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關懷近百位八十歲以上的老奶奶,他發現:高齡奶奶的精神世界異常豐富;她們的煩惱與痛苦非常復雜;她們身上的人性溫情與生命力量讓人震撼。
本書將大量實用關懷技巧融入到生動的故事中,把“高齡老人關懷”這一涉及每個家庭的艱難事情變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個家庭必備的教科書般的關懷寶典。
這些高齡老人,是世上的寶貝。因為她們就是我們自己,她們就是在替我們生活,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將來。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讓她們幸福的方法,以后就會有人以這些方法讓我們獲得幸福。
張大諾,1972年出生。曾任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編輯、記者,現為北京志愿者聯合會理事、志愿者培訓導師。獲得“北京十大志愿者”、北京“最美慈善義工十大榜樣人物”“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先進個人”“2009首都公益慈善個人”“全國百名志愿者”;“全國十佳生命關懷志愿者”等公益榮譽稱號。
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銀行總部、人民出版社等高校、企業、機關做“關懷高齡老人”公益演講幾十場,為多個助老公益團隊提供公益指導。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中國日報、新京報等媒體曾報道其事跡。
推薦序:讓我們一起,慢慢變好付小明
推薦序:陪伴幸福高超
自序:她們,是神圣的
及時章“警惕奶奶”和“佛奶奶”
“警惕奶奶”的厚日歷
智斗
日歷牌的秘密
為九十歲的老人戴手套
一個人的鼓掌
第二章自創體操的郝奶奶
郝奶奶真的要走了
自創“體操”
老榜樣
替她打的電話
別了,郝奶奶
第三章三位如此特殊的奶奶
不能接近的老人
若有所思的老人
“奶奶,今天數數了嗎?”
第四章背臺詞的“眼睛奶奶”(上)
奶奶,這是幾?
主動尋找痛苦
聽力騙
對孩子有意見
勸導接力
第五章背臺詞的“眼睛奶奶”(下)
猜字
把奶奶“嚇”出屋
“人怎么這么能活呢……”
將奶奶騙向三樓
“眼睛奶奶”與“歡樂奶奶”的見面
“到我家去住吧”
第六章高危老人的生命發現(一)
虛幻人群
迷霧
本質快樂
安樂死?
寶貝
第七章“電話奶奶”和“百歲奶奶”
不撥號的電話
一生只剩下五分鐘
“拽我起來”
我是“逃兵”?
“吃的喝的都不賴”
第八章高危老人的生命發現(二)
大腦潮汐
記憶就是生活
話語免疫
老年想象癥
擁有的東西
孩子沒有長大
第九章終生難忘的“俄語奶奶”(上)
“我老伴在哪呢?”
重要一刻
“你為什么給她下跪?”
“你別裝聽不見!”
