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要告訴你的,不是說有那么一個方子,可以把吃出來的病,再吃回去。作者旅美20年,一直從事關于癌癥攻克的前沿研究,研究得越多,在知道疾病的難纏之余,也就越感嘆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偉大。他總結(jié)出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相信有什么神醫(yī),可以用一副包治百病的藥,救蕓蕓眾生于疾病。生病,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出了毛病。很多時候,你可能以為遇上了神醫(yī)給的妙方,其實只是你體內(nèi)的系統(tǒng)因為某種原因又恢復正常了。所以,你與其夢求神醫(yī),不如想想吃的東西有沒有傷害你體內(nèi)的這個神奇的系統(tǒng)。這無關中醫(yī)與西醫(yī)之爭,卻關乎科學與迷信的勢不兩立!
這本書講故事,說方法,關涉科學生活習慣和免疫系統(tǒng)平衡。都是千字左右短文,力求達到與讀者最為近便的交流和溝通。
一位美籍華裔藥理學家;兩個蘿莉女兒的父親;為報慈母三春暉,寫下這本"醒腦記"!
一節(jié)生姜,本名張洪濤。旅美20年。任職于常春藤賓夕法尼亞大學,病理及實驗醫(yī)學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癌癥和細胞免疫炎癥的分子機理及藥物研發(fā)。發(fā)表科技論文60余篇,職務專利10余項。 雖然研究的是未來應對疾病的可能藥物和治療手段,但卻生活在各種疾病肆虐的今天。雖然生活在有FDA把關的美國,卻有無數(shù)親朋好友生活在高速發(fā)展、處于轉(zhuǎn)型之中的中國。因為割不斷的血脈與文化,所以心智常穿越于不同的時空,進行換位思考。每次穿越之旅,帶回這些沉淀出來的文字,希望與你分享。
[開胃菜] 一節(jié)生姜 陰陽失調(diào) 對待癌癥和感冒,也需要夏天般火熱 [食材] 防寒姜湯 薏米與抗癌 芹菜 大蒜文化 西非"荔枝" 吃到爽 可以吃的衣服 拜登為什么不吃炒肝 黑芝麻 不是用來吃的茄子 韭菜 八角茴香 胡蘿卜素 花生皮的誤會 [水果/堅果] 西瓜 飲水機傷人事件 杏本佳仁 山楂樹之戀:一個關于吃的故事 櫻桃好吃 香蕉 不開心的開心果 鴨梨很大:一個穿越的和尚的故事 華山白松子 [飲品] 綠茶文化 咖啡文化 給力的咖啡 不飲之茶 你吃橘子我吃皮 母乳 午夜的哭泣——不是因為沒奶 酒壯色膽 駱駝與咖啡 白干十年 爭風"吃醋" 武松打虎 愛情與咖啡 清心寡欲的茶 紅茶黑茶 提神的咖啡 咖啡的喝法 [膳食補充] 維誰的生素 太陽 難得糊涂 看不見的痛苦 舌尖上的星座 愛如救藥 致青春 [非主食] 中美聯(lián)手的發(fā)現(xiàn) 遍插茱萸少一人 要了命的錯誤 望秋水 變成負擔的營養(yǎng) 金花 白天不懂夜的黑 以毒攻毒 那些跟膽有關的事 真真假假 分離的痛與苦 人氣 南京芝麻糊烏龍事件 鱉與土鱉的區(qū)別 遇馬而卒 遺忘 受傷的心肝 多多不益善 吃癩蛤蟆的天鵝 非溝里摸得 [污染] 吃官司 搞不清的重量 月餅圓圓 秀色可餐 人間胸器 臭魚爛蝦 我們到底在喝什么 滴血燕窩 不需要的發(fā)明 吃的和諧 烤肉串流血事件 鳥盡弓藏 轉(zhuǎn)基因食物 [非食品] 有容乃大 的晚餐 風和水 幽門 臥薪嘗膽(此篇慎入) 早早鳥 乳臭未干 你牛命的一部分 信不信由你 韜光養(yǎng)晦 相親先相牙 我們這兒 人心亂了 牛對人的報復 呼喚陽光 珍愛生命 千古疑案
1. 一節(jié)生姜
關鍵詞:姜、藥食
古希臘的醫(yī)師希波克拉底說過:"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意思就是:把飯當藥吃,把藥當飯吃。
誠然,很多時候,食物和藥品是分不開的,這也許是為什么美國監(jiān)管食物和藥品的是同一個機構(gòu):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但是,希波克拉底的這句話,可能只能用來表達一種理想,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是現(xiàn)實。
這句話,很容易就被人斷章取義了。推銷食療的人,喜歡前半句,甚至,他們覺得一日三餐還不夠,希望外加第四餐,第五餐;而所有的制藥公司,則是后半句的粉絲。他們賣給你的只是商品,而你所希望得到的,則是健康。
食物里有很多好的成分,但是因為沒有經(jīng)過藥物科學的優(yōu)化,作用沒有經(jīng)過改進的藥物那么強,而且很多時候從食物里能攝取的量進入人體達到不了藥效濃度。但是這不妨礙在平時把這些東西的好處或者說是營養(yǎng)日積月累的吸收。但是,你如果是花了藥的價錢買來這些食品,你不只是對藥物學家的貢獻直接忽視,還把做冤大頭的底線碎了一地。
