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19世紀的歐洲,經濟空前增長,社會激烈變革,城市化進程已使得通向財富和權力的社會途徑被不斷拓寬。這一時期的歐洲藝術也因此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藝復興藝術的傳統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彼此之間迥然相異的藝術形式、風格與情感。
視覺藝術成為一種平等交流的媒介,藝術的公眾群體范圍前所未有地擴大,對于藝術品質標準的爭論日趨白熱化;藝術家不再只是為了少數人的愉悅而服務,他們尋找著新的創作方式,新的銷售方式,以及新的談論藝術的方式;同時,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極大差異,也使得藝術作品中的文化態度呈現出驚人的多樣性,統一性的"歐洲藝術"已然不復存在。
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動蕩的時代,僅僅靠"洛可可"、"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些術語,已不足以闡釋出這一時期的藝術發展。本書作者大膽拋開陳詞濫調的術語,將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歷史觀看的原點,鮮活展現出在巨大經濟與社會變革影響下的歐洲藝術全景。
"牛津藝術史"系列
西方當代前沿、受歡迎的藝術史叢書
拋開陳詞濫調的術語,回歸歷史觀看的原點,再現城市經濟空前增長時代的歐洲藝術全景
18至19世紀的歐洲,經濟空前增長,社會激烈變革,城市化進程已使得通向財富和權力的社會途徑被不斷拓寬。這一時期的歐洲藝術也因此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藝復興藝術的傳統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彼此之間迥然相異的藝術形式、風格與情感。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動蕩的時代,僅僅靠"洛可可"、"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些術語,已不足以闡釋出這一時期的藝術發展。《歐洲藝術》作者大膽拋開陳詞濫調的術語,將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歷史觀看的原點,鮮活展現出在巨大經濟與社會變革影響下的歐洲藝術全景。
"牛津藝術史"系列相關圖書推薦: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藝術》(隨書贈送精美明信片!學者打破神話,多方位還原文藝復興輝煌背后的人性真相!附全球相關博物館、美術館指南)
※《藝術史的藝術:批評讀本》(藝術史研究品質入門讀物,以經典文本為資料梳理藝術史發展脈絡)
※《風景與西方藝術》(學者精妙解讀"風景"概念與演變,帶您全角度領略尋常風景的非常之美。超百幅精美名畫與攝影作品,值得收藏)
馬修·克拉斯克(Matthew Craske) 耶魯大學客座教授,曾任英國國家肖像畫廊利弗休姆研究員、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研究員。
(譯者)彭筠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助理研究員,《世界美術》編輯。主要從事西方美術史與方法論研究,已出版譯著有阿·伯·奧利瓦的《馬塞爾·杜尚的一生》。
導
從洛可可到浪漫主義:定義的難題,還是信仰的質疑?
城市化的影響:新的藝術公眾、藝術類型、藝術家和理論話語
及時章 超越有用與令人愉悅之人
藝術成為有教養的公眾關注的焦點,而且遠不止被這些人所關注
藝術名人、藝術失敗者與藝術的自我表達:藝術家過多的問題
討人喜歡的天才與不可羈勒的妖魔
英勇的"創作"之戰
從家庭的夢想到夢魘
依靠與尊重的喪失
第二章 "商業與政治將世界連成一體"
普適性"啟蒙"文化的希望與威脅
文化特性擁護者的價值化:
民族英雄,"歷史的犧牲品"和敢于挑釁的民族藝術家
作為文化同一性手段的公共藝術政策
意大利"大旅行"及"世界主義"理想的實現與落空
第三章 "在欺騙的藝術中找茬,不過是徒勞……"
成為真理的妓女
不同層次的觀看:道德短視、淫欲好奇心與深刻洞察力
遭遇"無處不在的"幻像:
魔術燈人、江湖郎中、騙子、變戲法的和煉金士導
