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舊刊《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本的基礎上增補編輯的。
一、本書以浙江圖書館藏明隆慶六年謝廷杰刻《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本(簡稱“原本”)為底本標點,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四部備要》本、《國學基本叢書》本、中華圖書館本及臺灣、日本出版的《王陽明全集》本為參校本。
二、本書編校、統稿及重印本的修訂編目工作,由吳光主持負責。錢明負責舊本未刊詩文的搜集整理。各卷點校分工如下:吳光點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點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點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錢明點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書系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體豎排版重校排印的簡體橫排版。因是面向普通讀者,所以刪除了繁體字版的校勘記,但據原版校勘結論直接修改了相關正文。同時,改正了繁體字版的若干標點或文字錯誤。
學者與專業出版社聯手打造的部現代整理本。
陽明學專家浙江社科院的吳光、錢明研究員、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央視百家講壇《傳奇王陽明》主講人)等共同整理編校,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中國大陸部現代整理本《王陽明全集》。
歷史版本 軼文增補 傳記資料
王陽明兩代弟子編纂完成的明代隆慶本《王文成公全書》,為傳世的完整刻本,上古版《王陽明全集》即以此為底本整理編校而成。除底本內容全部保留以外,編排次序也基本維持底本原貌;并將當時海內外能夠搜集到的底本未刊或新發現的陽明詩、文、語錄及相關題跋、祭文、傳記資料,分類增補或附錄在相應卷次之下,共計78篇。這樣的編排一方面保留了歷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盡量吸收了當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讀者參考使用。
二十多年不斷修訂,三代編輯精心打磨,質量好的版本
上古版《王陽明全集》,以各時期印行的各種刻本、排印本、標點本,以及臺灣地區和日本出版的《王陽明全集》作為參校本,歷經數年編校而成,首次出版后,迅速在學界和讀書界產生了強烈的影響,為當時中國大陸學界引用的《王陽明全集》。此后的20多年間,收集各方反饋意見,不斷進行局部修訂,又于2011年進行了修訂,并更新了版式和裝幀。經過“升級”的上古新版《王陽明全集》掃清了此前存在的錯訛,為各方公認的“質量”、學界常引用的和的版本,并成為古籍出版的一個品牌象征。
歷代名人高度評價王陽明
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明末著名學者)
王文成公為明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王士禎(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曾國藩
王陽明對儒學所做貢獻同德國的馬丁 路德對基督教所做的貢獻一樣深刻;在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都閃耀著燦爛光芒的儒學宗師,中國歷史上唯有王陽明一人。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
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高瀨武次郎(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
其他尊崇王陽明的大人物,還有
徐階、徐渭、李贄、劉宗周、張居正、紀曉嵐、張廷玉、左宗棠、章太炎、康有為、嚴復、梁啟超、孫中山、蔡元培、、陳獨秀、……
陽明心學活潑有用,人人可學,是現代人的良藥
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西鄉隆盛(日本明治維新三杰之首)
陽明學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于學習掌握,而且易于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里,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岡田武彥(日本著名學者)
王學為今日學界之良藥。子王子(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為之頭腦,是千古學脈,超凡入圣不二法門。 ——梁啟超
談傳統文化,數次贊頌王陽明,認為應該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心學中汲取源泉動力
今年兩會期間,參加了貴州省代表團全體會議,會議期間有感而發。
說,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
認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而這已經不是首次贊頌王陽明了,早在2011年,視察貴州大學和學生們交流的時候就表露過對王陽明的欽慕。
說,他很景仰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先生,貴州的文化傳人對王陽明先生的學習更應該有深刻的心得。我們的古代文化值得自豪,要把文化變成一種內生的源泉動力,作為我們的營養,像古代圣賢那樣格物窮理、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世稱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青龍鋪(今屬大余縣),葬于浙江山陰洪溪鄉(今屬紹興縣蘭亭鎮)。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慶元年,追贈新建侯,謚“文成”。