藥也不可當飯吃。拋開價錢的因素,藥對人體系統(tǒng)運轉(zhuǎn)的一種矯正或者干擾,只能在必要時不得已而為之?,F(xiàn)代的正規(guī)研制的藥,雖然安全性是一個考量的尺度,但是并非沒有毒性,F(xiàn)DA批準一個藥可以上市銷售,也只是因為臨床實驗顯示利大于弊。
當然,對希波克拉底的那句話的另一種理解是,研究藥物,要從研究食物開始。
生姜就是一個很好的食物。
生姜里的一個重要成分,是姜酚(gingerol)?;瘜W結(jié)構(gòu)上看,姜酚很像辣椒素,所以姜吃起來辣。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辣椒素和姜酚有著同樣的功能,都能結(jié)合一個叫TRPV1的蛋白。簡單一點,TRPV1就是一個開關,在溫度較高的時候打開,讓身體對溫度做出反應。辣椒素或姜酚吃進人體,也能把這開關打開,與TRPV1結(jié)合 ,因此人同樣會有熱的感覺!
說到辣,有句老話:姜還是老的辣。這是因為姜風干變老之后,姜酚也會脫水,變成更有辣味的姜烯酚(shogaol)。生姜煮熟后,姜酚則變成不太辣的姜油酮(zingerone)。
由于控制胃酸分泌的神經(jīng)細胞上也有TRPV1控制的離子通道,進入胃的姜酚會減少胃酸的分泌,這已經(jīng)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明 ,也許這就是姜能養(yǎng)胃的科學依據(jù)。
還有,如果見到一個辣妹,你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可能也不暢了,那是什么感覺? 科學家會告訴你,那就是吃了生姜的感覺,因為姜酚打開那離子通道后,還能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 ,而腎上腺素就是導致這些生理反應的生化分子。
我不能以裝辣妹來吸引眼球,但是我希望我的這些舌尖上的思考,可以像生姜一樣成為開胃劑。
故起筆名一節(jié)生姜。
……
用最前沿的生命科學看最古老的飲食文化。深入淺出,對每一個關心健康的人而言,這是一本必讀書。
——宏明 美國西雅圖臨床醫(yī)學及藥理學博士,神經(jīng)科學專家
一本值得推薦的科學小品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通過100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從科學家的獨特視角,令人盡享微觀世界中與"吃"有關的知識盛宴。
——李斌 博士,研究員,《生存手冊》譯者
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做減法的書,不給你的胃增加負擔。從中既可了解科學家的觀點,又可分享海外的看法。
——麻彤輝,大連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院長
"高大上"的科學家們通常無暇或者不屑于創(chuàng)作"小兒科"的科普讀物,即使寫了,還往往因追求嚴謹而流于刻板。本書作者恰好是一朵奇葩,他既有專業(yè)素養(yǎng),又足夠有趣。這是一本難得的、充滿知識的書,讀起來很輕松,還時不時讓人樂出聲來。
——魏文勝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不好意思,確認晚了。紙尿褲買給朋友的孩子的,查不到物流信息,剛聯(lián)系朋友才確認已收貨,所以未能及時確認,抱歉。好評
文章短小科學
非常好值得買
此商品不錯
好
這本書不錯的
給媽媽買的,挺好
吃的還是需要跟進的
當當?shù)沫h(huán)保包裝非常棒,差異化服務非常值得稱贊
這本書要告訴你的,不是說有那么一個方子,可以把吃出來的病,再吃回去。作者旅美20年,一直從事關于癌癥攻克的前沿研究,研究得越多,在知道疾病的難纏之余,也就越感嘆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偉大。他總結(jié)出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相信有什么神醫(yī),可以用一副包治百病的藥,救蕓蕓眾生于疾病。生病,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出了毛病。很多時候,你可能以為遇上了神醫(yī)給的妙方,其實只是你體內(nèi)的系統(tǒng)因為某種原因又恢復正常了。所以,你與其夢求神醫(yī),不如想想吃的東西有沒有傷害你體內(nèi)的這個神奇的系統(tǒng)。這無關中醫(yī)與西醫(yī)之爭,卻關乎科學與迷信的勢不兩立!
