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她收到艾德叔叔送的藍毛衣。11年后,在非洲的盧旺達,一個身穿藍毛衣的黑人小男孩與她擦肩而過,衣領的標簽上,還印著當年她親手寫上去的名字。
藍毛衣輾轉經年的飄蕩讓她明白:地球上每一個人都緊密相連,而我們每個人的行動(或不行動)都會影響到地球另一端我們從未謀面的人。藍毛衣帶來了震蕩,改變了她的生命航線……
藍毛衣》是作者諾佛葛拉茲備受期待的回憶錄,不僅記錄了她20多年來的成長經歷,更是她一路走來遭逢的各色精彩人物的小傳。在與這些生命的激情碰撞中,她發現了傳統慈善未竟全功的原因。她創立“聰明人基金”,將一種稱為“耐心資本”的新型公益投資引入現代慈善中,幫助了成千上萬的人自給自足、脫離貧困。
※《紐約時報》暢銷書、《人物》雜志五星薦讀、作者被《時代》雜志譽為“華爾街的良心”
※比《三杯茶》更動人的情感旅程,一段彰顯人性與愛之光芒的人生歷險
※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森、美國總統候選人比爾?布拉德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南亞執行長丹尼爾?圖爾、姚晨、南方朔、吳念真、吳淡如、楊照、臺灣誠品書店等聯合推薦
※“我決定走出來,認識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愛上它絕美的面貌,但也愿意面對它所有的瑕疵。”
※愛的蝴蝶效應讓每一個人都緊密相連
※低谷時也是力量積蓄時,生命中困境和希望總是交織出現
自序 他們形塑了我的生命風景
01 純真年代
02 馴良如鴿,勇猛如虎
03 美麗與哀愁之地
04 籃子經濟學與政治現實
05 藍色烘焙坊
06 在黑暗中漫舞
07 沒有地圖的旅程
08 全新的學習曲線
09 路邊的藍油漆
10 末日與重生
11 沉默的代價
12 機構決定一切
13 耐心資本家的養成教育
14 萬丈高樓平地起
15 放大變革的規模
16 共筑美夢,共創未來
在企業行為里完成改良社會的目標
我真的非常享受在內羅畢的生活。雖然內羅畢離基加利只有幾個小時的航程,但每次搭機前往肯尼亞時,我都覺得自己好像正要回到小曼哈頓。如果基加利是一個只有幾家餐館及藝品店的小鎮,內羅畢就是一個真正的大都會,到處是藝廊、書店、電影院,以及一個頗具規模的外國人圈子。我會和朋友一起去法國文化中心看外國電影,到日本餐館吃壽司,或者到全球知名的“肉食世界餐廳”去吃飯、跳舞,看著服務生端著一串串的烤羚羊肉、鱷魚肉、鴕鳥肉穿梭在各桌之間。
然而,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卻是我及時次抵達內羅畢時就租下的那間三樓小公寓,它是那段歲月中最像我自己的“家”的地方。那是鋪了地毯的單房公寓,有客廳、一個小廚房、一間有著超大浴缸的浴室,而且前后各有一個小陽臺。它沒什么值得夸耀的,但它是我的家,而且我非常喜歡它。我用自己到各地旅行時買回來的掛毯、以及在當地市場買的蠟染布來裝點我的墻壁,家里也放了各式的籃子。只要我人在內羅畢,我也會買許多鮮花,放滿整個房間。
其實,這棟公寓大樓的住客和我公寓里的繽紛色彩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他們多是年輕、剛躋身中產階級的肯尼亞人,或是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來的難民,每個人都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由于大家都沒電話,因此,有事的話我們會直接跑上陽臺彼此吆喝,或干脆直接上門串門子。我們就像住在大宿舍里一樣,但由于我必須經常來往基加利或其他東非國家,所以并不常出現在這棟大樓里。
即使不常在家,我還是請了一位矮小而親切的女人,每周兩次到我的公寓來打掃。雖然因為我不常在,家里根本沒有太多事可做,但莉百嘉還是會按時來檢查門窗,順便為我澆澆花。如果我在家,莉百嘉就會向我申請一點零用金,買些面包、糖、茶和牛奶,好讓她在休息時間可以吃些點心。她的點心食量實在不小,但我并沒有特別在意這件事。
24小時早上,當我在辦公室工作時,忽然發現忘了帶一份很重要的資料,于是驅車返家。雖然我發現一向表情嚴肅的警衛畢羅并未坐在警衛室里,但我也沒多想什么。跑上樓梯,打開房門,這才發現,原來整棟大樓的工作人員全都擠在我的客廳里,而且每個人手上還端著一杯茶呢。
“莉百嘉,”我說,“這就是你的茶和面包的去處嗎?”
