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1956—1966,1966—1976,1976—1986,1986—1996,1996—2006,2006—2013……
楊牧的詩創作,主要累積于原刊詩集十四種。各集收特定階段長短作品數十首,又以輯分,魚貫臚列,略識其時代先后,突出外在語境之表情與命意,則主題風格也可能隨時浮現,外加完稿年份各別注記,背景形跡更見顯著,則所謂詩集之為階段性創作之反省,或對未來的展望,其理自明。惟十四集出版年歲漸遠,早期原刊屢為絕版停印,因新鑄版型改以長編三部之方式陸續面世,即臺灣洪范版《楊牧詩集》三種(及時集出版于1978年,第二集1995年,第三集2010年)之由來。按此《楊牧詩選》(1956—2013)即根據以上三集總匯五百余首外加新作若干選編輯成,五取其一,改訂次第,概以時代先后排列,十年一期,隱去輯目與完稿年份,減低具體或主觀色彩,重現詩的歸屬于思維感受取舍之間。
1. 他們都在讀楊牧的詩,白巖松、梁文道、張新穎、楊照、駱以軍、陳德政、謝旺霖、張艾嘉、劉若英、袁凌……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感受中文的另一種可能。
2. 他“在島嶼寫作”,他的詩集已被諾獎評委翻譯,臺灣戰后重要的文學家之一,啟發幾代華文世界的詩人楊牧,繼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后書》面世之后,“楊牧六十年詩選”也終于來到大陸。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于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后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后期同學有余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后引領臺灣文壇的作家。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并曾分別于北美、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后進無數。
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以及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后書》。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重新詮釋、紀錄六位臺灣文壇重量級文學家(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以及楊牧的生命與創作歷程),其中楊牧電影,即《朝向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代序
1956—1966]
水仙花
腳步
你住的小鎮
沉默
星問
行過一座桃花林
逝水
花落時節
崖上
青煙
日暖 代序
1956—1966]
水仙花
腳步
你住的小鎮
沉默
星問
行過一座桃花林
逝水
花落時節
崖上
青煙
日暖
樹聲
斷片
給時間
微諾城以西
在黑夜的玉米田里
1966—1976]
延陵季子掛劍
續韓愈七言古詩《山石》
武宿夜組曲
流螢
屏風
微辭
雨意
預
十二星象練習曲
風在雪林里追趕
情歌
讓風朗誦
玄學
神學
秋祭杜甫
九月廿七日的愛密麗 狄謹遜
我們也要航行
瓶中稿
林沖夜奔
白頭吟
孤獨
水神幾何
問舞
答舞
蘆葦地帶
熱蘭遮城
月光曲
禁忌的游戲1
禁忌的游戲2
禁忌的游戲3
禁忌的游戲4
1976—1986]
風雨渡
味吉爾
挽歌一百二十行
鄭玄寤夢
從沙灘上回來
花蓮
海岸七疊
學院之樹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秋探
霜夜作
未完成的三重奏
春歌
昨天的雪的歌
樹
俯視
急流
巫山高 Mount Rainier 1983
行路難
1986—1996]
致天使
復活節次日
懷念柏克萊
蛇的練習三種
悼某人
寓言:黃
喇嘛轉世
客心變奏
無端
代箋
故事
連續性無伴奏隨想曲
戲為六絕句
時光命題
長安
孤寂 一九一○
象征
仰望
松下
拾起
細雪
1996—2006]
卻坐
水妖
三號風球
為抒情的雙簧管作
藿香薊之歌
和棋
主題
兔
論詩詩
近端午讀Eisenstein
平達耳作誦
戰爭
子夜徒歌
介殼蟲
沙婆
隰地
池南荖溪
佐倉:薩孤肋
蜻蜓
