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國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財圖書
人氣:42

中國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財

本書講述了從宋到明近七百年,中國封建時代最為輝煌時期的金融財經往事。實質上是以金融、貨幣及王朝政策為線索,全新解讀中國歷史,揭示歷史、政治事件背后官民“天下之財”分配本質的一部書。全書涉及...
  • 所屬分類:圖書 >管理>金融/投資>金融理論  
  • 作者:[陳雨露]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0826351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3
  • 印刷時間:2014-03-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從宋到明近七百年,中國封建時代最為輝煌時期的金融財經往事。實質上是以金融、貨幣及王朝政策為線索,全新解讀中國歷史,揭示歷史、政治事件背后官民“天下之財”分配本質的一部書。全書涉及了中原王朝的經濟恢復、財富累積,與少數民族政權幕后的財經、金融之戰,土地、商業政策及對平民的影響,國家財富的官民分配與矛盾,財經失策及國際貿易保守對王朝的致命打擊等豐富內容。

編輯推薦

財富和國民收入再分配,是本書的主題,也是“天下之財”的歸屬。在皇帝與官僚集團,官與民,中國與西方,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土地政策、稅收改革、貨幣改革等方面,歷史背后是為了重新分配“天下之財”,它決定了國家、王朝以及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也決定了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命運。可惜,700年繁華背后卻是一系列的決策失誤與機會錯失……

作者簡介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楊忠恕,高級經濟師,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后、金融學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

目錄

楔 子

第1章 東京夢華

杯酒能釋兵權嗎

爭利者于市

爭名者于朝

第2章 宣戰,以貨幣之名

蜀地鐵錢

交子紙幣初長成

官民交子之爭

澶淵之盟

第3章 變法風云

慶歷新政:誰是先富起來的人

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

青苗法Ⅰ:眾生即浮云

青苗法Ⅱ:皇帝的新裝

流民圖

第4章 書畫君臣

青苗已死

易經》里的凱恩斯主義

蔡京的貨幣改革

市場之魂

金國的詭計

金錢不雪靖康恥

第5章 錯位的忠誠

武將不怕死,愛錢

復興之路

貨幣戰爭之宋金之戰

會子退金兵

第6章 戰和之間

王霸義利之辯

錯時的救贖

貨幣陽謀:關子困襄陽

宋朝小結:市場的原罪

第7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財師們

元初大通縮

阿合馬:從奴隸到宰相

盧世榮:漢人的悲劇

桑哥:錢豈爾家物

從海盜到官商

第8章 開河變鈔禍根源

流血的汗位

天下辦事有幾人

丞相造假鈔

元朝小結:變異的鐵騎

第9章 朱重八的家庭經濟學

貨幣戰爭之朱重八傳奇

一張紙幣引發的血案

讀書你千萬莫做官

真假朱元璋

第10章 大明寶鈔的玄機

貨幣戰爭之靖難

朱棣反用“量化寬松”

鄭和下西洋的經濟學解釋

寶鈔終結者:仁宣之治

第11章 出局的大國

朝貢貿易續:土木堡之變

劉瑾的救贖Ⅰ:需求理論另解

劉瑾的救贖Ⅱ:無解的軍屯

資本主義萌芽真相

第12章 白銀帝國

新大陸的白銀去那里了

耀眼的暮光:張居正

萬歷礦稅

東林黨與魏忠賢

甲申之祭

明朝小結:歷史大分流

后記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第1章

東京夢華

杯酒能釋兵權嗎?

好了,就讓我們從一個故事開始吧。

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殿前都點檢(相當于京城較高軍事長官)趙匡胤在石守信、王審琦等“義社十兄弟”擁立下黃袍加身,這就是大宋王朝的開始——陳橋兵變。

趙匡胤摸爬滾打于刀劍鋒鏑之中,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當然明白那句民謠的含義——“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寧有種乎”。前朝往事昭昭在目,他一定認真思考過如何穩固自己的大宋王朝,畢竟母親杜太后在陳橋兵變之時就曾經提醒他:皇帝是一條不歸路,一旦失敗,即使想回頭做普通百姓亦不可得!

立國之后,宰相趙普在一次閑談中對趙匡胤說:五代十國滅亡也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方鎮節度使權力太重了,干弱枝強。接著,這位極不厚道的宰相又提醒皇帝,大宋王朝要想避免亡國之禍,就必須剝奪將領的權力、禁止他們在地方收取錢糧、上收他們的兵權(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只有這樣才能杜絕一切后患,才能讓天下安定。

后面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所謂“杯酒釋兵權”,故事梗概如下。

某天,趙匡胤請義社兄弟吃飯,耳酣面熱之際新任皇帝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有24小時你們手下貪圖富貴,再把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怎么辦呢?