“斗心眼”
第十章終生難忘的“俄語奶奶”(下)
自創體操的郝奶奶
郝奶奶真的要走了
快九十歲的郝奶奶病得很重了。
我去看她,她躺在床上,身上蓋著被子,她看見我后眼睛放亮,嘴唇劇烈地抖動,我以為她要說什么,但最終我發現,她是在對我——笑。
是的,我的郝奶奶在用力地對我笑,她,她本不必這樣的,但這就是她的……習慣。
我坐在她的旁邊,她艱難地和我說了幾句話,我示意她不要說什么,這時候她抬起手,指了指被子,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她費力地吐出幾個字:“拽一拽。”然后她用手拉被子,但是,被子幾乎沒有動,她幾乎沒有一絲力氣了……我趕緊把她的被子往上拽了拽,同時把四邊四角的被子壓實,她笑了一下,說:“謝謝你。”
她又喘了幾口氣,說:“我盼著,盼著能像媽媽那樣。”
我明白她的意思,大約一個多月前,每次去看她,她都要對我說以下的話:“我的媽媽特別有福,她去世前24小時吃了一碗面條,然后對我說:我累了,我要去睡了。第二天再去看她,她就走了……她一點痛苦也沒有啊。”
現在想來,她每次都講這個事情,可能是預感到自己要走了,不過當時我對高危老人的離世沒有太多概念,不太明白她們真切的生理感覺,我把這些話當作她的心理宣泄,我無法想象她們對自己生命進程的“預感”,那幾乎是生命的本能……
我一次次和她說著:“奶奶,你會好的,等到開春兒了,天暖和了,你就好了。”為了讓她高興,我還和她一起計算著到春節還有多少天,我們還憧憬著:她以后一百歲了,我們該如何慶祝。
對我的這種憧憬,奶奶很配合,面帶微笑地和我談論著。她在計算日子時也很認真,現在想來,也許她在想,還能過上這個春節嗎……
之后,我增多了去看她的次數,每次去的時候,我都應她的要求,扶她坐起來,背后靠個墊子,同時在她躺下時替她把被子壓實了。在那段時間,她特別特別怕冷,對寒氣也特別敏感,即使一個被角微微鼓起來一點,她都不舒服。
再到后來,她幾乎不能說什么話了。因此,我從她臉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歉意,有時她靠在那兒幾分鐘就睡著了,我就安靜地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她。這時的奶奶表情是嚴肅的,偶爾,臉上的肌肉一抖一抖的,我原本想悄悄地走,但是后來又想:她醒來時如果能看見我,她應該會高興的。再后來想的是:我能這樣看著奶奶也很好,因為這樣的時候不會太多了……
我有點相信她真的要走了,因此,我本能地想著如何能讓她高興些,于是,去看她時,她只要很清醒,我就在她耳邊說著我知道的她這一生的高興事兒,說那么多人都對她好,說她這一生很有福氣……說這些時她的嘴角仍然在動,不知是笑意還是想說點什么,但說不出口……
看著她這個樣子,我知道,我們告別的時候真的不遠了,那時我真的希望有老天存在,然后實現奶奶較大的愿望:像媽媽一樣,睡上一覺就……
自創“體操”
郝奶奶是我終生難忘的奶奶。
她讓我明白,臨終關懷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幾乎無法用言語表達這種感覺。我的意思是說,她向我敞開了一個臨終老人全部的內心世界,同時,其內容又是樂觀積極的。她讓我從這一特殊的志愿服務中獲得信任,并且吸取了良好的人生啟示,這兩點,對于我深入進行臨終關懷意義重大。
關于她,好像有說不完的東西,因此真的不知從何說起……
在她還能夠下床走路的時候,每天她都要走出病房,到二樓走廊走上一圈,然后下樓到一樓的走廊,再走一圈,再上樓,回病房。有一次,我在她的病房門口,正好看見她從走廊盡頭走了過來……她個頭不高,一米五左右,佝僂著腰,她的步伐很穩,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出一個腳印,表情近于嚴肅……走廊里本來有許多學生,但面對這樣一位老人,同學們都本能地讓著路,于是,就出現下面這樣的場景:
十幾名同學分列在走廊兩邊,中間是空出的走廊,一個九十歲的奶奶弓著身穩步走著……
奶奶有一種威嚴,這種威嚴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以至于在奶奶走過來的幾分鐘里,十幾個同學居然一句話都沒有,靜靜地看著奶奶,仿佛接受著某種檢閱……
在很長時間里,我都以為奶奶這樣走是因為在病房里太悶,直到那24小時……
那天,我去探看她時已經是晚飯后了,她坐在床邊一個小板凳上,收拾床下一個很大的塑料盒子。她慢慢地近于小心地把里面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放在床上,放的時候也很輕,有時放一個帽子卻像放個易碎的玻璃杯一樣。我想幫忙,但奶奶很堅決地拒絕了,那種語氣仿佛我再堅持她就會生氣,我就站在她旁邊,和她說著話。
大概在十幾分鐘后,盒子里一半的東西都放在床上了,這時我看見她開始把東西放回盒子去。她放了幾件后我就很驚訝:東西放回的位置與一開始拿出的一樣,順序也一樣,換句話說,第四件拿出的東西就是倒數第四個放進去,而且位置也不變。
我本能地預測三個東西的順序與位置,果然是這樣!
