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法庭首席法官約翰·福蒂斯丘爵士(約1395~約1477年)無疑是15世紀英格蘭最為的政治學家。這個小書首次把他的兩部重要著作——《英格蘭法禮贊》和《論英格蘭的政制》——的版本合并一處,并添加了導論、注釋和參考書目,充滿了智慧警句。
英格蘭法禮贊》和《論英格蘭的政制》——英格蘭政治思想早的作品——乃是出自一個戰爭與政治動蕩年代、一位富于清醒的自我剖析意識并深諳世故滄桑的法律人和政府官員的筆下。兩部著作彼此呼應,主張正義,反對專制暴政,對中世紀后期英格蘭的法律和政制尤其有獨到的見地。謝利·洛克伍德在《導論》中對福蒂斯丘爵士的作品做了清晰的評價,并勾勒出了這兩部著作的歷史與知識語境,是認識這位開創性的政治理論家的一個便利門徑。本書對于我們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尤其是中世紀憲政主義)和法律制度(尤其是英國的法律制度)至為關鍵。
本譯叢精選了學界公認的法哲學經典名著,這些著作在世界范圍內滋養了無數的學人,不僅對法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也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致謝
編輯的說明
英譯本的說明
導論
英格蘭法律禮贊
論英格蘭的政制
附錄
附錄1 《論自然法的屬性》節選
附錄2 好的會議如何帶來益處的事例與相反狀況的結果
附錄3 1470年致沃里克伯爵書
附錄4 福蒂斯丘生平大事記
附錄5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6 縮略字條
附錄7 英國簡史年表
附錄8 法蘭西王室世系簡表索引
譯者的話
英格蘭法律禮贊
事情的起因
不久以前,英格蘭王國境內爆發了一場野蠻而最可厭惡的內戰,亨利六世(Henry the Sixth)、最為虔誠的王和他的王后瑪格麗特(Margaret)、耶路撒冷和西西里王的女兒,還有他們的兒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Edward),被驅逐到王國之外,并且,亨利王最終為他的臣民所拘縶,并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牢獄之恐怖。當此之時,王后和她的孩子流亡國外,寄居在那位耶路撒冷王管轄內的巴爾公爵的領地(duchy of Bar)內。
這位王子殿下,從他長大成人的那24小時起,就全副身心投入到軍事訓練中來。他的坐騎暴烈不馴,他更用馬刺來激勵它們;為尋開心,他常常向他年輕的扈從發動攻擊,有的時候使矛,有的時候用劍,有的時候拿別的武器,而這又儼然一副作戰的姿態,并且合乎軍事訓練的規則。有一位年老的騎士,也就是剛說到的那位英格蘭王的司法大臣,他也因為那一場災難而流亡在外,明察于此,他如此這般向這位王子殿下勸諫。
及時章 這位司法大臣在此開始勉勵王子學習法律
"最為公正的王子殿下,能在您尊貴的驅使之列,這彌足讓我快樂,見到您投身于軍事訓練的熱忱,我更是滿心歡喜;那是適合您意氣風發的樂趣之所在,不單因為您是一個騎士,而更是因為您將是做王的人。`因為一位王的職責就是為他的人民征戰,并用公義給他們裁判。`您可以從《列王記上》第八章清楚地知道這一點。為這道理,我希望我看到您,像投身戰事那樣,帶著一樣的熱忱獻身于法律研習之中,因為,就像征戰的結果要由戰事決定,裁判要由法律決定。
……
這個譯者譯書譯得如此垃圾,還自以為很神奇,認為自己的文字古香古色,很讓人頭疼。作者是古代英格蘭王室法庭的首席法官,譯者想把他的文字譯得古樸,想法本身倒沒什么,可結果是用中文合和本圣經的語言譯的,文字能力又不夠,語法毛病很多,徒然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從譯后記看,譯者的中文文字能力就很差,廢話衍字較多,用到翻譯上,更是糟蹋了原著。估計譯者看圣經看得較熟,如果看金甁梅、海上花之類的看多了,還不得譯成方言?
非常好的譯著,對英格蘭法研究大有助益。
這類書,多多益善,現在都迷戀上下班坐公交,不開車了。坐上公交就看書,愜意的很!
研究英格蘭早期憲政的蠻不錯哦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拜讀
很好
很好
好
感覺還可以,看了再評論
作為英國史的研究生,這樣的書是很有必要去讀的
真是寫得富有智慧,如果今生我有更過的智慧,我還想想讀歷史的
此書是研究生書目推薦,非常適合需要深入了解憲政的同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