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本)圖書
人氣:144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本)

獨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黃維、王耀武、沈醉、文強等一大批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及至獲赦后復雜跌宕的思想嬗變和人生況味。堪稱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實的人性史。 這是一部積淀了三十年才最終完成的作...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紀實文學  
  • 作者:[黃濟人]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5314334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5
  • 印刷時間:2013-05-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獨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黃維、王耀武、沈醉、文強等一大批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及至獲赦后復雜跌宕的思想嬗變和人生況味。堪稱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實的人性史。

這是一部積淀了三十年才最終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紀80年代初出版,生動描述了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特務頭子、黨政要員等在功德林戰犯管理處的"改造"經過。因突破了題材的禁區,寫出了國民黨人對民族的貢獻,轟動海內外,影響深遠。累計銷售逾百萬冊。并于1991年改編拍成電影《決戰之后》。

新增的下部,就從他們獲赦后寫起。身體上的自由并沒有同時帶來精神上的解脫,"新生"后的他們遭遇了""的沖擊,又經受了改革開放的洗禮,命運沉浮令人唏噓。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撰寫文史資料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為兩岸和平統一呼喊奔走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如果說上部從他們被俘寫到獲赦,體現了共產黨在"戰犯改造"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那么下部從他們出獄寫到一名"戰犯"離世,重點就是還原他們本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高尚。然而,回頭再看,他們的命運并不因其個人的品格和才能而決定或逆轉,他們的悲劇印證了一個無情的歷史規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如此,本書才耐人尋味,叫人在感慨萬端之余掩卷深思。

編輯推薦

一場靈魂的決戰,一部特別的歷史

三十年前出版上部,轟動海內外,被譽為"參與了思想解放的大合唱";

三十年后續寫下部,還歷史一份完整的答案,給人性一次完整的詮釋。

作者簡介

黃濟人,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律貼獲得者,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原國民黨將領后裔,本書主人公之一的黃劍夫的兒子、邱行湘的外甥,被杜聿明、黃維、沈醉等視為子侄,因而得天獨厚地進入了這個特殊的題材,寫出了原國民黨人真實的面目和心聲。

目錄

上部

序章 洛陽之戰

——一個親自挑選的戰場指揮官。他決心用勝利的火花來點燃"行憲國大"大門上的紅燈。結果,紅的不是燈,而是他的頭。

1.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三次派專機接他到南京/2.的一句肺腑之言像一把火,把他周身的血燒燙了。他保障:"除非天塌地陷,洛陽萬無一失。"/3.酒肉征逐后清掃射界,為孤注一擲,牡丹古城遭受空前蹂躪/4.負隅頑抗,無奈大勢去矣

及時章 黃河北岸

——就在南京政府準備為他"壯烈成仁"舉行追悼會的時候,他帶著陳賡將軍贈送的幾十磅豬肉罐頭,北渡黃河,走進解放區。

1.陳賡似乎忘了審詢的公務,邱行湘似乎忘了戰俘的身份,而像故人重逢,親切無間,對坐在硝煙嶄丈⑷サ惱匠∩?2.求死不得,求生不愿,他茫茫乎無路可走/3.邱行湘原以為,天底下有兩種老百姓,一種喜歡共產黨,一種喜歡國民黨/4.賴鐘聲響應"一寸山河一滴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參加青年軍,設有專用電臺與蔣經國直接聯系,如今卻誠惶誠恐

第二章 黃埔村中

——他走進人生的午夜。他在現實面前開始睜開眼睛。雖然沒有看見他的明天的晨光,但是他看見了他的昨天的殘星。

5.此黃埔非彼黃埔,邱行湘竟得他鄉遇故知/6.以"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保不變"的哲學為武器,他氣宇軒昂地走進了嶄新的戰場/7.訓練班教唱《,你這個壞東西》,他又一次面臨生存危機/8.又是一場戰役——孫殿英部的鴉片槍被解放軍繳了械/9.生平及時次勞動,扁擔將他壓矮的同時,一個從未有過的意識的形體卻產生并長高了/10.胡璉究竟何時進入了洛陽陣地?洛陽失守到底怪誰?康澤這個無兵司令怎會被推到及時線?

第三章 井陘河畔

——國民黨戰場大勢已去的時候,他的心里,出現荒蕪般的平靜。在"中國革命的怒潮"的沖擊下,他不得不移動了一下身體。

11.邱行湘求教于張嵐峰:馮玉祥曾把蔣軍打得焦頭爛額,為何馮軍又瓦解得如此之快呢?/12.的補丁和陳誠的鵝絨,他一眼便看到了人類的經驗和教訓/13.原國民黨暫編第三縱隊快速縱隊副司令蔣鐵雄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否有失節之嫌?他心力交瘁/14.他曾把的命令當作事業的指南,現在他把的文章當作生命的暗示/15.邱行湘面臨一場嚴峻的考試——策反擔任北平德勝門守備的妹夫黃劍夫

第四章 功德林里

——他生活在新中國的監獄里。這里的鐵柵曾使他虛驚一場。不過他很快就發現:鐵柵是軍閥時代的產物,梅花才是功德林的主題。

16.廟宇+監獄=梅花、梧桐、清凈+電光形胡同、八角樓、恐怖/17.戊字胡同內,邱行湘大膽地進行了一次試探/18.甲字胡同內,文強向共產黨的"典獄官"傳授監獄管理辦法/19.乙字胡同內,康澤和董益三不時交頭接耳,伏案"交代"/20.丙字胡同內,黃維的一切,都像他那顆小黑痣那樣固定

第五章 胡同之間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采取回避事實的態度。既不愿意步黃維之后塵,又不愿意開陳長捷之先例。他站在兩條胡同之間。

21.一本《人民公敵》引發了邱行湘關于"是非"和"統治正宗"的思考/22.黃維和董益三之間發生了功德林里的及時次、也是一次打人事件/23.陳長捷要從共產黨的老祖宗馬克思那里開刀,托人買來《資本論》及時、二、三卷/24.同一條胡同里的日本戰犯說:"中國共產黨對我們日本人不錯。"

