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百年歷程)》是一家人用近百年人生經歷和人生情感熔鑄而成的書。
這里有父親由農村青年成長為大學教授、母親由一字不識的農民成長為黨的基層干部和人民代表的艱苦生涯和坎坷傳奇。
這里有父母言傳身教使八個子女成長為院士、教授、研究員、高級教師、高級工程師的悲歡故事。
讀者可以從本書中得到奮發向上、努力拼搏、共圓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
《我們這一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百年歷程)》 (作者李紹清、李京文、李建平)適合于大眾閱讀。
我們一家與祖國的所有知識分子家庭一樣,近百年來,經歷了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我們一家與別的知識分子家庭又有許許多多的不一樣,有成功也有失誤。這里,有人生境遇上的福與禍、人生命運上的贏與輸、人生情感上的悲與喜,無論如何,只要讀了此書,相信都會感染你、感染我,成為生活中愿意接受的一個信息、一份養分,一種能陪伴你前行的旋律。 我們一家人用近百年人生經歷和人生情感熔鑄成這樣的一本小書《我們這一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百年歷程)》(作者李紹清、李京文、李建平),自然關愛有加,分外珍惜。我們也愿意讓更多與我們有相近的或不同經歷的家庭能讀到這本書,只為我們的生活能有更多的正直善良和相互理解,只為祖國能出現更多有所貢獻的知識分子家庭,讓祖國日益美好和富強,共圓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李京文,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士生導師,1985--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1999年起任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同時還擔任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應用經濟評審組副組長等職務。 李京文較早提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工程技術經濟論證理論與方法,曾擔任三峽工程論證綜合經濟評價專家組副組長、南水北調工程論證綜合組負責人、京滬高速鐵路論證技術經濟組組長;采用科學方法對我國經濟做年度與長期預測并進行了產業結構與地區經濟發展的研究;參加了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研究與編制;主持了環渤海圈、中部五省、海南、深圳 等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規劃制定,以及"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長大干線適用性宏觀技術經濟問題"、"中國油氣可持續發展戰略"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 李建平,廣西桂林人。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沿海企業與科技》雜志社社長,廣西民族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會長、廣西桂學研究會副會長、廣西先進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區域文化與文化產業和抗戰文化研究。20062008年受邀出席及時至第三屆中國一東盟文化產業論壇并擔任主講嘉賓。200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獲"廣西專家"榮譽稱號,2011年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主要著作有《文學桂軍論》《廣西文化圖史》《廣西文學50年》《文化力與文化產業》《桂林抗戰文藝概觀》等。其中《文學桂軍論》獲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 武漢大學水利電力大學教授。
及時輯 父親李耿的90年 李耿自述:我的革命和教學生涯 李耿述懷詩選 緬懷父親恩德 父親的文學活動與學術成果簡介 爺爺的眼淚謹以此文獻給疼愛我的爺爺 李耿同志生平簡歷在李耿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上宣讀 第二輯 懷念母親曾仁杰 我在""中 往事如煙憶我心中永生的母親 貧農的女兒,偉大的母親 懷念我們的媽媽 永遠的懷念曾仁杰同志悼詞 第三輯 我們八姐弟 我的七十二年 我的媽媽李紹清 以調查研究成果促教學的大學女教師記李紹清教授 我們這一家 難忘的歲月,珍貴的回憶 我的生活信念 奮發有為成就冠姐弟憶我與大弟京文相處的日子, 由經濟學家到工程院院士記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 東方之子:李京文 命運多舛。道路坎坷 艱難歲月的忠貞愛情紀念龔華強 送華強華強逝世后我追記的幾則日記 與病魔斗爭勇者勝讀三弟力明的養病日記及其他 我的生活經歷和家庭- 我的父親母親 我家當過人民解放軍的弟弟記三弟潤生 力生在我心中 從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到卓有成績的校領導 記四弟力生及讀其"三講評語"和日記有感 童年時的兄妹情兼記小哥力生 李力生同志悼詞在李力生同志追悼會上的悼詞 幸福的童年,平凡的人生 姐妹情深勝手足記我的妹妹光明 漓水邕江50年 難忘的"八二○" 斷糧時節(存目) 踏實苦干終有成記五弟建平青少年時的二三事 用生活跑圈我和我的家 瀟灑自如是小弟記六弟建紅 第四輯成長中的第三代 我的表兄表姐表弟表妹 研究"樹根"的人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馮俊教授 附錄一 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