第四章 "自由為先,榮耀其后……"
藝術史的生物學觀念進入公眾意識
墮落與文化污染
消失的男性氣概
北方的崛起
地圖
注釋
插圖目錄
參考文獻
大事記
譯名對照表
文化特性擁護者的價值化:民族英雄,"歷史的犧牲品"和敢于挑釁的民族藝術家
與當時許多馬德里上流人士一樣,戈雅也被平民女子"瑪哈"(Maja)的文化與華麗衣飾所吸引,一種不受律法約束的、歡樂的街頭文化。18 世紀末19 世紀初,整個歐洲上流社會都對平民大眾的服飾風格頗為著迷。某種程度上來說,那是一個崇尚無產者時尚的時代。催生這一趨勢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國際服裝貿易的增長以及高級時裝在城市中產階級中日漸普及。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風格的威望日益下降。那些想要通過服裝風格突顯其與小資產階級天壤之別的人,轉而到下層人民的服裝中尋找靈感——由于長期被排除于流行消費市場之外,這一階層反而保留了某種吸引人的地方色彩。
18 世紀初,"教養"觀念與普世價值聯系最為密切,尤其是禮貌、服裝、社交才藝,這些素養能使一個人在法國宮廷交際圈中如魚得水。隨著這種才藝形式的普及,必然有可能甚至是更有必要,從其他方面重新界定教養。在某些方面,教養被重新定義為:其行為要遵循某種與民族性格相契的價值觀。對外國人心胸狹隘的仇視,絞盡腦汁嘲笑同胞的國際抱負,竟然都被視為一種真正的文明成就。
18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場聲勢浩大的反世界主義的中產階級運動在英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這對藝術史影響重大。大部分報紙讀者,都起來響應了這場強烈的排外運動——根據樸素的新教禮儀重新界定教養。直白"不說廢話"的觀點被接納,同時被采納的還有一整套與歐洲大陸天主教宮廷的扭曲禮節對比強烈的新教禮儀。到1730 年代中期,英國"咖啡館"中的報刊讀者——這些先前對藝術一無所知的公眾——已經開始呼吁,反對用世界性的眼光評判文藝作品。報紙上也出現了相關文章,比如,近期法國沙龍展的優劣,關于在羅馬建立一個英國學院的建議,以及近來法國藝術批評領域的流行理論。
不過,其中相當大比例的公眾,壓根不愿學習那些國際化上流鑒賞家言辭激昂的批評"行話"(諷刺的是,"jargon"這個法國詞,正是那時加入詞匯表的)。由記者精心策劃的媒體論戰,與1730 年代中期以荷加斯為首的圣馬丁巷美術學院有很大關系,這說明了一個事實,"坦白地說",許多英國報刊讀者并不相信國際鑒賞家佯裝斯文的感嘆。[23]報紙上發表了系列文章,抨擊那些在倫敦工作的意大利藝術家,其中彼得羅· 阿米戈尼(Pietro Amiconi)尤其首當其沖。大致可以猜到,雇傭這些藝術家的貴族也同樣受到抨擊。
1737 年,荷加斯用筆名"Britophil"給報社寫了一封公開信,成為及時個借著給媒體寫公開信的方式影響藝術市場的英國藝術家。他告誡購買藝術的公眾,千萬不要效法那些自命不凡的國際鑒賞家的趣味,他們所崇尚的是歐洲大陸天主教畫家早已過時的視覺修辭。歐洲及時次有組織地反對藝術市場中的世界性文化的公眾運動,由此正式拉開帷幕。這場運動直到1750 年代末還在繼續,荷加斯甚至表示,他之所以出版《美的分析》(Analysis of Beauty)一書,就是為了表明,并非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人",才能深入理解藝術的原則。他在書中辯稱:"你會發現,比起在歐洲匆忙旅行時對所見之物的一知半解,對某些個中事物的精通與深解,更可能讓你受益。"
正如杰拉爾德·紐曼(Gerald Newman)指出的,只有將這場排外運動,置于當時資產階級民族運動不斷發展壯大的廣闊歷史語境中,才能真正理解運動的實質。運動一開始,倫敦大部分公眾都相信,形形色色"敗壞道德"的外來事物毒害了社會風氣。意大利流浪藝人、杜松子酒、法國舞蹈教師和意大利閹伶,都成了國家隱患的替罪羊。荷加斯當然明白,這場排外運動如果持續發酵,引發更大騷亂,會給自己的藝術生涯帶來好處。他努力在道德版畫中直白地抨擊外來事物。比如,在1735 年的《浪子生涯》組畫(Rake`s Progress)第二幅中,他描繪了浪子正滑向更深的道德險境,陪在其左右的正是一群意大利樂師和一名法國擊劍教練。十年后,在《時髦婚姻》組畫(Marriage à la mode,1745 年)中,我們又目睹了一樁時髦婚姻,如何在成堆的進口奢侈品和外國商品中支離破碎。在這對夫婦的時髦居所中,法式家具和服裝仿若舞臺道具般環繞四周,卻難掩夫妻關系的名存實亡。房中懸掛的外國繪畫太多,其中一幅如此下流,不得不藏于窗簾背后,凸顯出主人公已迷失了道德方向。