“是的,”莉百嘉羞怯地說,剛開始還低下頭去,但她很快又把頭抬了起來,眼中閃爍著光芒,“可是大家都很享受這段時光呢,對不對?” 我搖搖頭,宣布早茶時間結束。所有人離開后,我和莉百嘉好好談了一下什么叫“自作主張”、“鳩占鵲巢”。她說她了解,但一分鐘不到,她馬上又問我,未來是否還是可以邀請大家來喝茶,因為不是每家的主人都同意傭人吃點心的。我再度搖頭,但從那天起,我家還是開放了早茶時間,的條件是只能使用客廳,而如果家里少了任何東西,她得負全責。我家的東西一件沒少過。
到了周末,有時我會搭夜車前往臨海的蒙巴薩。戴著白手套的服務員會送來寢具和印度風味的咖哩晚餐,我則會徹夜讀小說,隨著火車規律的運轉聲,一路穿過非洲大草原,往印度洋方向前進。
我非常喜歡蒙巴薩帶著阿拉伯風格的建筑、沙灘上婆娑的椰子樹,以及每個人緩慢、悠閑的走路步調。蒙著黑色頭巾的穆斯林婦女嘰嘰喳喳地彼此交易、討價還價,手鐲在美麗的手腕上叮當作響。夜幕低垂,許多人都聚集在海邊暢飲啤酒,聽當地人及嬉皮觀光客扯開喉嚨,彈吉他盡情吟唱。
雖然我一向把工作放在終身大事之前,但除了三五好友之外,我也還忙里偷閑談談戀愛。我住在東非的那段期間,我那一頭卷發、黑眼珠的哥倫比亞裔美國男友身在亞的斯亞貝巴。我們大約每個月會一起進行一次探險之旅,地點包括埃塞俄比亞的邊陲地帶、肯尼亞大草原、盧旺達的火山區。我們會一起去看當地有名的大金剛,贊嘆它們與人類竟然這么相像。我們把兩人所有賺來的錢都花在旅行上了。雖然我們的戀情后來并未開花結果,但愛情的力量卻讓我熬過了許多艱苦的時刻。
我們分手后,我又和一位生于瑞典、長于肯尼亞的犀牛追蹤員短暫交往了一段時間。他是一位高大的金發男子,個性溫柔且深愛非洲。有時我們會在下班后,帶著一瓶酒和一些食物,直接開車到城市邊緣的內羅畢野生動物保護區,坐在夕陽下野餐。在大草原上,我們會驚嘆連連地看著夕陽光影中的洋槐木,聞著泥土的芬芳、風的味道,以及即將傾盆而至的大雨的氣息。我們會在車旁翩然起舞,享受一點安靜的溫存,沉醉在一望無際的橙橘、粉紅的暮色中,欣賞優雅緩行的長頸鹿及水洼旁的羚羊,深深領略痛快活著的那種略帶痛楚的甜美感覺。
……
看三杯茶在先,看到最貧困地區的人們有著最樸實的心,一群普通人努力的幫助那些被遺忘的人,著實感動。本以為在藍毛衣中也可以找到這樣的溫情,卻發現了慈善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雖然和心理期待看到的東西有落差,但是換個角度,學習用另一種方式去幫助貧困地區的人,也是良策。
這是一本適合在床上看的書,睡前看看感覺蠻好的。文章的主人公是個很不錯的女孩,很有愛心,從事的工作很為女性同胞的生存考慮。雖然沒有親臨非洲,但從作者描述的內容可以看出女性同胞在過去無論哪里都是沒有地位的,屬于弱勢群體。但愿以后我們這些女性同胞們能更加獨立、快樂。
藍毛衣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非洲難民營見聞錄或者生活經歷之類的,它有極其深厚的內涵,值得認真地讀!