皇帝的話不言自明,于是,當年的兄弟、今天的臣下紛紛匍匐在地:臣等愚鈍,我們不知道怎么辦,還望陛下放我們一條生路。

面對一群可憐蟲,趙匡胤大度地說: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謂富貴不過是手里錢多點、子孫沒有貧困的憂慮,你們何不交出兵權,我再賞給你們良田美宅,從此以后,做一個富家翁豈不是更好?

義社十兄弟再次紛紛拜倒,表示還是皇帝聰明,愿意服從命令,立即交出兵權,回家做富家翁。

很多人都因此佩服宋太祖,這真是一個好辦法,一頓酒席就上收了兵權,沒有屠戮開國功臣,君臣之義也得以保全。

簡要回顧完這個故事,這里首先要問一個問題:五代十國六十年,中原大地走馬燈一樣換了八姓十四君,除了趙匡胤,還有哪個皇帝能靠喝酒降服驕兵悍將?按照這個邏輯,如果漢獻帝把曹操、孫權、劉備叫到一起吃頓飯,“三國演義”豈不就沒有了?

如果你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那么,恭喜你,你已經開始沿著理性的道路分析歷史了。

這個故事的雛形出自宋真宗年間丁謂所撰《談錄》。據《談錄》記載,大宋王朝剛建立的時候趙匡胤仍然經常和義社十兄弟一起喝酒,請注意,《談錄》只是記載這些人一起喝酒,談話的內容根本就沒有。宋徽宗年間的《續資治通鑒長編》開始出現上述君臣對答,不過《長編》作者李燾在自注中已經說明這段對話的真實性存在疑問,因為,這些內容在起居注、實錄、會要、國史中均無記載。清朝有亂改歷史的壞習慣,在清人畢沅編撰的《續資治通鑒》中,上述內容開始變得活靈活現,仿佛一千年前那頓酒席他也去敬了趙匡胤一杯酒。

在這個故事里,趙匡胤和義社兄弟的對答簡直一副流氓無賴模樣,所有人物的臺詞就注釋了一句話:當官就是為錢。既然是為了錢,省卻中間貪污腐敗的風險,直接拿到錢豈不是更好?

如果義社十兄弟只認識錢,焉能成為肱股之臣?如果趙匡胤只有錢眼里的胸懷,又焉能締造一代盛世?“杯酒釋兵權”不過是后世腐儒對“權勢”二字的蹩腳揣測,是史籍不負責任的杜撰。

唐末以來,各地節度使的方鎮就是一個獨立王國,除了過年過節的時候給皇帝送上一筆供奉(學名“余羨”),其他事情根本不用聽命于皇帝,他們自己收稅、任命官員、訓練軍隊。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土匪:有人用泥土做成貨幣,有人因楊柳吐絮而征稅,有人甚至把稻草當做茶葉強行賣給天下黎庶。

大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這些節度使絲毫不見收斂,長此以往,五代十國的命運也許馬上就要在新朝重演。令人驚訝的是,趙匡胤確實很快就做到了“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讓這些刀頭舔血的暴徒放下屠刀。

如果沒有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又是怎么做到這些的呢?

符彥卿原是后周驍將,當年遼國入寇中原的時候,他曾把萬貫家財散給鄉人,號召大家奮起抗擊遼國入侵;后來,符彥卿累功出鎮天雄節度使;趙匡胤稱帝后,符彥卿照樣當他的節度使,而且位列大宋王朝三公,是地位較高的節度使之一。

宋朝事實》記載,大宋王朝建立后,符彥卿經常親自過問、清點稅收情況,想用多少錢,就從民間征多少稅,甚至發展到連宋太祖的余羨都克扣。至于轄內的政務,是不要指望這位節度使的,對他來說,只要有錢就可以贖罪,沒有錢,用犬、馬、鷹、豹也可以(符彥卿喜歡名犬、名馬)。

對付這樣一個貪婪的節度使,趙匡胤居然絲毫沒有加罪。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符彥卿入朝拜見皇帝,趙匡胤賜襲衣、玉帶、美人和名馬,又按唐賜功臣字之制賜“崇、仁、昭、德、宣、忠、保、正”八字。