我真的很奇怪,這豈不是把東西又重放一遍嗎?這幾乎是一種無用功啊。
“奶奶,您這是干嗎呢?為什么都原封不動地放回去啊?”
“這是我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拿起來放回去,手和腦就都能得到訓練。”
原來如此……
“那您天天都這樣嗎?”
“不,我天天走一圈,一周再做一次這樣的鍛煉,這樣我自己就還能走。”
這一刻,我對奶奶幾乎有點肅然起敬,我看到了一個九十歲老人的極度自律,要知道,她堅持這么走要克服的東西很多:衰老的身體,以及由衰老而生的越來越大的惰性,而她不但天天那么走著,還自創了“收拾盒子”的“體操”!
她的心中,對“自己能走”有著何等強烈的渴望,又有著何等強大的行動力啊!
老榜樣
每次見到郝奶奶,她都會對我笑,那個笑容直接而且燦爛,每次告別的時候她也會對我笑,另外,不論我們多么熟了,她的笑容里始終都有一種……近于禮節性的東西,并且說著感謝我來看她的話。
那個時候,我們經常在二樓的大廳說話,她會在上午九、十點鐘的時候坐在那里曬太陽,她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眼睛看著前方,就那么安靜地坐在陽光里……
每次看見我來了,她都要掙扎著站起來。她起來很費勁,但總是堅持起來和我打招呼,她說:“這樣才禮貌……”我要走時,她還要掙扎著起來,我扶住她不讓她起,她就會非常非常客氣地說一聲:“謝謝,謝謝你來看我。”
她喜歡和我說老北京的事情,比如“北京老三代”什么的。讓我驚訝的是,她甚至認識孫中山。在她小的時候,孫中山去過她家,于是民國時候的事情也是她最喜歡說的。有一次我告訴她宋美齡去世了,她非常感慨,口里嘟囔著:“噢,她也走了,她也走了……”
后來,她明顯地加強了鍛煉,許多次我去她病房時都看不到她,她不是在大廳曬太陽,就是在走廊里鍛煉走步,她對我說:“我最怕、最怕和他們一樣……”她指的是病房里其他幾位一動不能動的老人。而實際上,她的年齡比那些老人都大!
有一次,我笑著對她說:“奶奶,我真的很佩服你,你真的很有毅力,以后你就是我的榜樣了,我就叫您老榜樣吧!”
奶奶哈哈大笑起來:“你呀,就想著讓我高興!”
我起身告辭,她又要掙扎著起來,我趕快扶住她,然后我又聽到她的非常客氣的話:“謝謝,謝謝你來看我……”
替她打的電話
“我非常擔心她,不知她怎么樣了,你能幫我個忙嗎?打個電話。”這是我認識郝奶奶一年多以后,她及時次對我提出要求。
原來,有一個外邊醫院的護士來這里做志愿者,她對奶奶很好,奶奶曾經多次和我講起——“國慶節她也不休息,來這里看我,還帶我到醫院旁邊的飯店吃好吃的。”聽完這話我真的很感動,這個護士能想到帶已經九十歲的奶奶到飯店吃飯,她是多想讓奶奶高興啊!
“奶奶,您讓我打什么電話啊?”