第六章 高墻內外

——"自由世界"盟首美國在朝鮮半島上的失敗,對他的神經是一次嚴重的刺激。他明白了力量在誰人之手以后,生活恢復了常態。

25."美軍仁川登陸",他們有的興奮得夜不能寐,有的掏心掏肺地慷慨陳詞,有的一言不發卻搶看報紙/26.朝鮮戰場的戰況攪亂了他的思維,炒麥大戰卻升騰了他的性靈/27.楊伯濤執筆《關于美軍戰術之研究》,被稱贊"你們對人民有功",又寫了七言絕句《為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愿軍炒干糧》/28.蘇聯女人在功德林的"臭蟲風波"讓邱行湘窺一斑而見全豹

第七章 八角樓下

——這里是使國民黨人起死回生的地方。他把功德林稱為功德之林。這里又是慰藉心靈的地方。他把一盒火柴當作五年來人生價值的總和。

29.朝鮮戰場的硝煙彌漫到功德林的時候,杜聿明居然從病榻上走下來,破天荒地主動找共產黨人說話了/30.黃維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手紙,遭眾人圍攻,卻被他口中"滅絕人性"的管理員解了圍/31.邱行湘被議論有縱火嫌疑,管理處卻把一包火柴遞到了他的手中/32.日本戰犯別時依依,管理員淚中帶笑,他懂得了"強者"的全部含義

第八章 碎石路上

——別人所具備的理論水平和認識水平,使他大吃一驚。自知望塵莫及之余,他想起了兵家的一句名言:揚己之長,攻彼之短。

33.在白公館怒目陰沉的宋希濂,終于笑著走進功德林,被文強發現酷似龍門石窟中一個笑瞇瞇的佛像/34.陳長捷對《資本論》的頂批叫文強大吃一驚,他停止了唐詩宋詞對身體的療養,開始了馬列經典對靈魂的急診/35.邱行湘碰到的釘子是康澤,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他后面保駕的也是康澤/36.梁培璜、林偉儔、邱行湘一起就各自的一役滔滔不絕,卻在兵法的文字面前默默無語

第九章 走廊頂端

——杜聿明在病床上發出的"共產黨是我再生父母"的感嘆,使他百感交集;宋希濂交代殺害瞿秋白的罪行的行動,使他方寸已亂。

37.杜聿明被俘時連自己的姓名都沒有承認,六年后,他承認了共產黨的偉大/38.宋希濂交代的罪行非同小可,之前曾和瞿秋白有過一番關于階級斗爭的談話/39.邱行湘有保留地交罪。保留的部分,他認為自己有功;交代的部分,他唯恐言之不詳/40.陳長捷痛愧:鄧演達與之同窗,但前者彪炳千古,后者遺臭萬年

第十章 梅花叢中

——這是大陸上國民黨高級軍官的一次大團圓。昔日的居仁堂會議敲響了他死亡的喪鐘;今日的功德林會議吹響了他新生的號角。

41.公共場合僅點頭微笑,私下范漢杰和文強在廁所密談,方靖和邱行湘在澡堂擦背/42.功德林大禮堂由鴉雀無聲到人聲鼎沸。邱行湘和羅歷戎四目相對,驀地想起北平居仁堂會議來/43.戰犯內部成立了學習委員會,自我管理,輕松愉快/44.邱行湘和楊伯濤相互開導勸慰,仍不禁默默回想著王凌云來救他的時間

第十一章 巷道阡陌

——現在出現大腦清醒和思維混亂的交織。王耀武以前者著稱,張淦以后者見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制定了近王而遠張的行動計劃。

45.王耀武兩次在文強面前面如土色、呆若木雞,又因黃維的牙刷深刻檢討,并慌忙表示不能崇拜關云長/46.張淦用《易經》對抗的《矛盾論》,舌戰群儒/47.他發現黃維不是神行太保,不是書呆子,甚至不是黃維,而是一個怪癖的陌生人/48.宋希濂在功德林發起了一場斗須運動,龐鏡塘、劉嘉樹,乃至黃維,無一幸免

第十二章 戰場上下

——共產黨對歷史高度尊重的結果,高墻內彌漫著國民黨將士抗戰戰場的硝煙。他不僅在戰場上流連忘返,而且在戰場下津津樂道。

49.在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治報告,勾起了宋希濂一番難言的衷曲/50.負責審核材料的李科長提醒杜聿明,他的《自傳》遺漏了一個重要事件/51.楊伯濤當面對黃維說:"你是共產黨的功臣,你是國民黨的罪人。"又直端端對王耀武說:"你是日本人的功臣,你是中國人的罪人。"/52.邱行湘繪聲繪色地從湘西會戰之武陽一役,講到了牟廷芳的"五子登科"

第十三章 陽光灑處

——功德林的陽光是大門外照射進去的。情思悠悠,情感漫漫。學習委員會發起上書感恩信。他飽蘸心血,譜寫國民黨人新生之歌。

53.沈醉在功德林寫的全部日記里,平均每三則就有一個"雪"字/54.邱行湘收到了老家和妹夫黃劍夫的回信,心潮難已/55.張治中、程潛、章士釗、邵力子、傅作義、蔣光鼐、張難先、鄭洞國、侯鏡如等先后來到了功德林/56."不是親人,卻是恩人。"他們給上書了一封感恩信

第十四章 青磚壁頭

——這是一個豎起來的戰場。他在這里種下一株牡丹。無論是思想交鋒的滾滾黃沙,還是感情交流的涓涓細水,都凝結著他們的心血。

57.在一張豎起的雙人白色床單上,廖耀湘和陳林達分庭抗禮,王陵基無力招架/58.《新生園地》文學藝術專欄,文強、沈鵬、沈醉、黃鐵民詩言志,歌詠懷/59.邱行湘和康澤的戰事剛剛平息,與徐遠舉的戰火又要燃起/60.李仙洲成為蜚聲功德林的電影"觀后"專欄作家,自稱"不要三從,要四德(得)"

第十五章 荒土角落

——荒土正在開墾之中。他們在這里灑下汗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在聞到泥土的芬芳以后,吸取了一個教訓。