在符彥卿看來,新任皇帝還是很靠譜的,自己不過是換了個皇帝送“余羨”而已,日子不會有太多變化。趙匡胤不但沒有謀求自己地盤的意思,還不斷給自己撥款興修水利,條件是現在大宋已經宣布廢黜了徭役,所有工程不得自民間征調民夫,要由自己手下的廂軍完成 。

就在符彥卿為境內工程做準備的時候,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方鎮派廂軍中的精壯者,史稱“精兵”,去外地從事建筑工作——全國都在興修水利,一些大的工程確實需要各節度使派兵協作完成。

聽起來廂軍是一種軍隊,實際上,廂軍是從民戶中抽出來的壯丁,大部分士兵拖家帶口,就為混口飯吃。廂軍中戰斗力最強的士兵是一些體格健壯、沒有家室的“城中少年”、“鄉間少年”,恰恰就是這些人,不但經常在軍隊里鬧事,還經常搞一些搶劫之類的娛樂活動,是城里、鄉里一害。

這一次很巧,體格健壯、沒有家室都是朝廷遴選“精兵”的標準。

對體格健壯、沒有家室的人來說,離開故鄉去京城工作并無多大害處,反正到哪里都從事搶劫;對符彥卿來說,這也不是什么離譜的事情,反正這段時間自己不用支付軍餉跟糧草,樂得耳根子清凈。

接下來的事情,符彥卿卻感覺不太靠譜了。

乾德元年二月,剛剛從趙匡胤那里領賞回來,這位皇帝就下詔斥責他執行力太差,不但自己是不法之徒,治下郡縣也未能大治(專恣不法,屬邑不治)。

鑒于符彥卿治理地方的能力太差,皇帝親自給符彥卿派來一批知縣。離譜的是,皇帝派來的這批知縣并不是七品芝麻官,而是一批朝堂上的實權派:右贊大夫(政府口秘書長級)、大理正(司法口副部級)、屯田員外郎(工程口正局級)、監察御史(雖為從八品,卻有權參劾宰相)……可憐符彥卿,以前見皇帝的時候就得對這些人點頭哈腰,現在一下子出現在自己地盤上。

幾位高官下車伊始就開始指手畫腳,還從京城調來一批同樣級別很高的“場務監官”負責本縣稅收,從此收上來的錢就與他節度使無緣了。

右贊善大夫周謂(皇帝的秘書長)奉命出知永濟縣,符彥卿身為節度使也不得不出郊相迎,周謂在馬上見了符彥卿,只是作了個揖,連馬都沒下(略不降屈)。這位周謂秘書長剛一到任就開始重審當地案件,連個招呼都沒打就把當年給符彥卿送錢、送名馬、送名犬的人都給咔嚓了。

在古代,司法、稅收權本是區域治權的象征,現在,堂堂天雄節度使、管內觀察使、大名尹、領大名府事的符彥卿,居然被幾個知縣給架空了。盡管名義上他們是自己手下的知縣,但這些人是皇帝欽點,跟天雄節度使可沒什么關系。

符彥卿忽然發現自己被趙匡胤忽悠了——此時,他的廂軍已經被調去修河堤了,精銳也送被皇帝拉去背磚頭了,他根本沒有反抗的實力了!

沒有了錢、沒有了權、沒有了軍隊,看你怎么跟我斗!

開寶二年(969年),有人檢舉符彥卿謀反,符彥卿被貶為鳳翔節度使。宋太祖馬上又以“彥卿患疾”為名要求他不必到鳳翔就任,來洛陽居住就可以了。可憐符彥卿,曾經擁雄師十萬,從此也只得忘情山水,不再過問政務。

符彥卿這樣的軍閥尚且坐以待斃,其他節度使只能任由趙匡胤“收其精兵”、“稍奪其權”。此后,大宋王朝軍權統一于中央禁軍,地方廂軍成為純粹的工程兵;方鎮節度使不能擅自任命縣尉,州縣治權也再次回到中樞朝堂。

對趙匡胤來說,解決個把符彥卿等只是細枝末節的技術性問題,沒有符彥卿可能還會有石守信,沒有石守信可能還會有王審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單純靠武力、權謀、欺騙肯定是不行的。

五代以來“兵驕而逐帥,帥強而叛上”,中原帝國變成了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人類已經退回到生存競爭的動物層次。如果所有人認同的服從方式不是妥協而只有暴力,這樣社會根本就不會有道德底線,既然劫掠是每一個人都認同的致富手段,金錢必然是社會惟一的信仰。

大宋王朝要想不覆亡唐之跡,在剝奪武將軍權之后必須改變這種惡劣的社會信仰,否則下一個反叛者遲早都會出現。或者說,只有所有人都鄙薄暴力,認同勞動才是創造財富的惟一手段,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社會大騷亂。

顯然,趙匡胤認識到了這一點。

暴力雖然卑鄙血腥,在聚斂財富、消滅異己方面確實有短平快的效果,如何才能讓天下人鄙薄暴力呢?

