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瀟瀟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圖書
人氣:21

瀟瀟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

李元洛先生精彩收官之作,帶你領略清詩之美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  
  • 作者:[李元洛]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古典流連系列
  • 國際刊號:9787515347790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8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清詩是中國古典詩歌后的輝煌,李元洛先生喻之為落霞與晚潮。它的整體成就與海拔高度當然不及唐詩宋詞,但卻遠勝元明之詩,是僅遜于唐詩宋詞兩座入云高峰的又一座高峰。本書并非清詩觀止,因為許多名詩人名作品并沒有依序入列,一如此前的唐詩、宋詞、元曲之旅,作者“將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生活熔于一爐,將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合為一事”,記敘和抒寫了一些情動于中的詩人與詩作,抒寫了對清詩的個人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開絕了清詩的當下意義和現(xiàn)代價值。

編輯推薦

作為“古典流連系列”的第四部作品,《瀟瀟風雨滿天地:清詩之旅》是李元洛先生的力作,為該系列圖書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也是老先生的精彩收官之作。清詩的聲名雖不及唐詩宋詞元曲,但實際上,清詩可說是唐宋詩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不僅是大江晚潮,而且是高峰落照時分的絢麗晚霞,有待我們游目騁懷,傾心欣賞。

作者簡介

李元洛,湖南長沙人,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多所大學名譽教授與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在海峽兩岸出版《詩美學》《紅紫芳菲——詩詞經(jīng)典導讀》《寫給繆斯的情書——臺港與海外新詩欣賞》等詩學著作十余種,《書院清池》《穿越唐詩宋詞》《風騷百代——詩文化大散文》等散文集十余種。他對唐詩、宋詞、元曲和清詩的解讀直抵作品的靈魂,注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家的獨特人格。中國青年出版社已出版其《萬遍千回夢里驚:唐詩之旅》《曾是驚鴻照影來:宋詞之旅》《風袖翩翩吹瘦馬:元曲之旅》《浪漫芬芳:穿越千百年仍活色生香的愛情詩詞》。

目錄

文雄

多情才子 無雙國士

碧海青天夜夜心

風塵俠女 詩國名姝

青泥中的蓮花

矛盾的靈魂 人生的苦酒

撐天立地古今情

一代才人的悲歌

避席畏聞文字獄

世家原自重文章

友誼地久天長

三百年前舊板橋

千古文章未盡才

通向現(xiàn)代的橋梁

盛世悲音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劍氣與簫聲

千秋不死的英魂毅魄

巾幗英豪

民族精英 詩界巨子

壯士橫刀 美人挾瑟

國士與巨人

晚潮與落霞

后記

在線預覽

滄海橫流中的堅守

明末清初,是一個地坼山崩的時代,是一個鐵血交飛的時代,也是一個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的時代。這個時代,是一座精鋼萬煉的熔爐,也是一座人鬼立判的煉獄。許多人平日大言高蹈,一旦被投入熔爐,便化作一堆破銅爛鐵;許多人平日位高權重,一旦被投入煉獄,便顯形為一群牛鬼蛇神。但是,在風雷激蕩的大時代中,在滄海橫流的罡風苦雨里,不少人還是顯示了他的松柏節(jié)操,冰霜品格,英雄志略,鋼鐵脊梁。他們或為奇女子,或為偉丈夫,他們是永遠也不會被時間磨蝕的真金,有的人還留下了金子一樣永遠也不會生銹的詩篇。

清代才子袁枚有《謁岳王墓作十五絕句》,其中第十首寫道:“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他贊美抗拒外侮的宋代岳飛和明代于謙,也許是為了避忌,他沒有提到也與西湖相映生輝的時間較近的抗清烈士張煌言。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他時年二十五歲,與錢肅樂等人于邑中起兵,堅持抗清斗爭達二十年之久,“三度閩關”“四入長江”“光復名城三十座”“潛行窮山二千里”。順治十六年乙亥(1659),他與鄭成功會師從海上攻入長江,分兵蕪湖,收復四府三州二十四縣,江南半壁為之震動,驚恐之下的順治帝竟一度欲退回東北。然而,天意難回,人謀不臧,抗清失敗,大勢已去,這的一面抗清旗幟也只得在凜冽的朔風中愴然落下,張煌言解散舊部后隱居于南天懸岙島(今浙江象山縣南),一度入普陀為僧。康熙三年(1664),因清廷窮搜,叛徒出賣,他于隱居之地被捕,當年九月就義于杭州,時年僅四十四歲,那是生命中過早的句號,青史中永恒的驚嘆號。

張煌言的生命乃是一首壯烈的詩,他無意做詩人卻成了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使許多號稱詩人者相形之下黯然失色。“赤羽飛馳露布嘩,銅陵西去斷胡笳。橫流錦纜空三楚,出峽霓旌接九華。歌吹已知來澤國,樵蘇莫遣問田家!前驅(qū)要識王師意,劍躍弓鳴亦謾夸”,這是他攻入安徽時所作的《驛書至偏師已復池州府》,全詩既慨當以慷,又憂思難忘。可惜性格剛愎自用的鄭成功不聽張煌言與大將甘輝的意見,堅持圍攻南京,以致功敗垂成。甘輝戰(zhàn)死,成功退出長江,蕪湖上游的張煌言成了孤懸敵后的孤軍,兵敗后只身突圍,他有《生還》組詩四首以記其事。如及時首:“落魄須眉在,招魂部曲稀。生還非眾望,死戰(zhàn)有誰歸!蹈險身謀拙,包羞心事違。江東父老見,一一問重圍。”犯難履險,九死一生,但他絕非心有余悸,而只有大功不成的遺憾。此后,他仍召集義民,耕屯自衛(wèi),直到驚聞鄭成功在臺灣去世,他在慟哭之余才將義兵遣散,于南田的鄉(xiāng)間隱居不出。

張煌言最動人的詩,是被捕后與就義時的絕筆之作。康熙三年(1664)七月被捕,八月被押杭州,途經(jīng)故里鄞縣時,百姓圍觀而揮淚送行者達數(shù)千人。他作有《甲辰八月辭故里》二首:

義幟縱橫二十年,豈知閏位在于闐。

桐江空系嚴光釣,震澤難回范蠡船。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傳。

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guī)煛?/p>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早在南明政權覆亡之前,張煌言就多次以死自誓,從前之所以還有“生還”之想,是因為大廈尚未傾頹,而后,他就決心將別名武林的杭州作為的歸宿之地,而與謚武穆的岳飛和謚忠肅的于謙為伴了。他同時所作的七絕《憶西湖》,可以與上述二詩互參:“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其時浙江總督趙廷臣多次勸降,云如歸順清廷將授予兵部尚書之職,相當于今日中央正部級高干之國防部長,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功名利祿,但張煌言卻斷然拒絕:“父死不能喪,國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至此,速死而已,何必多言!”如此堂堂烈士,慷慨赴死,不惟貳臣羞慚,志士哀痛,浩氣長存,青史永在,而且是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7-11-07 19:19:1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