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瓦利斯作品選集》收錄了諾瓦利斯各個階段的重要作品,分為三部分:(1)德文版編者魏爾的序言,對作者和主要作品做了簡要的介紹和分析,可以幫助讀者理解作品;(2)詩歌:以晚期為主,包括詩人的代表作《夜頌》(散文詩)和大型組詩《虔敬之歌》;(3)斷片:篇幅,實為諾氏思想之精華。
●在一個離這兒很遠,從來沒有人走到的山谷里,開著一種漂亮優(yōu)雅的藍花。可是花苞在白天里并不開放。蒼白的月亮才是他的愛人……
●諾瓦利斯作為大名鼎鼎的"藍花"詩人、是德國早期浪漫派的天才,被歌德、席勒等人視為"百年難遇的奇才"。他更是思想家和基督教的先知,守望著一種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基督教的到來——就根本而言,他堪稱基督教的秘傳大師。
●翻開任何一本德語詩選,諾瓦利斯的《虔敬之歌》和《夜頌》都是保留篇目,前者甚至至今還在教堂里面?zhèn)鞒?/p>
●諾瓦利斯的作品有一種信號作用,以一種特定的精神——靈魂的經(jīng)驗為根據(jù),這種經(jīng)驗在諾瓦利斯身上有著清晰的輪廓。就根本而言,他的"魔幻唯心主義"是鑒于他的終極方向而將基督教奉為圭臬。這一點人們很容易理解,只要讀過他的思想斷片和詩作,尤其是《虔敬之歌》和頌歌,當然也包括《夜頌》。
●在諾瓦利斯身上,通向內(nèi)心之路的根本轉捩點應該在他與個未婚妻索菲相遇中去尋找。青年詩人自己認為此次相遇決定了他的一生,即向他透露了愛與死的奧秘。
諾瓦利斯(Novalis,1772—1800)是著名的"藍花詩人",是德國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未婚妻索菲的離世讓他悲痛萬分,從此他走上了一條通往內(nèi)心的道路,在內(nèi)省中他觸到了天籟。作為當之無愧的天才,諾瓦利斯以其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對人類未來的預言,以其政治上的穩(wěn)健、哲學上的睿智和宗教上的感悟,也以其優(yōu)異的藝術才華顯得格外耀眼。
卷一 詩
詩歌
1. 認識你自己
2. 頌歌
3. 死者之歌
4. 致蒂克
5. 如果數(shù)字和圖形不再是……
6. 異鄉(xiāng)人
7. 疲倦的異鄉(xiāng)人已經(jīng)消失……
8. 草地又染出一片新綠……
9. 酒神啊,你把我灌滿后拽我去何方?
虔敬之歌
10. 及時首歌
11. 第二首歌
12. 第三首歌
13. 第四首歌
14. 第五首歌
15. 第六首歌
16. 第七首歌
17. 第八首歌
18. 第九首歌
19. 第十首歌
20. 第十一首歌
21. 第十二首歌
22. 第十三首歌
23. 第十四首歌
夜頌
24. 及時首頌歌
25. 第二首頌歌
26. 第三首頌歌
27. 第四首頌歌
28. 第五首頌歌
29. 第六首頌歌
卷二 日記摘錄
30. 1797 年4 月7 日
31. 1797 年5 月3 日
32. 1800 年4 月至10 月
卷三 斷片
33. 花粉
34. 補遺
35. 信仰與愛
36. 新斷片(節(jié)選)
37. 百科全書(節(jié)選)
38. 斷片補遺
譯后記
諾瓦利斯生平和創(chuàng)作年表
斷片》導讀
[德文版編者按]倘不考慮作者編輯的兩個篇幅較小的版本,同時代的人就未必能讀到諾瓦利斯的斷片作品。諾瓦利斯著作的歷史—考訂版全集出版以后,我們才對這位青年思想家的各種層次和思想寶藏有所認識。作者逝世后的出版物對解讀諾瓦利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對這位詩人和思想家的閱讀物、思想活動、計劃和草稿已有深入的了解。宗教題材在此堪稱主角。可是它不能隨意脫離其他思想活動;因為"我們的內(nèi)在世界必須同外在世界徹底取得一致,直到最細微的部分"(《全集》Ⅱ,653,以下僅注卷數(shù)和頁碼)。這實際意味著,我們不能在生存之外去關注基督之信仰和基督之認識。所以,僅限于編訂諾瓦利斯那些研究宗教對象的斷片,這是絕不允許的,這樣勢必簡化他那種無所不包的、涵蓋整個真實之宇宙的基督觀。因此,借助于一小部分精選的本文至少可以表明,在他那里
