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文星璀璨,杰作頻出,令人目不暇接。
唐詩之輝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從《人生若只如初見》到《聊將錦瑟記流年》,從《詩經》到納蘭容若、黃仲則。歷經十年醞釀沉淀,安意如回歸初心,潛心寫作那個她的大唐和那些她的詩歌篇章。
在本書中,安意如順沿《全唐詩》流脈,以其一貫細膩優美的文筆和獨樹一幟的賞析視角,從品賞李世民、楊廣、魏徵等人的詩歌作品開篇……一直寫到王維、孟浩然、王昌齡、李白、杜甫為止。共27篇,30余萬字。其中重點賞析的詩歌近百首,不乏如《靜夜思》《春曉》《春江花月夜》《黃鶴樓》《蜀道難》這般傳世經典,也有這些天才詩人不為人熟知的絕美杰作;無一不是細致入微、娓娓道來,為讀者展開至美唐詩畫卷。
古典詩詞賞析名家安意如首度品賞至美唐詩
唐朝,是古典文學的黃金年代;唐詩,則是古典詩歌的代表。
翩翩謫仙李太白、悲憫詩圣杜工部、王維、王昌齡、孟浩然……大唐二百八十九年,只是漫長歷史中的星河一轉。留下的余暉,卻燦爛了整個中華文明。
從初唐新氣到盛唐風華絕代,安意如細致梳理唐詩風韻流轉,沉心品味漢文字之美,盡述其間的點滴感動和體悟,與眾分享。
安意如
作家,古典詩詞賞析獨樹一幟,影響廣泛。
私家標簽:文字修行、避世之心、無常、遠游、隱居、詩茶相契、西藏、云南。
過往作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
當時只道是尋常》
思無邪》
陌上花開》
美人何處》
世有桃花》
日月》
聊將錦瑟記流年》
昔日長安入夢來
知君不免為蒼生
隱宜隱兮悲莫悲
一生須往邊塞行
少年自負凌云筆
未知歧路有風塵
公子才華迥絕塵
不負江山不負卿
憐君才高命如塵
一世奇葩不自知
豪雄意氣今何在
幾度花開憶洛城
世事如花開又落
感君意氣與君別
榜下捉婿得才郎
天涯思君不可忘
羨君瀟散慕君
雛鳳清于老鳳聲
豪華落盡見真淳
孤篇橫絕壓盛唐
君本山野一放翁
我有舊約未曾踐
昔年曾臨鳳池上
山水容我自在身
佳詩妙句傳寰宇
謫仙一去幾時還
安得盛世真風流
跋 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謫仙一去幾時還》
其實在我起筆時,他在我心里就呼之欲出,念想太深,反而不愿讓他太快出場。
我曾經想過,如果此生只讀一個人的詩,我會選李白;如果此生只讀一個人的詞,我會選蘇軾。讀他們的詩和詞,是讀中國人的性情和才氣。
寫李白,于我而言,是欣喜又為難的事。
他的詩,是童蒙時的讀物,到如今,依舊愛不釋手。正因如此,一朝落筆,他的詩句紛沓而來,我竟不知從何處寫起,只能隨著心思游走了。
我閉上眼睛想他,縱隔著千載光陰,那把酒邀月的身影,依然鮮明如生。他這一生,從生到死,跌宕起伏,都有月如影隨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如大觀園即景聯句,眾人取王熙鳳一句“一夜北風緊”起興,我讀唐詩,解李白,亦由無人不知的《靜夜思》而起,徐徐展開他一生的長卷。
起筆,是朦朧淡墨,月色氤氳,月下有人冥想獨坐。一念起,便是千山萬水。
這首詩應該不難理解,只要設想一下,在如霜似雪的月光下,心中可能泛起的情緒,就會對詩中的情境有大致的了解。小時候只覺得這詩好讀好記,卻不知這首詩的妙處。
它就像一顆種子,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心境的變化,對它的體悟會逐年增長。
這首詩寫游子之思,確鑿無疑。
關于李白的故鄉,卻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在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唐時屬中國),他是年幼時隨父親定居四川,亦有學者說他祖籍甘肅,出生在四川,觀點相悖,各執一詞。
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傾向于相信,李十二同學是出生在碎葉城,稍長一點才隨父親移居四川江油市,是歸國華僑。因為他的樣貌、氣質還有性格做派,確實不太像土生土長的漢人。
是與不是都無妨,我也不想招惹四川人不高興,平白無故地把人家的名人拿走。反正我要探討的故鄉,并不拘泥于地理的概念。我相信,李白詩中的“故鄉”之意,亦不曾拘泥于此。
他一生瀟灑恣意,仿佛隨時可走,隨處可留。這首《靜夜思》卻揭露了他生命中某些靜置的時刻,涌現的鄉愁。
靜夜思》寫于開元十四年,是年秋,李白病臥揚州,他為人仗義疏財,出游不到一年,所攜三十萬金即揮霍一盡,暫時陷于窘迫,幸得友人照料,病漸愈。此詩正是寫于此時。
在漂泊的途中,常有不可名狀的憂郁籠攝著人心,對故鄉的思念,源自時間和空間雙重作用的悲哀,恰與某些不安、不定、不樂狀態對應。
我是年歲愈大,愈對“故鄉”二字謹慎言之,不敢怠慢。那意念中遙遙指向的“故鄉”,是身之鄉土,還是心之歸宿?