皇帝是一國之君,一言一行在帝國臣民眼中都是榜樣,如果為政者始終倡導并以身作則,無疑就能在天下形成這種風氣,久而久之也就會形成一種社會習慣。為了做到這一點,哪怕小題大做、哪怕借題發揮。

趙匡胤發揮的“小題”之一就是貨幣。

先交代一下事件的歷史背景。宋初鑄幣量不足,市場上的貨幣仍舊以五代貨幣為主,很多錢文上有舊時的年號。登基之初,趙匡胤曾諄諄叮囑宰相趙普,一定不能以前朝年號為新朝年號。

乾德年間的某24小時,趙匡胤突然發現了一枚舊時銅錢 ①上面印著“乾德”的字樣。這不是大宋王朝的年號嗎?

查證之下,原來自己的“乾德”年號曾是后蜀年號之一。趙匡胤非常生氣,據說為此還把宮廷里一個房間砸了個稀巴爛,又把宰相趙普叫來一頓臭罵,告訴趙普:你是一個不稱職的宰相,宰相當用讀書人,天下只有讀書人方能治之!

自此,趙匡胤開始推行徹底的以文治武政策,武將出身的人,即使在軍隊里也不得做一把手,必須在文官出身的官僚管理之下。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武將也很快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有將領甚至慨嘆:即使我能擊潰契丹、收回燕云十六州,也不若狀元鼎甲之榮!

如果暴力不為所有社會層面所接受,當然也就不會有人靠暴力搶奪天下!

趙匡胤發揮的“大做”,是身體力行和對子孫的約束。

陳橋兵變后大宋王朝善待后周遺孤,不僅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包括整個北宋的九位皇帝,沒有人對后周遺孤動手。我相信很少有人知道趙匡胤完成此事的方式,這種婦人之仁不符合某些治史者心目中的帝王雄才偉略,自然不可能像“杯酒釋兵權”一樣被廣而告之。趙匡胤曾以惡毒詛咒來約束自己的子孫——太祖勒石,這塊誓碑鎖在太廟之中,新任皇帝登基后才有資格入內跪拜,特摘錄內容如下:

及時,保全后周皇室子孫,縱然犯下謀逆之罪也只能令其自盡,不得拉到大街上去砍頭,更不得連坐家屬。

第二,不得殺讀書人,也不得殺勸諫皇帝之人。

第三,大宋王朝,不得增加農田之賦,此為永制。

凡我子孫,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這就是趙匡胤為大宋王朝歷代君王樹立的治國理念——容忍敵人、容忍異端。只有一個容忍異端的世界,才可能為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士農工商才可能獲得更多財富。如果社會風氣非此即彼、如果每個人都要無敵于天下、如果每個人都要消滅一切反對者(競爭),焉能為創新留下一絲一毫空間?

“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不一定全靠陰損的權謀。只要天下人都鄙薄暴力,事情就算辦成了!

可以用恩格斯的一句話總結這段歷史:“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由法律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點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筑,歸根到底都是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的。”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廢齋**的評論:

非常好的書,從金融的角度解釋了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別樣的眼光

2015-10-07 00:34: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比貨幣戰爭更系統的介紹了中國古代的金融戰爭,推薦!

2015-11-13 19:32:55
來自zklhrz**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部書,從金融的角度解讀歷史事件,令人耳目一新

2015-01-01 20:37: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期待下一步講講民國時期以及建國初期的金融史

2016-04-04 15:48:41
來自可似的**的評論:

在圖書館看過前兩本,所以對這本基本有個認識了,我覺得用陳校長的角度看歷史還是挺有意思的,至少這是有經濟學專業知識寫歷史的,不像現在動不動就穿越,動不動就歪歪。。。

2014-04-01 11:19:53
來自jianyon**的評論:

中國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財》天下之財,止有此數,不在民

2015-11-14 18:01:50
來自旭日不**的評論:

很不錯的圖書,想了解中國金融財政史的必備好書。很滿意的一次網購,正在拜讀,。人大校長的精品圖書

2016-03-20 20:31:44
來自泠璇**的評論:

通才的大作。另一個角度看歷史。經濟絕不是歷史的角落。金融的崩潰才是許多王朝更迭的推手。

2014-09-17 13:14:05
來自喵茗丫**的評論:

第一部缺貨啊。第二部也很好看。金融跟歷史都是我最愛

2016-01-22 11:40:58
來自無謂的**的評論:

從金融角度看中國歷史,很新穎!下次把第一部買上!

