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解放戰爭·上下冊圖書
人氣:38

解放戰爭·上下冊

解放戰爭》為王樹增非虛構文學著述中規模*的作品。武器簡陋、兵力不足的軍隊對抗擁有現代武器裝備的兵力龐大的軍隊,數量不多、面積有限的解放區最終擴展成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共和國,解放戰爭在短短四年時間...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紀實文學  
  • 作者:[王樹增]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20780309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8
  • 印刷時間:2010-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解放戰爭》為王樹增非虛構文學著述中規模的作品。武器簡陋、兵力不足的軍隊對抗擁有現代武器裝備的兵力龐大的軍隊,數量不多、面積有限的解放區最終擴展成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共和國,解放戰爭在短短四年時間里演繹的是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傳奇。國際風云,政治智慧,時事洞察,軍事謀略,軍隊意志,作戰才能,作品具有宏闊的視角和入微的體察,包含著驚心動魄的人生沉浮和變幻莫測的戰場勝負,盡展中國歷史上規模的一場戰爭的豐饒內容。這是一部關于一個國家如何艱難新生的歷史。

作者簡介

王樹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戰爭》、《長征》,長篇歷史隨筆《1901年》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目錄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及時章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紀愈大愈不愿意洗臉"

青春作伴好還鄉

闖關東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活著的最偉大的美國人"

狹隘的關門主義

第二章 較大多數萬歲

四平之戰

中原突圍

"蔣若攻李,粟必攻蔣"

古老的中國戰術和漂亮的美國帽子

較大多數萬歲

和平已經死了

第三章 哀莫大于心死

奇寒中的吶喊

哀莫大于心死

農民厭惡馬師長

姑嫂二人忙點燈

囊形地帶和中樞安全

第四章 戰場的腰部

胡宗南:為人民服務處

孟良崮

黃土溝壑

戰場的腰部

夏季攻勢

第五章 破釜沉舟

共產黨是否失敗了?

戰略進攻

破釜沉舟

"領導爬起來"

"共軍北渡黃河公算較大"

第六章 朗照邊區勝利花

"打他三個鐘頭再走不遲"

半島之爭

朗照邊區勝利花

打倒才有飯吃

瑟瑟秋風中的反腐與作戰

"他們也未必愿意長期打仗"

第七章 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黑發美少年

衛立煌:"我參加共產黨好嗎?"

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沉重的門板

麥子是個好東西

第八章 把漢江變成內河

烽煙起洛陽

只準活著打下去,不準活著退下來

涇渭河谷

打龍亭

把漢江變成內河

第九章 決戰的序幕

群眾的集體意識

黃土黃

濟南戰役:一次嚴重作戰

濟南戰役:不停頓地攻擊

濟南戰役:決戰的序幕

解放戰爭(下)(1948.10-1950.5)

第十章 遼沈戰役:高粱紅了

高粱紅了

戰錦方為大問題

塔山不是山

"大門"的關閉

慢慢地陷落

第十一章 遼沈戰役:死亡的開端

短暫的沉寂

血浸黑山

胡家窩棚

不說老實話我揍你

死亡的開端

第十二章 淮海戰役:喊殺之聲不絕于耳

祝總統赴美休養一路平安

側翼的開裂

老頭子為什么不來徐州

喊殺之聲不絕于耳

讓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

第十三章 淮海戰役:驚人的態勢

王老漢游擊隊

蹂躪戰術

驚人的態勢

沉悶的晚宴

黃維:上尉司書方正馨

第十四章 淮海戰役:勇敢地向前進

戰爭罪犯的名單

將革命進行到底

邱清泉:讓他崩潰好了

勇敢地向前進

第十五章 平津戰役:坦克駛過東交民巷

文章要從西線做起

隔而不圍,圍而不打

風雪中矗立的枕木

天下人提壺送酒歡迎你

金湯橋

坦克駛過東交民巷

第十六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

特別注意緝拿匪首

鐘山風雨起蒼黃

榴花原是血染紅

的故園

第十七章 熟透的李子

熟透的李子

關中決戰

一片孤城萬仞山

悠遠的駝鈴

凌亂的海灘

第十八章 士兵的山河

大迂回大包圍

金門島

給解放軍長官磕個頭

大陸的一戰

士兵的山

在線預覽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及時章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紀愈大愈不愿意洗臉

