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錢列陽,進入人生和事業成熟季節。
作為踏著中國刑事法律制度逐漸完善和庭審制度變革的"歷史足跡"走來的法律人,攜"獨家訂制"的法律服務,成為站在當今刑事辯護業金字塔的一員。
他自劉曉慶稅案以來的十幾年一直"當紅"自有道理。道理之一,從警校畢業生一路讀到法學碩士,把該讀的書都讀過之后,從"書中"走了出來——比如拿法律功底來解讀立法本意。這叫"悟透了";道理之二,他抓住了刑辯律師的職業本質是"讀人",是"做`人和人`的工作而不是做`案和人`的工作"。這叫"參透了。
"悟透了"加上"參透了",錢列陽有了"他自己"。
這些"參"來與"悟"來的"道"與"術"被錢列陽和盤托出,裝進了《三思而行 錢律師與青年刑辯律師的交談》。
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劉曉慶涉稅案;廈門遠華公司走私案;上海社保案等刑事案件辯護人,人大律師學院刑辯教研室主任錢列陽律師刑辯生涯的經驗與感悟
問答形式解讀刑辯律師的職業定位、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錢列陽,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執業21年。專注于刑事辯護、企業刑事風險防控業務。
承辦案例: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劉曉慶涉稅案;廈門遠華公司走私案;上海社保案等多起有影響的刑事案件。
社會職務: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法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刑法教研室主任。
上編 談心錄
壹 刑辯律師的職業定位
問題1 刑辯律師的"理想"
問題2 律師是法律市場"服務人員"
問題3 律師是一個"讀人"的職業
問題4 律師是醫生,不是藝術家
問題5 刑辯律師的"換位思考"
問題6 如何讓當事人信服自己
問題7 如何和當事人"跨行業溝通案件"
問題8 如何跟警察、公訴人、法官"換位"
問題9 格外注意留住對方的面子
問題10 律師如何突破"成長瓶頸"
貳 刑辯律師的職業素養和倫理
問題1 收了律師費,賣給當事人啥
問題2 "當事人利益較大化"的職業倫理
問題3 年輕律師如何修煉內功
問題4 律師讀誰寫的書
問題5 尊重法庭,視法官為法庭國王
問題6 心在案里,情在案外
問題7 律師如何面對媒體
附錄1 淺談律師職業倫理
附錄2 刑辯律師的克己復禮
叁 刑辯律師的職業技能
經驗1 律師費怎么收
經驗2 接案后,從五個方面"提煉"和"預測"
經驗3 "笨嘴拙舌"聽案 "麻木不仁"看案 "三心二意"辦案
經驗4 偵查階段,律師是否積極取證
經驗5 "職業風險"的兩條邊界
經驗6 依靠案卷,但不依賴案卷
經驗7 為何放棄"輕罪起訴"案件
經驗8 從劉志軍案看"庭前會議"
經驗9 "法庭提問"和"法庭發言"
經驗10 "非法證據排除"實例
經驗11 "罪輕辯護"與"量刑辯護"
經驗12 從李某某案,看"無罪判決空間"
經驗13 關于"滿足被害方訴求"
經驗14 有關"二審"的系列問題
經驗15 "回訪當事人"時做什么
附錄 律師承辦刑事案件基本技能
肆 刑事法律的幾點思考
思考1 "法律是什么"的妙喻
思考2 "程序意識"和"程序抵消不滿"
思考3 "人權意識"的幾個常識
思考4 "大義滅親"與法律變遷
思考5 關于技術偵查手段入法
思考6 打擊犯罪的"寧縱勿枉"
思考7 "死刑"的存與廢
下編 演講錄
伍 刑辯業務的7個專題
演講1 法庭辯護技巧
--人大律師學院及時屆"刑辯班"講座(2010年)
演講2 刑事辯護的前沿問題
--人大律師學院第二屆"刑辯班"講座(2011年)
演講3 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后實務操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人大律師學院第三屆"刑辯班"講座(2012年)
演講4 新《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人大律師學院第四屆"刑辯班"講座(2013年)
演講5 刑辯律師的職業素養
--人大律師學院第五屆"刑辯班"講座(2014年)
演講6 刑事辯護律師需破解的15對矛盾
--人大律師學院及時屆"思維班"講座(2013年)
演講7 法律人思維的局限性
--人大律師學院第二屆"思維班"講座(2014年)
陸 附錄 詩詞·報道
附錄1 錢列陽詩詞三首
附錄2 從抓"壞人"到替"壞人"辯護
附錄3 劉志軍案律師自辯:我不認為在表演
后記1 只想說感謝
后記2 竹杖芒鞋輕勝馬,何妨吟嘯且徐行
后記3 錢列陽本人就是一本妙趣橫生的書
為他人作序,尚屬首次。唯籍列陽大作《三思而行》即將付梓,確有感而發。
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懸掛著一銅匾,這是及時屆刑辯班學員送給母校的紀念,上書"170000∶32",其寓意是2010年我院及時屆刑辯班開班時,全國擁有17萬律師,卻只有32人報名。那時,恰逢李莊事件發生,被人稱為刑辯的冬天,律師學院辦的上市班、房地產班如火如荼,許多律師都放棄了刑辯加入非訴的大軍之中。這時,錢列陽提出要辦刑辯班,我認為不合時宜。在他的堅持下,我答應試辦一期。沒想到,15天后他從美國回來,一下飛機就問我招了幾個人。我說只報了兩人,算了吧。他說,刑辯是律師業務皇冠上的明珠,也應該是律師學院這頂軍帽上的五星。我一定發動全國刑委,辦起這個班。,來了32名學員。在錢列陽的精心策劃下,刑辯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015年9月,刑辯班要開第六期,預報人數已達200人。同學們說,錢列陽為刑辯班付出太多的精力,太多的心血,太多的關懷!我說,刑辯班是所有班中最有活力、最有凝聚力、具有含金量的班,已經成為律師學院這頂軍帽上的紅五星。如果能多幾個錢列陽教授這樣的教研室主任,我這個院長多愜意啊!