王陽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稱于世,對傳承、發展儒學的貢獻尤為卓著。其學說影響,不僅遍于中國,而且波及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成為東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陽明的生平事功與思想學說簡介?? 吳光
編校說明……吳光
卷一語錄
傳習錄上
卷二語錄二
傳習錄中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又
答歐陽崇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二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卷三語錄三
傳習錄下附朱子晚年定論
附錄)朱子晚年定論
朱子晚年定論
答黃直卿書
答呂子約
答何叔京
答潘叔昌
答潘叔度
與呂子約
與周叔謹
答陸象山
答符復仲
答呂子約
與吳茂實
答張敬夫
答呂伯恭
答周純仁
答竇文卿
答呂子約
答林擇之
又
答梁文叔
答潘叔恭
答林充之
答何叔景
又
又
答林擇之
答楊子直
與田侍郎子真
答陳才卿
與劉子澄
與林擇之
答呂子約
答吳德夫
答或人
答劉子澄
卷四文錄
書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與辰中諸生己巳
答徐成之辛未
答黃宗賢應原忠辛未
以下錢德洪錄
何廷仁、黃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顧而言曰:“汝輩學問不得長進,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對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難說不立,未是必為圣人之志耳。”對曰:“愿立必為圣人之志。”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無不盡。良知上留得些子別念掛帶,便非必為圣人之志矣。”洪初聞時,心若未服,聽說到此,不覺悚汗。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人若復得他完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
一友靜坐有見,馳問先生。答曰:“吾昔居滁時,見諸生多務知解,口耳異同,無益于得,姑教之靜坐。一時窺見光景,頗收近效。久之,漸有喜靜厭動,流入枯槁之病,或務為玄解妙覺,動人聽聞,故邇來只說致良知。良知明白,隨你去靜處體悟也好,隨你去事上磨煉也好,良知本體原是無動無靜的,此便是學問頭腦。我這個話頭,自滁州到今,亦較過幾番,只是致良知三字無病。醫經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一友問:“功夫欲得此知時時接續,一切應感處反覺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覺不見了。如何則可?”先生曰:“此只認良知未真,尚有內外之間。我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認得。良知頭腦是當,去樸實用功,自會透徹。到此便是內外兩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又曰:“功夫不是透得這個真機,如何得他充實光輝?若能透得時,不由你聰明知解接得來。須胸中渣滓渾化,不使有毫發沾帶,始得。”
先生曰:“‘天命之謂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謂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謂教’,道即是教。”問:“如何道即是教?”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全,是的還他是,非的還他非,是非只依著他,更無有不是處。這良知還是你的明師。”
問:“‘不睹不聞’是說本體,‘戒慎恐懼’是說功夫否?”先生曰:“此處須信得本體原是‘不睹不聞’的,亦原是‘戒慎恐懼’的。‘戒慎恐懼’不曾在‘不睹不聞’上加得些子。見得真時,便謂‘戒慎恐懼’是本體,‘不睹不聞’是功夫亦得。”
問:“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晝知夜的。”又問:“人睡熟時,良知亦不知了。”曰:“不知何以一叫便應?”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時?”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來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無所睹聞,眾竅俱翕,此即良知收斂凝一時。天地既開,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聞,眾竅俱辟,此即良知妙用發生時。可見人心與天地一體,故‘上下與天地同流’。今人不會宴息,夜來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魘寐。”曰:“睡時功夫如何用?”先生曰:“知晝即知夜矣。日間良知是順應無滯的,夜間良知即是收斂凝一的,有夢即先兆。”
又曰:“良知在‘夜氣’發的,方是本體,以其無物欲之雜也。學者要使事物紛擾之時,常如‘夜氣’一般,就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仙家說到虛,圣人豈能虛上加得一毫實?佛氏說到無,圣人豈能無上加得一毫有?但仙家說虛,從養生上來;佛氏說無,從出離生死苦海上來: 卻于本體上加卻這些子意思在,便不是他虛無的本色了,便于本體有障礙。圣人只是還他良知的本色,更不著些子意在。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虛無形中發用流行,未嘗作得天的障礙。圣人只是順其良知之發用,天地萬物,俱在我良知的發用流行中,何嘗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礙?”
