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浩歌,超乎塵垢之外。
——宋 胡寅(《酒邊詞序》)
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宋 王灼(《碧雞漫志》)
東坡以龍驥不羈之才,樹松檜特立之操,故其詞清剛雋上,囊括群英。
——清 鄧廷楨(《雙硯齋詞話》)
東坡詞寓意高遠,運筆空靈,措語忠厚,其獨至處,美成、白石亦不能到。——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人謂東坡長短句不工媚詞,少諧音律,非也,特才大不肯受束縛而然。
——清 李調元(《雨村詞話》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恣肆,明白暢達,與韓愈并稱“韓潮蘇海”;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蘇軾以坦蕩磊落、揮灑自如的藝術風格,高雅脫俗的藝術境界,爐火純青的藝術語言,開創宋詞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蘇軾詞或豪放,或婉約,或曠達,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審美價值。本書精選了蘇軾132首詞,涵蓋了敘事、贈答、詠史、田園、詠物等各類佳作,同時兼顧豪放、婉約等不同風格的作品,加以導讀、注釋和評析,希望對于讀者理解蘇軾詞有所幫助。
李之亮,男,1950年生,河北黃驊人。1978年考入山西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于鄭州大學中文系,1984年肄業于東北師大古籍整理研究講習班。歷任鄭州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江蘇鹽城師范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致力于宋代文獻整理與研究三十余年,是宋代文學、史學、文化史方面的學者。迄今為止共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著作60余部、合計110余冊。史學方面的代表作有《宋代郡守通考》(10冊)、《宋代路分長官通考》(3冊)、《宋代京朝官通考》(5冊);文學方面的代表作有《張舜民詩集校箋》、《王荊公文集箋注》(3冊)、《歐陽修文集編年箋注》(8冊)、《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6冊)、《蘇軾文集編年箋注》(12冊);文獻整理方面的代表作有《續博物志》、《海錄碎事》(2冊)、《宋史全文》(3冊)、《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4冊);文史普及方面的代表作有《宋詞三百首》、《辛棄疾詞選》、《柳永詞選》、《教科書里沒有的宋史》、《一本書讀懂宋朝》等。此外還創作了多卷本長篇小說《趙宋王朝》,目前已經出版的有前六部《火德宏基》、《烽戎底定》、《仁宗皇帝》、《宋神宗》、《少年天子宋哲宗》和《徽欽二帝》共10冊,預計全書十部16冊將在2017年全部完成。上述著作中,《宋代郡守通考》曾獲2002年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洞仙歌(冰肌玉骨)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滿庭芳(蝸角虛名)
無愁可解(光景百年)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臨江仙(夜歸臨皋)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一叢花(初春病起)
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
滿庭芳(歸去來兮)
滿庭芳(香雕盤)
水調歌頭(快哉亭作)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
念奴嬌(赤壁懷古)
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
西江月(坐客見和復次韻)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踏莎行(山秀芙蓉)
西江月(送錢待制)
西江月(照野淺浪)
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送別)
臨江仙(細馬遠馱雙侍女)
臨江仙(辛未離杭至潤別張弼秉道)
臨江仙(一別都門三改火)
臨江仙(疾愈登望湖樓贈項長官)
漁家傲(千古龍蟠并虎踞)
漁家傲(七夕)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鷓鴣天(笑捻紅梅翠翹)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定風波(重陽)
定風波(感舊)
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堂)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定風波(春情)
定風波(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定風波(送述古)