宗教是怎樣與人性、與藝術和自然、與哲學和自然科學相吻合的,他又是怎樣提出與此相應的、必須給予解答的認識問題。例如在費希特研究中就有一處寫道:"物質(zhì)與精神的對應極其嚴格。一個如同是另一個。二者只在對方之中具有純粹的因果關系。"(Ⅱ,225)又如:"科學只是一半;信仰則是另一半。"(Ⅱ,490)
諾瓦利斯的筆記只有一部分經(jīng)過他修改,或作為加工過的材料被收入整部著作之中。他如何看待這些筆記呢?——他的答復是:"這種斷片就是文學種子。當然其中可能有些空殼;但只要有幾粒發(fā)芽!"(Ⅳ,114)誰能這樣自我批評,就不會不考慮到讀者,他想將他們引上"正道"并以此引上個人的發(fā)展軌道。所以這不足為奇,如果諾瓦利斯交給讀者一個簡直對等的任務:"真正的讀者必須是眼界更高的作者。他是上級法庭,受理下級法庭預審過的案件。"(Ⅳ,125)
對于基督教和福音,這條原則相當重要。如果一個人一直期待著引發(fā)靈感和導向真理的圣靈的蒞臨,就不能死守一條僵滯不變的教規(guī)。如此看來,福音中隱藏著"未來的、更高的福音的基本特征"。像一種秘傳的、汲取活潑的宗教經(jīng)驗的基督教的所有代表一樣,諾瓦利斯意識到啟示,而啟示綿延不絕:"人們必須從基督教本身去探索永恒。人們會覺得這種探索越來越崇高、莊嚴和多樣化。"(Ⅻ,604)
花粉
朋友,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我們
必須廣撒種子,卻只有平常的收獲。
001
我們到處尋找物(das Unbedingte), 卻始終只找到常物(Dinge)。
002
用聲音和筆畫命名是一種令人驚嘆的抽象。四個字母為我標明上帝(Gott);幾筆就能表示百萬事物。以此駕馭宇宙何等容易,靈的世界的同心性又何等直觀!語法乃是靈的王國的動力學。一個祈使語可以調(diào)動千軍萬馬;"自由"一詞可以驅(qū)策各個民族。
003
世界之國是軀體,美的世界、愉悅的世界賦予它靈魂。前者是后者的必要的器官。
004
學徒期適合于詩的學子,研修期則適合于哲學的學子。科學院應該是一個純哲學機構:只有一個學科;整個機構的功能在于激活并有目的地訓練思維能力。
005
在首要意義上,學徒期就是學習生活的藝術。人們通過循序漸進的嘗試去了解這門藝術的原則,掌握按這些原則隨意操作的技巧。
006
我們永遠不會相互理解,但是我們將會并能夠遠遠超過相互理解。
007
某些阻礙好比吹笛者的指法,他時而按住這個笛孔,時而按住那個笛孔,以便奏出不同的音符,他仿佛隨心所欲地串通了發(fā)音和不發(fā)音的笛孔。
008
幻想與真理的區(qū)別在于二者生命功能的差異。幻想靠真理存活;真理則存活于自身之中。人們像消除疾病一樣消除幻想,所以,幻想無非是邏輯上的失火或熄火、狂熱或平庸。前者通常導致思維能力的明顯欠缺,只有靠一系列強度遞減的興奮劑(Inzitamente)和強制手段,才能彌補這種欠缺。后者則往往轉化為一種虛張聲勢,其危險的革命傾向只能用一系列越來越強硬的暴力手段加以扼制。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嚴格的治療才能改變這兩種癥狀。
009
我們的整個感知能力類似于眼睛。客體必須通過不同的媒質(zhì),才能完好地出現(xiàn)在眼球上。
010
經(jīng)驗是對理性的檢驗,反之亦然。實踐家常常批評純理論在應用上的不足,但這種不足反而出現(xiàn)在對純經(jīng)驗的理性應用上,對此,真正的哲學家已有足夠清楚的認識,不過他們明白這種結果的必然性。實踐家因此抨擊純粹的理論,卻未料到下面這個問題恐怕絞盡腦汁也難以回答:"是理論為了應用,還是應用為了理論?"