或問:“釋氏亦務養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先生曰:“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只順其天則自然,就是功夫。釋氏卻要盡絕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漸入虛寂去了。與世間若無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或問異端。先生曰:“與愚夫愚婦同的,是謂同德。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
先生曰:“孟子不動心,告子不動心,所異只在毫厘間。告子只在不動心上著功,孟子便直從此心原不動處分曉。心之本體原是不動的,只為所行有不合義,便動了。孟子不論心之動與不動,只是‘集義’,所行無不是義,此心自然無可動處。若告子只要此心不動,便是把捉此心,將他生生不息之根反阻撓了。此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集義’工夫,自是養得充滿,并無餒歉;自是縱橫自在,活潑潑地: 此便是浩然之氣。”
又曰:“告子病源從‘性無善無不善’上見來。性無善無不善,雖如此說,亦無大差;但告子執定看了,便有個無善無不善的性在內。有善有惡又在物感上看,便有個物在外,卻做兩邊看了,便會差。無善無不善,性原是如此,悟得及時,只此一句便盡了,更無有內外之間。告子見一個性在內,見一個物在外,便見他于性有未透徹處。”
朱本思問:“人有虛靈,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類,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故五谷禽獸之類,皆可以養人;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 只為同此一氣,故能相通耳。”
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示諸生三首
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致良知成德業,謾從故紙費精神。乾坤是易原非畫,心性何形得有塵?莫道先生學禪語,此言端的為君陳。
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盡道圣賢須有秘,翻嫌易簡卻求難。只從孝弟為堯舜,莫把辭章學柳韓。不信自家原具足,請君隨事反身觀。
長安有路極分明,何事幽人曠不行?遂使蓁茅成間塞,盡教麋鹿自縱橫。徒聞絕境勞懸想,指與迷途卻浪驚。冒險甘投蛇虺窟,顛崖墮壑竟亡生。
答人問良知二首
良知即是獨知時,此知之外更無知。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
知得良知卻是誰?自家痛癢自家知。若將痛癢從人問,痛癢何須更問為?
答人問道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二十年打磨的大家精品——上古版《王陽明全集》出版歷程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簡稱“上古社”)的三冊本《王陽明全集》的封面上這樣寫道:“一代大儒王陽明……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于世,對傳承與發展儒學之貢獻尤為卓著。其學不僅影響及于我國明清兩代以至近現代,而且遠播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其實對王陽明的高度評價并非始于現代,明代人即稱他是將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集為一身的曠世大儒,曾國藩更是盛贊陽明先生“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在筆者看來,這些評價毫不過分,從歷史影響力來說,王陽明可稱為五百年來人,如果沒有王陽明,整個中國,乃至東亞的歷史和文化進程都要改寫;從現實意義來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現代人亟需重新回到傳統汲取人生智慧和處世之道,其中陽明先生“致良知”的實踐方法無疑是重要的途徑。