定風波(有感)
定風波(自述)
南鄉子(贈行)
南歌子(游賞)
南歌子(湖景)
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
南歌子(別潤守許仲涂)
南歌子(湖州作)
南歌子(暮春)
好事近(黃州送君猷)
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韻)
望江南(超然臺作)
望江南(暮春)
卜算子(感舊)
瑞鷓鴣(觀潮)
十拍子(暮秋)
清平樂(秋詞)
昭君怨(送別)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三部樂(情景)
阮郎歸(初夏)
江神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江神子(獵詞)
江神子(恨別)
蝶戀花(春景)
蝶戀花(送春)
蝶戀花(述懷)
行香子(寓意)
行香子(述懷)
菩薩蠻(天憐豪俊腰金晚)
菩薩蠻(新月)
菩薩蠻(七夕)
菩薩蠻(買田陽羨吾將老)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菩薩蠻(西湖)
哨遍(為米折腰)
滿江紅(憂喜相尋)
點絳唇(己巳重九和蘇堅)
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人嬌(或云贈朝云)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如夢令(有寄)
如夢令(春思)
南歌子(再用前韻)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晦之)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減字木蘭花(立春)
浣溪沙(新秋)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浣溪沙(漁父)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浣溪沙(和前韻)
浣溪沙(詠橘)
浣溪沙(雪頷霜髯不自驚)
浣溪沙(前韻)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浣溪沙(荷花)
浣溪沙(贈閭丘朝議,時還徐州)
浣溪沙(有贈)
浣溪沙(羅襪空飛洛浦塵)
浣溪沙(揚州賞芍藥櫻桃)
浣溪沙(端午)
浣溪沙(感舊)
浣溪沙(自適)
漁家傲(贈曹光州)
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
減字木蘭花(江南游女)
滿庭芳(歸去來兮)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點絳唇(閑倚胡床)
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
南鄉子(宿州上元)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浣溪沙(送葉淳老)
減字木蘭花(以大琉璃杯勸王仲翁)
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虞美人(冰肌自是生來瘦)
念奴嬌(中秋)
醉翁引(瑯然)
漁父(漁父醉)
漁父(漁父醒)
生查子(訴別)
西江月(梅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①,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④,又恐瓊樓玉宇⑤,高處不勝寒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⑦,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⑧。
注釋]
①丙辰:神宗熙寧九年(1076),蘇軾當時41歲,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 ②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此時蘇轍在齊州(今山東濟南)任節度掌書記。 ③“明月”二句: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 ④乘風歸去:作者想象之詞,謂能乘著清風飛到月宮。 ⑤瓊樓玉宇:月亮中的華麗宮闕?!洞髽I拾遺記》載,唐人瞿乾佑在江邊賞月,有人問他:“月中有何物?”瞿乾佑指給他看,但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燦然”。 ⑥不勝(shēnɡ):禁受不住。 ⑦低綺(qǐ)戶:指月影漸移,使錦繡的門窗影子逐漸變低。綺戶,雕繪華美的窗戶。 ⑧千里共嬋娟:指天下共享一輪明月。嬋娟,美好,這里指月中的嫦娥容貌姣好。
解析]
這首詞是蘇軾的名篇佳作之一,古往今來,傳誦不歇。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確非虛言。全詞主題是懷人,時間在中秋之夜。作者既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需要,又以寬廣的胸懷表示人不可因離別而陷入愁思,而應以樂觀曠達的態度對待人生。全詞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深深思索,除了美感之外,還能給讀者以處世的啟迪。
