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青鳥故事集圖書
人氣:22

青鳥故事集

青鳥故事集》是散文、評論,是考據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說。李敬澤如考古學家般穿行于博雜的歷史文本,收集起蛛絲馬跡、斷簡殘章,編織出逝去年代錯綜復雜的圖景。他嘗試去尋找那些隱沒在歷史的背面和角落的...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文集  
  • 作者:[李敬澤]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4766005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1-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青鳥故事集》是散文、評論,是考據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說。李敬澤如考古學家般穿行于博雜的歷史文本,收集起蛛絲馬跡、斷簡殘章,編織出逝去年代錯綜復雜的圖景。他嘗試去尋找那些隱沒在歷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那些曾在東方和西方之間傳遞文明的使者,在重重陰影中辨認他們的蹤跡,傾聽他們含混不清、斷斷續續的聲音:他讓我們的目光再次駐足那些久遠的往事,我們會沉醉于“沉水、龍涎與玫瑰”;可能會想象“布謝的銀樹”;或者懷揣心中的“八聲甘州”遠行;更有可能,我們會把目光放在基督傳教士利瑪竇的身影之上。在想象中,逝去的事物重新生動展現,一個個曾在東方和西方之間銜遞交流的人,如一只只青鳥,倏然劃過天空,它們飛翔的路徑和姿勢被想象、被銘刻。

編輯推薦

在《青鳥故事集》中,李敬澤如一位考古學家對大量的歷史文本、斷爛朝報、稗官野史進行了豐富的考據,考據的事物貫穿自然歷史與人文歷史。上千條引用、考據、想象、思考穿插于《青鳥故事集》,其碎片拼接之術天衣無縫。比方說,對玫瑰與薔薇的考據,引人深思……東方人之于薔薇,西方人之于玫瑰,各自的文化圍繞花朵之杯傾注了不同的酒。《青鳥故事集》還有對利瑪竇,萬歷皇帝,清少納言,窮波斯,布謝的銀樹,抹香鯨,沉水香等人物和事物的重新考據,加入了作者自己對當時場景的想象。李敬澤在真實和虛擬的歷史真相中間制造出了一個設謎和解謎的局。整本書對于歷史故事的解讀非常燒腦,充滿了考古學和博物學式的智力趣味。

作者簡介

李敬澤

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原《人民文學》雜志主編。

曾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獎。

著有《為文學申辯》《反游記》《小春秋》《平心》《致理想讀者》等。

目錄

枕草子》、窮波斯,還有珍珠

沉水、龍涎與玫瑰

抹香

布謝的銀樹

雷利亞、雷利亞

靜看魚忙?

利瑪竇之鐘

八聲甘州

飛鳥的譜系

喬治 欽納里之奔逃

及時眼—三寸金蓮

印在水上、灰上、石頭上

行動:三故事

修道院中的“魔鬼”

巨大的鳥和魚

在線預覽

利瑪竇之鐘

時間是日光下移動的陰影,是一滴一滴的水珠,是細沙長流。

后來人們才聽到時間的聲音。

陽光浩浩蕩蕩地潑灑在紫禁城金色的屋頂、血色的宮墻和空曠的廣場,冬日的陽光堅脆,能聽見陽光落下時發出瓷器開片般的細響。此外,再無別的聲音。

乾清宮外的廊檐下,宮女和太監們垂手侍立。他們的眼睛像綿羊,似乎在等待著那致命的一刀。“時辰快到了吧?”每個人都在心中自問,南天上,太陽似乎停止了移動,一棵枝丫清疏的老樹把陰影投在窗上。

等著,直到“當—”的一聲從殿內傳來,所有的人顫抖了一下,然后又是一聲,一聲接一聲,清亮的銅音兒每一聲都敲在心上。

到底響了,人們似乎活轉過來,靴聲、衣帶聲、低語聲,所有的聲音嘈切如灰塵般浮動起來。每個人都驚喜地看了一眼太陽,此時,日正當午。

有些日子不為人知,但重要。它們是小日子,人們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哪一年哪24小時。那是風起于青萍之末的一刻,人們感受著莽蕩的風,但誰知道這風最初的游絲般、鼻息般的律動起于何時?