荷加斯無疑是一位新式藝術家,誠如他所渴望的那樣。他是及時位嘗試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從民族身份角度確立自身公共藝術形象的歐洲藝術家。荷加斯深感這一民族身份倍受威脅,而自己作為其捍衛者,也陷入重重困境之中,他那幅最有名的自畫像,也反映出此種情緒。這幅版畫自畫像是荷加斯以1745 年的一幅自畫像[圖40]為原型創作的,畫中還有那只叫"特朗普"的狗。這只體格小卻好斗的英國犬,象征著荷加斯本人,同時也成為某種好戰十足的英國獨立品格的象征。荷加斯這幅自畫像中的形象,仿佛讓人看到了報紙上那個言辭堅定的"Britophil"。
此畫表明,藝術家對國家與地區身份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國際藝術收藏途徑不斷拓寬,歐洲各地的版畫在市場上廣泛流通,使得18世紀哪怕最藉藉無名的藝術家,也可以擁有一種世界性的視覺想象力。這種情形,加之地方作坊這一培養傳統的衰落,使得社會環境在整體上逐漸不利于獨特地方風格作品的自然產生。因此,隨著民族身份訴求強烈的政治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越來越亟需重新創造或徹底重建國家和地區藝術風格。究竟成為哪個國家或地區的藝術家,開始取決于藝術家的個人選擇,不再由家庭出身決定。選擇走這條路的人,往往本著一種戰斗到底的決心——如戰士一般,在這場必敗的戰斗中,對抗國際消費主義造成的社會萎靡之風,以及世界藝術市場的墮落影響。
荷加斯在《畫家與狗》(The Painter and his Pug)中表達的立場,某種程度上仿佛預言了后來那些改變藝術史進程的運動。這也為阿姆斯勒在紀念版畫中刻畫卡爾· 福爾[圖34]的怒目而視,并驕傲地題上"繪架星座海德堡"(Pictor Heidelberg),埋下了伏筆。阿姆斯勒的肖像完成于1818 年,當時歐洲藝術文化整體上更傾向于將藝術家視為一個憤怒、精神獨立的邊緣化事業的捍衛者。這些藝術家對組織化的藝術體制及中產階級消費價值觀敬而遠之,更熱衷于英勇捍衛那些飽受威脅的文化。作為社會"局外人",藝術家總是及時時間對官方政策鐵拳下或現代消費大潮中岌岌可危的文化事業,產生某種認同感。
……
作者對這一時期的歷史問題擁有深刻的洞見,使他得以對這一時期的藝術建立全新的理解框架,本書是一部富于精妙的原創性見解的杰作。
——大衛·賓德曼(David Bindman)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這部著作為這一時期的藝術研究注入了新鮮的空氣。終于有了這樣一部藝術史,能被適切地置于其廣泛的歷史語境之中。
——羅伊·波特(Roy Porter)倫敦大學學院榮休教授
令人印象深刻的完備著作,無論對于想要了解18、19世紀歐洲藝術的普通讀者還是專業研究者,這本書都提供了易懂的,卻是本質性的理解。
——理查德·里戈利博士(Dr. Richard Wrigley)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物流速度稍微有點慢,但是包裝什么的確實提高不少
內容裝幀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質量嗷嗷的好
喜歡
內容不錯,圖片不夠高清
現代社會的到來,歐洲藝術發生了改變
書是不錯的。但就是包裝不好。書磕了角。
書很好,發貨速度也很快。
?,?,???,?л ,??!
很好
下次還來買
新的研究藝術史的視角 不錯 好評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很有價值
這套書印刷精美,價格實惠,解讀專業!
好書,能看一陣子了。
買了好多一直信任當當。這次書香節有滿200減100的活動,買了五六十本書,夠看大半年的了。印刷應該沒問題,有幾本書沒有塑封了,微微有些印子,其余都很好!
專業必備書籍
這本書不賴
書的內容還不錯,在書店里看過一小部分。覺得不錯就打算網上購入了。一直信賴當當網購書。已經兩個賬號都是鉆石用戶了。希望當當能再接再勵,做得更好,服務更人性化。
內容很好,就是有點看不懂
非常漂亮的書
很好的書。
寫的不錯,滿意。
不錯的書!
歐洲藝術巡禮,好書值得一讀
書很不錯,值得收藏仔細研讀,極力推薦
這是本好書
特別愛看書,家里幾千本書課時看到好書的時候總是特別激動!
牛津的這一套書都不錯,價格小貴,不過打折后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