浙江省社科院的吳光、錢明、董平研究員(董平現為浙江大學教授)等,可以說是國內早致力于陽明學研究的學者,那時中國大陸學界對王陽明的研究和認識并不深入,王陽明和他的心學還處在“主觀唯心主義”的教條籠罩之下。上述學者得風氣之先,較早地認識到王陽明對于中國文化的重要貢獻,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著手整理《王陽明全集》。當時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正處在比較困難的時期,出版這類圖書需要較高的編輯人力和經費投入,且因其讀者范圍較窄,很難獲得市場效益,而當時要想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出版資助也是非常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時任上古社社長的李國章出于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決定出版該書,并由當時的歷史編輯室博學編輯鄭明寶、盛曉峰擔任責編。于是中國大陸部現代整理本《王陽明全集》(以下簡稱“全集”)于1992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順利出版。
全集是以隆慶六年謝廷杰刻38卷本《王文成公全書》為底本,以各時期印行的各種刻本、排印本、標點本,以及臺灣地區和日本出版的《王陽明全集》作為參校本。考慮到38卷本《王文成公全書》是明代完整和流傳廣的版本,上古的全集除了對于卷次順序略有調整以外,具體篇章編排次序則保持了底本原貌;并將當時海內外能夠搜集到的底本未刊或新發現的陽明詩、文、語錄及相關題跋、祭文、傳記資料,分類增補或附錄在相應卷次之下,共計78篇。這樣的編排一方面保留了歷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盡量吸收了當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讀者參考使用。這就是全集的個版本,因為分為上下冊,可以稱為兩冊本。
全集出版以后,迅速在學界和讀書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當時正處于一個傳統文化由冷轉熱的過渡時期,借著港臺新儒家思想和著作的被關注(順帶說一下:以牟宗三為首的港臺新儒家的著作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首先系統引進出版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宋明儒學的研究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而《王陽明全集》的出版恰逢其時,據筆者記憶所及,本書也是當時中國大陸地區出版的位儒學大家全集,這在當時缺乏網絡資源的情況下,給學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極大方便,并且對于普通讀者關注和了解儒學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許多讀者就是因為這部書而了解王陽明其人其學的。筆者大約在2000年前后(當時還在大學讀書)次在書店里見到此書,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那種不期而遇的欣喜感覺,這成為我日后走上學習和傳播傳統文化之路的一個遠因。
此后的十年間,全集兩冊本像大多數古籍圖書一樣,雖然陸續有少量重印,但基本保持著不溫不火的狀態。在此期間,得到了學界和讀者的一些反饋意見,比如發現一些整理和編校差錯,并且當時是鉛字印刷,因為技術原因后來重印的字跡也有些模糊。但由于銷量較小和版權即將到期等原因,雖然有局部的錯字挖改,但主要問題延宕下來一直沒有得到改進的機會。
進入本世紀以后,隨著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研究的持續深入,以王陽明為代表的文化大家逐漸成為學界熱點。當時的社長王興康、總編趙昌平等十分重視全集的再版工作。而上古社的學者型編輯羅顥與吳光等學者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交往和深厚友誼,為此幾次前往杭州,與全集的幾位整理者商談,并續簽了出版合約。之后,上古社正式啟動了《王陽明全集》修訂工作,由當時的哲學編輯室主任童力軍主持,綜合了各方面的反饋意見后,先由整理者分頭修訂相關內容,后來又由年輕而編輯功力深厚的馬顥博士重新審讀全稿,筆者也有幸參與了部分審訂工作。全集的這次修訂,訂正了不少錯訛,并且重新設計了版式,放大了字號,調整了行間距,使得版面更為疏朗大氣,于2011年分為三冊出版。至此,上古版《王陽明全集》前后經歷二十年,經過老中青三代編輯的精心打磨,成為學界常引用的和的版本,并成為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個品牌象征。
近年來,傳統文化熱持續升溫,也由于各種傳播媒體的催化作用(隨著《明朝那些事兒》成為超級暢銷書,王陽明“明朝人”的形象深入人心;隨后董平教授也被邀請在百家講壇講《傳奇王陽明》,“王陽明”這個名字便借著這股春風,飛入尋常百姓家),王陽明仿佛突然進入了公眾視野,擁有了學界之外的大量的讀者和崇拜者。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為適應不同層面的讀者需求,上古社又陸續推出了全集的簡體三冊本、繁體平裝四冊本。各品種累計銷售已超過七萬套。歷觀上古版《王陽明全集》的出版過程,可以說他見證了傳統文化從復蘇到復興的走勢。看到這個持續走高的上升曲線,作為以傳統文化為志業的出版者不是更可以提振信心嗎?
