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無法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喜歡的物品總是念念不忘,立馬就要買到手?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緒,讓珍視的伴侶瀕臨崩潰?減肥遙遠無望,擺脫不了眼前一頓美食的誘惑?工作嚴重拖延,還在沉溺于社交網絡和在線游戲?快買快賣導致投資頻頻失利?本書告訴你:自控不僅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選擇。看到第二顆棉花糖,自控便無須努力。
自控力與意志力的熱論都源于50年前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論一經報道便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場心理學著名的實驗卻遭到了極大的誤讀。《棉花糖實驗》是實驗設計者、自控力之父沃爾特 米歇爾對實驗來龍去脈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眾對棉花糖實驗的普遍誤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對從孩子的養育、雇傭新職員,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個人決定的明智建議。
一次棉花糖實驗,就能預知孩子的未來!
缺乏自控力,再聰明的孩子都沒用!自控力是比智商更重要的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因為再聰明的孩子也要考試,少吃一塊棉花糖,好的大學任你上!
你聽了那么多版本的棉花糖實驗,不如聽棉花糖實驗之父自己說!
這項實驗并非只針對小孩子,所有人在面對人生中的“棉花糖時刻”時都能派上用場。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及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余曉靈、時間管理與習慣養成專家,“100天行動”發起人戰隼、哈佛大學榮譽教授,暢銷書《語言本能》作者史蒂芬 平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 卡尼曼、情商之父丹尼爾 戈爾曼集體盛贊!
湛廬文化出品。
沃爾特 米歇爾
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在人格的結構、過程和發展以及自我控制等領域的研究十分著名。
自1962年起,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擔任教授并主持講座長達21年,“棉花糖實驗”便始于斯坦福大學附屬的一所幼兒園。實驗以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預測出參與實驗的兒童日后生活幸福與成功的相關性,使得米歇爾成為延遲滿足和自我控制研究的鼻祖。
近半個世紀,在棉花糖實驗上延伸出了無數有關自我控制的研究和書籍。米歇爾因對自控力、延遲滿足、意志力的研究,于1978年獲頒美國心理協會臨床心理學組“杰出科學貢獻獎”,該獎項于1982年再度頒發給米歇爾。1983年,他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并擔任羅伯特 約翰遜 尼文主席一職。
[目錄]
推薦序 棉花糖決定未來的奧秘
引 言 棉花糖實驗50年
及時部分 源起:孩子們如何實現自我控制
01 初衷
你知道的棉花糖實驗只是冰山一角
02 選擇
自控不是硬扛,而是運用策略抵抗誘惑
03 大腦
激活理性的冷系統,抑制沖動的熱系統
04 家庭
媽媽越強勢,孩子越難等待
05 習慣
運用“如果-那么”計劃,讓自控不再是“受控”
06 信任
相信還會有第二顆棉花糖,等待才有意義
07 培養
自控力來自基因,但它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煉增強
第二部分 拓展:自控力如何成就更成功的人生
08 掌控
成功的自我控制,源于一種“我就是能”的信念
09 自我
想象未來的自己,讓決策更關注結果
10 時間
轉變時間觀,對未來充滿期許的人自控力更強
11距離
以墻上一只蒼蠅的視角看待一切,冷卻誘惑的熱刺
12 人際
敏感的心更易受傷害,高自控者擁有更滿意的人際關系
13 情緒
抑郁源于過分考慮未來后果,快樂的人自控力更強
14 動機
自控并非無處不在,聰明人也會做出愚蠢的行為
15 社交
自控能冷卻孩子的攻擊傾向,成為社交關系中的潤滑劑
16 恐懼
克服恐懼,需要重獲自控力
17 熱愛
意志力會疲勞,但熱愛讓你持續抵抗各種誘惑
第三部分 實施:棉花糖實驗如何啟發更好的學校與父母
18 學校
培養自控應從娃娃抓起,學校教育是手段
19 父母
自主的孩子更有優勢,父母是好的榜樣
結 語 “我思,故我可以自控”
致 謝
譯者后記
[精彩樣章]
孩子們是如何抵擋棉花糖的美味誘惑的
當我們在 20 世紀 60 年代設計這個實驗時,我們并沒有記錄下孩子們的表現。但在20 年后,為了記錄棉花糖實驗的過程以及呈現孩子們在等待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策略,我曾經的一位博士后莫妮卡 羅德里格斯(Monica L. Rodriguez)在智利的一所公立學校內使用了隱型攝像頭去拍攝5~6歲的兒童。莫妮卡采用的步驟和我們在原來的試驗里所運用的步驟一樣。