這本書我只看了10多頁就不再愿意往下翻了。。。我只想說,西醫(yī)與中醫(yī)就像美國與中國一樣,是兩種不同的傳承與文化。。。你能用美國文化來解釋中國的傳承么???或者你又能用中國的文化去理解美國人的行為么?任何傳承都有精華與糟粕,總不能用自己的精華去與對方的糟粕比較吧,所以,對這樣一本書,我不發(fā)表對內(nèi)容的意見和看法,我只表達我自己的情感:我不喜歡這本書!
這書買了送長輩的,舅說比月餅好,健康書,長健康知識。
感謝書的作者,我把健康送給我的父母,別讓遺憾留給未來!
確實很好的一本書,有數(shù)據(jù)和實驗根據(jù),文筆也好,贊 瑞雨
科普讀物這么讓人笑的真不是特別多,藥物世界如此扭曲,還是要學好“數(shù)、理、化”啊,哈哈哈。
這是真正科學的食品知識,比市面上的一些飲食保健書籍更專業(yè),值得閱讀和推廣。
朋友的書,支持!好書,引用大量文獻作為依據(jù)寫的,遵循科學依據(jù),而不是憑借直覺想象。
本書一共有100篇短文,講了很多種食材。擺事實講道理,最后您吃不吃,還得自己決定。
作者以自己的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用詼諧易懂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不吃什么是自己可掌握 .今后會不再迷信所謂的食補了.
給爸爸買的,爸爸很喜歡,了解很多菜的功效,更好的吃健康,適合自己的食物
此書不錯,比市面上的一些飲食保健書籍顯得更專業(yè)些,值得閑暇之余慢慢品味。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吃得更科學、更健康很有幫助。
一本獨特的健康讀本,送給長輩的好禮物,看似碎片化的文章結(jié)構(gòu),但每一節(jié)短短的文字中體現(xiàn)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能讓你免受張悟本之流的忽悠,省下幾筆冤枉錢
一天半看完了,每篇篇幅不長,可是都有干貨,已經(jīng)在看第二遍了。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炫麗的包裝,但是一拿到書就有一種迫不及待要去讀的沖動,從《吃什么呢?》看人生,我可以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擁有的好書!點32個贊!?。?
已經(jīng)讀過,買來送人的。在選擇相信傳說或科學并不艱難,但有時要說服固執(zhí)的親友,還需要點外力.那就讓我們從這本書開始,簡短,通俗,樸素,專業(yè)的小文章,幫助周遭健康起來。
一本靠譜的科普書,比微信朋友圈里那些今天吃這個好,明天吃那個好,靠譜的多。文章很有趣。
作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食品的生物本質(zhì),讓大家從科學的角度進一步了解日常飲食習慣,我們自己可以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在眾多的健康書籍中,分析角度獨特,語言詼諧,值得一讀。
很久沒有讀到好書了,尤其養(yǎng)生方面的。本書的作者只是從科學原理分析上提出思考,讓人們自己思考選擇。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偏執(zhí)狂般讓你吃這吃那,或是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很多道理,之前也讀到過,今天讀讀這本書,突然有很大的醒悟。這年代難得遇到這種沒有什么功利,更不是什么藥物,食品的廣告推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