隕萚
蠹
2006—2013]
松園
與人論作詩
形影神
云舟
蕨歌
歲末觀但丁
琴操變奏其九
希臘
遺忘
作者代序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 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 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 / 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年齡(窗外在下雨,點滴芭蕉葉 / 和圍墻上的碎玻璃),籍貫,職業 / (院子里堆積許多枯樹枝/ 一只黑鳥在撲翅)。他顯然歷經 / 苦思不得答案,關于這么重要的/ 一個問題。他是善于思維的, / 文字也簡潔有力,結構圓融/ 書法得體(烏云向遠天飛) / 晨昏練過玄秘塔大字,在小學時代 / 家住漁港后街擁擠的眷村里 / 大半時間和母親在一起;他羞澀/ 敏感,學了一口“臺灣國語”沒關系 / 常常登高瞭望海上的船只/ 看白云,就這樣把皮膚曬黑了 / 單薄的胸膛里栽培著小小/ 孤獨的心,他這樣懇切寫道: / 早熟脆弱如一顆二十世紀梨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 對著一壺苦茶,我設法去理解/ 如何以抽象的觀念分化他那許多鑿鑿的 / 證據,也許我應該先否定他的出發點 / 攻擊他的心態,批評他收集資料 / 的方法錯誤,以反證削弱其語氣/ 指他所陳一切這一切無非偏見 / 不值得有識之士的反駁。我聽到/ 窗外的雨聲愈來愈急 / 水勢從屋頂匆匆瀉下,灌滿房子周圍的 / 陽溝。唉到底什么是二十世紀梨呀─ / 他們在海島的高山地帶尋到/ 相當于華北平原的氣候了,肥沃豐隆的 / 處女地,乃迂回引進一種鄉愁慰藉的 / 種子埋下,發芽,長高 / 開花結成這果,這名不見經傳的水果 / 可憐憫的形狀,色澤,和氣味 / 營養價值不明,除了 / 維他命C,甚至不象征什么 / 除了一顆猶豫的屬于他自己的心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 這些不需要象征─這些 /是現實就應該當做現實處理 / 發信的是一個善于思維分析的人 / 讀了一年企管轉法律,畢業后/ 半年補充兵,考了兩次司法官…… / 雨停了 / 我對他的身世,他的憤怒 / 他的詰難和控訴都不能理解 / 雖然我曾設法,對著一壺苦茶/ 設法理解。我相信他不是為考試 / 而憤怒,因為這不在他的舉證里/ 他談的是些高層次的問題,簡潔有力 / 段落分明,歸納為令人茫然的一系列 / 質疑。太陽從芭蕉樹后注入草地 / 在枯枝上閃著光。這些不會是/ 虛假的,在有限的溫暖里 / 堅持一團龐大的寒氣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關于 / 公理和正義。他是班上穿著/ 最整齊的孩子,雖然母親在城里 / 幫傭洗衣─哦母親在他印象中/ 總是白皙的微笑著,縱使臉上 / 掛著淚;她雙手永遠是柔軟的/ 干凈的,燈下為他慢慢修鉛筆 / 他說他不太記得了是一個溽熱的夜 / 好像髣髴父親在一場大吵鬧后 / (充滿鄉音的激情的言語,連他/ 單祧籍貫香火的兒子,都不懂) / 似乎就這樣走了,可能大概也許上了山 / 在高亢的華北氣候里開墾,栽培 / 一種新引進的水果,二十世紀梨/ 秋風的夜晚,母親教他唱日本童謠 / 桃太郎遠征魔鬼島,半醒半睡/ 看她剪刀針線把舊軍服拆開 / 修改成一條夾褲一件小棉襖/ 信紙上沾了兩片水漬,想是他的淚 / 如墻腳巨大的雨霉,我向外望/ 天地也哭過,為一個重要的 / 超越季節和方向的問題,哭過/ 復以虛假的陽光掩飾窘態 作者代序
長久以來,我習慣為一首詩之完稿即附筆紙末將日期記下,覺得是為時間作見證,感謝它終于允許我從容收束一件工作;為了感謝,或許還有慚愧和悔罪的心情,為這工作之未能更趨。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們心神向往的境界大致可以指認,而且屢次參差浮現,在那尋覓,反復來回的過程里。然而,為什么就只牽涉時間年份而獨對空間付之闕如?現在我設想自問,承認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事。但好像不知道從哪24小時就開始了,設定我工作環境的空間忽然失去了重要性,不但所謂史跡勝地從此不再必然突出為思維之開展起興,即不凡的山嵐海氣也都定向自持,不必非為我們創作的心象神思張懸抒情或敘事的大幕背景不可。
