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我的家庭回憶錄圖書
人氣:61

我的家庭回憶錄

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書寫錢氏家族成員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力透紙背,震撼人心。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家族研究/譜系  
  • 作者:[錢理群]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新雨文叢
  • 國際刊號:9787540768270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1
  • 印刷時間:2014-01-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的一本家庭回憶錄。作者深情地回憶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國20世紀云譎波詭的歷史變遷中坎坷曲折與探索奮斗的人生,文字情真意切,故事真摯感人。錢氏家族成員的人生經歷,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不同人生選擇和命運的縮影,足以讓讀者了解到兩代知識分子在社會激劇變革時期的迷茫與探索、堅守與反思。

編輯推薦

更多錢理群作品推薦

夢話錄

我的精神自傳

中國教育的血肉人生

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以縝密通透的筆力,豐富翔實的細節,書寫錢氏家族成員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回顧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顛沛流離,動蕩與堅守,榮光與悲哀,力透紙背,震撼人心。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于重慶,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學博學教授。主要從事現代文學史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錢理群先生是1980年代以來中國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他以對20世紀中國文學和社會的深刻研究,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歷史與精神的審察,對20世紀中國經驗和中國道路的總結和反思,對當代社會及文化思潮的批判,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重視。 錢先生的專著和主編作品,長期以來受到了各界讀者的廣泛歡迎。他的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豐富的痛苦》、《大小舞臺之間》、《1948:天地玄黃》、《學魂重鑄》、《話說周氏兄弟》、《走進當代的魯迅》、《與魯迅相遇》、《語文教育門外談》、《錢理群講學錄》、《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傳》、《重建家園:我的退思錄》、《夢話錄》、《中國教育的血肉人生》、《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周作人傳》等等。

目錄

遺忘背后的歷史觀與倫理觀(代前言)

輯一 太晚的紀念

太晚的紀念《錢天鶴文集》編后記

開時代風氣之先的一代人在項蘭生銅像揭幕式上的講話

哦,你是我的父親

中國現代農業界的先驅

這也是一種堅韌和偉大先母逝世二十周年祭

輯二 親情永恒

親情永恒《錢臨三紀念集》前

美麗寂寞的身影悼大姐

哭好哥

心系黃河

錢寧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概述

龔姐,一路走好

無以表達的悔恨奉獻于三哥靈前

輯三 永遠的懷念

四哥走了

愿你永遠是年輕的革命者悼二姐

丁毅對現代民族歌劇的歷史貢獻

后記

在線預覽

遺忘背后的歷史觀與倫理觀(代前言)

書桌上放著一本《錢天鶴文集》。

這是我編的書,為我父親編的書。

這是一位"中國現代農學界的先驅"半個世紀(19161958)思考的結晶。

但早就被遺忘了父親被兒女們遺忘了,先驅者被研究者遺忘了。

隨著從塵封的報刊里,一篇篇文章被發掘出來,父親的形象由模糊逐漸清晰,先驅者的業績從陌生中日見顯現,我就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遺忘"兒女以仇恨代替對父母本性的愛;研究者將一部分對象人為地拒之門外,這意味著什么?這樣的怪事為什么會在本世紀屢見不鮮?……同時涌上的是痛心疾首的自責:面對遺忘,我應該作怎樣的精神的承擔?……我常常為此而惶惑不安,既渴望著出書如我的一位哥哥所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贖罪;卻又恐懼于出書它的每一頁都將展示我的被扭曲的靈魂與狹窄的學術眼光,使我無地自容,無論作為人之子或者學者……

書終于出版;而我,有足夠的勇氣正視它嗎?有足夠的力量思考它嗎?