上闋用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面對一輪明月,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勾畫出一個天上的世界。“我欲乘風歸去”,是說自己很希望能像仙人一樣,擺脫世俗的羈累,飛升到廣袤無垠的天國,體現了作者在仕途上受挫后壓抑沉悶的情緒。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旦在仕途上受到挫折,往往需要借助于道家學說來加以解脫。蘇軾作為一個封建士子,也必然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厚影響。可貴的是,他沒有因暫時的逆境而喪失對人生的追索。他覺得天上的瓊樓玉宇固然美好,但畢竟有寒涼之感,所以打消了飛仙的念頭,深感還是人間更加美好,更有真情。這幾句話不僅把作者的生活態度表達得十分清楚,同時還有告誡世人的意味,“高處不勝寒”,是在規勸人們不要覺得仙境之中就萬事順遂,人既為萬物之靈,就要真真切切地領悟人生的真諦。
下闋佳句迭出,先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揭示出萬事萬物的必然規律:一個月之中,月兒又圓又亮,僅僅一兩日而已;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盡管如此,人畢竟還有最美好的情感,不要因為有失落、悲痛、折磨、苦難,就怨天尤人。把自己放在“渺滄海之一粟”的大背景下體味,就不會為一點點的得失悲歡而縈心系懷了。接著又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也是全詞的高潮。作者把對人生最美好的祝愿獻給千里之外的手足兄弟,同時也把這份祝愿獻給天下所有的人。正因為這句話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所以成了千古絕唱,成了人們相互祝福的常用語。蘇軾這種博愛胸襟,是他人格的主流,他雖然也有“悲歡離合”,也有憤懣不平,但他心中總是希望大家都好。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閑錄》中有這樣幾句話:“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子由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正是由于他覺得“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才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才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互敬互愛,共享一輪明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②,人道是③,三國周郎赤壁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⑥,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⑦,檣櫓灰飛煙滅⑧。故國神游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⑩。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①赤壁:古地名,此詞所指是今湖北黃岡西部的赤壁磯,一名赤鼻磯。關于三國時期發生赤壁大戰的遺跡究竟在何處,歷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清代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六說:“赤壁山,(嘉魚)縣西七十里?!对椭尽罚?lsquo;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時未置嘉魚也。其北岸相對者為烏林,即周瑜焚曹操船處。《武昌志》:‘操自江陵追備,至巴丘,遂至赤壁,遇周瑜兵,大敗,取華容道歸。’《圖經》云:‘赤壁,在嘉魚縣。蘇軾指黃州赤鼻山為赤壁,誤矣。時劉備據樊口,進兵逆操,遇于赤壁,則赤壁當在樊口之上。又赤壁初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則赤壁當在江南也。操詩曰: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此地是矣。今江漢間言赤壁者有五,漢陽、漢川、黃州、嘉魚、江夏也。當以嘉魚之赤壁為據。’” ②故壘:當年大戰后殘存的工事遺跡。 ③人道是:聽別人說是。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八載:“東坡云:‘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蛟环且?,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這里是不是當年赤壁大戰的古戰場,蘇軾本人也不敢肯定,故而含糊其辭。 ④周郎赤壁:東吳周瑜大破曹操大軍的赤壁戰場。周瑜字公瑾,漢獻帝建安三年,他被孫策授予建威中郎將,時年二十四,軍中呼之為“周郎”。 ⑤卷起千堆雪:喻波濤翻滾,激起的巨浪宛如千堆白雪。 ⑥小喬:橋玄的小女兒。