011
較高的即最易懂的、最近的、最必要的。
012
奇跡與自然規(guī)律的作用是相互交替的:它們互相制約并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它們通過相互取消而合而為一。沒有自然事件就沒有奇跡,反之亦然。
013
自然是長期占有之敵。它按既定的法則摧毀一切產(chǎn)權標記,消除一切所屬記號。地球?qū)儆诿恳淮耍幻總€人都擁有對一切的權利。先輩不能因這種偶然的長子繼承權而享受優(yōu)先——所有權將在特定的時代消失。導致改良和惡化的條件是不可改變的。但如果身體是一種財產(chǎn),我只能靠它獲得做一個積極的地球公民的權利,那我就不能以損失這個財產(chǎn)來損害自己。現(xiàn)在我不過失去了這所貴族學校的學籍,我將進入一個更高的團體,我喜愛的同學會隨我而去。
014
生命是死亡的開端。生命是為著死亡的。死亡同時是終結和開端,同時是分離及更親近的與自我結合。還原靠死亡來完成。
015
哲學也會開花,那便是思想,人們從不知道,思想該稱作美還是機智]
016
想象將未來世界要么置入高處,要么置入深處,要么在靈魂轉生中置向我們。我們夢想著穿越宇宙:宇宙不就在我們身內(nèi)嗎?我們不了解我們的精神的深度。這條神秘的路通向內(nèi)心。永恒連同其世界——過去和未來——要么在我們身內(nèi),要么不在任何地方。外部世界是個影子世界。它把自己的陰影投入光之王國。現(xiàn)在我們自然覺得內(nèi)心如此黑暗、孤獨、渾無形象。可是一旦這種投影過去了,影體移走了,我們就會發(fā)覺內(nèi)心不一樣。我們會比從前享有得更多,因為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
他留下了德國思想奇特和最神秘的作品。正如他那看似閑散的短暫一生給人無比豐富的印象,仿佛耗盡了每一種感覺與每一種智慧,他寫下的那些玄奧文字也在游戲般的、華麗動人的外表之下展示了精神的一切極限,展示了精神使人成為上帝以及對精神絕望的一切極限。諾瓦利斯清醒而虔誠地經(jīng)受了自己的命運,意識到自己的悲劇卻泰然處之,因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虔敬使他能夠藐視死亡。
——赫爾曼?黑塞
主的靈在你身上……你是一個先知……
——施勒格
從他開始,那種以純粹自我的意識為基礎的基督教生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過著一種前無古人的基督教信徒生活,并以此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對黃金時代復歸的渴望發(fā)源于他準備當孩子、當約翰式的上帝的孩子的真誠決心。就連當時與他交往不深的人也感覺到了這一點……諾瓦利斯身上散發(fā)出一種情緒,好像一個時代正在來臨,這個時代同他一道在某些先知般的時刻日益堅信基督的親在。在我們這個世紀他才漸漸找到了家園。他將作為一個來臨者走進未來的千年。他的影響正傳布到世界的遠方。他說的基督臨近的話將流傳下去。"
——希貝爾
諸神恰恰讓自己的寵兒早死。
——卡爾?巴特
奧夫特爾丁根》出手就不凡,已然躋身西方小說史——同時也是思想史的經(jīng)典行列。這年輕人才20多歲,怎么就能寫出如此"深刻"的作品?……諾瓦利斯小說的寫作起點很高——直接與柏拉圖對話。換言之,諾瓦利斯不是與自己的德語前輩比高低,而是以柏拉圖為楷模。
——劉小楓
希望加強產(chǎn)品外包裝 加快送貨速度
這套書挺棒的,除了有點小貴吧,好東西確實值這個價
