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通過對藝術批評的歷史體驗而理解藝術的堅實基礎。全書共十四章;分別講述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批評、中世紀的藝術批評、尤其是中世紀末意大利的藝術批評;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批評;以及意大利和法國占主導的巴洛克時期的藝術批評。并討論新古典主義藝術批評和浪漫主義藝術批評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紀初德國理想主義哲學如何試圖創造一種綜合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詳述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德國和意大利的文獻學家、考古學家和鑒賞家如何影響藝術批評;和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興起的關于現代繪畫的批評。還探討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幾位德國批評家如何試圖在理想主義或實證主義美學之外給自己提供一個判斷準則,以創造有關純粹可視性的理論。后討論了現代藝術的起源及其后續影響。書后附有參考書目和索引。
藝術批評史》是世界著名藝術世家文杜里二十年心血之作,是經典中的經典,名著中的名著。本書視野宏大,無論是希臘羅馬的先驅,還是文藝復興的巨匠,又或是現代藝術的先鋒,作者都以簡潔的筆觸娓娓道來。閱讀本書,不僅是一種歷史的體驗,更是一種審美的享受。
廖內洛•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 (1885-1961),1919年任都靈大學的藝術史教授,1931年移居巴黎,1940年移居紐約并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訪問教授,其間在墨西哥大學任教一年(1942),1945年回意大利并任羅馬大學藝術史系主任。作為國際性學者其先后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早期藝術家的趣味》(1926)、《藝術批評史》(1936)、《當代藝術批評》(1941)、三卷本的《意大利繪畫》(1950-1952)以及《朝向現代藝術的四個階段》(1956)。
譯者簡介:邵宏(1958年生),江蘇南京人。文藝美學博士(暨南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主要譯著有拉爾夫•邁耶《美術術語與技法詞典》(合譯,2005)、克里斯特勒《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與藝術》(2008)、弗里德倫德爾《論藝術與鑒賞》(2015)、阿洛伊斯•李格爾《風格問題:裝飾歷史的基礎》(2016)。此外,邵宏也是我館出版的“藝術史名著譯叢”的副主編和多本譯作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