61.杜聿明在縫紉室的核心地位,與他在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的核心地位一樣,是由他的才能決定的/62.黃維在他的永動機戰役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哪怕試圖闖關的有張治中、郭沫若、杜聿明,甚至他的妻子/63.狼狽如胡臨聰、白丁如"周老黑",一張報告會的木椅,仍使之享有功德林較高的榮譽和地位/64.宋希濂的發言稿堪稱政治與藝術的結合,范漢杰攜一大捆高等數學書本進了功德林,廖耀湘能全文背誦《哥達綱領批判》

第十六章 長河盡頭

——人們的思維與性靈在歷史的長河里漫游。對于他來說,有形的多于無形的,現實的多于歷史的。目的都是尋求人生的答案。

65.杜聿明和宋希濂分率甲、乙兩組展開辯論:孫中山先生是否接受了共產主義?/66.沈醉曾問葉挺若獲釋及時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又曾為江竹筠在桌子下面踢了徐遠舉一腳/67.檄文變契約,邱行湘和徐遠舉先后背起了失去雙腿的楊光鈺/68.康澤對杜聿明響亮地說:"我們都是黃埔學生,我們要堅持民族氣節,不能做軟骨頭!"

第十七章 旋渦之中

——八角樓終于成為新的旋渦的中心。人們各自不動聲色地尋求著生命的浮木。他順流直下,竟成功地登上了一塊不屬于他的陸地。

69.杜聿明兩次給從未謀面的大女婿楊振寧寫信,兩次提到"民族"二字/70. 黃維及時個在"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民族氣節"的大辯論上發言,從而招致第二次批判黃維大會/71.曾獲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的杜建時,最終為一本中國普通大學的教科書《政治經濟學》所折服/72.外出參觀的整齊的"藍衣將軍"隊伍里,竟夾雜著兩位穿黑色囚服的

第十八章 國土上面

——他們及時次在新中國面前睜開眼睛。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這是一次靈魂的行軍。大江東去,他想起一首宋詞。

73.杜聿明竟忘了國民黨頭等戰犯的身份,徑直拉開車門,"嘟嘟"兩聲,把汽車開跑啦!/74.廠長自我介紹說他是一個資本家,旋即出人意料地贏得了他們炸雷般的掌聲/75.杜建時的名字曾和連在一起,而他的經歷如同輪船上的定向器,一個一百八十度之后,還得有一個一百八十度,才能平安回來/76.武漢長江大橋上,文強脫口而出"我身不覺在霄漢,睹此宏圖暗叫驚";邱行湘心中默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第十九章 真理面前

——真理面前無敵手,何況沉舟側畔、病樹前頭。在功德林的新的一頁紙上,他書寫著他和他們心底的文字。

77.楊伯濤用詩抒兒女情,牟中珩用畫表父母心/78.杜聿明終于發出了人生慨嘆:"敗在敵人手里可以挽回,敗在老百姓手里,就再也挽不回來了!"/79.張淦宣稱:"是懂《易經》的,不然他寫不出《矛盾論》。"黃維斷言:"像我們這樣的國家,只要解決了動力問題,很快就能趕上西方。"/80.學習委員會第二次發起致的感恩信,擇文強草稿,由邱行湘繕寫

第二十章 五云山下

——生活幾乎是在全新的領域。他們并肩站在一條看得見的起跑線上。用武之地武人在,爭先之時他經驗豐富。

81.離開功德林"大本營",他們開赴新的疆場——秦城/82.邱行湘率隊在"魚鱗坑戰役"中打成平局,在"蘋果坑戰役"中獲得險勝/83.杜聿明用一本《果樹栽培技術》開啟嶄新的事業,陳長捷捧一本《資本論》在破窯里親身檢驗/84.百戶之家慶團圓,眾將獻藝名堂多

第二十一章 陽關大道

——從鬼到人,從爬到行,他們經歷了若干世紀的變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在遷徙之中發現并踏上了一條陽關大道。

85.五云山下安居樂業,王陵基手舞葵花,廖耀湘錯把胡蘿卜當芫荽/86."沈醉不知歸路",籬笆另一側的小男孩告訴他:"天快黑了,你還不回去,你媽媽在家里等你呢!"/87.關于國民黨戰犯秦城農場生活的新聞紀錄片里,邱行湘為什么表情那樣悲戚,甚至眼角還有淚滴?/88.杜聿明從左腳那只棉鞋里拉出一只死老鼠,也引出了未曾有過的"意識革命"

第二十二章 金秋時節

——莫道"不問收獲,但求耕耘。"春夏秋冬第十載,他們走進了果實累累的田園。如果這里的葡萄熟了十顆,那么有一顆是屬于他的。

89.1959年9月14日,幸福突然襲擊,最終打垮了這支隊伍/90.1959年10月2日,回到功德林的他們全體給寫了第三封感恩信/91.1959年12月4日,首批特赦集團戰爭罪犯大會在功德林大禮堂隆重舉行/92.溥儀在賓館的樓道里勃然大怒,邱行湘為了黃維重返功德林/93.紅著眼圈對他們說:"不怪你們,怪我對你們接近得太少……"

第二十三章 石頭城里

——帶著人生和歲月的全部價值,他勝利而歸。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叉點上,他奮勉圖報。因為沒有忘記生活的開墾,所以路在他的腳下伸延。

94.出去之后,回去之前,不管是原來的陣營,還是現在的政權,都對他作了相應的交代/95.省親之行,他跪倒在老母的病榻跟前,也跪倒在十年前的兩個長工面前/96.明故宮舊機場,當年他從這里飛赴洛陽,留下罪惡,如今他在這里開荒種菜,創造生活/97.娶了美眷,生得"虎子",邱行湘握鋤頭的手拿起了鋼筆,書寫全新的一頁