現在,我們知道一個日子:1601年 1月 25日,在這24小時,來自意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將兩座自鳴鐘呈獻給萬歷皇帝。像一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皇上驚喜地聽到其中一座鐘準時發出鳴響,這其實也是現代計時器在中國大地上最初的、決定性的鳴響。它發自大地的中心、莊嚴的御座背后,聲波一圈一圈無邊無際地擴散出去,直到兩三百年之后,鐘表的滴滴答答聲將響徹人們的生活。

時間能夠被聽到,與此同時,時間也被看到。它不再是日晷的針影,不再是滴漏之水和沙漏之沙,影子僅僅是影子,水和沙僅僅是水和沙,它們不再表達和喻示時間的流動。時間就是純粹的“時間”,是標記在表盤上的刻度,抽象而普遍,無論陰晴雨雪、無論晝短夜長,時間將放之四海而皆準。

人終于捕捉住了時間。

1601年是萬歷二十九年,距著名的“萬歷十五年”已有十四年。紫禁城正殿的御座依然空著,每逢慶典,朝臣們對著空空的御座三跪九叩,行禮如儀。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皇上了,有時某個朝臣會拼命地想:皇上長得什么樣兒?但想不起來,皇上的相貌是記憶中一團模糊的影子。

萬歷皇帝就這樣以缺席統治著他的帝國,除了宮女太監,沒人知道他在哪兒,沒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在”。他行使著一種最終的權力:不行使權力的權力。

后世的史家困惑地注視著這個怪物,他們眼看著大明王朝在他漫長、堅定的消極怠工中逐漸崩解。此人甚至算不上一個暴君,他的問題是他被“皇帝”這頂無比沉重的冠冕壓垮了。如果這個名叫朱翊鈞的人生在現在,他可以愛他的女人,他將把家業傳給心愛的女人所生的兒子。但是不行,他是皇帝,于是大臣們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地來干涉他的家務事:那個女人是個妖精,太子應該由大兒子來當,小兒子不能當。—煩不煩呢?的確很煩。

明朝是個奇怪的朝代,那時的人很奇怪。讀書人讀了一腦子圣賢書,然后就正氣凜然,決心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什么?為的大多是諸如此類的爛事兒:如果大兒子英明神武,爭得也算值得,實際上那也是個糊涂蟲,很可能還有點弱智。

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萬歷二十九年,一位隱士隱于紫禁城。

那天,萬歷皇帝忽然問:“不是說有幾個洋人要進貢什么自鳴鐘嗎?怎么還沒有送來?”

早在上年 7月間,皇上就接到了駐山東臨清向來往大運河的商旅征稅的太監馬堂的奏報,說有幾個洋人要晉京朝貢。 10月,馬堂遵旨呈上所貢物品的清單,計有:

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經一本、珍珠鑲嵌十字架一座、自鳴報時鐘二座、《萬國圖志》一冊、西琴一張。

單子呈上來皇上卻未作批答,既不說讓他們來也沒說不讓來,一壓就是兩個月,似乎皇上把這件事給忘了。這很平常,萬歷皇帝處理國事的主要方法就是把它忘掉。所以皇上越來越胖了,據說他已經像一座移動的肉山,過多的脂肪淤積在聲帶上,使他的聲音細若游絲,紫禁城里的當值太監們必定都長著兔子一般靈敏的耳朵。

現在,他們聽見了,皇上問起了自鳴鐘!趕快讓那幾個洋人進京,把那自己會響的鐘送來。

漫卷詩書喜欲狂,利瑪竇后來肯定讀過中國詩圣的詩,他將會想起 1601年 1月那個寒冷的日子,在那天,終于接到了皇帝的詔旨,命令他們即刻啟程赴京。

他們已經在天津羈留五個多月了,漫長且似乎沒有盡頭的等待。有時利瑪竇覺得也許會永遠等待下去,他們將懸置在這里,被遺忘。實際上這不是不可能,利瑪竇等人到京后見過一個突厥人,這個可憐的家伙從阿拉伯萬里迢迢進貢一頭獅子,然后他就開始等待朝廷批準他回去,他已經等了整整四十年,還得繼續等下去。

但就在絕望中,北京發出了召喚,“這出乎意料,仿佛是回答了很多人在各個地方請求上天保佑這次遠征成功的祈禱。……他們相信是手里掌握著皇帝們的心靈的上帝以他自己

的神秘的方式造成了這場突然的變化,以便拯救這些靈魂”

皇上想的是自鳴鐘,利瑪竇卻惦記著皇上的靈魂。這位傳教士 1552年生于意大利小城瑪切拉塔,早在青年時就發愿到“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撒下宗教的種子,以便來日大豐收”。正值西方的地理發現和殖民擴張,傳教士們遠渡重洋,踏上一片又一片陌生的土地。1582年,利瑪竇抵達澳門,次年9月,他和一位同伴來到廣東肇慶,開始了在中國畢其一生的傳教事業。

此時,北京高大的城墻已遙遙在望,利瑪竇抑制住劇烈的心跳,他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夢想:中國的皇帝將皈依天主,然后……

1583年,也就是利瑪竇來到肇慶的那年,在他的故國意大利,一個十九歲的青年注視著從教堂頂部懸吊下來的祭壇燈,那盞燈在擺動,擺過來擺過去,無論幅度大小,擺動的時間是一樣的。手按著自己的脈搏,他感到那盞燈就在心臟中擺動。

