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頸項疼痛、腰痛可以用艾灸治療?
如何分辨出品質的艾絨、艾條?
怎么才能選對艾灸穴位?
……
頸肩疼痛、腰痛、頭痛、牙痛、胃痛……大家經常會受到這些疼痛的困擾,身體有痛癥,大都是寒濕作祟。艾為純陽之草,艾灸能為身體注入陽氣,散寒除濕,從根本上趕走疼痛。
品質艾絨、艾條祛寒濕的效果更顯著,品質艾絨細膩、呈金黃色,還有淡淡的香味……書中從絨、色、味、煙、火、灰6個方面教你選擇品質艾絨,辨別品質艾條。
人體穴位有數百之多,只有選對穴位,辨證施灸,才能保障療效持久。書中附十四經脈經絡穴位圖,并附贈網絡下載取穴視頻,讓你找對穴位不用愁。
每種病癥如何施灸、施灸時要注意些什么,施灸后如何滅艾等,事無巨細,本書都有涉及。跟著本書學艾灸,你將有的收獲。
“針灸泰斗”謝錫亮教授嫡傳弟子孟獻威潛心研究15年,將傳統艾灸療法與現代臨床應用相結合,讓艾灸變成人人會用的家庭保健方法。
望、聞、問3招診斷寒濕,對癥自測,未雨綢繆。寒濕是克伐人體陽氣的兩大元兇,疼痛是體內陽氣不足、難以抵抗寒濕的表現。了解寒濕的來路和去路,才可以避免人體受到寒濕侵襲,并讓病邪不在體內滯留。
艾的內服 外用,從根源上擺脫頸肩痛、腰痛、頭痛、胃痛、痛經等寒濕痛癥,一家老小的常見問題都能解決。艾為純陽之草,無論是食用還是艾灸,無論是穿戴還是泡腳,都能大補陽氣,由內而外拔除寒濕根基,讓你無痛一身輕。
古今中外的長壽名灸,帶你領略艾灸的養生傳播歷程。堅持灸,定能遠離寒濕痛,讓溫暖透進骨子里。
隨書附贈獨家艾絨,一眼認識精品。網絡下載“快速取穴”視頻,簡單易學,讓你不再為取穴煩惱。
孟獻威
“針灸泰斗”謝錫亮教授嫡傳弟子
15年間遍訪名師,潛心鉆研艾灸,熟悉每種艾的習性,將每片艾葉的應用發揮到,在艾灸治療寒濕痛癥方面卓有成效。他融會貫通我國各民族灸法亮點,積極與海外著名艾灸師交流,博采眾長,只為將中國艾療傳承下去與發揚光大,讓艾文化根植于人們心中,在海內外廣泛傳播。
醫師執業證書編碼:110320000018500
及時章 你的體內有寒濕嗎
快速自測
你的體內是否有寒
你的體內是否有濕
望、聞、問3步自測寒濕
寒從哪里來
保暖不夠,讓寒氣有機可乘
多食寒涼會損傷人的陽氣
外寒內寒相互影響
濕從哪里來
南方氣候潮濕,容易生濕病
脾腎虛,不能排出體內的濕氣
……
疼痛多是寒濕惹的禍
寒能使經絡堵塞,不通則痛
關節疼痛多是濕氣重
……
體內有寒濕最宜艾灸的穴位
大椎穴,補陽氣祛虛寒
風門穴,瀉熱氣疏風邪
脾俞穴,調脾氣化水濕
……
第二章 艾灸止痛,這么做超有效
艾灸前必須知道的小細節
哪些人不能艾灸
這些情況下不能艾灸
有些部位艾灸要慎重
……
艾灸過程有講究,做對了才能祛寒濕
艾灸的功用及主治
常用的9種傳統艾灸方法
溫和灸,溫柔驅寒
回旋灸,趕走風濕痛
雀啄灸,急性病痛就選它
……
艾灸后多注意,去痛效果更長久
艾灸后要保暖
艾灸后可喝杯溫水
灸起水皰怎么辦
……
艾草內服 外用,效果好于止痛藥物
艾膳,讓痛由內而出
艾葉洗浴,抗菌消炎還減肥
艾葉泡腳能驅寒
……
第三章 艾灸祛寒濕,無痛一身輕
最宜艾灸的常見寒濕痛癥
頭痛
牙痛
胃痛
頸椎病
肩周炎
……
女人多體寒,離不開“艾”的溫暖
……
艾灸壯陽,趕走男人心里的“痛”
……
小兒虛寒,常艾灸肚子不痛不尿床
……
慢性病多痰濕作怪,常年艾灸一身輕
……
第四章 活到百歲的長壽名灸
中國流傳千年的長壽灸法
孔子長壽歸功于無病自灸
孟子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扁鵲長壽四穴:關元穴、氣海穴、命關穴、中脘穴
古代皇帝、文豪都艾灸
鮑姑——艾灸治疣及時人
……
遠播國外的長壽灸法
韓國艾灸泰斗——百歲老人的無極保養灸
日本政府曾提倡全民艾灸
……
附錄
十四經脈循行及常用穴位速查
版權頁
6招教你挑好艾
艾絨是艾條的主要原材料,艾絨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施灸的效果,而艾絨的質量與艾葉的新陳有密切關系。
陳艾要好于新艾
采收一年之內的艾葉稱為新艾,它性燥、煙大、味烈、燃燒速度快、火力暴猛,不僅易灼傷皮膚,而且易傷及經脈,耗損元氣,不能長期灸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凡用艾葉需要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熟艾就是陳艾,一般存放三年以上可稱為陳艾。陳艾火力溫和,溫度平緩,煙少,滲透性強,熱能堆積效果明顯。
蘄艾是品質好的艾葉
艾葉中以蘄艾好。在明朝,七尖蘄艾葉曾是進貢皇宮的御品。藥物學家李時珍更是對蘄艾推崇有加,并記錄在《本草綱目》中:“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蘄春舊稱)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那是因為蘄艾揮發油含量較高,而且黃酮含量也較高。
影響艾灸療效的因素
艾灸治療疾病,提高人體機能,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做好艾灸,達到艾灸應有的療效,是很多醫家或被灸者的共同目標。
灸愿(被灸者主觀愿望)
由于艾灸過程中,有煙霧的產生,給很多人帶來心理障礙,擔心煙熏火燎會加重病情。還有人擔心會燙傷皮膚、留下瘢痕影響美觀。如果被灸者對灸法不了解,或有抵觸情緒,必要的解釋、溝通十分重要,這有助于達到預期效果。
灸材(艾絨、艾條)