“傻笑”的伊內茲
首先出場的是伊內茲——擁有一雙閃亮的大眼睛的可愛的一年級孩子, 她的表現非常認真。莫妮卡安排伊內茲坐在學校里一個很普通的實驗室里的小桌子旁,伊內茲選擇了奧利奧餅干作為她的獎勵物。桌子上放著一個小按鈴以及一個晚餐盤大小的塑料碟子,碟子的一端放著兩塊餅干,另一端放著一塊餅干。因此,可以即刻和延遲獲得的獎勵物都留給了孩子,這是為了讓孩子確信只要他們克服心理誘惑(愿意等待),他們就真的可以拿到獎勵物,同時也是為了強化他們內心的沖突感。另外,桌子上沒有任何其他東西, 也沒有玩具或者其他可以使他們在等待時分散注意力的有趣物品。
在得到選項后,伊內茲有非常強烈的意愿去得到兩塊而不是一塊餅干。她明白莫妮卡不得不走出房間去做一些別的工作,但是只要她按下按鈴就可以把莫妮卡喚回來。莫妮卡試著讓伊內茲按了幾次按鈴,以證明只要她一按鈴莫妮卡就會回來。之后,莫妮卡給伊內茲解釋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如果伊內茲能夠堅持等到她回來,就可以得到兩塊餅干。如果她不想等待, 她可以隨時按下按鈴,但是只要她按下按鈴或者開始吃餅干又或者離開了椅子,她就只能得到一塊餅干。為了確認伊內茲理解了實驗的規則,她還被要求重復了很多遍規則。
當莫妮卡退出房間后,伊內茲馬上陷入了一種痛苦中,這種痛苦伴隨著的是她越來越難看的臉色以及明顯可以看得出的那種不舒服感,甚至到了要落淚的地步。之后她瞥向了餅干,狠狠地盯了它們數十秒后陷入了沉思。突然,她將手伸向了按鈴,但是當她就要碰到時,突然又停了下來。她的食指小心翼翼、試探性地在按鈴上徘徊,將要碰到卻又不想去觸碰,一次又一 次,像是自己在和自己玩。之后,她又把自己的小腦袋從按鈴和碟子那邊轉了回來,開始大笑起來,好像是在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用拳頭堵住了自己的嘴,以避免自己大聲咆哮,臉上洋溢著自我慶祝的笑容。所有人在觀看完這段影像后都為伊內茲的這種移情能力而驚嘆,甚至大笑。在結束了“傻笑”后,伊內茲又繼續玩弄著那個按鈴,但是現在,她開始交替地豎食指輕輕地 對自己噓聲——她將食指放在了緊閉的嘴唇上,小聲低語著“不要,不要”以警示自己,好像這么做就可以阻止自己似的。20 分鐘過去了,莫妮卡“處理完事情”回來了。但是,成功后的伊內茲并沒有選擇立刻吃掉餅干,而是得意洋洋地將兩塊餅干都裝在一個袋子里帶走了,因為她想把餅干帶回家, 把她的成功展示給自己的媽媽看。
敲椅子的恩里科
另一個小朋友恩里科年齡大一點,他穿著一件彩色T恤,有著英俊的 臉龐和整齊的金色劉海,他在等待的過程中非常耐心。他把椅子挪到離桌子很遠的地方,椅背靠著墻。之后他開始不停地敲打椅子,同時又以一種百無聊賴的眼神盯著天花板,急促地呼吸著,似乎正在享受著自己制造出來的響亮的撞擊聲。他持續擊打著直到莫妮卡回來,最終得到了兩塊餅干。
“啞劇演員”布蘭卡
布蘭卡則用一種安靜的如啞劇表演般的自我交流使自己保持一種忙碌狀態,就像卓別林在進行一場獨角戲的演出一樣,她小心地指導著自己在等待過程中應該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甚至假裝伸出手放在鼻子前去聞那根本不存在的餅干。
“科學家”哈維爾
哈維爾是個有著極強洞察力又非常聰明的男孩,他把所有的等待時間都用在觀察這個謹慎的科學實驗上了。他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著一種高度專注的神情, 仿佛在測試自己能夠以多慢的速度在不把按鈴弄響的情況下將其拿起。他把按鈴拿到了頭的上方,專心地斜視著它,然后又把按鈴放在離自己盡可能遠的桌子上,他努力把整件事做得盡可能漫長。這在心理控制層面上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他看起來就像個訓練有素的小科學家,正充分展現著自己的想象力。
舔奶油的羅伯特
莫妮卡把同樣的要求給了羅伯特—— 一個穿戴非常整潔的6歲男孩: 他穿一件米黃色的學生夾克,黑色領帶搭配著白色襯衫以及一頭精心梳理的頭發。莫妮卡一離開,羅伯特就迅速打量起了那扇門,以確認門是否緊閉。之后他迅速地“調查”起了放餅干的小盤子,舔了一下自己的嘴唇,拿起了離自己最近的那塊餅干。他小心翼翼地把餅干掰開,白色的奶油從中流出, 然后他歪著頭開始用舌頭一絲不茍地舔著奶油,其間,他曾有一秒的停留, 用微笑的神情贊許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將里面的奶油都舔干凈后,他非常有技巧地將餅干的兩半又合了起來,再將這空心的餅干小心地放回盤子里。此時,他的臉上更是掩飾不住的喜悅。之后,他又用同樣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了剩下的兩塊餅干。在將餅干內部清空后,羅伯特馬上將它們放回盤子里,并仔細地對餅干進行擺放,努力使它們回到原來的位置,并保持原狀。同時,他還檢查了周圍的環境,確認一切都和原來一樣。就像一個擁有技巧的演員,羅伯特慢慢地把頭沉了下去,用右手手掌拖著傾斜的下巴和面頰,手肘靠在桌子上。之后,他又將自己的表情轉變為一種無辜的樣子, 用他充滿信任感的大眼睛,帶著童真的美好,充滿期待地望著門。
羅伯特的表現使得每一個觀看視頻的人都忍不住為之大笑、歡呼鼓掌。有一次,一位來自一所美國頂級私立大學的教務長也發出了贊許的歡呼聲:“以后他有能力考到我們學校的話,我會考慮給他一份獎學金!”我可不認為他是在開玩笑。
