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中國的鄉村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在沒有機械的年代,中國農民是如何疏通河道以保春耕的?經濟浪潮下,新一代的農民突破了怎樣的觀念壁壘走進大城市,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打工潮的?農村城鎮化建設中,老一輩農民和土地之間有著怎樣的情愫?中國的鄉野,究竟進行著何種背叛與逃離?
帶著這些疑問翻開《大地冊頁:一個農民父親的生存檔案》,相信讀者心中會漸漸得出一些答案。大地意味著生命,農民就是唱響生命之歌的人,他們比都市里的人更貼近大地;他們能看到更加遼闊的天空,卻未必能看清腳下的道路;他們有著堅毅的心,卻也有著時代的迷茫。
本書是一部非虛構的紀實文學,用散文化的敘事講述故事。作者以農民兒子的身份追溯,重構了一個生活在當下的老年農民父親辛勞勤懇的生活圖景,展現了一個(一群)鄉村男人的生存史,也是新中國農村的變化發展史。作品時間跨度大,從五六十年代到當下的城鎮化進程的轉型期,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作者在努力探索社會發展對于鄉村生態的改變。作者在為一個(一群)普通的農民父親背書的同時,展開了對于農業文明、城市文明、工業文明的思考。
第七屆老舍文學獎 散文獎獲得者長篇紀實文學
繼《崖邊報告》后,又一部呈現真實鄉土中國的民族志
關于貧瘠土地的思考、真實的鄉土記事、理性的鄉愁批判
1.本書:以一個典型的蘇北農村展開敘事,通過“父親”這個人物躬身勞作的形象,用現實的筆觸正面書寫中國農村近50年的社會變遷和幾代農民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2.作者:杜懷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1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徐州市文聯專業作家,有著一定的讀者基礎和媒體資源,其作品先后在中央電視臺《時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影音媒體宣傳,并得到光明日報、深圳晚報、延安文學等紙媒體的選摘、報道。本書得到著名作家評論家雷達、著名學者作家彭學明、著名學者吳義勤、著名女作家范小青等聯袂推薦,評論家汪政、莊重文學獎獲得者魯敏、作家儲福金、作家楊曉升、作家賈夢瑋等后續推薦。
3.內容:細膩的文筆,震撼的插圖,細碎的生活,農村生活畫卷徐徐展開,讓讀者走進一個真實的農村。沒有道德的淪落,沒有獵奇的丑化,只有真實的生活之痛。
4.話題:農民農村始終是黨中央工作的重點,總書記曾坦誠自己有“黃土情結”。農村土地變更引發的家庭糾紛、經濟糾紛成為社會一大熱點。
大地冊頁:一個農民父親的生存檔案》是一部帶著農人血汗和大地塵埃的泥濘之書,從生活的艱辛與苦難中剝離出默默的溫情。當人們書寫鄉村時,必然地要去靠近“父親”,靠近“大地”,然而只有靠近是不夠的,只有將自我融注到現實中去,才能真切地體會中國大地上無數村落的悲歡。
是時候甩掉鞋子,感受大地的溫熱,用我們的雙腳在泥土中前行了,除此,別無他法。《大地冊頁:一個農民父親的生存檔案》用虔敬之心書寫大地上樸素的善良,讓身處城市的我們,不禁想去探究離我們并不遙遠的農村,在那里發生的一切,有著怎樣寂寥的傷痛,以及對生命的追逐。
杜懷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一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徐州市文聯專業作家。著有長篇系列散文《一個人的農具》《蒼耳:消失或重現》等。憑借《蒼耳:消失與重現》一文獲得第七屆老舍文學獎散文獎,同名散文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1月出版。