品質的灸材能使灸療效果顯著。各種艾灸材料(艾絨、艾條、艾段等)必須要由品質、純正的艾草制成,這點尤為重要。品質的艾材燃燒時易燃、氣味芳香、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深部,使人感覺舒快,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等功效。
現在市面上,有些不法廠家會在艾條中摻有雜質或有害物質(如木屑、石灰粉等),大家購買時一定要加以辨別。
灸量
對于不同的身體狀況,有不同灸法的選擇,灸量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因素,也是影響艾灸療效的重要因素。在辨證的時候,要考慮選擇單穴位、單經脈,還是多穴位、多經脈。尤其是當下的人們,寒濕體質隨處可見,“輕描淡寫”或“蜻蜓點水”般的灸量,只能改善當時的舒適度,不足以達到“翻轉”效應。
在施灸過程中,需要保持火力的均衡穩定。以艾條灸(懸灸)為例,距離皮膚太近,容易產生灼痛,讓人抗拒;距離皮膚太遠,沒有作用。以直接灸為例,每炷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宜過長,需要保持火力的持續性。灸量足,灸感至;灸量弱,療效差。
灸時
灸時包括三層意思,一是灸法的時間選擇,建議在白天或上午施灸,效果,晚上9點以后不宜(失眠或其他情況除外),所謂白天為陽,晚上為陰,到了晚上,人體氣血,趨于平靜,不宜艾灸。二是單次灸法的時間,以艾條灸(懸灸)為例,通常一個穴位,需要灸10~15分鐘,艾炷直接灸(明灸)一般灸5或7壯,甚至更多壯。三是灸療的療程,輕者短,重者久,灸必須久,效由久出,從火從久,灸義自明。
對于一些慢性疾患或疑難疾患,艾灸的時間是需要以月或年為施灸單位的。所謂灸,從久從火,意思就是用火長久地來治療。
灸穴
艾灸時,作用于人體經絡腧穴。灸者,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取經選穴,才能提高艾灸的療效。《灸繩》說:“夫灸者穴之用也,穴者灸之法也。”灸不離穴,效由穴生。灸療一定要針對穴位刺激,即點刺激。這里的穴位有兩層含義,一是穴位刺激,二是正確選穴配穴。如果做直接灸,一般只選擇要穴、大穴來施灸。
灸感
在灸法過程中,出現“酸麻沉重”的感覺,是自然的、本能的反應,不要刻意控制,也不要刻意追求。《灸繩》說:“定穴著艾,氣隨火生;酸麻脹重,氣至病所。”病有輕有重,感應有減有增,感傳既有多樣性,又有規律性。大多沿著經絡的走向傳導,患處中心最為強烈。隨著病情的好轉,感傳也逐步減弱與消失。
艾葉泡腳能祛寒
俗話說:“春日洗腳,升陽固脫;夏日洗腳,暑濕可祛;秋日洗腳,肺潤腸蠕動;冬日洗腳,丹田灼溫。”
為什么要重視腳部保健
中醫學認為,足為人體陰氣重地,“陰脈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足部分布著人體66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緊密的聯系,擁有頭、手、身體內部各組織器官的反射區。但由于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濕邪氣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說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常常泡腳能強身健體
足部,已被現代醫學喻為人體的第二心臟。經常足浴,能通過外溫內透的作用,推動氣血上行,從而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人體細胞的供氧量,活躍全身細胞,并通過內熱外透使全身排汗,從而達到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祛病延年之功效。
艾葉泡腳效果更好
正常人熱水泡腳能達到強身效果,然而陽氣不足、陰盛寒重的人,僅用熱水泡腳是不夠的,用艾葉煮水泡腳,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因為艾草的藥性能通人體十二經絡,調理陰陽。每周堅持3~4天用艾草水泡腳能有效祛虛火、寒火。泡腳的同時要多喝溫開水,多注意休息,因虛火、寒火引起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都會有明顯好轉或消失。
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熱水泡腳的,像兒童、急性感染性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等,都不適宜泡腳。而且泡腳也要選好時間,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
艾灸之后,不管是直接灸還是用其他方式艾灸,都會留下一堆艾灰,很多人都會直接丟棄了。其實艾灰有不少好用途,我們可以用盒子將它攢起來。艾灰是個寶,止痛又止癢
止癢止痛效果好
家里有寶寶的,都知道寶寶經常會有紅屁股。洗浴之后,直接把艾灰撒在患處,能起到很好的止癢、改善癥狀的作用。
艾灰對腳氣治療也有作用,晚上洗腳之后,把艾灰撒在腳趾或患處,穿上舊襪子;或者白天在出門之前,涂抹也可,當然好穿深色襪子。
還有,如果臉上長了痘痘,特別是已經紅腫了的,用蛋清和艾灰調和,直接涂抹,隔夜洗掉,痘痘會很快干癟,慢慢就掉了,而且不會留痘印。同時還可以起到“凈膚”的作用。