第二十四章 長江南岸

——他從黃河北岸走到長江南岸,從戰場失敗走到人生勝利。的表揚、彭沖的贊譽僅僅是對成績的肯定。生活的大門里,道路依舊漫長崎嶇。

98.杜聿明走進人民大會堂;李仙洲走在濟南街頭;楊伯濤走在田間小路;曹天戈走在西子湖畔;邱行湘走在長江南岸/99.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及其眷屬們在邱行湘家中歡聚一堂,有人新婚燕爾,有人破鏡重圓,有人獨自等待/100.既感"天高地厚恨難報,愿為統一蹈火湯",何嘆"冠蓋滿京華,唯我獨消瘦"?/101.失敗在一個戰場,勝利在另一個地方

下部

及時章 翰墨春秋

——發明了一個職務,叫作"文史專員"。自此,他們便由將軍變成文人,就像農民有了田土,他們也有了用武之地。

1.穿越時空隧道,陳賡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回憶洛陽戰役》就擺在邱行湘的案頭/2.正如所說,這是"人民解放戰爭中,奪取大城市的及時場硬戰"/3.邱行湘忘不了陳賡的臨別贈言:"如今我們解放了洛陽,解放了這里的人民,也解放了你"/4.的保障不到三個月就實現了。邱行湘在《文史資料選輯》上看到了分別不久的杜聿明

第二章 破鏡重圓

——戰爭使人民家破人亡,也使他們妻離子散。治山先治坡,治坡先治窩,他們從戰犯成為公民,首先要做的就是從監獄走進家庭。

5.會見蒙哥馬利后,疏于筆墨的杜聿明寫了一篇長達兩萬多字的"鴻篇巨制"/6.邱行湘意外收到楊伯濤寄來的文章清樣,終于按捺不住,拍案而起/7.勸鄭庭笈復婚,最早前來賀喜的是傅作義/8.陳長捷與傅作義前嫌冰釋,并和邱行湘一道,被表揚為吃苦耐勞的典型

第三章 直面人生

——有的進黃埔軍校時,已是當父親的人了。因為六十耳順,抑或因為今非昔比,街頭巷尾,他們能夠接受一群孩子的無理。

9."周老黑"重塑形象,發表了處女作《四川綦江戰干團慘案回憶》/10.繼陳賡、楊伯濤之后,邱行湘從國民黨洛陽警備司令的角度再寫洛陽之戰/11.龐鏡塘特意去向王耀武辭行,所帶禮物卻被王耀武撕得粉碎/12.沈醉在獲赦的第二天即乘車南下,準備迎候雪雪的歸來

第四章 生活邏輯

——改造時,各奔前程;工作后,各自為陣。如何建立新的人際關系,他們既有重新集結的目標,也有逐步推進的法寶。

13.黃劍夫解甲歸田,邱行湘不懊悔與之失之交臂,卻擔心妹夫成為眾矢之的/14.杜聿明在前線獨木難支,曹秀清在后方遍嘗炎涼/15.以"告狀"為進步手段的董益三,現在"告"的是康澤,"狀子"是《襄樊戰役康澤被擒記》/16.宋希濂不得不對自己的信仰進行反省,及時步就是學習《選集》

第五章 處世之道

——國民黨派系的斗爭,從戰場轉到牢房,再從牢房轉到書房。不過,他們漸漸達成共識:失敗的痛,應該結束了。

17全國文史專員們在邱行湘的新家聚首,摒棄前嫌的同時,似乎還有了共同的方向/18.宋瑞珂堅持平均七天給黃維寫一封信,黃維終于回信了,內容卻讓人始料未及/19.接見在京獲赦人員及其家屬時說:"中國革命是個復雜的過程,有些時候很難用誰對不起誰來詮釋歷史……"/20.康澤寫的交罪認罪材料,據說看了一個通宵

第六章 斗爭哲學

——軍事上的勝負,自有軍事以外的原因。他們虛心學習,潛心研究,終于發現共產黨的哲學,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21一連五批特赦名單中都沒有他,難道是因為他的歷史最復雜?/22.宋希濂苦苦思索:打了敗仗,為什么要扯到哲學上去呢?共產黨人又有怎樣的斗爭哲學?/23.邱行湘決定好好工作,通過自己的正面形象,去扭轉晚輩們的被動局面/24.沈醉望眼欲穿的"家書"不啻晴天霹靂,還好有小女兒帶來了慰藉

第七章 萬事靜觀

——他們生活的態度是淡定的。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之所以徘徊與彷徨,是由于軍人的心里,深埋著一個躁動的靈魂。

25.文強請杜聿明轉告《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一句話:"這不是資料,這是笑料!"/26.闊別多年的方靖和邱行湘重聚,話題仍是他們曾經的長官黃維/27.《紅巖》暢銷,沈醉炙手可熱,可他卻后悔了/28.謹小慎微的陳長捷,卻在撰寫文史資料問題上不惜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

第八章 逆水行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們知道這就是命。不知道的是河水泛濫成災,打濕他們的腳,也澆濕他們的心。

29.因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經歷,黃劍夫積極面對,提出質疑;邱行湘被動接受,只知感恩/30.沈醉痛心連累妻女,卻遭到了其他文史專員們的批判/31.杜聿明的思想被徹底打亂了,字里行間,他還感受到了一股殺氣/32.文史專員辦公室被貼上了封條,他們執筆的手又拿起了鐵鎬

第九章 乍暖還寒

——尚未獲赦的戰犯最羨慕的,就是已經獲赦的人員。現在的情況變了,已經獲赦的人員最羨慕的,就是尚未獲赦的戰犯。

33.宋希濂先是開懷暢談,而后戛然而止,叮囑記者一定不能寫/34.家事不堪回首,國事風云莫測,文強看見了人性的善良,也看見了人性的殘忍/35.因"內查外調"的需要,沈醉家中各色人等絡繹不絕,甚至上演了"全武行"/36.噩耗頻傳。最讓邱行湘痛不欲生的,是妹夫黃劍夫的慘死

第十章 蹉跎歲月

——他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第二張試卷。唯恐不能及格,有的心煩意亂,有的驚慌失措,也有的雍容鎮定,從容不迫。