其作品有著豐厚的情感,尤擅以樸實的生活材料編織真摯的人情和深邃的思考。作者來自農村,將田野間農人的生存狀態細細地呈現,真實客觀,卻又充滿溫情。
前
序曲 門楣記
及時章 祖父記
第二章 扒河記
第三章 庵棚記
第四章 打號記
第五章 捕魚記
第六章 種地記
第七章 糶米記
第八章 買車記
第九章 看病記
第十章 婚姻記
第十一章 上學記
第十二章 內斗記
第十三章 朝圣記
第十四章 打工記
第十五章 喂牛記
第十六章 進廠記
第十七章 逃離記
第十八章 進城記
尾聲 回鄉記
后記
第二章 扒河記
扒河!扒河!村長再次在村中喊叫。沙啞的破鑼般的嗓子,成為暗夜里的那只烏鴉或者貓頭鷹,這聲音流竄犯般,成為村莊不可宣示的兇兆。村里的人紛紛躲起來,這使得村長的聲音再次聲嘶力竭起來,有點咆哮的狀態。人們總愛把他的叫聲與肥豬在年夜被屠殺的嚎叫相提并論??此菩皭骸姾贰㈨懥痢⑼溃瑢崉t色內厲荏,宏大的口腔共鳴里,遮蔽著的恐懼和悲哀。這勝過十一月風雪的聲音,穿過光禿禿的樹枝、光禿禿的曠野、光禿禿的天空,沿著柔弱無力的炊煙,從屋頂上鉆入屋內,似一股來自西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席卷著大地上到處沉睡的不知名的村莊。
咯巴巴地冷。冷的聲音。冷的天地。那種鉆入骨骼里的冷。人走在大地上,分明就是大地的棄嬰,腿不由得癱軟,萬物的神圣與人的無助瞬間洞穿,人隨時會跌倒在大地的堅硬里。這又能如何呢?你必須學會與季節、節氣、土地和日子、世界相處,否則你將被時間拋棄,被生活拋棄,被世間拋棄,被自己拋棄。母親從廚房抱過一堆蘆葦,嘴里嘮叨了句“今年怎么這么冷”,就準備燃燒樹根,開始冬天烤火的日子。這是不曾有過的事??净鹨话憧偸桥c除夕有關,那是民間一種守望和祈福的烤火?;鹗峭⒇數碾[喻。我記得那年真的冷。在母親對著樹根燃起篝火的烈焰中,我依然看到父親、母親眼睛里折射出的寒冷。一家人圍在火塘前,分明是深淵般的沉默。大姐、二姐像兩只蜷縮的貓,窩在拐角,緘默不語。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扒河,在那個年代,是一場不堪忍受的生活煉獄,殘酷、冷漠、絕望和無助。一個時代的貧血,民間焉能逃脫?人們能活著或者要活下去,只能向土地要糧食,要命運,要活下去的資本,這是的出口。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饑餓,不只是每家每戶的困境,更是一個國家的狀態。填飽肚子,成了每一個男人撐起門楣的基本責任。每年冬季,村里總要按照上級要求組織興修水利。沒有當代的機械,與自然抗爭的,只有人,人是較大的最廉價的勞動力。只有在枯水時期,疏通好河道,來年才能保障莊稼所需要的水分。然而,一場浩大的水利工程下來,累虛脫的大有人在。所以,每年冬季,只要一聽到村長在村里喊“扒河”,村里的老人總是嗔怒道,這是催命?。∽炖镎f著,各家各戶還是扛起鍬或者锨,上了河堤。
扒河是政治任務。村長又在村里喊著,吼著。因為整個村莊的靜寂,讓村長沖沖的怒火燒得脆響。家家戶戶都緊閉門扉,沒有人伸出頭來或者發出一聲響動。對村長來說,必須把通知傳到各家各戶,免得人家說閑話或者逃脫扒河。更多的人家在想,今年能否躲過去?村長在村路上來回喧囂著,撂下狠毒的話:各家都聽著,扒河,一個不能少,一戶一人,只要褲襠長東西的,就得去,爬也得爬去。