據《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載,建安初年,周瑜跟隨孫策進攻皖城,得橋公二女,都生得天姿國色。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⑦羽扇:白羽制成的扇子。綸(ɡuān)巾: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一說是配有青色絲帶的頭巾。相傳三國時為諸葛亮在軍中所用,所以又稱為“諸葛巾”。 ⑧檣櫓:通行的本子做“強虜”,很難講通。宋人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四載其曾親眼見過蘇軾的手跡,是“檣櫓”而非“強虜”。檣,桅桿。櫓,船槳。⑨故國神游:即神游于故國。故國,指古代吳、魏大戰的故地。 ⑩華發:花白的頭發。古代“花”和“華”是異體字。一尊:即“一樽”。樽,古代盛酒器,有圓形、方形數種。此處泛指酒器。酹(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此處指作者將酒傾進大江之中,以表祭奠。
解析]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與名篇《赤壁賦》前后而作。
這是一首萬人傳誦的千古絕唱,開篇便是氣勢磅礴的“大江東去”四個字,把滾滾長江一瀉千里的壯觀氣象極為濃縮地概括出來,讀之令人精神振奮,隨后“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是把以長江為主線的江南江北群雄爭逐場景縱向地展現出來,可謂風云變幻,一派滄桑。僅這幾句,就不知使多少豪杰為之傾倒,多少文人為之慨嘆。其宏觀的把握,可以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較高境界。宋俞文豹《吹劍錄》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這個比況,形象地說明了這幾句詞極強的震撼效果。接下來的數句緊扣主題,形象地描寫了眼下的赤壁古壘,經歷了無數的滄桑歲月,依舊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江水沒有窮盡,人們對古壘的瞻仰和緬懷也就沒有窮盡。這美如畫卷的江山,曾經出現過多少英雄豪杰。
下闋緊隨上文,進入更加具體的演繹和勾畫:當年雄姿英發的東吳周郎,曾經在這里立下蓋世奇功,那是多么令人感嘆的場景;還有那手搖羽扇頭戴綸巾的諸葛孔明,談笑之間便令幾十萬曹軍灰飛煙滅,那又是多么令人稱絕的場景。此時的蘇軾,已經沉浸在金戈鐵馬的群雄爭霸當中了。人誰無少年?哪個少年沒有建立奇功的宏大誓愿?可惜歷史給人們提供的平臺并不相同,比如此刻站立在赤壁磯頭的蘇某,也曾有過為國立功的豪情,也曾有過以古人為師的壯志,然而日復一日蹉跎至今,豈不是愧對這些英雄?末句用“人生如夢”結尾,表達出對無力建功立業的深深的慨嘆。
這首詞的高妙之處在于用很少的文字表現出闊大的場面,仿佛把那場震驚華夏的大戰全景展示無遺,在場景中立起的英雄形象,既高大又逼真,宛如就在眼前。這些英雄中或多或少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起碼是有作者對英雄們的崇仰之情。金代元好問《書赤壁賦后》說:“夏口之戰,古今喜稱道之。東坡《赤壁》詞殆戲以周郎自況也。詞才百許字,而江山人物無復余蘊,宜其為樂府絕唱。”郭沫若《讀詩札記四則》說:“在赤壁之戰時也有小喬參加,出場人物有周瑜、小喬、諸葛亮,連東坡自己也加進去了,因為他在‘神游’。”雖然說得詼諧,卻非常,如果此篇里沒有好事的蘇軾參加,連他自己都不會允許。自古及今對此詞的評論多如牛毛,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還是由讀者自去體味,或許更能得其精髓。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③,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⑤。 料峭春風吹酒醒⑥,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⑦,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①三月:指神宗元豐五年(1082)的三月。此時蘇軾仍在黃州貶所。 ②沙湖:湖泊名,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蘇軾此次是到沙湖看地,準備在那里筑屋歸老。 ③雨具先去:防雨的用具先已放在家中,沒有帶來。 ④芒鞋:草鞋。輕勝馬:走起路來比騎馬還輕快。
⑤一蓑煙雨任平生:意謂自己從來都是身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過著親近自然的生活。
⑥料峭:寒意尚濃。 ⑦蕭瑟:下雨刮風的聲音,代指風雨。
解析]
這首詞寫作者去沙湖路上遭遇風雨的情景。從字面上看像是一幅田間寫照,但我們不可忘了它的背景。此時蘇軾貶居黃州已是第三個年頭,他已斷絕了仕途之想,又身為羈臣,不可能返回家鄉,所以打算在黃州沙湖躬耕壟畝,做個避世的田舍翁。
出行遇到風雨本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這陣風雨對于作者來說,感受卻大不相同。自然界的風風雨雨,如同人生經歷的坎坷不幸道理相同,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形象地把人的一生稱為“風雨人生”。這首詞揭示的正是這樣一種人生哲理。