37.得知大兒子的厄運和他所崇敬的凌副部長的遭遇,黃維試圖做出自己的解釋/38.沈醉莫名其妙地又被關進監獄,而且由先前的國民黨戰犯,"升格"為部級要犯/39.落難中的黃劍夫一家艱難中求存,他的二兒子黃濟人終于聽見了來自北京的爆炸聲/40.楊振寧回國了,他才知道岳父杜聿明不僅懂軍事,還懂政治

第十一章 心有余悸

——人生如夢,世事無常。他們由于經歷得太多,太多的失敗,太多的失望,所以對一切都不抱幻想。

41.文強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批林批孔"的社論,不由得想起了孫殿英/42.恢復上班的及時天,文史專員們要打掃環境,更要收拾心境/43.沈醉終于弄清了被"二進宮"的緣由,并做了自認為一生中做過的最聰明的事/44.賴鐘聲拒絕見楊振寧,理由有二:其一是自慚形穢,其二是孤芳自賞

第十二章 大地回春

——煙花三月,他們可以下揚州,可以下西洋,難能可貴的是,到了異國他鄉,懷揣在心底的,依然是道德良心。

45.黃維代表一批獲赦人員宣讀致的感謝信時,突然放下講稿,即興演說起來/46.文強主持了追悼、、的文史專員座談會,深情回憶起教他背先祖文天祥的《路歌》/47.黃劍夫獲得平反,黃濟人卻把家宴弄得不歡而散,他需要讀懂別人、詮釋自己/48.杜聿明號召大家寫國民黨對日作戰的正面戰場,并憶起戴安瀾的一件身后事

第十三章

——在押戰犯全部獲赦以后,一部改造的歷史宣告結束。不能結束的仍是他們的路:獲得自由以后,又將如何擺脫精神的枷鎖?

49.沈醉的文章出現在揭露""罪行的中共中央文件的附頁。撥亂反正后,沈醉卻笑稱"此生懷揣一個特赦證足矣"/50.宋希濂在美國和臺灣的一家報社打了一場官司,又意外地當選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首席顧問/51.黃維認定唯有永動機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才能報答別人的恩情,不料卻引發了家庭悲劇/52.蓬頭垢面的黃濟人突然出現在邱行湘的家門口,而且一住就是七天

第十四章 雙管齊下

——生活畢竟是多姿多彩的。昔時的離愁別恨,變成了今日的歡忭莫名;過去的滿腹經綸,變成了現在的博大精深。

53.回不回老家?回了老家該怎么交代?問題始終縈繞,爭論還在繼續/54.鄭庭笈找杜聿明商量如何知恩圖報,杜聿明親身示范,給他上了一課/55.沈醉到香港與前妻會面。想得到的沒有發生,想不到的卻發生了/56.黃維的肺腑之言讓黃濟人吃了一驚,黃濟人的《功德林》初稿讓公安部高度關注

第十五章 多說并存

——民主的基本屬性包括學術自由,學術自由的核心內容包括各持己見。在這里,共性與個性能夠并行不悖。

57.宋希濂在美國利用難得的機會做了一件難得的事情,并借李敖寫他的文章標題,作自傳《鷹犬將軍》/58.李宗仁找沈醉核實一樁針對他的陰謀,嘆息國民黨內山頭林立、積怨成仇/59.黃維的反對引發了眾人的爭論,《淮海戰役親歷記》中終于有了黃維的文章/60.黃濟人讓楊伯濤"有意見",讓黃維"有三個想不到",讓杜聿明屬意功過文章

第十六章 自然規律

——他們當中有人走完了自己的路,沒有留下痛苦,沒有留下遺憾。留下的只是腳印與背影,還有那寫進了歷史的故事。

61.《解放石家莊》的電影讓羅歷戎頻頻點頭,他們慶幸現在"不像過去那種搞法"/62.暗自感傷懷才不遇的杜建時,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成就和榮譽/63.杜聿明留下肺腑遺言后平靜地走了,但樹欲靜而風不止/64.杜聿明的追悼會上,從鄧小平和黃維發紅的眼圈中,黃濟人有了意想不到的發現

第十七章 白紙黑字

——他們又達成一個共識:人可以改造,世界可以改造,沙漠可以變成綠洲,荒土可以變成良田,唯有歷史不能改造。

65.從來不記筆記的黃維竟要找杜建時抄一段,并把他準備呈送鄧小平的材料鎖進了抽屜里/66.文強:"八仙過海,

在線預覽

提心吊膽的是沈醉,現在至少有兩件事情讓他惶惶不可終日。一件事關杜雪潔。他與這位新婚妻子剛剛度完蜜月,杜雪潔在醫院上班時便遭到同事以及領導的抱怨。同事說,你嫁給"嚴醉"不要緊,我們全院的護士都成了"特務婆";領導說,拜托你換一家醫院工作吧,我院是全區十多年紅旗不倒的先進單位,現在被你男人的名聲抹成"鍋底黑"了!杜雪潔回到家里,向沈醉哭訴了發生在醫院的一切。沈醉欲哭無淚,氣得牙齒咬得咯咯響:"我一人犯法一人當,關你什么事?走,我們找你的領導去!"誠然,沈醉有自知之明,帶著老婆去醫院之前,他先去找了全國政協文史辦公室的領導。該領導親自陪同沈醉夫婦找到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向對方重申了黨的統戰政策,以及有悖這項政策所必須承擔的領導責任之后,對方同意杜雪潔繼續留在本院工作,并且愿意對那些思想不通的護士們進行教育與幫助。"不過,我們有言在先!"醫院領導強調指出,"護士們憎恨特務的階級立場是沒有錯的,不僅沒有錯,而且值得表揚。所以,今后如果有人對杜雪潔說三道四、冷嘲熱諷,我們將無能為力、愛莫能助。"