父親在床上,安靜得可以清晰地聽到他絲絲縷縷的呼吸。母親繼續小心翼翼地安排晚飯。整個一家人的生活處于一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境地。我也學著大姐、二姐的架勢,躲在火塘的黑暗中,裝著沉思。實則我是想借著黑暗的掩護,逃脫我懵懂的狀態。這樣的境況下,我哪里知道該干啥?擔心一不小心遭到母親的訓斥。家庭遇到重大事故或者面臨艱難境地,大姐、二姐冷若冰霜,用巨大的沉默對抗,憂傷著家的憂傷,默默地做事。我學會了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對于扒河,我處于陌生與好奇,甚至有以身試法的念頭。那時的我對于生活的武器——杈耙掃帚,已經可以操作自如。受到英雄的影響,我瞬間有了挺身而出的欲望。剛要想張嘴,二姐使勁地踩了我一腳,我立馬閉了嘴。
我對母親始終充滿著神話與謎一般的解讀,至少在父親這件事上。父親病倒在床上,昏迷三天三夜。否則的話,在村長狼嚎般的嘶叫聲里,作為男人,早就挺身而起。母親曾跟我們說過,父親十四歲就開始領門頭過日子,開荒、種地、揚場、扒河等,一個人幾乎承擔起一家五口人所有的生活重擔。祖父去世得早,只有小腳的祖母搭把著父親。也就是說,多年來,扒河都是父親在應戰的。十四歲的河堤,十四歲的冬季。我常聽到村里的男人們聊天,每談到扒河,總是充滿著一種不可估量的豪氣,同時還夾著荊軻刺秦的悲壯??v然易水再寒,但是扒河這件事是不容商量的。扒河,是煉獄,一個男子漢的煉獄,是衡量一個真正男人的尺度。只有淬過火的人,才能煉出生活的真金。在農村,一個男人就是一個家。沒有男人的家庭,日子是充滿卑微、恥辱的,在村里是始終抬不起頭來的。民間處理問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武力,靠家族勢力或者家庭里男人的多少,決定勝負;另一種就是罵街,靠的是那些污穢的言辭,距離下半身很近。諸如扒河,這枯燥單調的勞動,鄉村的人總要開點粗鄙的成人玩笑,爆粗口成為人人信手拈來的娛樂節目。
母親在昏暗的燈下,對著我們姐弟三人說,父親從來不叫女人去扒河。母親說自嫁給父親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去過一次。父親沒有舍得一次讓母親去扒河,即使村長同意。村長曾說過扒河一定要是男人家。是的,沒有男人的家女人總是要去的。日子總要過下去,那么扒河總要扒下去。有的殷實人家找到村長,欲出錢雇人,村長說,不要說出錢,出身體都沒用。村長說,你看扒河的人回來,哪個不是要死要活的?命都沒了要錢有個卵用?那戶人家臉紅而去。父親曾說過,在河堤上看到過孤兒寡母在扒河,其光景讓人辛酸。在民間,幾乎就是男人的天下,這也是村里那些生女娃的人家,拼死拼活要“跑反”的原因。跑反,就是因超生或者多生躲避計劃生育的意思。
我自以為繼承了父親的血統,是父親教會了我對女性的敬重。這種情結延伸到我的工作中生活里。一遇到與之相關的事件,父親總是勸我說,人家是女同志,你就寬容下。母親說父親曾告訴她,扒河,不是女人家的事。是男人,就得扛起來。這話是在病床上拉著母親的手說的。父親說這話時,已經從河堤上返回了醫院。那是父親第三次累倒在河堤上,還吐了血。
父親說打死累死餓死他也不會讓女人去扒河,只要他有一口氣在。人都說撐船、打鐵、賣豆腐是人生三苦,可這三件事父親都曾經歷過。但父親說,真正苦的是扒河。用父親的話說,扒河,苦得腌心。當生產隊長按照人口數字給各家分好扒河任務后,余下的就是豁出性命般的完成任務。這扒河,其實就是疏通河道,給兩邊的河堤加土加固,以備開春蓄住雨水,灌溉莊稼。這看似原始沒有技術含量的活計,在生命的力氣和原始的農具面前卻顯得異常艱難,以至于人顯得那么渺小。一筐土,從河底挑到河堤上,并非易事。三趟下來,不是滿頭大汗就是汗流浹背。有的人一筐土都完成不了。父親說有的男人家實在無奈就用手搬土。再強壯的男人,一場河堤扒下來,總要趴在床上休養個把月。累出血累出病是家常便飯。扒河的伙食是自備,飯食幾乎就是稀飯、米飯,米飯、稀飯。菜呢?咸菜或者辣椒。
母親對父親說,她不怕苦,總不能把你累死。父親說累死我也不要你去。母親說,我去給你做飯,總不能扒河不吃飯吧。父親堅決地說,餓死也不要你去。
父親還撂下一句狠話,除非他死了。