一架帶有美軍標志的飛機在中國黃土溝壑的上空盤旋。

這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里的24小時。

在此之前,因為很少有飛機在延安降落,這個共產黨中央所駐扎的偏僻小城內還沒有稱得上機場的設施。現在,那個被稱為"機場"的地方只是一片較為平坦的空地。

由于手中有共產黨領袖事先親自起草的一封關于這塊空地的規模、走向以及各種可以利用的地面標記的電報,駕駛飛機的美軍飛行員很快就發現了那個"機場",并且迅速地俯沖下去。美軍飛行員此刻的行動如同一次氛圍奇特的飛行表演。——但是,還是出事了。飛機的輪子剛剛接觸地面,左輪猛地撞上一個看似松軟實際上異常堅硬的黃土堆,機身立即向左傾斜,瞬間變成一團帶著尖厲呼嘯的巨大的黃色煙塵,煙塵在接近那片空地盡頭的時候戛然而止,機頭戳在地上使整個飛機幾乎豎立起來,機艙的左側裂開一個大窟窿。駕駛和乘坐這架飛機的數名美國軍人驚魂未定地從機艙里爬了出來。他們顯然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立即感受到延安炙熱耀眼的陽光和濃烈醇厚的黃土氣味。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發生在中國的規模巨大的戰爭——戰爭的一方稱之為"解放戰爭",另一方稱之為"戡亂戰爭"——毫無疑問是一場典型的內戰。——敘述二十世紀中葉發生在中國的那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必須從戰爭爆發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國飛機開始。因為,當那架飛機在跑道盡頭變成一團跌跌撞撞的煙塵的時候,站在空地邊的延安軍民驚駭的叫聲以及爬出飛機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迷茫的神色,無疑是中國即將進入的那段動蕩歲月和即將爆發的那場戰爭的具有意味的開端。

那個夏天,美國人急于飛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國國民黨軍隊在對日作戰中一再失利,而需求的對華援助越來越多,引起美國朝野的一片不滿;其二,美軍已經開始轟炸敵后日軍目標,迫切需要共產黨抗日武裝提供有關情報和營救降落在敵后的美軍飛行員;其三,或許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令人無法忽視的程度,與中國共產黨人接觸并了解他們,是戰后美國政府制定符合美國利益的對華政策所必需的。

延安,已從一個普通的地名,變成了一個含義復雜的政治詞匯。延安指揮的武裝力量遍布整個中國,人數已達六十三萬之眾。——在某種程度上講,這里就是一個"國家",盡管從來沒有承認過其合法性。

中外記者們發現,共產黨人在這片黃土地上所創造的一切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意外和新奇紛至沓來。共產黨軍隊總司令宴請了他們,并和他們一起欣賞了藝術家們演唱的《同盟國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被國民黨報刊描繪成"匪首"的共產黨領袖性情溫和,除了不斷地吸煙之外,這個高個子長頭發的南方人,舉止從容不迫、神態安然自得。在回答記者們提出的"國共兩黨是選擇戰爭還是和解"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共產黨人和人民的選擇不是內戰,而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外記者們從日常生活的層面上認識了。——"在延安,毛是可以接近的,并且是很簡樸的。他會在遍地黃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談,他不帶警衛。當和我們在內的一群人拍照時,他不站在中間,也沒有人引他站在中間,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時在邊上,有時站在別人身后。"

美軍觀察組雖然被延安的一個黃土堆弄得心驚肉跳,但是《解放日報》刊發的題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社論,還是讓美國人十分高興。社論不但說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是中國抗戰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而且據說社論標題中的"戰友們"三個字,是親自加上的。對隨行的美國駐華使館二等秘書謝偉思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因為國民黨政府依靠美國的大量援助,所以在中國防止內戰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美國的影響。由于擔心一旦抗戰結束,美軍撤離后,國民黨軍會立即發動內戰,甚至向美軍觀察組提出:"美國是否有可能在延安建立一個領事館?"