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的內心,其實我們都可以擁有藍毛衣的故事,只要每個人都奉獻出那么一點點愛!
一個藍毛衣引發的故事,很感動,也讓我相信世間有真愛
文章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觀點的“大愛”,對弱者的關愛,對人性中善良的天性極高的尊崇。我們要永遠保持一顆寬容,憐憫的心。內容有些還是挺有可讀性的,但是在當當的購物越來越失望,不愉快,配貨速度比蝸牛還慢,還老找借口,網站做大了就不把消費者的權益和利益放眼里了嗎?
《藍毛衣》以作者的親歷講述非洲的經歷,真實地重現非洲人民的生活。而其中宣揚的真善美,觸動心靈。雖然是厚厚的一本書,卻讓人讀而不厭、難以釋手。
本來之前是想買《三杯茶》的 后來看見了這本 就買了這本了 書的一開始就介紹了這個藍毛衣的來源。作者真的是一個很棒很大愛的女性!她的思想是很寬廣的 不是局限于自己 自己的國家 而是整個世界 尤其是貧窮的地方 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她當初想要的夢想的實現 沒有買錯!
這本書看著厚,但出乎意料的輕,攜帶方便。看了幾十頁,發現語言有點拖沓,可能外國人寫的書都會這樣吧,看國外的教材也是。感覺用三杯茶來做宣傳只是個噱頭,真正有底氣的不會這樣抱大腿。書是好書,但無可否認這樣的宣傳讓這本書掉格了。
換購買的 看過三杯茶 所以買這本來看看 想起做的閱讀理解有一篇是說 詩歌現在都在提醒人們疾苦 那是因為現在到處充斥著歡樂的假笑 我們要記得真實
這是一本自傳,她的一生真的很傳奇,勇敢和善良,她的經歷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神奇;盧旺達大屠殺裸露了人的本性,內心同時住著天使與惡魔;想解決貧困,善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技能、制度等等,但社會企業的旭日正在升起,讓人期待一個新的世界力量
這本書是心靈的一次洗滌,講述了非洲肯尼亞等國家的情況。讀這本書是我充滿了感動與對非洲美景的向往,感動的是非洲女性無論富有與貧窮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向往的是那自然而未被破壞的自然,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說實話這類流行的通俗文學不是特價一般不會購買,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宣傳名過其實,書上的腰封看著很牛的樣子。其次翻譯水平實在不敢恭維,讀來索然無味。翻譯過硬普通的報道都會讓人看得津津有味。還不如看原版。
藍毛衣,人與人之間的神奇的溝通,有時一個不經意的幫助,帶來了溫暖的記憶
把愛點燃,并用最適當的方式傳遞下去,就是這么簡單,就像藍毛衣漂浮過海,讓愛從世界此端,傳到彼端,終會有那么一天,我毅然背超行囊,揣著自己純潔的心如藍毛衣的女主角般遠行。
藍毛衣,作者小時候的一件藍色毛衣出現在了非洲大陸的一個小男孩身上。
這是一本有綜合性教育意義的書,既有人性的真實再現,又包含領導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真實的例子在其中,好多都是自已也會遇到的,引人思考,并不是讀一遍就能理解的,雖然趣味性差了一點,但是很好的啟蒙、實踐、思考性書籍。
這本書沒有任何所謂寫作技巧以及懸念設定等等等等,有的只是作者和你分享她生命故事的真誠。她把她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故事,喜悅、痛苦、收獲以及經驗,一點一滴鋪開在讀者的眼前。讀罷此書,你會覺得人生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命會平添一份韌性。我不由得想起了曹文軒為“布魯克林有棵樹”所做的序,“一本好書,足以觸及一個人的靈魂,深深地改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藍毛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賈桂琳曾經帶著一顆想要拯救世界的心去到非洲,然而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這些挫折也讓她明白,偉大的夢想是遠遠不夠的,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抱怨的聲音,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