政治家們、歷史家們經常出于不同的目的與需要,在各個場合談論本世紀國、共兩黨的分分合合的歷史,但卻很少有人去關注、理會這分分合合的歷史對由于種種原因參與其中,或受到牽連的個人與家庭的命運的影響,以及更為深遠的心靈的影響。這其實是反映了我們的歷史觀念與歷史敘述里的問題的:在我們的歷史視野里,只有歷史事件而無人,或者有歷史偉人(大人物)而無普通人(小人物),有群體的政治而無個體的心靈世界。

而真正埋在歷史參與者與波及者們記憶深處的,正是這至今也沒有止息的內心的痛苦。最近,因為姐夫的去世,我又多次想起國共兩黨的分裂在我們家庭的反映:父親與一個哥哥選擇了國民黨,父親在抗日戰爭期間(那正是國、共二次合作時期)還出任國民政府農林部常務次長(副部長),主持全國農業工作先后達15年之久。而其余的哥哥姐姐大都是中共黨員,二姐、二姐夫和四哥還是老紅軍、老新四軍與地下黨員。在作為家庭中的小弟弟,無黨無派的獨立知識分子的我,特別是作為這段歷史的研究者的我的立場上看來,這正是反映了國、共兩黨分裂的深刻性:它一直影響到家庭成員內部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的選擇。而對父兄們的不同選擇,我則懷有同樣的理解與尊重,同時也認為他們各自都有應該正視與總結的經驗教訓。但我也要坦白地承認,我對家庭中的幾位老共產黨員懷有更多的敬意,盡管(或者說是正因為)今天人們對他們當年的選擇有著種種的議論。我所敬佩的是,他們是在國民黨統治之下,作出獨立的選擇,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之路的,這在當時意味著:要面對國民黨政府的殘酷鎮壓,時刻冒著生命的危險,同時也不能獲得社會大多數人的理解;更意味著對父兄所選擇的道路的一種反叛,而不能不承受中國傳統的無違為孝的道德觀念的強大壓力。在這個方面,我的共產黨員的兄長們是承接了五四傳統的:五四倫理變革的較大功績之一,就是根本改變了子女對父輩的依附地位,獲得了個人獨立選擇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人生道路的自由權利。在這個意義上,同一個家庭(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傳統的舊式大家族)的成員,在歷史的大變動中,各自作出不同的選擇,以至于在思想、信念上,行動上發生矛盾,有時這種矛盾還會達到相當尖銳的程度,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視為中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個進步。問題是如何看待與處理這不同的選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國、共兩黨的地位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昔日的統治者變成了流亡者,反叛者成了掌權者。這自然會對我們家庭成員的命運產生影響。父親與二哥到了海峽那一岸,身處逆境中仍忠實于自己的理想,努力發展各自的事業,父親作為農村復興委員會的領導成員,對臺灣與金門農業的振興貢獻尤大,金門民眾為他建有紀念碑。但他們都長期忍受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父親于1960年退休,1972年在孤寂中離世。二哥雖于80年代幾度回國,但也因身心付出太多,而于1990年病逝。