這是母親在回憶父親扒河往事時的一段話。母親牢記在心。這么多年我感受到母親內心堅硬之外柔軟的地方。比如母親在生我的時候,硬是忍著四十度的高燒把我生下來,高燒讓她的頭發都掉光了。為了不讓藥物給我帶來傷害,母親站在夏夜的暴雨中,進行著浩大的天地物理降溫工程。以致后半生,母親一身病痛,常徹夜難眠。我問母親,后悔嗎?為什么要豁出性命生下我?母親說,她就是想生個男孩給父親扒河。這一生我深感罪過的是我從來沒有扒過河,一是沒有機會,二是有機會時父親死活也不要我去。父親說我的河堤在書上,要我扒好書上的河床。
父親說,農村人,面對的不僅是板結的貧瘠土地,還要面對自然界惡劣的天氣,甚至還有瘟疫、饑餓、權勢和神靈。扒河,純粹就是一個男人國。數九天氣,霜刀雪劍,刺骨的寒風,都不能阻止人們完成扒河的使命。中國農民對政治的解讀,不是審視與反駁,而是逆來順受,是對任務的服從。國家的意義不是他們所能理解的,但是他們知道公家的含義。他們面對公家下達的任務,即使是鄉里、大隊或者村里下達的任務,都是無條件地接受,然后用生命去完成。中國農民這種憨厚、樸實的典型性格,也許是受儒家文化千年的影響所形成的。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就是吃飽穿暖,在某些年代里,這也是生活的較高要求。
從荒年、災年活過來的人們,活著就是一生的夢想。父親也不例外。我曾和父親下湖收麥子,拉著笨重的太平車,艱難地行走在曠野的阡陌上。泥土的暄松,加深太平車前行的艱澀。父親把車繩盤在腰間,然后用近似貼地匍匐的姿勢,使勁地向前掙扎,太平車在父親的掙扎下緩慢前行。汗珠砸地,我似乎聽到響亮的聲響,砸得我心疼痛不已。那情景至今讓我對城市的生活充滿著排斥,我以為城市的生活過于空虛,充滿的是過多的甜言蜜語、膨脹的欲望和齷齪的明爭暗斗,機關陷阱無處不在。只有那些精明的善于算計的人成為所謂的精英或者白領。我多次在城市熙攘的人群里,看到無數年輕卻顯得異常老道的青年人,操著城市的腔調,與對方談古論今或口吐蓮花,內心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悲哀?我倒是異常懷念鄉村里那種靠力氣吃飯的日子,踏實、安穩與虔誠。人與天地的搏斗,是最艱辛也是最殘酷的,靠力氣存活,純粹是在舔食自己的血汗。這樣的日子苦澀了點,但是卻少了奸詐、狡猾與陰暗。抵達鄉場時,父親露出笑容,朝我輕松地笑著,這一車糧食,沉沉的??!
父親的扒河歷史,在我心中始終處于一種豐碑的高度。一個十四歲的毛頭小子,居然在祖父離開的歲月里,就敢于挑起生活的重擔。這后來成為晚年的父親到處講述的光榮。實際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困苦不堪。早年間的扒河,是中國典型的人力扒河,依靠的不是現代化機械,其道具主角就是人和原始的農具。人是海量的、廉價的勞動力,在與自然搏斗面前,中國農村的戰略與戰術,就是人海戰術;扒河的工具是鍬、锨、扁擔、布兜或者糞箕。勞力多的家庭,可以兩人抬土。勞力少的人家只能用糞箕把挖掘出的河泥一點、一點地背上河堤。
任務是根據人口比例分到各家各戶的。干好干不好,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許,總會有扒河拖了后腿的人家,但到總是會完成任務?,F在想來,估計他們在內心深處,雖然還不懂得什么叫尊嚴,但是已經知道,是男人就得挑起門戶,不然會被村里的人鄙視,活在唾沫里的日子難著呢。
我始終好奇父親為何不讓母親去扒河。當我詢問母親時,被問急了的母親只說了兩個字——畜生。從母親和扒河人斷斷續續的敘述里,我得以理解了扒河對于男人的全部內涵。扒河,一去就是半個月、一個月,有的甚至要扒上兩個月。這么長的光景,使得留守在家的婦道人家和孩子總是提心吊膽,擔心扒河人吃不好、睡不好,或者病著了。吃喝在工地,拉撒也是在工地。父親說的扒河是一個男人成長的煉獄,與女人無關。
