,該喝酒就喝酒。齊桓公稱呼管仲為仲父,管仲的這番回答,對齊桓公來說簡直是大赦。

但管仲接著說:上述事情都無大礙,但有三件事你不能做:一,得賢而不能任;二,用而不能終;三,讓賢人干事,而和小人一起議論賢者。

今天,我們習慣用同一套標準去評價每個人,實際上100個人有100個評價標準,因為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所要求的特長是不一樣的。賢人就是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賢人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而齊桓公會用人,這可不是什么一般的才能,而是非常特殊的才能。

齊桓公和管仲可以帶領齊國走上霸業,絕不是因為本身無缺,而是在于自知而且知人。

今天我們說,世界各國都在進行經濟戰和貨幣戰,這都是亦步亦趨,屬于管仲的老套路。

齊桓公即位伊始,齊國和魯國積怨就很深,摩擦不斷,如果一味用兵,就成了窮兵黷武,這當然不是什么好辦法,齊桓公就和管仲商量收拾魯國的辦法。

管仲想出了一個主意。魯國百姓很多是以織綈(一種厚而滑的綢子)為業的。管仲就讓齊桓公帶頭穿綈做的衣服,齊國百姓紛紛效仿,一時間綈服遍及齊國。管仲同時下令,齊國百姓自己不準織綈。并向魯國宣布一個很好的價格優惠政策:魯國商人給齊國販來一千匹綈,可得三百金。于是綈的價格走出“牛市”,而且還可能是“瘋牛”。此時的魯國國君可能會想,魯國這個便宜占得很大。魯國百姓覺得有利可圖,就紛紛丟掉鋤頭,走上織綈的發家致富路。

魯國百姓都去織綈,農活沒人干了。結果,人誤地24小時,地誤人一年,到了年終,魯國鬧起了糧荒。此時的魯國只能四處購買糧食,可齊國封鎖了魯國的購糧通道。缺糧就讓魯國的社會很不穩定,這也難怪,24小時不吃飯,還可將就,幾天不吃飯,是要餓死人的,肚子的事情就是天下較大的事情。魯國國君焦頭爛額,最終只能老老實實向齊國求救,聽從齊國的擺布,給齊桓公當孫子。

這是經典的經濟戰,用經濟風暴擊垮魯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管仲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本人的理解是: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這是一段非常經典的語言,明朝張居正用幾乎一樣的內容給萬歷皇帝上書,希望萬歷皇帝以人民的生活為執政之本,奠定了萬歷中興的時代。其最為核心內容是,對于國家的治理,宜“疏”而不宜“堵”,建立公平的社會環境,努力使人民豐衣足食,就是最有效的“疏”的辦法,社會自然穩定。管仲“華夏及時宰相”的名頭,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管仲和后來的商鞅一樣,對于“信”字非常看重,因為“法”就是“信”,沒有“信”就沒有“法”。一次,齊桓公主持諸侯會盟,居然被魯國一個叫做曹沫(也有說是曹劌)的勇士控制了,曹沫威脅說,你要歸還齊國霸占的魯國土地,否則別想生還。面對這樣的勇士,如果不答應,立即就得掛掉,估計齊桓公在當時臉都嚇白了,只能答應。事后,齊桓公越想越憋氣,就想反悔,可管仲不答應,說:你必須信守諾言,把土地還給魯國,否則沒有別的國家會承認你的霸主地位。或許管仲還有沒說盡的話:一個不守信用的國君,大臣和百姓也不會把你當回事,齊國就會生亂,你這個君主不是當膩了吧。

齊桓公窩囊歸窩囊,但還得按照管仲說的辦。只能在事后講了一句自嘲的話,發發牢騷:“仲父命寡人東,寡人東;仲父命寡人西,寡人西。”對于齊桓公來說,管仲說東就向東,說西就向西。“仲父”既有尊重的意思,更有畏懼的含義;齊桓公既畏懼管仲,也畏懼“誠信”二字。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加上信用恒定的貨幣制度,構建了社會的信用體系(這就是黃金法則),推動齊國不斷強大并最終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寶座。

如此看來,管仲的后人應該向大英帝國收取黃金法則的知識產權使用費,但這個價碼應該如何計算呢?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黃小迂**的評論:

正版圖書,看起來就是舒服。印刷也不錯。

2017-08-22 11:52:41
來自靈明之**的評論:

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方面的,不錯。

2017-11-14 15:55:54
來自wx008e6**的評論:

視角獨特的良心之作

2017-11-16 10:34:18
來自碧***(**的評論:

書的質量很好,快遞也很快

2017-06-15 16:34:3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如松的作品

2017-07-04 05:54: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財富 信用 好好看看 書自帶簽名 不錯

2017-08-23 10:37:50
來自Spaceki**的評論:

如松貨幣專家,他的書的確值得一讀,仔細揣摩。

2017-08-26 12:11: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剛收到,試看了一下,速度還可以,包裝不錯,不過質量還是不錯的,我很滿意

2017-08-29 19:19:58
來自york005**的評論:

如松看財富之道 包裝精良,印刷精美!

2017-09-03 12:18:25
來自陽光70**的評論:

黃金的鼓吹者

2017-09-06 10:28:18
來自bdcs613**的評論:

通俗易懂的講解。

2017-09-08 10:26: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值得細細品讀,讀史早知今日事。

2017-09-08 20:55: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喜歡正版

2017-09-18 18:06:10
來自洋***(**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9-19 11:48:07
來自Y***(匿**的評論: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2017-11-02 10:23: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如松看財富之道 幾家茅屋護疏籬,紅樹參差映碧溪。

2017-11-11 11:02: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如松老師的書,真的是好書,客觀、理性,讓我們對經濟學、金融學有透徹的認識。

2017-09-19 10:33: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到貨速度很快,我還以為要一個星期。很想買這本書,趁著優惠期就買了,回家慢慢研究。這幾天差不多快看完了,讓我對經濟的認識有了一個全新的提高。很喜歡如松老師對經濟透徹的解釋,以及對未來財富的守護。

2017-06-25 14:26:4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