2015-12-15 22:07: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是一部不錯的普學金融知識,讀史可知未來,讀懂歷史的金融,可知現在的金融,更可知未來的未來金融歷史!

2014-12-06 00:10:02
來自非非生**的評論:

先在喜瑪拉牙上聽到了《中國是部金融史I》,覺得觀點很獨道,所以就買了I和II,真心覺得寫得不錯,關鍵是切入點獨道,通過貨幣制度及流通的歷史角度,全新解讀中國歷史。雖然有些觀點未必完全稱同,但是歷史著作的價值首在提供不同的解讀維度,多一種觀察維度就等于多一層理解,有益認識的豐富。記住了一個基礎觀點,財富不等于貨幣,貨幣只是財富的尺度,但絕非財富本身。好書!

2015-08-13 11:14: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老公買的,他現在對經濟,金融很感興趣,書包裝很好,都有塑封,印刷質量也很好,要是價格再多便宜點就更好了哈哈

2016-05-21 11:15:26
來自愛情迷**的評論:

從金融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就是關于財富分配的舞臺。。。

2014-12-20 13:27:53
來自1234567**的評論:

該商品已有989人評論《中國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財》天下之財,止有此數,不在民,

2015-10-18 11:45:51
來自anjell7**的評論:

天下之財,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解讀中國歷史鼎盛時代的天下財富再分配內幕與官民矛盾之真相!!!

2014-04-02 09:41: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啊,真的是特別受教,講道理我本不喜歡歷史書的,但是這一系列讓我看得特別起勁,也對金融有了更多的了解ww

2017-04-25 10:37:04
來自宋江人**的評論:

解讀中國歷史鼎盛時代的天下財富再分配內幕與官民矛盾之真相!看看以前的官僚是如何將老百姓的財富一點點放到自己腰包里的。歷史是鏡子啊!

2014-04-01 11:40:00
來自zhuyumi**的評論:

陳雨露教授是有良心的知識分子,這本書完全是以古諷今啊,天下之財不就是收入再分配嗎?封建官僚集團不就是既得利集團嗎?宋朝的一系列改革不就是今天的改革深化嗎?讀史是為了了解今天啊!!

2014-04-02 17:11: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被陳雨露先生《世界是部金融史》一書的精彩所吸引,逐把《中國是部金融史》和《天下之財》一并買了。拿到書后初翻了一下就愛不釋手,值得細細品味

2016-04-23 00:16: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最好先看完第一部,再看本書。視角很好,只可惜書中的數據來源缺乏考證,不是一本嚴格的歷史讀物,但對于我們理解金融卻大有裨益。要是能出第三部就更完美了。本書之從宋代講到明代,清代及以后的內容就沒了,建議作者能續寫,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現代金融。

2014-08-29 17:19: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書沒問題。但是我只能在這吐槽一下當當。我十一月的在當當買的商品的訂單信息都直接給我取消了,就是不讓給差評的意思唄!11月買了《金枝》,錯字滿篇,申請退貨3天,說是來取5天都沒來。我不退了。結果在已購商品里找不到我的訂單了,連差評也給不了了!牛!

2014-12-24 11:43:26
來自烏鴉彩**的評論:

此書是第一部的延續,雖然是本經濟學讀物,但書中的人物,故事都那么的熟悉。原來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是經濟學家。現在看來,若干次的改革,其實是膚淺的,但在那個年代也凸顯出經濟的規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此書內容豐富,涵蓋甚廣。值得推薦!

2015-03-02 16:38:27
來自落葉書**的評論:

從《中國是部金融史1》開始就一直追著這本書看,說實話,這本書應當同《貨幣戰爭》結合在一起看,《中國是部金融史》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俯瞰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貨幣戰爭》則是深入剖析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

2016-03-31 22:01:25
來自云水198**的評論:

中國是部金融史《天下之財》 這套書的全稱就叫做《中國是部金融史》這是第二本,講述的內容是從宋朝到明朝。估計如果這套書起名叫“中國金融史”,那肯定沒有幾個人會感興趣,不過這本書可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教材,而是和《明朝那些事兒》一樣的對歷史的解讀,這個比較讓人喜歡。

2016-05-05 09:56:5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