錢列陽律師曾被稱為北京刑辯界"京城四少"之一,與其說他是一名睿智的律師,不如說他是一位儒雅的學者;與其說他是一名儒雅的學者,不如說他是一名嚴謹的哲人。他思維敏捷,風趣幽默,滿腹經綸,優雅高貴,是一位復雜而又簡單的性情中人。講臺上,他闡述法條,明析法理,論述技巧;法庭上他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辯口利辭;交談中,他慧心妙舌,妙語連珠,語驚四座。
我知道,錢列陽是個大忙人,尤其是在當前反腐的形勢下,更是忙得不亦樂乎。難能可貴的是,他居然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自己20多年的訴訟業務的學習、訓練、實操與磨難進行了自外而內的梳理和體悟,厚積薄發,水到渠成,毫不藏私地寫出此書與大家分享。通讀此書,我感到從頭到尾都是實務的提煉和智慧的結晶,不僅有辯護的技巧,還有刑辯律師的職責定位,以及操作技能等秘籍真傳,彌補了我國刑辯律師界一方空白,不但對年輕律師有啟蒙引領作用,對博學律師也有啟發參考價值。加上以例喻理的著述風格,使人讀起來毫不生澀,是一本內容生動、引人入勝、可以引發思想風暴的好書。
錢列陽律師對刑辯事業的酷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曾經發誓,一輩子不做刑案。其心結源自1980年,我發表《反革命罪名科學嗎?》一文,差點被打成反革命;1982年,我發表畢業論文《論法人犯罪》,又因與刑法泰斗的觀點相左,差點沒拿到學位。畢業后分配到較高檢,我拒絕報到,以致我執業30多年,從沒辦過刑案,直到與錢列陽親密接觸,刑辯班的3位同學一定要加入我的團隊,我才開始辦了及時宗刑案。我雖然是個刑辯新兵,但辦開了刑案卻一發而不可收拾。對人權的保護、對公權力的制約,使我感到品牌律師絕不應該退出刑辯。在法庭上,應更多地看到他們的身影。大律師們像錢列陽律師一樣做出表率,國家的法治才有希望。
中國刑辯律師的培訓任重而道遠,中國刑辯律師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想做一名好的刑辯律師嗎?此書不可不讀。
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院長 徐建 2015年8月1日
自序
這本小冊子,在我心里已經醞釀很久了。
思職業倫理,思職業定位,思職業基本技能。這"三思",對我的工作可謂"如影隨形"。
在專業從事刑事辯護早期,我針對個案的思考較多。思考"成果"選擇性地集納在出版于2008年的《道與術》一書中。
近年來,特別是最近5年以來,我的思考經常會超越"個案",著眼于刑事辯護業務和整個律師行業。具體而言,思考的落點集中在"律師行業的職業倫理"、"刑辯律師的職業定位"和"刑辯律師的職業技能"三大方面。
思考積累的過程,和一次次講座和授課有關。這個過程,是我將一些想法從不同方面進行表達闡述的過程,也是個思想成果發展變化的過程。隨著思考范圍的擴大,朋友們便敦促我把思考結果集中成一本書表達出來。一切似乎是必然結果。
由于思考范圍主要集中在職業倫理、職業定位和職業技能三個方面,書名早就有了,就叫《三思而行》。提倡"三思而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辯護律師"駕馭案件的能力"和"控制風險的意識"只有從經驗教訓和不斷思考中獲取。
基于上述原因和對案例集的"偏見",雖然許多青年律師想通過看我的案例了解"具體操作實例",但是我不想再寫一本《道與術》那樣的案例集了。
我總覺得,自己再出版一本"案例集"的意義和價值不大。再說,同行已出版了很多案例集,我不想再湊熱鬧。
在我看來,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案件,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律師,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司法環境。最主要的是,辦案如做算術題,與其背例題不如記公式,"乘法口訣"其實更重要。但刑辯界還沒有出現大家公認的"乘法口訣表"、"勾股定理"。所以,作為一名執業21年的老律師,隨著這些年自己辦案和看到同行辦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逐漸形成了上述這些方面仍然不成熟的想法。
三思而行對刑辯律師來說是戰略性問題。對戰略問題提供答案,哪怕是不成熟的答案,也比個案中的具體辦案技巧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更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在這些年辦案之余,接受了一些授課邀請。在全國各地講課時,我一次次對自己思考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補充、完整,其實每次都有小變化,每年都有大變化。在這個不斷地否定和揚棄一些不成熟的、偏頗的觀點和結論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當然也有可能自己又從正確走到謬誤中去了。因此,總不敢說自己的看法就是自己內心確信的最終的結論,看來印證了鄧小平同志的這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有鑒于此,本書的內容有一半是我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簡稱人大律師學院)刑辯班歷年授課的講稿。以刑辯班的講稿為例,這些觀點遞進的過程也是自己的一個思考脈絡的發展過程。走過的腳印不,但至少是腳踏實地的,所以就把它們全部納入此書。