涂抹皮膚的艾灰好單獨燒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艾條優劣參差,有些不法廠家在艾條中加入石灰粉、木屑等物質以增加艾條的重量,這些艾條產生的灰是不能直接涂抹在皮膚上的,會起到相反作用。而且艾條燃后還有“紙灰”,也不宜采用。用于涂抹皮膚的艾灰,建議用上等的純艾絨,在鐵器或瓷器中,單獨燒存使用。
除味或做肥料都很棒
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劑,用小布袋裝起來,放在廁所、廚房或者是冰箱里,能起到除異味的效果,可以跟竹炭相媲美。艾灰還是絕好的草木灰肥料,每次灸完的艾灰,可以倒在花盆中,給家中的植物增加“營養”。
胃痛
胃痛也稱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經常疼痛的一種病癥,常見病因有飲食不調、郁怒憂思、脾陽素虛等。胃病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疾病。臨床特征是上腹部持續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若急性不愈,病延日久即轉變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一般多為上腹脹滿、隱痛、脹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反酸等。
寒凝氣滯型
主要癥狀是胃痛突然發作,痛勢較劇,畏寒喜暖,得熱痛減,惡心嘔吐,或泛吐清水稀涎,喜熱飲。
艾灸療法
主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內關穴、公孫穴。配穴:胃俞穴、大椎穴、梁丘穴。
方法:①直接灸:每次選4~6穴,每穴灸5或7壯,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②隔姜灸:生姜切片,艾炷如棗核大小。每次選3~5穴,每穴灸5或7壯,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③艾條灸:每次選5~7穴,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
取穴方義
中脘穴:溫中散寒;足三里穴:理氣和胃;內關穴:止嘔;公孫穴:調和中焦;胃俞穴:俞募相配,有和胃降逆之效;大椎穴:疏解表邪;梁丘穴:和胃止痛。
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上,肚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處。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飯后半小時,用手掌(單掌或雙掌重疊)按壓此穴,緩慢做環旋運動,對緩解胃痛和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即是。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此穴是長壽大穴,常年堅持艾灸,可以祛除胃寒。
內關穴
定位: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微屈腕握拳,從腕橫紋向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按壓此穴對暈車、暈船等也有奇效。感到心悸時,灸此穴可調節心律不齊。
公孫穴
定位:在跖區,當第1跖骨底的前下緣赤白肉際處。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內側,弓形骨后端下緣凹陷處即是。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壓,產生酸脹痛感,兩側交替,按壓10~15分鐘,每日1~2次,也可緩解胃痛,改善胃腸功能。
灸盒溫灸
用多孔灸盒,先灸胃俞穴附近區域30分鐘,再灸中脘穴附近區域20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
艾灸作為中醫外治方法,其依據君臣佐使的指導思想取穴,使“灸熱”有效地循經走脈,達到治病強身的效果。
——亞太(國際)艾灸養生專業研究會會長 雷頓
本書不僅適用于家庭保健防病,還可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艾灸療法的技術指導。
——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名中醫 陶崑
灸道自然,止痛良方。
——韓國無極保養灸創始人金南洙嫡傳弟子 尹明錫博士
大道至簡!此書通俗易懂的闡述,讓艾灸這種平民化的醫療保健方法能夠走入千家萬戶。
——南京白馬書院院長 薛青
在北方的時候從來沒被寒濕困擾過,可到南方工作后,才知道這濕寒的厲害,想用艾灸讓身體干爽起來,本書不錯,我想要的內容里面都有,推薦!
針灸泰斗”謝錫亮教授、韓國無極保養灸創始人金南洙教授傾情推薦!作者15年心血之作,頸肩痛、腰痛、頭痛、痛經、陽痿、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流失的陽氣,艾灸幫你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