另一件事關沈美娟。她從長沙轉學到北京,轉眼就高中畢業了。由于她平日學習刻苦,成績優良,高考也發揮正常,考得不錯,沈醉滿心以為女兒可以如愿以償,考上清華大學。可是事與愿違,沈美娟連普通的院校也沒有考上。高考落榜,女兒哭了幾場,父親痛了幾夜。雖然杜雪潔的遭遇極有可能在沈美娟身上重演,但是,沈醉沒有死心,他徑自跑到北京市招生辦公室,詢問女兒落榜的原因。"如果她今年沒有考好,我準備讓孩子復習一年,明年再考。" 沈醉滿臉堆笑地說。對方只是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可是陰沉著臉,儼然一位公事公辦的領導:"招生工作是要貫徹黨的階級路線的,今年如此,明年亦然。能告訴你的就是這些了,你還有什么事嗎?" 沈醉臉色鐵青,據理力爭:"黨的政策不是有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政治表現嗎?我的女兒五歲就離開她的母親,由長沙的親戚撫養成人,她何曾享受過我剝削得來的東西?又何曾接受過我反動思想的影響?……"對方聽得不耐煩了,打斷沈醉的話說:"這里不是訴苦的地方,你還是到別處碰碰運氣吧。"

別處?沈醉想到了火葬場。倘若自己的死亡能給女兒開脫"罪責",那么他會立刻給自己抹脖子的。當然,沈醉心里明白,即便自己不復存在,女兒的"原罪"依然鐵板釘釘。所以回到家里,他只有心如刀絞地對女兒說:"對不起了,爸爸不該把你帶到這個世界里來。"沈美娟不再哭泣,反而安慰父親說:"我們班上沒有考取大學的同學大都分配了工作,我也快了吧,反正我要求不高,不管什么工作我都可以接受。"

依然事與愿違,當沈美娟的全部同學,包括幾個右派、資本家子女都有了賴以生存的工作時,她卻不在分配之列。沈美娟找到街道辦事處主任,用試探的口吻詢問在發放就業登記表時,是否把她的家庭地址弄錯了。主任回答說:"是你投胎投錯了,國民黨戰犯,大特務,劊子手,這樣的家庭出身,聽起來都嚇人!"沈美娟繼續詢問:"那,我該怎么辦呢?主任行行好,給我一條活路吧!"主任想了想:"我成全你,看你這個大丫頭也怪可憐的。你寫份申請來,響應黨的上山下鄉號召,報名去寧夏安家落戶,你看行么?"沈美娟使勁點了點頭,眼眶里浮動著感激的淚水。在她想來,離開北京,離開家庭,就能夠擺脫出身不好的陰影,只要能夠擺脫出身不好的陰影,上刀山、下火海,她也在所不辭!

主意已定,沈美娟才把背著父親到街道辦事處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當沈醉覺得被人當頭打了一棒,繼而由昏迷轉為清醒,急匆匆拉著女兒的手趕去辦事處,要求收回沈美娟的申請的時候,主任告訴他,申請已獲批準,并報上級安置辦公室備案,剩下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讓他回家取出戶口簿,再去派出所戶籍民警那里,辦理沈美娟由北京遷往寧夏的手續。

女兒就這樣走了,與女兒相依為命的沈醉大病一場。大病初愈,在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學習座談會上,沈醉發言說,他對女兒到那么遠的地方去種田,實在想不通。"我女兒是無辜的,我是有罪的。我不僅對人民犯罪,而且對女兒犯罪,是我的原因把女兒逼上了這座獨木橋。" 沈醉話鋒一轉,"其實,她是有條陽光道的。我與女兒的媽媽辦離婚手續的時候,她媽媽提出要讓女兒回趟香港,當時我怕女兒去了以后不再回來,所以沒有同意。早知道情況是這樣,我真不如讓女兒回到香港在那邊讀書,在那邊發展,依靠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去贏得她的遠大前程。" 沈醉原本說的是老實話,可是如同惹火燒身一般,他的發言立即遭到了其他文史專員的批判。

董益三首先說:"你我都是軍統系統的人,我還好,干的是電臺通訊,不像你過去殺了那么多人!我說話的意思是什么呢?及時,要改惡從善;第二,要知恩圖報。看來你兩件事情都沒有做到,所以一遇到孩子的事情你的反動本質就暴露無遺了。"王耀武接著說:"我補充一點,共產黨赦免了我們的罪行,給了我們第二條生命,因此我們都把共產黨比喻成母親。可是沈醉你呢?你把孩子交給了黨,交給了母親,卻表現出很不放心很不情愿的樣子,這不是口是心非又是什么呢?"宋希濂發言,如同在功德林時一樣,他的發言通常帶有總結的性質:"我們看待任何事情,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沈醉今天講的是子女問題,實際上講的是社會制度。大陸的社會主義看來沈醉是不滿意的,他認為那是座獨木橋。香港的資本主義看來沈醉是很欣賞的,他認為那是條陽光道。所以呀,階級立場如果不發生改變,世界觀的改造就是竹籃打水,全國政協特意為我們文史專員安排的學習座談也就是形同虛設……""我說兩句,我說兩句!" 沈醉打斷宋希濂的發言,氣喘吁吁地說:"啥子罪名我都可以承受,唯獨破壞學習座談的后果我擔當不起。這樣好不好,針對我剛才的發言,我現在作出公開檢討:孩子離開身邊固然是痛苦的,但自己不能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共產黨待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為孩子的事這樣反感抵觸呢?特別不應該的是,我想把孩子送到香港那樣的地方,這說明我過去一再表示的要永遠跟黨走的決心是不堅定的。那么怎么辦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強世界觀的改造,加強馬列主義、思想的學習。"講到這里,沈醉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杜聿明。

試讀二:

搶救還在進行。杜聿明蘇醒過來的時候,模模糊糊看見了坐在病榻旁的曹秀清。他側過頭,喚著妻子的乳名:"月富,你陪了我幾十年,可我陪不了你了。我走以后,你哪里都不要去,不要去香港,不要去臺灣,也不要去美國。共產黨對我不薄,你要是出去,容易被人當作話柄,制造謠言的……"杜聿明再次蘇醒的時候,看見了站在病榻旁的杜建時和沈醉。他艱難地向他們招招手,表示想對他們說點什么。他們分站在病榻兩邊,同時彎下身腰,臉頰幾乎貼著杜聿明的臉頰。杜聿明蠕動著嘴唇,聲音越發微弱了:"過去戰亂連年,禍及無辜萬千,延續到現在,國家還是長期分裂,骨肉同胞不能團聚,連寫一封信都不允許……"曹秀清流著眼淚,聲音哽咽地對沈醉說:"你拿筆把他的話記下來,恐怕這是他的話了!"沈醉扭頭對曹秀清說:"大嫂放心,我記得住的,我不用筆記,我用心記!"

