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意義:英美現代藝術史論》是沈語冰教授繼《20世紀藝術批評》出版十三年后,進一步深化、細化現代藝術史論研究的成果。在獨立或合作翻譯歐美藝術史經典十二種的基礎上,沈語冰教授廣泛搜求,剔抉爬梳,將原作的學術淵流、內在理路、方法新變以及后世接受等,簡潔明快地呈現出來,堪稱十年磨一劍的佳構。
除勾勒英美現代藝術史論基本地形圖的“導論”外,本書主體部分由羅杰 弗萊、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羅、T. J. 克拉克、喬納森 克拉里等六個專題組成,涵蓋了現代藝術史寫作中的形式主義、現代主義、現代圖像學、精神分析、藝術社會史與視覺考古學等重要理論和方法。
1、《圖像與意義:英美現代藝術史論》是沈語冰教授繼《20世紀藝術批評》出版十三年后,進一步深化、細化現代藝術史論研究的成果。
2、沈語冰教授在翻譯的同時從事研究、在研究的同時進行翻譯。本書是多年翻譯深入研究的結晶。
3、盡顯目錄學和史學史功底。
4、文字清新明快,至情至性。
沈語冰,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世界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紀藝術批評》,并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二等獎。獨立與合作譯有《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等十二部,其中《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獲AAC第八屆“藝術中國 年度影響力”年度藝術類出版物最終提名獎。因“長期致力于系統翻譯介紹西方現當代藝術理論,為中國藝術研究做出重大貢獻,豐富了中文世界的學術視野”,獲第二屆當代藝術思想論壇藝術理論獎。
目錄:
導 論
及時章 羅杰 弗萊與形式主義
第二章 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理論
第三章 施坦伯格的現代圖像學研究
第四章 邁耶 夏皮羅與精神分析
第五章 T. J. 克拉克和藝術社會史
第六章 喬納森 克拉里的視覺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