我也希望刑辯界更多的律師能從自己的執業感悟中提煉出一些有益的東西,大家達成某些共識,作為"乘法口訣"歸納出來留給年輕律師,讓他們少走彎路,減少職業風險,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
作為一個曾經從事了10年公安工作又干了20年律師的法律人,我有幸參與進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法治國"的踐行之中。從歷史的發展看,法治前行的每一小步都是我們這個東方古老民族接受并融入先進的世界法治文明潮流的一大步。我們這一代人也可以說是參與了法治開拓的一代,因此天然地被賦予了傳承法治文明成果的責任。回眸當今律師行業,一大批年輕勇敢的律師不畏執業風險涌入刑事辯護行業,使我在感動之余,總覺得該給他們這個在這一歷史節點出現的群體做點什么?
正值重慶打黑案風起云涌、李莊案的發生令刑辯領域風聲鶴唳之時,2010年4月26日,由徐建大律師牽頭創辦的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正式成立。作為及時批受聘擔任客座教授的成員之一,我在榮幸之余感到這是一個在著名高等學府之下培養青年律師的平臺。因此,在徐建院長的統一安排領導下,及時次以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的名義向全國招收刑事辯護高級培訓班,時間定在了9月11日這個世界反恐最敏感的日子。雖然及時期只招到32名學員,得以勉強開班,但因師資力量云集了全國高校最頂尖的學者、大律師,辦得還算成功。由于學員、學院各方還算滿意,于是就開創了每年9月11日舉辦一期刑辯班的慣例,學員人數從及時期的32人到第二期的69人、第三期的74人、第四期的120人、第五期的140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刑辯律師以井噴的方式抱團涌入這個業務培訓班。在此要特別感謝刑辯班的高明班長。他不僅辛勤地組織每一期刑辯班的相關活動,而且大度地包容刑辯律師的各種性格和棱角。
這種情景令人驚訝,令人感動,更令人深思。我們的律師行業,我們廣大年輕律師最需要什么?我們這些老律師更該為他們做點什么?承蒙學院信任,我擔任了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刑事辯護教研室主任。為此,我在組織歷次授課師資的同時,還拋磚引玉地做每期開篇及時講的教師。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內容不能重復,要結合近期刑辯行業的新變化、新發展。這一高要求也成為了每年幾十次授課中較大的難點和挑戰,故把它們完整收入本書,也是有點不忍摒棄的意思。
這本書中的內容,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思考和一家之言,作為對年輕律師的一點提示和參考,定有許多偏頗不足之處,歡迎年輕人直接拍磚(網絡語言)。如能多少有點啟發作用,已然欣慰之至。
是為序。
錢列陽
2015年7月28日
于北京
在這本書里,不想把任何一個安例完整地擺進去,就想放一些"干貨"。——錢列陽
仗劍道和術,三思而后行。百煉金剛鉆,從容做天人!——法律界人士評《三思而行》
中國刑辯律師的培訓任重而道遠,中國刑辯律師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想做一名好的刑辯律師嗎?此書不可不讀。——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院長 徐建
非常棒的內容
還沒看
不錯,好評!
非常不錯
給別人代買的,非常滿意
必須好評,一直以來已經習慣了在當當買書,正版、價優、服務好、快遞很給力,現在家里2米高的2個大書柜滿滿的,但是還有很多書需要買,那么接下來只能買、買、買。
質量非常好
很好,滿意
非常好,不錯
一般
好
印刷質量很好,內容豐富。
讀讀還是很收益的
一直很喜歡錢列陽大律師,會仔細閱讀的。
大咖的力作,好好學習!
有所啟迪,受益匪淺,值得學習!
非常喜歡的書
書很好!!
很受益,干貨,無私分享
正版圖書,到貨也很快,非常非常好,也很實用
感覺非常不錯
感覺還是不錯的
感覺非常不錯
行文方式借鑒了田文昌老師的《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體現了錢律師的個人風格,但有的地方個人認為還有待商榷。
剛買來還沒看,翻了一下目錄,從標題看對于刑事辯論律師應該有幫助
江湖人稱京城四少之一的錢列陽大律師,對青年律師的諄諄教誨還是愿意洗耳恭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