隔了十多分鐘,其間醫生、護士還進出了幾次,杜聿明才接過剛才的話說:"這種后果,我們是要負責任的。有人問過我,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我說負不起,但是我會努力……現在,我努力的機會也沒有了。所以,我想拜托二位,要是你們有機會的話,一定帶句話,給臺灣的老長官、老同學、老朋友們,就說國家統一大業,希望在我們這些人的手里完成,不能留到下一代人去解決。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不是他們的責任啊……"

杜聿明是凌晨去世的。上午10點,曹秀清就給臺灣當局負責人蔣經國發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說:"我以悲痛之情,奉告我夫杜聿明于5月7日凌晨在北京病逝。請轉知我的二女杜致義、女婿徐炳森,二兒杜致勇、兒媳王貴華,三兒杜致嚴,三女杜致廉、女婿鄧天才等七人,于本月21日前,來北京參加追悼會,骨肉團聚,親視含殮,以盡孝思。一俟葬儀告畢,即行歸返。懇請予以便利,至深哀盼。"同24小時,黃維、侯鏡如等人也給臺北黃埔同學會會長黃杰發去加急電報,電報云:"特此電聞并望兄等轉請蔣經國先生準其兒女趕回以盡孝道,喪事結束即可返臺。"

電報發出十余天,竟杳無音信。臺灣當局不講情理,不近人情,使曹秀清悲憤不已,傷心欲絕。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擔任著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夫人鄧穎超,居然親自來到崇文門寓所,向她和她前來奔喪的大女兒杜致禮表示慰問。曹秀清拉著鄧穎超的手,淚流滿面地說:"我真的想不通,蔣經國本人是個孝子,誰都知道,日本飛機炸死他母親后,他連夜從贛州奔喪回家,一見母親的尸體,立即昏死過去,然后跪拜號啕,數日之內,飲食不進。既然皆為人子,又為何不讓別人也盡人子之道呢?"曹秀清從大女兒那里知道,她在臺灣的兒女們聞訊后,立即趕到臺北二女兒家。二女兒是個醫生,可是她悲哀過度,成為病人。為了哀悼父親,二女兒帶著弟弟妹妹專門去拜望黃杰,請求準許兒女們為父親舉行追悼儀式。黃杰與杜聿明系黃埔同期同分隊同學,在昔日的國民黨官場中,稱兄道弟,交誼非淺。可是他卻拒杜致義一行于門外不見,整整四個小時之后,身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議主席、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的黃杰,方才派人回話說,可以舉行,但不可以訃告。

與臺灣的做法相反,杜聿明去世的第二天,附有他生前那張最喜歡的照片的訃告,便在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上面。由于要等楊振寧回京,所以訃告里面說,杜聿明的追悼會將在半月后舉行。在這期間,文史專員們不寫史料了,他們或寫紀念文章,或寫悼念詩詞,以表達對這位老大哥的哀思。沈醉的文章寫得最長,用了將近兩萬字,概括了杜聿明的后半生。而他站在病榻前,親耳聽見的杜聿明臨終時的那些話,就是他的點睛之筆。沈醉把他的這兩萬字,通過中國新聞社發往港澳與海外。于是,大陸之外,先后有十幾家報紙連載了這篇文章。香港一家臺灣辦的報紙沒有刊登這篇文章,卻為沈醉的文章發表了一篇評論。評論很短,但措辭尖刻:"中共統戰走卒沈醉,大概把歌功頌德的文章寫完了,現在又拿杜聿明之死說事。如果他把名字改為沈不醉,那么文章的宣傳作用可能更大一點兒。"這篇評論是沈醉在香港的親友寄來的,拜讀之后,他給親友寫了一封信:"本想寫篇針尖對麥芒的評論,用來回敬對方的挑釁。但是,想來想去,此事暫時打住為宜。因為杜大哥已經安睡,我不忍心把他吵醒……"

樹欲靜而風不止。杜聿明去世的第六天,李以劻接到一個電話,是他早年的副官打來的。副官在電話里說,解放前夕,他去了香港,現在在澳門經營珠寶生意,此番回大陸探親,很想順道拜見老上司。李以劻接到電話,倒還多少擺出了過去的架子,說:"那,你到我辦公室來吧。"副先到一步,李以劻走進文史專員辦公室的時候,副官起身立正,雖沒有舉手行禮,也沒有口稱長官,但那伸頸縮脖、畢恭畢敬的神態,已經讓李以劻心滿意足。"請坐、請坐!"李以劻招呼道。副官欠欠身,慢慢坐回那張綴有補丁的長沙發上。不知為什么,數十年不見老上司的這個副官,敘舊之時,竟找了一個奇怪的話題。"李先生,聽說你在戰犯管理所的時候,學過裁縫,拿過針線。"副官指著沙發上的補丁,瞇眼笑道,"這塊小羊皮,是你老人家給縫上去的吧?"李以劻不解其意,隨口回答說:"我的針線活沒有這樣好,那是杜聿明先生縫的!""杜先生?杜先生親手縫的!"副官驚訝得大張其口,一巴掌拍打在沙發扶手上,趁勢站起身來,"想不到,實在想不到!一代名將和一塊補丁能夠連在一起,這張沙發太有價值啦!來、來、來,李先生,請你給我拍張照片,讓我帶回澳門,永世珍藏!"李以劻接過相機,已經明白了副官的用意,看見對方在沙發上搔首弄姿的樣子,不覺勃然大怒:"你不是在賣珠寶嗎?這張照片拿去賣給報館,價錢恐怕比珠寶還貴吧!你現在站起來,給我滾出去,我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你!"