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海濱 2015年3月20日
商品不錯,但是郵政物流太差勁了,7月1日下訂單,5日才到,并且不送貨,也不通知,今天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貨已經到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名家大店,無論外觀版式,文字排版都是非常好的,非常滿意。
文言文,閱讀比較吃力,但不影響此書的經典程度
倡導知行合一 立德立功 格物致知 對治世俗之病的良藥
這本書也是比較滿意的一本書。發貨速度很快,下來詳細說說這本書吧:1,王陽明是心學大師,在明朝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其內容大為可觀的就甚多了,買來好好學習學習也是非常好的選擇;2,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的書關于古文的都不錯,相差也是半斤八兩,在逛當當時剛好看到這兩個書店在搞活動,所以就趁機買了;3,排版是簡體橫排的,方便今人閱讀,但是沒有注釋和譯文,古文功底不是極佳的甚買。
物流很快,書本質量非常好,不過商家發了兩本上冊,等待換貨中......
以前買了一套最全的王陽明全集,浙江出版社的,不過是繁體豎排版的,這次入手這套簡體橫排版,感覺上就全了。
王陽明的著作一直都很想去讀。心學 一定給我啟迪。
隆重推薦 陽明學值得深入研究 陽明著作要深入研讀
上海古籍出版的書,質量沒得說。王陽明的書一直希望能拜讀,今天如愿以償。
商品的包裝、紙質和排版都不錯,王陽明是一代大儒,文韜武略兼備的奇才,好好學習。
最近以來,開始癡迷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要好好閱讀、學習下。
外觀非常精美。不過完全沒有注釋,讀起來會費力。
中華經典之作。印制精美。商家包裝嚴實。物流負責。非常滿意。
書的紙張好,字大,簡體字易讀。不過要點文言文基礎的人才讀的了。
好書值得收藏,半價收的,紙質印刷都沒一點問題,建議購買!
簡體橫排,本來想賣繁體豎排的。但考慮到要往后輩傳,還是簡化吧
王陽明大師的書,非常好,內容非常好,書本身的質量也很好
在當當網買書,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久聞王守仁"知行合一",對陽明先生仰慕之情與日俱增,看到《王陽明全集》,再也忍不住。雖是文言文,但我會悉心閱讀,希望解惑、有獲。
又買了本沒有譯注翻譯的古文書,寶寶表示心里苦,一翻開沒有譯注,就沒有讀下去的欲望了。大概翻了下,應該也能讀,不像在早一些朝代的文言那么難懂。裝訂不錯,紙張還不錯。以后讀了,再來追評吧。
質量還行,就是內容得慢慢琢磨,版本也不知道怎樣
看上去還不錯,不過要看懂得花一些功夫。值得去研讀。
此三卷本應該是定本了,會慢慢地看,王陽明的書零散有幾本,這次下決心購之
書收到了,整體包裝不錯,內容大致翻了一下,還好,等看完了再來追加評論,物流很給力,一起下單還有一套資治通鑒,天天快遞,現在還在北京,兩天沒動靜!不知怎么回事?!
很不錯 很愉快的購書 繼續購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
王陽明全集版本有好多,上古的這個簡體字版還不錯
此書讓你看清這個社會人心本質,思索宇宙人生,感悟生命的原動力,改變自我絕對一本啟蒙好書。 簡明易懂,集知識性、科學性、技術性于一體,內容新,實用性強。 此書是打開幽暗的心理世界大門的一把鑰匙,是洞穿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的一雙冷眼。
我覺得這個王陽明全集最好的一個版本了,至少也看過其他版本的。論包裝,質量,還有內容,這個都是最好的,一直關注,終于有貨了果斷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