有一年春天或也許是冬天將盡的時候,我獨自驅車過北美洲一大島中央山地。出發后隨林相改變,很快就感覺山路寒氣漸濃,轉折升高,則路邊早已滿積昨宵殘余,未融的白雪,不久看到迎面又有新雰飄至,能見度愈差,乃將車暫停路邊一巨松下,前臨斷崖,瞬息只見白茫茫一片,谷底森林盡陷雪中。我自忖此刻獨自一人,果然誰也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誰也找不到我了,在雪花六出飄舞的異域荒山:自由,獨立。良久打開車門踱出,則天地遠近澒洞寂寞了無聲息。山嶺逐漸現形,早雪俄然停止,浮云詭譎,紛紜舒卷。許多古典詩賦的形象和節奏不斷涌向心頭,須臾又仿佛天籟賁起,化為長歌,綿亙納入無垠時空之外,提醒我須趕快誠實地索引,使用,贊頌。然而我還是決定,這一刻的體驗悉歸我自己,我必須沉默向靈魂深處探索,必須拒斥任何外力的干擾,在這最真實,震撼,孤獨的一刻,誰也找不到我。
我確定當我獨自隱身山中躲避那風雪的時候,感受大自然之威勢固然不免,也體會到它的溫柔和教人畏懼的美。我心并不平靜,可能為那近乎抽象的美所以不安,但似乎更為一種紛至沓來的文字所干擾,原來當時簇擁過我懦弱的心坎的正是一些完好,自古保存至今,難忘的經典辭藻,“雨雪漉漉,見晛曰消”、“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列形”之類競以恍惚的形狀快速穿過針葉林木往復回旋若有意攜我朝谷壑深處隱藏,使我目不暇給,才覺悟這一刻我必須奮起拒斥書上來回交擊的文字,必須選擇直指那清虛純潔的本體,向大自然乞援。
我曾私自以為那空山雪霽對我是一種譬若宗教儀式的體驗,以為我曾經感覺因此接近了或類神似大化的啟示。但我也始終覺得好奇,若非當時我下決心拒斥外力侵凌,不知道還有多少文字即將以詩賦的姿態蜂擁來襲,而那些文字是不是因此就更能自古存活長久到現在,比當時為我就地拒絕,排斥的形跡更讓我永遠記憶,甚至更能規范我的工作而不至于遺忘?
楊牧于2014年7月
◎ 詩歌選讀
白巖松——臺灣著名詩人楊牧的詩集,它讓我們感受到中文的另一種可能。生活不只是眼前,還有詩與遠方,所以讀讀詩,活得有點詩意。
梁文道——(2009年3月26日,梁文道在北京大學演講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即席朗讀臺灣楊牧的一首詩《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真實姓名和號碼……”
杜維明——以我們大家對他的了解,他是一位把詩歌當做生命的詩人,一位學養非常深厚的詩人,他的詩的敏感度特別值得大家的贊賞,可以說是代表了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方知識,民族的氣息非常濃烈。他可以說幫助臺灣建構了一所大學,他在這所大學里服務了很長時間,就是現在臺灣的東華大學。
陳平原——我對楊牧詩歌的理解受惠于我的一位朋友,他對楊牧崇拜得五體投地,總說楊牧是現代漢語詩偉大的詩人,而且不允許我加之一。我在臺灣的朋友說過一段話特別令我受感動,他說楊牧先生的詩的寫作,讓我們知道尊重知識,知道寫詩有一種精神系統在里面,而不是一觸即發的行為。
陳芳明—— 一行詩,一段文字,一則論述,一首譯詩,都可視為生命里有機的內在連結。每種文體,每種技藝,形成詩人靈魂的巨大象征。楊牧孜孜不倦致力一個詩學的創造,進可干涉社會,退可發抒情感;兩者合而觀之,一位重要詩人的綺麗美好與果敢氣度,儼然俯臨臺灣這海島。
奚密——楊牧是一位革新者,一位巨匠。以其對世界文學、文化和歷史的深度介入,他的詩作有著其他現代的漢語詩人,或甚至現代漢詩史上無與倫比的多樣性和深度。 ……讀者能隨他而思索,深入詩中,深入到他的性靈和情愫之中,并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及其對人類的究竟意味。
楊照——《奇來前書》的指涉,相對來說是比較對外的,感覺外面不斷有新奇、不能理解的東西來到眼前與心中。《奇來后書》這個系列,其好奇心是偏向自我的,是一個長遠對于自我追求的再探索。……“我以為我可以重新來過,無窮盡的開始,結束,又開始。”這簡短的話,幾乎就是“奇來前后書”的創作宣言。
詩人用詞有很深的古典文學功底,慢慢品讀收獲很大。
楊牧是我喜歡的臺灣詩人之一。其確實是位天才,在散文,詩歌上的成就,相當可觀。
不錯,很有意境,詩歌還是看中國的好。國外的經過翻譯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本書是白巖松推薦的,確實重新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不同的字組合在一起,竟然如此神奇。
楊牧大師的詩歌,我覺得是臺灣詩壇最好的,藝術性極強,有哲思、音樂性和舒服的節奏!