上闋開篇即寫途中遇雨,作者的態度是不怕,邊吟嘯邊徐行,表現了作者不以仕途得失縈心的開闊胸懷,這也與此行的目的有直接的關系,他要到沙湖買地卜居,本身就是想“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果連這點風雨都禁受不得,還算什么大丈夫?只要你對風雨采取處之泰然的態度,那么任何“風雨”都奈何不得你。下闋寫風雨過后,山頭夕照重新出現,驅散了風雨給人帶來的寒冷,再回過頭去看那受風被雨之處,早已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靜謐境界了。風雨總有停歇時,坎坷總有平坦時,人生的旅途也總有否極泰來的24小時,只要你把“物”與“我”的規律摸透,即使暫時處于逆境,也大可不必怨天尤人,喪失對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①)
十年生死兩茫茫②,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③,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④。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⑤,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⑥。
注釋]
①乙卯:神宗熙寧八年(1075)。蘇軾此時40歲,在密州知州任上。 ②十年生死:作者的結發妻子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至此已經過了十年。兩茫茫:兩地茫茫,意思是說一在人間,一在泉下。 ③千里孤墳:王氏的墳在蘇軾老家眉山,與密州相隔數千里之遙。 ④“塵滿面”二句:作者自謂這十年之中,自己奔波勞碌,已是風塵滿面,兩鬢斑白,即使與亡妻相見,恐怕她也認不出來了。 ⑤軒窗:窗戶。唐孟浩然《同王九題就師山房》詩:“軒窗避炎暑,翰墨動新文。” ⑥短松岡:長滿小松的山岡。指王氏的墳墓。
解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蘇軾是很愛他妻子的,他與王弗兩小無猜,感情彌篤。中進士后,王弗陪伴他到鳳翔府任官,任滿回京不久,二十幾歲的王弗便因病去世。為了表示對妻子的摯愛,蘇軾再娶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為繼室。
上闋直抒胸臆,感嘆與妻子相別已整整十年。這句話既表達了與所愛之人生離死別的愴痛,又感慨自己在這十年中是何等地忍受煎熬。接下來敘述仕途的坎坷,由于奔走于仕宦之途,如今的蘇某已是個塵土滿面、兩鬢發白的老者了。下闋寫夢境。由于對妻子一往情深,所以夢見亡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夢境又是如此真切地“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正是久別重逢的恩愛夫妻最真實的寫照??上н@次相逢僅僅是瞬間一夢,這就更加重了悲涼的氣氛。結尾表達了對妻子永遠不能忘懷的真摯情感:那埋葬著愛妻的青松小岡,將成為今后永遠令他腸斷的地方。
孩子非常喜歡,留著慢慢研究。
好書必須的
書很好,喜歡蘇軾的詞
詞多讀讀有一些好處的
雜志之家的書便宜,書籍沒得說,優秀,建議購買,服務也不錯!
書很好,發貨快,有需要還來,贊
除了字體有些小,都挺好!
不錯 還行。
買來放到書架上 偶爾翻一下感覺都很好
最喜歡蘇軾了 ,期待,很好看
不愧是古籍出版社的,非常大氣,值得收藏。
極力推薦,但是如果有全譯文會很完美。
詩文與傳記結合更容易讀懂詩人,更容易讀懂詩。
不錯,經典之作,仔細欣賞,慢慢品味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恣肆,明白暢達,與韓愈并稱“韓潮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喜歡蘇軾~收藏起來
Satisfied
孩子的最愛!
值得消遣看。
紙質和印刷都不錯 還得借助詞典等 才能更精確一些 總體不錯
蘇軾是我最喜歡的古代名人,沒有之一。這本書注釋很詳細,后面還有解析。適合學習。
湊單買的,書本還算整潔就是稍微有些凹陷的痕跡aq
定風波竟然未收錄《一蓑煙雨任平生》遺憾。別的都還好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好好感受下吧
屯書中,小朋友很喜歡,一直信任當當,物流快,書好
最近迷上蘇東坡,買了好幾本關于他的書及作品,都很好,這本也不例外。
挺好的,印刷看起來很精良,每一篇都有背景介紹
已經收到,書還沒有看,相信不會讓我失望的,物流還好,就是外包裝破損了,不得不打開看看。
沒看,沖著作者名氣來的,好像已有類似書,不過還是買了,拿到手里感覺還不錯。
一直喜歡蘇軾的詞,之前看評論說這本書沒有收藏 一蓑煙雨任平生,好好看看,收藏了的。
里面的詞選的很好,有作者對詞作的延展,說明詞的寫作背景、人物關系,很喜歡這樣風格的詞選。
書外面還包了一層塑料膜,沒有破損,快遞也很給力,紙質一般,古詩詞重在內容,個人不喜歡太精美的包裝,趕在活動時也很優惠,質量當然也不錯!
包括東坡很多經典之作,評析和注釋俱佳。美中不足,一直喜歡字大的排版,此書字體雖然還能接受,如果字體再大些就更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