受到友好接待的美軍觀察組吃上了延安生產的面包,而和延安軍民則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美軍觀察組帶來的電影。——汽油發電機轟轟作響,銀幕上是一個永遠走著鴨子步的落魄的美國流浪漢,在流浪漢的身后,是那個距離延安十分遙遠的國度閃閃爍爍的摩登時代。

接著,美國總統特使帕特里克•J•赫爾利到達延安。

赫爾利曾經是胡佛總統時期的陸軍部長,出任羅斯福總統特使之后不久,他便成為美國駐華大使。由于深陷中國內戰開始時復雜的政治漩渦中,這個美國人很快就被共產黨人視為一個出爾反爾的政客。但是,他及時次來延安的時候,受到了真誠的歡迎。特別交代,要專門為赫爾利"開個歡迎會","再搞點音樂晚會"。延安方面期待的心境,源于重慶傳來的情報。不久前,在重慶的共產黨代表已與赫爾利見過面。赫爾利對林伯渠和董必武說:對共產黨的態度已經緩和,并且同意他必要時與共產黨人接觸。他代表羅斯福總統來到中國,就是要促成中國一切軍事力量的統一,以最終戰勝同盟國共同的敵人。

在此之前,包括在內,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都沒有見過赫爾利。于是,與前些日子那架運載美軍觀察組的飛機出現意外一樣,這位美國特使也令延安的共產黨領導人感到了頗多的意外。赫爾利乘坐的飛機在延安降落時,正好在那片空地上,當他得知走下飛機的外國人是赫爾利時,立即招來一個步兵連作為臨時儀仗隊。六十一歲的赫爾利"伸直身子,挺起胸膛"接受步兵連的檢閱,"像一個得意洋洋的小伙子那樣高叫印第安人的戰爭口號"。這一情景令急忙趕來歡迎他的共產黨領導人不禁"瞠目結舌"。

及時次會談,面對、、,基本上是赫爾利一個人在滔滔不絕。他再次強調自己到延安來是得到國民政府批準的,蔣委員長不但愿意承認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并且愿意承認中國其他一切政黨的合法地位,同時正在考慮以某種形式吸收共產黨人參加軍事委員會。赫爾利拿出一份名為《為著協定的基礎》的文件,親自為共產黨領導人朗讀起來:

一、 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共同工作,來統一在中國的一切軍事力量,以便迅速擊敗日本與重建中國。

二、 中國共產黨軍隊,將遵守與執行中央政府及其軍事委員會的命令。

三、 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擁護為了在中國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孫中山的原則。雙方將遵行為了提倡進步與政府民主程序的發展的政策。

四、 在中國,將只有一個國民政府和一個軍隊。共產黨軍隊的一切軍官與一切士兵,當被中央政府改組時,將依照他們在全國軍隊中的職位,得到一樣的薪俸與津貼,共產黨軍隊的一切組成部分,將在軍器與裝備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

五、 中國政府承認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地位,并將承認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中國一切政黨,將獲得合法地位。

問赫爾利,這份文件究竟是什么人的意見?赫爾利解釋說,這是兩黨談判的基礎,不帶有任何強迫性。參加會談的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對赫爾利說,想知道的是,您剛才說的是的意見還是您自己的意見。赫爾利猶豫了一下說,原來是我自己的意見,后來蔣先生作了若干修改。