喜歡痖弦洛夫楊牧陳黎的詩,這次得見豈能不收?
這套圖書是搞活動的時候,給自己看的一套書,非常棒,我非常喜歡。
包裝完整,書是正版質量很好,已多次購買,值得推薦
最喜歡的現代詩人之一,雖然有點貴,但是正版,非常好,強烈推薦
因為劉若英張艾嘉她們念他的詩,才買的。我還是最愛顧城。
我們生活在沒有詩,也沒有詩人的時代,我們真是悲慘。因為我們不再思考。所以,難得看到這樣的詩集。
挺好,有些地方看不懂,估計要聯想歷史背景之類的
廣師大的書一如既往的精美,楊老師的詩還是可以看看
楊牧詩選美好與果敢氣度,儼10然俯臨這海島。F奚密——楊牧是一位革新者,一位巨匠。以其
楊牧詩選,賦予人無限的想象力。類似布藝的封面更具吸引力,紙質印刷排版都很好,推薦購買!
因為有客人找這書,我就買了覺得應該不錯雖然我不喜歡詩歌
臺灣詩人楊牧先生的詩選,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一直心儀,遇上做活動毫不猶豫買下了,非常喜歡。
楊牧進入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系,獲博士。此時越戰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柏克萊大學而是60年代反戰運動的領導者,抗議美國政府介入越戰。這使得楊牧感受到美國身為高度文明國家,卻同時也投入血腥戰爭的矛盾。1972年后更改筆名 為「楊牧」。在改換筆名之后,其作品風格亦為之一變;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靜與含蓄,并且開始有了關心現實問題的作品。由憂郁沉靜舒一己之懷,轉而介入及批判社會。楊牧曾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變是一種痛苦的經驗,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實。」這是楊牧開始關注社會人世的關鍵。1984年之《交流道》即隨筆式地紀…
『我在風中,想象你正穿過人群,竟感覺我十分歡喜,這種等待...』
有些大陸詩人漸漸消失遠離的古樸厚味,文字素雅好多不常用的字但是想想不同俗,第一次讀到楊牧的詩,希望出個全集吧,選集有點少哦,書很精美適合藏閱
凡是人們說好的詩都想拿來看看。近期看了楊牧翻譯的葉芝部分詩作,覺得有的地方很好,比如麗達與天鵝,很讓人回味。
沒有壓折到書,非常滿意,快遞也很快,特別滿意這點。買送給朋友的,有個透明的外包裝實在是太好了,本來以為當當沒有自營賣這本書很失望沒想到后來還是被我找到了,很棒很開心,
對近現代詩的了解確實不多,但楊牧先生的這本詩集確實讓人感覺不一樣,適合放在枕邊時常閱讀
這套書很有古味,即使打折,我依然覺得很貴,因為,這幾年嘛,出版商的定價太高了,你再打折也是坑老百姓的錢,是這樣子的,太喜歡這本書,裝幀設計,古樸大氣
商品介紹里這本書的封面很喜歡,可是為什么收到的卻是另一種包裝的書?書皮是淺綠色的那種,雖然有質感,但是不喜歡,如果不是工作失誤拿錯了書,建議商家把介紹里的圖片換成符合實際情況的。內容應該都一致吧,已經開始看了。
自己的書柜有很多詩人的詩集,但收到《揚牧詩選》(為了珍藏)并用手撫摸它的時候,除了從理性上感知到這是一本書(詩集),更多的會下意識感覺到針葉林木的綠意甚至氣息。尤其讀完開始部分簡短的“代序”,進而很快就引出各個年代一首首經典詩歌,讓人有一種與老友相坐無需贅言客套的自由與熟悉。楊牧的詩,是每一個愛好文學的人不可錯過的食糧。感謝裝幀設計,陸智昌。
開始接觸楊牧先生是因為白巖松先生的推薦,人應該過著一種有詩意的生活,仰慕先生的散文和詩都寫得超棒的,特別珍惜楊牧先生的《奇來前書》和《奇萊后書》,當然還有《楊牧詩選》,真的寫得很美好,讓人感覺很舒服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