[各方贊譽]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棉花糖實驗發現二者的平均數五歲可能會讓我們看到一個人未來的大致命運。《棉花糖實驗》的作者米歇爾教授集50年來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自控與延遲滿足對一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意義。它以科學心理學的證據驗證了中國文化的傳統智慧:戒生定,定生慧!它不光可以指導我們培養積極陽光、蓬勃向上的孩子,也能為當下物質消費的快餐文化提供一種警醒。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棉花糖實驗》是我今年讀到的有價值的心理學專著,在海量的信息與建議中,其嚴謹縝密的學術性與貼近生活的實用性,足以讓我終身受益。我相信,只要用心閱讀此書的讀者,都會開卷有益。
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經過半個世紀歷練而成的《棉花糖實驗》,被稱為自控力養成的圣經真是名副其實。閱讀本書后,我想: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知道”培養自控應從娃娃抓起,學校教育是手段“;作為父母應該明白”自主的孩子更有優勢,父母是好的榜樣“。
余曉靈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棉花糖實驗》記錄著近50年來對自控力的研究成果。本書告訴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來改變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科學的策略能幫助我們修改原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知識改變命運,并不是空話。
戰隼
時間管理與習慣養成專家,“100天行動”發起人
沃爾特 米歇爾是20世紀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棉花糖實驗》這本書會讓他成為本世紀有影響力的人。
史蒂芬 平克
哈佛大學榮譽教授,暢銷書《語言本能》《心智探奇》作者
棉花糖實驗的諸多發現已經成為心理學史上洞見的研究成果。《棉花糖實驗》這本書將會改變你對人性的看法。
丹尼爾 卡尼曼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作者
《棉花糖實驗》以迷人的筆調講述了一則科學故事,并告訴我們,這項實驗并非只針對小孩子,所有人在面對人生中的棉花糖時刻時都派得上用場。這本書不僅精彩絕倫,而且充滿對生活的啟發。
丹尼爾 戈爾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經典著作《情商》作者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好書,值得一看
很不錯,這次很快
很不錯啊,第二次買了
很喜歡在當當買書,因為當當網上的圖書很多,品類很全,而且書的質量也很高,俺是經營少兒書店的,基本百分之八十的圖書都是在當當上購進的,圖書的價格比當地的圖書城批發價還便宜。所以我很快就成為鉆石會員,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很不錯的圖書,很喜歡,會繼續光顧成為終生客戶。
。。。。。。。。
書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書很好!!
心理學的經典作品,很值得細讀和學習
書本甲醛味太濃了
一直都在這里買書,很好,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一本好書,講座上老師推薦,了解自制力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
對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啟發
自己看了一下,覺得很不錯
書很好!!
好書慢慢讀慢慢讀好書
快遞員極差,當當上買這么多書,第一次碰到這么差的快遞員,建議清除出當當的快遞隊伍,有損當當的形象
很喜歡,值得買
正在讀,感覺不錯
關于延遲滿足能力-即自控力的一本好書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第二次在當當網上買書,書不錯,這包裝很不理解,某寶上買的都用盒子包裝呢
聽了教育專家的講座建議閱讀的,所以買來看看。
比較適合教育孩子的父母們好好閱讀,對塑造孩子性格成長很有幫助
這本書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大眾看,尤其是非專業的心理學愛好者
有價值的心理學著作,揭示自控和延遲滿足與個體的命運。
學長推薦的一本書,由經典的棉花糖實驗談到自制力等方面
湛廬出品,必屬精品。棉花糖實驗早就聽說過,一直不了解細節,買來看看。意志力就像防彈衣,不能因為穿上,就往槍口上撞,目標干擾項太多只能從客觀角度屏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