“她好久沒來了,這倒沒什么,只是她說婆婆這幾天身體不好,有生命危險,我擔心……”
“擔心她婆婆?……”
“我更擔心她啊,她心臟不好,我怕她這些天太累,怕她心臟出事,我這心一直七上八下的……”
說這些話時,奶奶的表情一直很焦慮,說完后就沉默不語,低著頭。
“奶奶,您放心吧,我給她打電話。”
我后來按照奶奶給我的電話打了好幾次,一直沒人接,我怕奶奶擔心就沒告訴她,但那兩天我有點不敢去看郝奶奶了,怕她問,怕她失望的表情。
等我終于打通了,找到這位護士,她很驚訝我的來電,聽完我說的話之后,她那邊有點沉默,口里喃喃說:“奶奶啊……”
她告訴我,這幾天一直在辦婆婆的后事,早出晚歸的,她還讓我轉告奶奶:“等忙過這陣,我就去看奶奶,對了,她的身體還好吧?”
“還好,她就是擔心你的心臟。”
“……我知道。”
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奶奶,奶奶很高興,她一個勁兒地摸著自己的胸口說:“那就好,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心臟沒事,心臟沒事。”
別了,郝奶奶
我不會忘記與郝奶奶的一面。
那天是上午,我去醫院看她,一推門,我向她靠墻的病床一看,那個床竟然是空的!我心一驚,以為發生了什么意外,而又轉向其他病床時,我笑了,原來奶奶被調到了中間的一張病床。
我走過去,發現她正在睡覺,我放輕了腳步,走到她跟前,她睡得很沉,但睡姿卻是一個危重病人的樣子:側躺著,頭不是枕在枕頭上,而是耷拉在枕頭上,身體也微微蜷著……
看她這個樣子,我有點心酸,也不忍心叫醒她,就走了。
這一別竟是我們的永別。
當天中午,奶奶去世了。
我第二天再來的時候,她的床空著,奶奶不在了,她真的走了。
我們相處一年多了,現在,她在另一個世界了……
我在奶奶床前站了好一會兒,走了,當我快走到門口時,護工忽然喊了我的名字,對我說了一句話:“那天,郝奶奶知道你早上來過了。”
一句話,我的鼻子有點發酸,不知道為什么,真的不知道為什么……
我來到走廊里,慢慢走著,突然間,有一句話出現在我心里:我和奶奶認識一年多,我陪伴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這一句“她知道你來過了”,足夠了。
足夠了。
在奶奶去世的三四天內我都沒有哭,對奶奶來說,她實現了安詳離去的愿望……但是那天,我從一樓走向二樓,在樓梯拐角處我站住了:墻上有幾張照片,有一張是幾個老人圍著一張桌子在看報紙,郝奶奶就在其中。
她側著臉,表情認真而專注……
看著她,突然間,我哭了。
看到書中的奶奶們,我哭了!面對老去無能的身體,她們是如此無奈又如此可愛。感謝作者帶我進入了一個以前我從未了解的老人們的內心世界,每一個生命都需要關懷。
書中有很多高齡老人的一些想法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些怎么對高齡老人進行服務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家中有高齡老人的話,有空的話,就多陪陪ta們吧!