副官走了,紅著臉走的。李以劻坐了下來,白著臉坐下來的。他點燃香煙,大口大口地吸,然后大口大口地吐,當情緒緩和下來以后,他又頓覺寂寞與孤獨。今天不是學習日,文史專員們無人上班,望著空空如也的辦公室,他竟有了"人去樓空"的感覺。不過,現在好了,門外傳來腳步聲。根據聲音,他能夠判斷來者是誰。嗯,此時的來者不會是中將,不會是少將,而是文史專員辦公室的小將。

媒體評論

當年,《將軍決戰豈止戰場》用文學的方式更新了人們對歷史的看法,參與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大合唱。當文學具有這樣的功能的時候,它就不會讓人忘記。

——王蒙

該書打破了題材的禁區,我研究中國文學這么多年,只有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才因為陌生而產生了異樣的興奮。

——唐弢

他在性格的真實和歷史的真實相統一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不但顯示出歷史生活的直率的真實性,也顯示出歷史發展進程本身的內在邏輯性。

——楊甦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原有上半部畢競不完整,這下全了。讀后更加深國民黨敗走臺灣的原因

2015-05-06 14:05: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名氣很大,但不如沈醉的寫得好,比較凌亂,可惜了這么多素材

2017-11-21 09:51:20
來自JUM999**的評論:

這是一部沉重的歷史記錄。當年發表后引起轟動,如今經過積淀有了更深的反思。

2013-06-21 16:37: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之前買了老版本的,沒有后的內容,這本是完全本,質量內容都很好,很厚的一大本!

2014-03-17 19:03: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二十年前看過這本書,感覺很不錯,新增加了許多內容

2014-09-15 11:55:40
來自xbank**的評論:

送給爸爸的禮物。本來還想買幾本將軍傳記,結果都缺貨,一年過去了,還是缺貨!!神馬情況?!

2014-06-22 10:04:22
來自前錢通**的評論:

作為講國民黨將軍在大陸“新生”是很好看的書。有機會去臺灣看看他們是怎么寫國共之爭的。

2013-06-21 20:53: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過這本書的上部,當時感覺就兩字——震撼。下部寫了他們“”中的經歷,應該更耐人尋味!

2013-05-04 18:19:14
來自kangkan**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全面了解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才能

2013-08-08 22:56: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寫得很實在,值得一看,可以了解那一段歷史。是從人民日報上看到推薦和介紹的,買回來以后,一口氣看完,感覺寫得還是比較真實。

2013-06-16 09:22:24
來自藏書萬**的評論:

以前看過這本書,現在重新閱讀新版,依然覺得很好!

2015-05-18 11:02:44
來自jianloo**的評論:

黃濟人的書過去看過多遍,這次購買就是沖著完整本而去;根據目錄得知:上部為舊時所讀的,下部為新近重寫的。邱行湘的故事正在閱讀,文字似乎有改動。待看完再仔細說吧!這部書里記載的歷史,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有關于曾經的那些為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不應當再給他們貼上標簽,正如現在正在推進的老兵活動一樣,讓我們都記住他們的存在。

2013-09-10 09:38:59
來自幸福年**的評論:

曾經看過初版(不完全版),現在看了完全版,對于了解中共執政思想,對于把握人生起伏,會有很好的啟發。我很欣賞杜聿明、文強等人的表現。

2013-06-14 16:10: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黃濟人的書過去看過多遍,這次購買就是沖著完整本而去;根據目錄得知:上部為舊時所讀的,下部為新近重寫的。邱行湘的故事正在閱讀,文字似乎有改動。待看完再仔細說吧!

2013-07-04 08:50: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眾多國民黨高官世界觀的改變充分說明思想的英明偉大。

2015-03-30 09:41: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好,服務還行。 快遞極其差,五天才送。 天冷、凍半道了!

2013-12-02 11:31: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民黨“戰犯”獲赦后在反右、“”和改革開放中的百味人生

2013-09-29 22:54:28
來自carmanp**的評論:

看過電影,便想買這本書。看了一半,沒有什么大道理,當時的環境,當時被俘的這些國民黨將領就這樣被改造,并融入這個新時代的大家庭。細細看來,很是感慨。

2013-09-23 08:26: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早在青年時代讀過的一本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再買來收藏及再讀。書不錯,非常值得一讀

2016-06-05 18:49:56
來自魯堯**的評論:

完全本,讀起來看到了每個人不一樣的人生經歷,深受啟迪!

2016-08-27 14:21:20
來自胡子201**的評論: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完全本)(新增國民黨“戰犯”獲赦后在反右、“”和改革開放中的百味人生,角度獨特,史料豐富)

2014-02-19 15:36:47
來自nxynjx**的評論:

80年代初出版的上半部可讀性極好,影響也大。現在揉進去的下半部過于零碎,系統性差,內容上與前半部也多有重復,給人“注水”之感。另外應該給該書做一個國軍將領及被俘、被斃時的職務情況索引,再交代一下該書提到的大部分國軍將領的結局,可讀性會更好。

2014-01-21 12:52:18
來自飛翔的**的評論:

這部書里記載的歷史,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有關于曾經的那些為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不應當再給他們貼上標簽,正如現在正在推進的老兵活動一樣,讓我們都記住他們的存在。

2013-09-02 20:16:23
來自家鄉河**的評論:

書收到了,包裝,內容沒問題,讀起來不錯。相比老版本,增加了以后的內容。

2017-04-04 22:57: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本) 暑假讀了老版本的上部,現在又買了完全本來讀讀看

2017-09-16 15:48: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一本真實反映國民黨戰犯改造的書籍,其中內容很精彩!

2016-05-26 15:48:20
來自deyv**的評論: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完全本)(新增國民黨“戰犯”獲赦后在反

2015-11-16 18:46:17
來自drwansh**的評論:

這是一部記錄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后接受改造成為新人,出獄后又慘遭迫害,后又面臨改革開放的傳奇經歷,事實說明國民黨高級將領里不乏精英,只是指揮失誤而已.內容很精彩,值得閱讀.

2013-07-12 11:41:3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