生于斯老于斯的處所固然應該稱之為故鄉,吾心安處心魂相系的地方難道就不應該視之為故鄉么?
有些人誕生于某些地方是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拋擲在一個環境中成長,他們卻一直思念著命中的故鄉。出生的地方對他們而言,只是驛站,而他們,注定是此地的過客。
就像我到了西藏,瞬間覺得那里才是我的棲身之所,在從未寓目的風景里,在素不相識的人群中安居下來,這里的一切我反而熟稔無比,找到了向往的寧靜。
故鄉,是來了就不想走,還沒走就念著要回來的地方。我對西藏就是這樣。
鄉愁,不只是對故鄉故土的思念,它更是對孤獨的體認和溫情的回味,這實在而尋常的人生體驗,被他信手拈來,寫得深切而寧靜。
靜夜思》源自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原詩有形無神,并不知名,經李白化用之后,便如畫龍點睛、神來之筆,此后盡人皆知。
或許謫仙亦會有凡思,但他不曾確指。這是他的高明,亦是他心性所致。
因他心源所系,原不在凡俗某處,而在于天地。他的詩清明開闊,一片蕩蕩思情,以月為靈犀,點染人心。
月本無自性,是人賦予它情感。澄明月光所照之處,有人垂淚長嘆,有人沉吟不語,是悲歡離合,世事難言。
青春年少時,望月懷人,淚比思念多,總覺得滿腹委屈深情,無人能懂,無處傾訴,那深情,總不免暗含著委屈怨憤。年歲漸長,再從月下過,已是思念比淚多……
人生那么短,相思那么長,原本無須計較太多。 ……
安意如的書創造美的意境,讓讀者的心能夠沉淀下來……那樣美的文字得是在“文學醬缸”熏透的人才能寫得出。
——袁騰飛
安意如賞析詩詞時,講的已經不是詩詞了,而是一種二次創作。這種創作給人感覺很自然,仿佛就是古代作者的本意。——袁岳
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魯迅
一直很喜歡安意如的文字,有自己的意思,但這本與之前關于古代愛情詩詞的不同讓這本書不是很適合對詩詞興趣不高的人,整段下來往往就疲倦了,建議每天看幾張就好,看多了會入不了心。
這本較其它安意如的書來說,貌似八卦比較多,其實內容挺好的,就是封面有點問題:黃色的封面加上“真風流”三個字。好吧是我想齷齪了,喜歡安意如。
沒有收到什么附贈的唐詩手抄本啊。不過這本書的排版感覺不如以前買過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思無邪》那些,里面沒有以前那些精美的插圖不說,感覺排版有點奇怪呢
小時候會因為一些很美的詩句而觸動,可長大后卻讀不懂詩,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今,我漸漸發覺自己缺少了什么。現在開始試著去讀詩,了解隱喻、意象、修辭等等,去體會美,學會走心。理性與感性并重,人生才完整。
審美鑒賞方面,安意如還是有一些獨到趣味和通透之處,看完對我有一些啟發,文字流暢好讀。
這本書能讓我脫離中學課本思維換一種角度欣賞唐詩。最精彩的是一些不太知名的詩人的故事。
喜歡李白的狂放灑脫,喜歡杜甫的憂國憂民的責任感。唐朝真的是中國詩歌史上一次華麗出走。
感覺以前語文課上老師講的唐詩,完全沒有詩意。讀了這本書,讓我用心感受到了什么是唐詩。
比較喜歡安意如的寫作風格,看過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和思無邪,都非常喜歡,所以看到這本書也忍不住買了,書的具體內容還沒看,應該不會讓我失望~
竟然是本簽名書,超驚喜啊!從高中就讀安意如,和課堂老師講的詩詞背景完全不同的有趣又真實,可以說是安意如開發了我對歷史研究的興趣#比心
雖然不少是曾經讀過的詩,但是經安意如品讀后,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安意如的文筆一如既往的好,細膩優美,對很多詩人的評論非常到位,于我心有戚戚焉。