自己的老人自己關心,別人的老人就少了幾分注意,看了這本書,讓我看到他們需要我們,我們也會變成他們
感動之余是思考,怎樣關懷臨終老人及病人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看到人性光輝背后最純粹的愛和善良
一位位蒼老有脆弱的老人,我們要視為寶貝,因為我們終將也會慢慢變老,另外我們是試圖為這些老人尋找幸福的因子,而后我們也能收獲幸福
終有一天我們將老去,書中的他們就是以后的我們,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和寬容的心對待日中的自己,讓時光慢些吧,讓我們還有時間去陪伴他們。
特別喜歡這本書。勾勒了高危老人的晚年生活,展現了人性關懷的重要與必要。
用親身經歷為讀者將老人的臨終狀態一一呈現,感動,心疼,無奈……各種情緒交錯,她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將來,其實我們都一樣,關愛他人就是關愛我們自身,誰都不會是一座孤島。
這本書真心不錯,雖然寫的是如何關懷高危老人,但是里面的經驗完全可以用于平常生活中,讓我們更加懂得去關愛父母,父母衰老時如何與他們溝通,讓他們心情愉快,安度晚年
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看了會讓人變善良的一本書。
她們知道我來過,記錄老人與社會的關懷刺激的故事,本書值得購買和7后倉
作者是一名高危老人臨終關懷志愿者,我們今天在尋找一種方法,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更加幸福,我們努力尋找的目的是為了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有人能用這樣的方法讓我們更幸福。
她們知道我來過,這也是全書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話。生命對生命的陪伴,生命與生命的緣分。我們都將老去,看看我們自己的未來,也能更好的反思和過好現在的生活……
作者非常細致,懷著一份愛心、耐心,體貼地對待老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其實老人們何嘗不是我們自己?我們現在也可以做到善待老人、善待所有人,將來自己也做一位能夠理解世界、理解年輕人、心理健康、不招人厭煩的老年人。
覺得作者挺不容易的,做著這樣一件瑣碎但有意義的事情,還能觀察入微把這些細節記錄下來,那些逝去的老人知道了也會覺得安慰吧。臨終關懷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關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但愿這本書能喚起越來越多關注老人的目光。
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
這些高齡老人,是世上的寶貝。因為她們就是我們自己,她們就是在替我們生活,讓我們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將來。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讓她們幸福的方法,以后就會有人以這些方法讓我們獲得幸福。
就像書里面說的 也許我們解決了這些高危老人的問題 也就解決了未來我們自己的問題 雖然辭藻并不華麗 但是很感人 很真實 仿佛你讀的不是一本書 而是作者和這些奶奶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奶奶們的離世····
看了扉頁就覺得心里有絲絲酸楚,人老了真可憐,恐怕有些路真得一個人走。看到現在的她們就如同看到未來的自己,或許只有我們想辦法讓她們過的有尊嚴不那么痛苦,才是以后幫助我們自己的正道。但愿整個社會能把聚焦點分一些給失能老人,多關注關心她們。
非常感動人的一本書,講訴了對老人的心靈關懷的紀實故事,書中的故事讓我感覺自己對老人的關懷很不夠,感謝作者書后附的關懷集錦,讓我明白了怎么去更好地照顧老人。
這是部深度解析關懷老人的書,當今的中國正逐步步入老齡化的社會,書里的一個個與老人相處的生動的故事,直觀地告訴我們怎樣去關愛一個老人,怎樣跨越代購與老人更融洽地交流,讓我們用一顆溫暖的心去陪伴他們最后的人生時光。所以,這是一部具有人文關懷 價值的書籍。
《她們知道我來過》,張大諾。作者的文字并不是見得多么直抵人心、恰到好處地剖開生活,甚至皆是常人能寫之字能悟之理。但這本書好就好在上架建議:紀實。我很佩服這樣的作者,《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是一樣,他們有個最大的共同點,我想,是關注。
看后很感動,看到90多歲的俄語奶奶與她同樣高齡的朋友在病房相見的激動一刻,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了,書中還有很多的感人情節,讀之令人難忘,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讓家中老人過得更幸福的方法。本書作者十年如一日的臨終關懷讓人敬佩!
這本書確實是獨具創見的。它給我打開了一個視角,讓我懂得為什么一想起已過世的外婆就難過,更啟發了我珍惜與健在老人的相處時光。還有就是作者本身溫暖的筆觸,帶給人感同身受的關懷。獻愛心也同樣需要智慧,這一點也很有見地!
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她們知道我來10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深度關懷筆記聞周刊》《中國青年》、中國日報、新京報等媒體曾報道其S事跡。T【內容】本書作者在長L達十年的時間里,關懷近與歡樂奶
世界需要這樣的書,充滿關懷與大愛。每個家庭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老去,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老人的關懷就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懷與尊重。特別是當今社會已經步入老齡化,這本書可以幫助每個家庭去更好的照顧老人,非常實用,也非常感人。向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