午飯之后,接著會談。

不再給赫爾利滔滔不絕的機會。在警告赫爾利"中國的事情很難辦"之后,著重談了兩個問題,即聯合政府問題和改組軍隊問題。——這兩個問題,是解放戰爭爆發前,國共兩黨始終無法妥協的最主要的問題。說,抗戰以來,"我們從不妨礙國民黨,而國民黨卻來妨礙我們",一共一百九十五萬軍隊,"有七十七萬五千人來包圍我們"。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擁護國民黨,以打擊日本侵略者。我們戰斗在敵后的六十三萬軍隊和九千萬人民,拖住了日寇的尾巴,如果沒有這個力量拖住日寇的尾巴,國民黨軍隊早就被打垮了。軍隊是需要改組,中國人民的公意是:哪個軍隊腐敗,就改組哪個。"而不是英勇善戰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赫爾利認為的話不公平,他說抗戰八年,是他周圍的腐敗分子利用了他。但是赫爾利依舊認為,關于他帶來的那份文件是有溝通的可能的,他請親自修改文件上的條款。表示,贊成及時條,把第三條放在第二條之前,建議加上聯合政府的條款:"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黨派及無黨無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聯合國民政府";同時,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軍隊代表的聯合統帥部。"強調增加的這一條款意味著: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國民黨只是聯合政府與聯合統帥部中與其他黨派平等的一員。

赫爾利以他對中國極其有限的了解,顯然無法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在第二天的會談中,赫爾利表示:"我將盡一切力量使蔣先生接受,我想這個方案是對的。"他甚至表示如果愿意,他可以陪同去見,并以"美國的國格"擔保在與見面后能"安全地回到延安"。的回答是:"我很愿意和蔣先生見面,過去有困難,沒有機會,今天有赫爾利將軍幫助,在適當時機我愿意和蔣先生見面。"可以肯定地說,對經過修改的方案在那里獲得認可,持嚴重的懷疑態度。因此,他問赫爾利:"今天把文件準備好,明天簽字",不知蔣先生是否會同意?包瑞德上校在一旁說,有赫爾利將軍見證,如果蔣先生拒不簽字,將軍就可以明確地告訴羅斯福總統,我們認為很公平的協議,"毛同意了,蔣不同意"。這時,赫爾利提出一個看似十分尖銳的問題:"我要再證實一下,您是否愿意和蔣先生合作,由他當政府主席?"的回答是:"他當政府主席。"赫爾利變得十分樂觀了。他問,與蔣先生見面的地點如果不在重慶,那么應該選在別的什么地方?說:"當然在重慶。"

毋庸諱言,美國政府做出的主動接近的姿態,確實給中國共產黨人帶來了某種希望,即希望美國可以成為中國對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調解人。盡管終生都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強國抱有極大的警惕。

赫爾利帶著美國式的天真回重慶去了。

沒有想到,首先給共產黨人造成困難局面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一九四五年殘冬時節,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到達位于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雅爾塔。當時,盟軍對日作戰的大勢是:在由指揮的中國戰區,戰局始終沒有好轉的跡象,羅斯福甚至接到過表示中國可能不得不退出聯盟戰爭的信函。——而一旦日本從中國戰場脫身,將上百萬軍隊投入英美對日戰場,那么,在美軍以巨大代價征戰的太平洋戰區和仍讓英軍處在噩夢中的印緬戰區,戰局將會出現難以想象的困難。羅斯福和丘吉爾來到雅爾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動員斯大林出兵,直接打擊中國本土上的日軍,以減輕盟軍在亞洲其他戰場上的壓力,推進整個戰爭的迅速結束。為此,羅斯福和丘吉爾決定在戰后利益分配上向斯大林作出讓步。

果然,斯大林對蘇聯紅軍承擔對日作戰"開價"很高。除了從日本那里恢復一九〇四年日俄戰爭中蘇聯損失的各種權益之外,大部分的條件涉及中國。包括保障蘇聯在中國大連的權益,恢復租用旅順港為蘇聯海軍基地,蘇聯和中國共同經營中東(滿洲里至綏芬河)鐵路和南滿(哈爾濱經長春至旅順)鐵路。另外還有:維持外蒙古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附近一切島嶼交還蘇聯,千島群島交與蘇聯。

為了促使蘇聯盡快對日作戰,以犧牲中國主權為前提的《雅爾塔協定》簽字了。

當日,在日記中寫道:"如此則我民族之大,憑借之厚,今日雖不能由余手而收復,深信將來后世之子孫亦必有完成其領土、行政、主權之一日。"