希望加強產(chǎn)品外包裝 加快送貨速度
裝幀精美,非常好
雙十一送貨還這么快
很喜歡。值得讀。
書好貴啊,盡管設計的不錯,裝幀用紙也很好,但不能這么貴啊,不知道體諒體諒窮讀書人啊
就像是書的封底印上的一句話:“耗盡每一種感覺與智慧,只為抵達愛與絕望的極限。”深深感動。
我向下走近那神圣的、如謎一般不可言說的夜。遠處,世界靜臥,仿佛沉入深深的穹頂墓穴中,荒涼而寂寞。深深的悲哀掠過心弦,我愿意俯身融入露珠,與那灰燼合
在一個離這兒很遠,從來沒有人走到的山谷里,開著一種漂亮優(yōu)雅的藍花。可是花苞在白天里并不開放。蒼白的月亮才是他的愛人……
一套書中,,這本書為什么不是毛邊書呢,,我以為商家發(fā)錯了呢,,后來看看可能就是這樣的吧,,,有點不理解,呵呵,,還有,,幾本書在一起包裝,,,包裝盒太差了,,膠帶都快開了,,希望以后外包裝更加好一些。。。。
世紀10他K才漸漸找到了家園。他將作為一個來臨者走進未來的千年。他的影響正傳布B
很好的紙張,存放多年沒問題,適合圖書收藏者,文字排版也很簡潔。
諾瓦利斯,真正的天才,大師級的天才。我喜歡的類型,跟木心一個口味哈
絕對值得擁有,只要你懂詩歌!諾瓦利斯,令人心碎的詩情!早夭的德國天才!燦爛的流星!
下單的時候買的是普通書,收到的卻是毛邊書,不喜歡
諾瓦利斯的作品之前始終找不到,這次看到選目很滿意,林克的翻譯,印刷裝幀都是一流,只是價格稍高,但內(nèi)容值這個價。
先說譯者。我覺得剛看的這兩本都不錯啊。之前看《穆佐書簡》也是他譯。也很好。有篇文章提出底本依據(jù)問題,那已經(jīng)相當專業(yè),是另一種閱讀境界了。。我也同意諾的思辨性高于他的詩歌才情。特拉克爾和他都不到30歲死。前者更細膩更悲傷。因為剛看了王陽明傳,諾所強調(diào)自我本真的意義,指自省精神可以自我朗照,跟王的心說也有很相似的地方啊。王的心說有被儒學理念框限的感覺,諾的自我反省說有被上帝概念框限的感覺,不過,諾有一個篇章探討宗教的本質(zhì)是對一種觀照關系的認識,接受和思考,卻是對框限的突破。還是很厲害的。相對于哲學,他更向往詩人的身份吧。你看他…
整本書里面的書頁都是連體的,表示很憤怒,里面的書頁是自己用小刀一點一點裁開的,看在內(nèi)容和紙張質(zhì)量的份上給個好評,其實外面的那個包裝殼很挫,建議不要,里面很好,我是愛書之人;)
夜頌,西方正典、理想藏書。以余生狀態(tài)不大可能讀了,樂在藏之過程也,收藏之樂在乎點擊拆包摩挲也。
非常非常喜歡!愛不釋手!太美了!內(nèi)容也很喜歡,是我的風格!好喜歡浪漫主義的詩歌呀。硬殼的書特別好
耗盡每一種感覺與智慧,只為抵達愛與絕望的極限。學長推薦這本書,確實很美也很有哲理。而且書是精裝版的,值得珍藏。
諾瓦利斯屬于天才詩人一類。作品很有特色,譯者也算是很不錯。挺不錯的一本書。
德國浪漫派的先鋒,華東師范版的諾瓦利斯似乎也不全。不過諾瓦利斯的詩歌還是值得一看。想來有些意思的。人類的天才都是瘋子嗎?
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最大的詩人諾瓦利斯,一直以來在中國待遇不佳。前幾年才出了一套兩卷本選集,雖然收入其詩作,但與諾氏的小說、斷片等等混在一起。本書是諾氏詩歌單行本在漢語世界第一次出版,翻譯者仍是林克教授,譯筆較審慎,讓我們讀到了比較忠實的漢譯諾瓦利斯詩歌。書的裝幀非常精致,感覺很好,唯一缺點是價格較貴。
喜歡,慰藉心靈。諾瓦利斯的詩歌與散文都是如此。
之前就有一本,不知怎么不見了。諾瓦利斯的書還是要收一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