而大陸這一邊所發生的事,則耐人尋味。

首先是勝利者宣布,被趕下臺的國民黨政府為非法,國民黨為反動政黨這在當時幾乎是順理成章,并為新政權的立足所必須。由此產生的后果,是深遠而嚴重的。以此反觀現代歷史,國民黨的歷史,特別是它單獨執政時期的歷史,例如19281937年的歷史,就成了罪惡的堆砌,黑暗的深淵,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一切發展都不存在了(仿佛不予承認就是不存在),中國從上世紀開始的現代化歷程也因此而中斷了,如果有所成績與進步也只存在于反叛者這一邊。盛行一時的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所有不以推翻國民黨政權為目的的努力,例如當時很多知識分子所走的"教育救國"、"科學救國"、"文學救國"……的道路,以及相應的貢獻,都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并且"在客觀上是維護國民黨政權"的,因而"本質上是反動的",至少是無可取的。但這卻是經不起事實檢驗的。直到這次為父親編選文集,我才知道,從本世紀初開始,就有一批自然科學家立志"科技興農",稱為"農業派",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興辦農業教育(父親即是在海峽兩岸農學界極有影響的金陵大學蠶桑系的創辦人之一),開展農業科學研究(個中央農業研究所即為父親創建),他們意識到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必須依靠國家的統一領導,于是有一部分農業專家轉而進入國家政權機構,父親正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在主持全國農業領導工作時,提出了許多有關發展中國農業的戰略全局的意見,例如早在30年代就已提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走"農業商品化"的道路,必須以農民的實際經濟收入的提高作為發展農業的目的,提出農業生產與農業教育、科研、工業、商業、運輸、貿易、金融……統籌安排的設想等等。盡管由于國民黨政府自身的腐敗(這也是不能忽視與無須掩飾的事實)與其他原因,這些思想未能實現,卻不應影響其在中國現代農業經濟思想史上的獨特價值。我們建國后在農業發展中所走的許多彎路,與將這些在探討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中曾提出過的有價值的思想、設想一概視為"資本主義的農業經濟思想"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遺產"而拒絕研究,拒絕吸收、借鑒,將其強迫遺忘,是直接有關的。今天,大概不會再做這樣的蠢事了吧。但影響似乎依然存在,比如至今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國經濟、文化、科學、社會的發展仍是有關歷史(通史與專史)的研究的薄弱環節。這些年人們對建國后的失誤的反省,在某些研究者那里又變成了對國民黨統治的理想化,這其實依然是以成敗論英雄的歷史觀在起作用,盡管看起來好像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如何擺脫意識形態的影響,客觀、科學地研究國、共兩黨分別執政時期的歷史,仍是當前中國現代史(通史與專史)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與此相關又有區別的是對自然科學家的研究。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研究者,在探討本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思考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時,始終存在一個盲點,即是對自然科學家的忽略與排斥。這或許與前文所說的長期將自然科學家列入"脫離政治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范疇有關。在思想深處說不定還沒有擺脫忽視自然科學的傳統觀念。其實中國的自然科學家也是中國的現代化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留美學生就成立了"中國科學社"(父親是及時批會員與骨干),高舉起了"科學"的旗幟,這是個自然科學家的自由集合體,他們創辦的《科學》雜志是最早實行橫排,并使用新式標點的,與成立于其后的《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是相互配合的。中國的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人文學者同為中國的現代知識分子,他們既有著共同的目標,又有著不同的特點(包括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甚至情感、心理……),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又互為補充,相互滲透,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會造成我們的研究視野的極大局限。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滿意

2016-07-23 15:47:49
來自mgxnp63**的評論:

很耐心的店主!到貨也很及時

2016-08-12 02:46:28
來自肥陀螺**的評論:

物流較快

2016-11-02 11:23:04
來自xyls070**的評論:

讀書可以明智!!!!!!閱讀體驗非常好,一氣讀完,很有幫助,非常受啟發,內容充實,裝幀漂亮,價格實惠,下次再來;

2016-11-08 10:08:14
來自***(匿**的評論:

書質量不錯,版本和視覺效果也很好。書的價格也很實惠,支持雜志之家,很好的一本內容的可讀性非常非常強,很棒的一本,讓我看完愛不釋手,支持雜志之家,雜志之家的配送快遞也很棒,謝謝雜志之家,雜志之家加油吧,書設計的封面也很不錯,就是棒,就是好!

2016-12-29 16:08:59
來自椰***露**的評論:

印刷和裝幀都很贊,內容也很好,好書一本!鑒定完畢!

2017-02-28 00:17: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認真讀過這本書,寫的太好了!

2017-03-16 13:58:0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哦,值得買來讀一讀!