而在政治信仰上與蘇聯有著親緣關系的中國共產黨人心情更為復雜。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來了,延安的山坡染上了一層斑駁的綠色,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了。

所作的政治報告的題目是《論聯合政府》。

這個在解放戰爭爆發前公開發表的文件,明確表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即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用和平的而不是戰爭的手段,建設一個新的中國。

論聯合政府》的小冊子在重慶印發了三萬冊。侍從室主任陳布雷看完這本書只說了兩個字:內戰。陳布雷的意思是,共產黨的政治攻勢有顛覆政府的巨大力量,國民黨根本沒有招架之功,對付共產黨只剩下戰爭這一種手段了。

擔心的是:一旦日本戰敗,內戰爆發。

就在共產黨人對未來提出設想的時候,一個巨大的事件突然降臨。

一九四五年八月初,美國人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八月九日,蘇軍的重炮打破了中國東北邊境的寂靜。由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指揮的后貝加爾方面軍的八個集團軍六十個師的機械化作戰部隊,沿著四千多公里的邊境線開始向中國境內大規模突進。同時,蘇軍轟炸機群對偽滿洲國首都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長春,開始了猛烈的轟炸。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聽了王樹增的報告,感覺必須看看他寫的書。先買了,再看。

2017-11-21 23:39:36
來自王姑娘**的評論:

占有史料詳細,文字可讀性強,政治色彩不強,是一版好書,即使對對政治、歷史、軍事沒興趣的人也很有吸引力。

2011-05-05 19:08: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解放戰爭·上下冊 和孩子親子共讀,自己先讀,以后給孩子讀,也可以有共同話題,當當活動給力!

2017-11-16 12:00:00
來自chelsea**的評論:

分為上下兩冊,老王的這個系列的書都非常不錯的說,書中有很多歷史文件原件,讀起來很有真實感

2012-04-10 16:04:02
來自gbyuyu**的評論:

讀王樹增的書是從幾年前的一本《遠東朝鮮戰爭》開始的,當初最吸引我的是書中不是簡單的描寫中國的觀點,而從分別各方的材料反映了各方的觀點,同時有大的戰略方面,也有小的人物描寫,感覺生動、真實,后來又讀了《長征》,更是喜愛,現在正讀《解放戰爭》,每天晚上都看到半夜,很過癮!以前對中共的了解,大多來源于教科書和電視,感覺都是一個個單獨的戰爭,以及中共打贏仗好像很容易很順利,讀了這些,才對這些戰爭有了一個總體的了解,同時也了解中共發展的曲折,及最終勝利的原因。很棒!

2010-12-31 10:12:00
來自shanshu**的評論:

寫的不錯,較為真實的描寫出了戰爭的真實性,包括有些負面內容。真實的東西才是不完美的、有瑕疵的!

2011-05-30 17:29: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家小孩喜歡閱讀歷史書,放學到家,唯一的愛好是翹著屁股跪著看這本書,好厚呀,我都沒信心看完。這個小子!

2012-03-15 08:47: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過N個版本的抗戰,解放戰爭,朝鮮戰爭。都是從不同角度進行描述,這個版本值得一看。

2011-07-20 10:07:07
來自田里的**的評論:

了解一下解放戰爭,希望作者寫一部抗日戰爭的書,我會買的。

2010-09-19 12:46:20
來自novday**的評論:

看了作者的長征,老公急著要看這本解放戰爭,算是對作者的信任吧。

2012-01-05 15:06:45
來自江天凈**的評論:

老公很喜歡,多看歷史可以了解的不僅僅是歷史。

2011-11-30 09:25:05
來自沒有絕**的評論:

系統地了解解放戰爭 理性客觀地看待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爭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惟愿不再有鬩于墻的災難

2010-11-27 18:34:11
來自緣之風**的評論:

有點紀實文學的感覺,既有歷史資源,也有文學創作的內容,資料真實,可讀性較強。對解放戰役以來中國解放軍經歷的重要戰役都有較詳細的回顧,可以作為全面了解解放戰爭的材料。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從解放軍占有絕對弱勢地位向平衡地位轉變的過程較為突兀,沒有介紹清楚,不知道共產黨怎么突然間從到處被動挨打變成主動進攻。這個轉變的過程不清楚,讓我很是郁悶。

2011-11-20 13:10:30
來自砂缽湯**的評論:

自己喜歡一些反應戰爭歷史的書,就買了來看看的。

2011-04-20 14:10:24
來自frank68**的評論:

本書我個人認為是一部解放戰爭的歷史,資料詳實,對于解放戰爭是全景式的描寫。

2012-02-06 10:37: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套書是在看完朝鮮戰爭后買的,顯然解放戰爭比朝鮮戰爭歷時更長,更為錯蹤復雜,書上對歷史事件、戰爭歷程,以及一些文獻資料都有還原,還不錯

2011-04-18 14:46: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政治性比較強的,我想買的是不要包含太多感情色彩的真實的歷史

2011-11-16 10:43:03
來自wmfzb**的評論:

剛剛收到書,大概翻了一下,好象挺好看吧,父輩是解放戰爭的老戰士,關于解放戰爭的故事也聽過一些,想系統的了解一下這段歷史。看過王樹增著的長征,挺好看的,就買了這一套。

2011-07-08 22:25:36
來自發小呆**的評論:

買來給老爸看的,沒想到他這么喜歡。有時候一口氣看到晚上11點,需要強迫自己睡覺,第二天再看。我也翻了幾章,的確很吸引人。有宏觀敘事,有微觀人物。大到戰役部署,小到普通戰士。資料翔實,又寫得很生動。這些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真希望,不僅僅是老一輩人愿意看這些往事,我們的孩子們也能了解這些浴血奮戰的日子。

2010-06-20 22:37: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兒子最近迷上了王樹增的戰爭文學,看得很起勁

2012-06-30 09:0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長征、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這套書。可以對自己共產黨戰爭一個全面總結。

2011-11-18 14:22:46
來自莞當當**的評論:

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帶讀者回顧了解放戰爭全過程。脈絡清晰,史料充分。從大處著手,同時穿插一些小故事,大大增加了全書的趣味性。讀完后,能對解放戰爭全過程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難得的是,厚厚的兩大本,很少錯誤,我粗讀了一遍,只發現了一處。建議讀本書時,對照一張大一點的中國地圖,能夠對國共雙方軍事統帥的戰略企圖有更直觀的了解。

2011-08-15 09:33:06
來自djxman**的評論:

認識作者是看他的那本《遠東朝鮮戰爭》,現在又入手了《解放戰爭》,覺得寫的不錯,在國內的介紹那段歷史的書籍中算是寫的比較客觀全面的了

2012-02-04 20:45: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王樹增的作品,一直都想讀,尤其是解放戰爭的,很不錯。

2012-03-21 16:38:51
來自Cool狗**的評論:

解放戰爭這本書已拜讀,條例清晰,內容豐富,如果能夠在各大戰役中插入戰役攻防雙方態勢圖便更容易理解戰役布置,吸取經驗教訓,單單看文字的戰役布置較難構想

2010-03-12 20:15:05
來自jingyun**的評論:

出差在外,沒有及時評論,不好意思,書是正版的,以后還會來當當為家人選擇喜歡的書,建議包裝上四個角再強化處理一下,來時書的一角破損得挺厲害的,對于愛書的我來說挺心疼的啊,謝謝賣家!值得信任哦!

2011-04-18 16:28: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通過解放戰爭一段緊接一段的戰線實況記載,了解戰爭領導人和底層解放戰士的英勇果敢,讓人萌生:“中國戰爭培養的戰士會遜色于西點戰將們嗎?”

2011-07-26 14:01: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真的想說你們,我非常氣憤,買了解放戰爭上、下冊,給我發過來的是兩本下冊!本來和我一點關系都沒有,都是你們的錯,現在想退貨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退,不知道聯系誰。媽的,賠償我的精神損失費,太惡心了。

2011-05-21 09:17:5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