他叫伽利略,比薩大學的學生。當他在祈禱會上偶然看到教堂的燈時,自然的謎底、它的內在規律向著一個好奇多思的心靈敞開,那就是物理學中的“等時性”,使擺動時間發生變化的,不是擺幅的大小,而是擺動的物體的長度。

于是,就有了鐘擺。對機械計時器來說,這是決定性的進展,從此鐘表的度就幾乎是分秒必爭—在此之前,一座鐘24小時慢上一小時也是尋常之事。

僅僅十八年后,一座裝置了伽利略式鐘擺的大鐘已經出現在紫禁城內,不過有個問題:鐘不走了。

利瑪竇帶來了兩座自鳴鐘,一座大的,一座小的。小的高可盈掌,青銅鍍金制成;大的鍍金鐵質,鐘擺露在外面。1601年 1月 25日,發出鳴響的是那座小鐘,大鐘當然不會響,因為作為“當今世界近期科技成果”,它需要專業人員安裝調試。

所以,傳教士們可有的忙了,皇上迫不及待地希望聽到那個巨大的怪物按著時辰發出響聲,傳召洋人火速進宮。利瑪竇和一個同伴騎著馬慌慌張張地趕到,只見那座金碧輝煌的鐘正矗立在乾清門外的廣場上。它太高了,一時無處安置。

那24小時是快樂的,沉悶單調的宮廷生活忽然波光蕩漾,外庭的太監侍衛們奔走相告,去看那個自己會響的鐘。不僅是鐘,還有兩個洋人,洋人的鼻子高,眼珠是藍的或黃的,像波斯貓。大鐘前黑壓壓擠了一地的人,不得不用大棒子把人群驅散。

利瑪竇也是快樂的,他終于來到了這個帝國的中心,進入了這座傳說中的神奇宮殿,他甚至來不及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他覺得在暈眩中穿過了巨大的夢境。他一直等待著這一刻,從澳門、肇慶、韶州,到南昌、南京,他一步一步艱難地向這里行進,整整走了十八年。

利瑪竇堅定地認為他將傳播福音,但是現在,他得當一個鐘表匠。

此后直到清代,傳教士的一門必修手藝就是修理鐘表。

萬歷皇帝把小自鳴鐘擺放在寢宮,精巧的小鐘,利瑪竇已經把鐘面上羅馬數字的時間標記改成了中文的時辰。皇上入迷地注視著指針的跳動,有時他就一直這么看著,直到小鐘內部一陣躁動后發出“當—當—”的鳴響。

皇上注視和諦聽著時間,反正他有的是時間,閑著也是閑著。

很多年以后,另一位皇上—康熙皇帝寫道:

晝夜循環勝刻漏,

綢繆宛轉報時全。

陰陽不改衷腸性,

萬里遙來二百年。

此詩題為《戲題自鳴鐘》,康熙另有一詩《詠自鳴鐘》: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

輪行隨刻轉,表按指分移。

絳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

清晨勤政務,數問奏章遲。

顯然,康熙的生活節奏是被鐘表時間所支配的,“絳幘休催曉”,天已經亮了,但表上的時辰還沒到呢,還可以再睡一會兒,但如果看表到點了,文件就必須準時送來。即使是現在,在中國的偏遠農村,一個農民還是會依據日升日落、天黑天亮的自然節律安排他的生活,相比之下,二百多年前的皇上更像一個現代人,他擺脫了自然節律的羈絆,直接皈依于鐘表所標示的物理時間。

皇帝是天與人的中介,是天文、歷法等事關天意的知識的壟斷者,他本身就是時間的尺度,他的登基之年被稱為元年,元而復始,直到下一個皇帝、下一個元年,時間完成了一次循環。所以,皇帝掌握了時間的秘密。

媒體評論

他為可貴的一點是,即便身居要位,也不失一個知識分子的理想和自尊。

—— 謝有順

李敬澤是一個敏銳的人,在許多問題的認識上,他都有足夠的前瞻性,非虛構的提出就是這樣的。他的閱讀量驚人,海量的閱讀幫助他建立起了很純正的美學趣味,我信任他的趣味。

—— 畢飛宇

李敬澤是一個“愿意睜開眼睛發掘新人”的評論家。

—— 馮唐

敬澤把隨筆的自由,散文的飄逸,雜文的睿智和幽默,糅合成一種柳暗花明、舉重若輕的文風,雖不無‘繞’的感覺,卻也在‘繞’之中感受到內在的鋒芒。

—— 雷達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寶嘉康**的評論:

還沒看,只是看樣子還行

2017-10-18 13:49:11
來自迷影分**的評論:

不錯的東西,值得一看~

2017-10-20 17:33:25
來自進華中**的評論:

很信賴當當的送貨服務 包裝完好 送貨及時

2017-10-24 18:44:17
來自小崖草**的評論:

收到,很滿意

2017-10-31 09:43: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購書,都是正版的,很放心,物流很快,客服和好,一如既往的支持當當

2017-10-31 22:25: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購書,都是正版的,很放心,物流很快,客服和好,一如既往的支持當當

2017-10-31 22:26:00
來自mikac88**的評論:

Satisfied

2017-11-01 13:00:03
來自oaiui**的評論: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

2017-11-06 21:19:20
來自湘西老**的評論:

包裝好,紙張好,書還沒看。

2017-11-08 09:31: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故事集有一股天然的喜歡,封面也很完美

2017-11-10 18:59:48
來自txadmir**的評論:

朋友推薦的,隨便翻了一下,不錯

2017-11-11 10:47:16
來自樹存于**的評論:

拿到書以后讀了其中的幾段,李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見針見血,還是喜歡他的評論式的話語!ps:當當是不是換了快遞公司,沒有以前快了,近來這幾單都是很慢!

2017-11-13 22:32:51
來自安粟**的評論:

網上看了片段,覺得很不錯,買來還沒細看,整體感覺挺好

2017-08-28 14:57: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個博學善思的人穿越歷史,自在游走于東西方文化的超時空

2017-09-07 19:35:54
來自**(匿名**的評論:

李敬澤亦官亦文,兩種身份相得益彰,文風獨特,值得一讀。

2017-05-20 10:28:17
來自***(匿**的評論:

作為一位極為讓人信服的批評家,他的這本作品也非常有意思!!值得一讀??!

2017-05-05 18:50:13
來自石***(**的評論:

李敬澤先生的作品質量很高,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新穎,引人入勝,個人喜歡。

2017-05-15 18:25: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沒問題 ,但 設計和排版 及字體 還有用紙 略遜 還可以更好,還有就這硬紙板 書皮 嚴重影響書的整體質量,譯林這個硬書皮是硬傷 ,一直都沒改過來。

2017-04-28 18:05: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青鳥故事集》不知如何?看了就知道。這次當當書香節上買了好多書,價格實惠,慢慢看。

2017-04-24 11:23: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李敬澤的書非常經典,包羅萬象,引人入勝,非常值得購買!

2017-10-18 16:53:48
來自溫江文**的評論:

這部書出來的時間有點長了,我是看了報紙的宣傳后買的。讀這樣的書可以長知識。

2017-09-05 19:15:52
來自**(匿名**的評論:

青鳥故事集 布謝沒有夢到的是,那顆銀樹也是一面有著神奇魔力的雙面鏡子,東方和西方、中國和歐洲,在鏡子的兩邊相互凝望。

2017-05-08 19:29: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李敬澤老師的書,看了幾篇文章就突然有種魂飛天際的感覺。這是青鳥帶著讀者在扶搖直上,可以一人品讀,可以和朋友共賞。文人小說。

2017-10-15 11:43:20
來自寶玉情**的評論:

青鳥故事集 李敬澤,光是原人民文學雜志主編這個經歷就足夠讓人有所期待。這本書不光出入文史,更融匯中外,角度力度,均實屬難得,看來作家中的考古學家不是浪得虛名!

2017-10-09 22:19:31
來自wren300**的評論:

是散文、評論,是考據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說。李敬澤如考古學家般穿行于博雜的歷史文本,收集起蛛絲馬跡、斷簡殘章,編織出逝去年代錯綜復雜的圖景。

2017-10-13 10:54: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李敬澤如一位考古學家對大量的歷史文本、斷爛朝報、稗官野史進行了豐富的考據,考據的事物貫穿自然歷史與人文歷史。上千條引用、考據、想象、思考穿插于《青鳥故事集》,其碎片拼接之術天衣無縫。

2017-04-27 14:08:36
來自1***石(**的評論:

作家圈里有句話:去北京要做三件事----登長城,游故宮,拜訪李敬澤。李敬澤的文字是高水準的

2017-05-31 11:12: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近期連續讀敬澤的文字,欲罷不能。記得那年在我的城市舉辦劉煥魯先生作品研討會,敬澤來了,他叼著煙斗,圍著圍巾,輪到他發言了,只見他慢條斯理,侃侃而談,既舌粲蓮花,又質樸懇切,一眾嘉賓聽得入耳入心,頻頻點頭,連當時還在本地的吳義勤、施戰軍也面露欣賞和敬服之色……此后再未見到敬澤,但他始終像一尊神,日日君臨我所屬望的星空?!肚帏B故事集》的好,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不如畢飛宇說得好,還有梁鴻、楊慶祥他們,大家可以原著和評論配合著讀,那才妙吶……

2017-07-20 12:32:5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