的確,就說吃吧,工地上燒飯,純乎是白米飯,菜多是咸菜、辣椒和白菜湯,肉是沒有的,最常見的就是豆腐、豆芽,即使這樣能吃飽就算是燒高香了。扒河人的吃飯,一個字就是快,有的人一碗還沒吃完,有的人第二碗已經把米飯盛在碗里了,再去的人就只能兩碗空空?;貞浲聲r父親自鳴得意地說,吃飯是要講究方法的。他是從來沒有餓著。我大惑不解,有什么辦法?父親說,要想吃得飽,就必須要舍才能得。這話充滿著哲學的意味。父親說在盛及時碗時,千萬別盛滿,可以盛半碗,這樣你就會比別人更快吃完,接著盛上第二碗。如果是喝稀飯,則更有講究了。滾燙的稀飯,你要是等它涼了,那飯早就吃完了。你必須邊吹邊吃,吹的時候要沿著碗邊吹,吹一圈,喝一圈,一碗滾燙的稀飯很快告罄。實踐出真知。
扒河工地上,最難的問題就是上廁所,荒山野湖,哪里有廁所?一個土包、一棵樹或者一個溝渠都會成為廁所,男人們只要背過人,何時何地都是廁所。父親說有時工地上會有女同志參加扒河,結果硬是給上廁所難倒了,有的甚至憋炸了膀胱,丟了性命。父親說,其實到了那種環境里,扒河的人是沒有羞恥的,褲頭一褪,就地解決,無所顧忌。
母親口中的畜生是何意?畜生是形容牲畜的,與扒河人何干?父親說,畜生,是對扒河而言的。繁重的體力活,讓扒河人的話百無禁忌,很多平時在村里不能說的話,此時便都說開了。再有,扒河人根本顧不上衣著,光胳膊的,赤裸上身的,還有好淌汗就只穿個短褲的,大家都裝作熟視無睹。至今再回溯往事,父親依舊是談扒河色變。
在村長鬼嚎的第二天,天還沒有開亮,父親還睡熟在床上。大姐扛著鍬,拿著布兜和扁擔,隨著扒河的隊伍出發了。母親在村口送她,走一路淚水灑一路。我和二姐站在門口,目送大姐,我們什么話都沒有說。晚上我放學回到家時,父親不見了。母親紅著眼罵了一聲“畜生”,淚水奪眶而出。我和大姐、二姐眾聲悲歌。
作家(杜懷超)筆墨所到之處,異常細微。每一個輪廓,每一個細部,每一抹顏色,每一縷筋脈,都纖毫畢現;在客觀而生動的描摹中展開了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不但把草垛、田埂、窗簾、門、農具刻畫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輝,還揭示了司空見慣卻被常常忽略的生活的秘密——勞動、大地和生活。
——《文藝報》
正版好書,裝幀好,內容不錯,價格實惠,發貨快,送貨服務好!
值得一讀的好書。
非常不錯,挺好看。
買了非常值得,愛書的人不可錯過
開卷有益,一字一句總有不同的味道與意蘊。
多年來,當當帶給我發現好書的驚喜、購買好書的快樂、閱讀好書的愉悅和收藏好書的滿足。當當是愛書人的明燈、向導和天堂。感謝當當!為當當點贊!
書很好!!
親民的價格,優質的商品,熱情的客服,用心的包裝,給力的物流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朋友說不錯
很不錯的書,包裝也很不錯。
收到。速度給力。好書,買了十二本送好友分享。
幫朋友買的
很喜歡的書籍,當當我最信賴!
收到,覺得不錯
包裝很好,發貨也特別快!
還是很可以的
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
一直關注新浪讀書榜的書目,一本好書!
當當買了非常多的書,都很棒,紙質的好處是看著舒服,看完了還能送人。
看這樣的書,又想哭的感覺,特別是從農村奮斗出來的孩子
很好的一本書。這類書,要多出版,這是民族的記憶。
收到,正閱讀中。蠻好的,不愧為本年度非虛構好書。
該書非常鄉土,深刻,寫出一代人的命運。作為對應都市,是不可多得的一份標本。
書的內容確實感人。對鄉土生活經歷的人讀了非常震撼。作者感情飽滿,文字憂傷里有心酸。這是中國農村父親的典型形象。
雖然只看了幾章,就已經泫然欲泣了??吹搅艘粋€時代的艱辛,看到了自己父親的身影。同時作為一個父親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