2017-03-24 14:18:30
來自葉見**的評論:

本書是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的一本家庭回憶錄。作者深情地回憶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國20世紀云譎波詭的歷史變遷中坎坷曲折與探索奮斗的人生,文字情真意切,故事真摯感人。錢氏家族成員的人生經歷,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不同人生選擇和命運的縮影,足以讓讀者了解到兩代知識分子在社會 激劇變革時期的迷茫與探索、堅守與反思。

2015-05-10 19:32:2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沒有包裝,書的右上角一直到一半厚的紙都被弄折皺了,準備退換,希望從當當訂的書都能夠有最基本的包裝。

2014-02-14 16:14:14
來自五一大**的評論:

平易而真誠。比不得作者其他專著,內容略顯重復單薄。

2014-06-07 23:09:47
來自芯目科**的評論:

還沒看,本來要買作者另一本書的可是這邊沒貨

2015-02-13 21:50: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寫的挺真實的,很多情節看著忍不住落淚了。一家人貢獻很大。

2015-01-22 20:01:12
來自liqi314**的評論:

對錢理群先生家庭有了全面了解。寫大哥部分過于專業,且篇幅大。

2014-12-25 14:47:16
來自撫順讀**的評論:

讀過很多錢理群先生的書,有關于魯迅的,有關于教育的,有關于語文的,錢先生的書很少有自己的體系,很多都是各種文章的匯集,沒有太多的條理,可是就是這些文章,這些文字,卻往往具有一種穿透的力量,直達你的內心。 以前在錢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到過自己的過去,當過多年的語文老師,后來后考入大學,成為北大教授,多年一直研究魯迅,退休以后,又重返中學課堂,可是今日的中學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學了,只能黯然離開。不過錢先生對中國的教育一直非常關注,尤其是對中國的基礎教育情有獨鐘,難以割舍,并感到基礎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問題嚴重,先后寫下了很多本書…

2014-02-26 12:38: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影響了他的人生,這在錢理群的書中有最深刻的體現,所謂虎父無犬子,你身邊的人都優秀,你想不優秀都難!

2014-07-20 11:12:04
來自冬瓜明**的評論:

讀文學的,自當知道錢理群先生對于魯迅、周作人的研究是非常精神的,我也讀過他不少關于現代文學的演講辭,確實很精彩。而如今閱讀了他近期為了逝去的家人而作的這本《我的家庭回憶錄》,才發現原來他的整個家庭是那么地優秀,而且每個人都是過得那么精彩,真的很驚訝,也學到了很多,畢竟之前只知道錢理群現在被流放到貴州之后的努力研究魯迅,而現在終于知道為何他能夠擁有那么強大的生命力量了。正如他和二姐本來想在晚年合作一部長篇小說,他們的家庭就是充滿了這樣的曲曲折折,卻又那么地感動人心,充滿著大愛,不光是愛己愛人,而且還愛國! 我特別喜歡《遺忘背…

2014-02-22 00:01: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適合速讀,了解一下即可。這個家族人才輩出!

2015-01-05 13:20:12
來自乘風飛**的評論:

我對各類人家庭回憶都有興趣,從不同人的回憶你若有心可以知道明白很多

2014-07-23 21:04:14
來自空山云**的評論:

讀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的《我的家庭回憶錄》,常有心墜落的疼痛。 《我的家庭回憶錄》記錄了錢先生生命中的親人,父母兄弟姐妹,在國家變遷中不同的道路和遭遇。錢先生在代前言《遺忘背后的歷史觀與倫理觀》中說,我們在各個場合談論20世紀國共兩黨的分分合合的歷史,但卻很少有人去關注、理解這分分合合的歷史對由于各種原因參與其中,或受到牽連的個人與家庭的命運的影響,以及更為深遠的心靈的影響。可以說,錢先生的《我的家庭回憶錄》彌補了這個缺憾,這本書描寫的幾乎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各種選擇和命運的一個縮影。 在國共兩黨分裂時,錢先生的父親和三哥選…

2014-02-27 12:15:00
來自大肚書**的評論:

每個家庭都應有自己的回憶錄,通過個體回憶可以還原真實的歷史。

2014-05-08 10:25:37
來自菊花茶2**的評論:

很早就知道錢理群先生是魯迅研究專家,也讀過他的著作,但對他個人的家庭情況卻并不了解。直到讀了錢先生的這本《我的家庭回憶錄》,也知道原來他的家庭有著如此慘痛的分離。而他的家庭悲劇,又是許許多多中國家庭的命運縮影。 是怎樣的一條巨流河,將一個叫臺灣的小島與中國大陸分割出去;而這樣的分隔,是多少骨肉至親的流離失所,是多少家庭親人的妻離子散。更可悲的是,僅僅是時空的隔絕還不夠,那些強大的政治力量還要讓人們“遺忘”,從感情中驅逐,從心靈深處連根拔起,管你有多少鮮血淋漓,痛不欲生。 就如同錢理群先生“遺忘”了他的父親,中國現代農學界的先驅—…

2014-03-10 11:04:58
來自湯蓮**的評論:

認識錢老是因為他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對現行大學教育缺失的狠狠地一棍感覺像是說道了我心里去。錢理群不是一個純粹的學者,因為他有著太多的憂患意識和現實關懷,文字中摻雜了太多的主觀傾向性和現實針對性。因為在學理研究與現實關懷之間,在學院高臺與民眾蒼生之間,在學術規范與道德實踐之間,在做文與做人的天平上,他永遠傾向于后者。 而《我的家庭回憶錄》將剖析的視角切入自己和錢氏家族,讓我們讀懂了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掙扎。錢氏家族的那一代人,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大哥錢寧是水利專家,二哥錢臨三曾是國民政府外交官,三哥錢樹柏是多年…

2014-02-20 13:28: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錢理群的書買了一大堆,都挺好,這本書是他的家庭回憶集,那個特殊時代,讓人傷感。

2015-04-24 09:55:06
來自一蓑煙**的評論:

這是一部家庭回憶錄,作者是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本書不是一部連貫性的長篇之作,而是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錢理群先生為逝去的家人寫的系列悼念文章的合集。是一本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自己家庭情況的回憶性作品集。 回顧歷史,錢先生的父親與一個哥哥選擇了國民黨,其父在抗戰期間任國民政府農林部常務次長(副部長),主持全國農業工作先后達15年之久,堪稱國民黨的高官了。而其余的哥哥姐姐大都是中共黨員,二姐、二姐夫和四哥還是老紅軍、新四軍、地下黨員。 就是上世紀國共兩黨的對立、分裂,特別是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共兩黨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

2014-03-11 08:30: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感興趣的都可以看下這些個人的回憶錄,里面都是血與淚,主流的宏觀敘事在這里個人遭遇和歷史細節前都是蒼白的。

2015-09-13 13:59:55
來自HM鵬飛**的評論:

本書所選文章,多為近年來錢理群先生追憶至親的悼文和回憶錄。 透過這些文章,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錢氏家族的人生道路和種種遭遇,更是自上世紀初期至改革開放以來現代知識分子奮發圖強、殫精竭慮的真實縮影。錢氏家庭是開明民主的,由于受到“五四”運動的洗禮,錢氏子女能夠“獨立選擇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人生道路”,由此導致他們在民主與科學的道路選擇上、政治派系之間的立場問題上給出了各自不同的回應。時至今日,再去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能簡單地進行正確或者錯誤的評判,因為如果我們脫離了當事人所處的經濟、政治等外部環境,脫離了對當事人內心世界的綜合考…

2014-03-12 17:21:00
來自不能重**的評論:

第一次聽說錢理群,是因為他的學生,被號稱北大怪才的孔慶東。正所謂名師出高徒,這位名師一定很出色。我于是充滿了極大的興趣去百度錢老的書,當這本《我的家庭回憶錄》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我便迫不及待去閱讀,深深地被里面歷久彌新的往事吸引,于是寫下如下的文字和感悟。 本書是當代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的一本家庭回憶錄。作者深情地回憶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國20世紀云譎波詭的歷史變遷中坎坷曲折與探索奮斗的人生,文字情真意切,故事真摯感人。錢氏家族成員的人生經歷,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不同人生選擇和命運的縮影,足以讓讀者了解到兩代知識分子在社會激劇變…

2014-02-20 16:21:0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