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唐詩,充滿了值得人再三品讀的佳作。其中,有令人叫絕的靈感,有令人動容的氣概,有令人稱賞的激情,也有令人扼腕擊節的潰散。讀到它們,就如同在重溫了那個時代,感同身受。在這本書里,安意如用現代的眼光和角度來解讀古典的唐詩,帶領我們慢慢品讀唐詩的極致之美。
安意如以詩歌來說詩人,像故事一樣來品鑒詩詞,也述說人物,趣味性很強,看的過程中很享受。
安意如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饒有趣味,讓人大開眼界。書中八卦了王勃、杜甫、上官婉兒等一干人等的祖父,以及一些擇婿趣聞。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堪稱狂人奇葩,生動地詮釋NO ZUO NO DIE。
真心的很喜歡,相比《聊將錦瑟記流年》,這本更大氣有趣些,那么多記憶中熟悉不過的盛唐詩人,那么多深印在兒時記憶中的詩歌,串聯成了一個個稍有交集的精彩人生,繪制出一片斑斕的盛唐詩篇,真心很喜歡。
喜歡這樣的方式來解讀唐詩,知道背景故事,知道人的故事,才更有味道。
安小姐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和我一樣。我最喜歡他的瑰麗想象和狂放不羈。我認為這才是詩人最重要的特質。
跟隨安意如的腳步,重新學習欣賞唐詩,會發現很多當年學習時忽略的部分,或者帶有偏見的看法,都不應該存在。被里面詩人之間的情誼所觸動,被新的觀點而感動,被詩的燦爛所震撼。讓你完全陷入美妙的唐詩氛圍中!
這一次,安意如用了全新的語言來解讀唐詩,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主持編纂《全唐詩》的康熙皇帝將李世民詩排在全唐詩第一,安意如調侃我只能幫你到這里了,夢中情人成大媽,十分接地氣,讓人忍俊不禁。
安意如喚醒了唐詩的“美”,很多見解深得我心,拓寬了觀察生命的視角,帶出了我的歡喜、悲傷與感動。
詩歌的真誠與感動,詩是詩人生命與情感的展現。王維、李商隱、李白、杜甫也許從未自稱他們是詩人,他們只是展示了對生命的感概與歌唱。上千年前,有一群這樣的人,如此詩意地存在過,體驗過生命的種種況味,想來無限感慨。
唐朝真正是詩歌的巔峰,各種壯觀的景象、豐富的情感、蕪雜的世事,都能通過短短幾行字準確表達出來,令人嘆為觀止。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金時代,我心中的黃金時代是大唐……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雖然書沒來得及看完,但是看目錄就感覺很不錯,安意如的書一直很喜歡,白落梅的顯得太招搖,安意如的讀起來很舒服,就是封面破損了,要不然就完美了
唐詩很美,安意如的解析也很美!!安得盛世真風流?!!??我喜歡那豈是蓬蒿人的李白,也喜歡那憂愁哀寂的杜甫,也喜歡……真要說起來,大概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安意如的文字很美,躺著一股人情味,筆下婉轉而細膩的文字將唐詩的畫卷徐徐展開,演繹一場在盛世之下的喜樂哀愁。
幾乎每一本安意如的書都在書柜里了,筆調是很閑散清新的感覺,許多話看來淺淡,細細品來卻不乏深意,又不失幽默風趣。是陪伴我成長的書和人,從小學到高中對我的文風影響甚大,大概會一直喜歡下去吧。盛世風流……也期待會有魏晉風骨。
從初唐新氣到盛唐風華絕代,安意如細致梳理唐詩風韻流轉,沉心品味極致漢文字之美,盡述其間的點滴感動和體悟,與眾分享。 隨書附贈安意如親自監制“帶著唐詩去旅行”紀念明信片,把詩一樣美好的人和事分享給心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