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讀了那么多健康書卻仍然不知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為什么有些人學了那么多治病方法卻仍然身體病弱?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過度關注具體的方法技巧,而沒有悟透生命的真諦及養生的理念,盲目養生,不得要領。
著名中醫郝萬山教授一反傳統健康書常態,針對國人盲目養生、不得要領的實際,結合中醫文化與生命科學知識,從健康理念和養生原則層面教給讀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以及如何有效地養護身體。作者高屋建瓴,娓娓道來,用明白曉暢的語言告訴讀者有關健康的根本問題,以及保養健康的關鍵,讓讀者明白: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我們體內!從而有效地激活它,為健康保駕護航。
買《郝萬山說健康》,還能免費得3M口罩,幫你遠離PM2.5的危害,請猛戳!
一本書抓住養生要領!
探求生命本質,參悟養生要領。
不吃藥,不談治病方法,卻有可能讓你身強體健的養生啟示錄。
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我們體內,關鍵看能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
本書特點:
1. 層次高。作者郝萬山是中醫大家,其站在中醫文化和生命科學角度談健康,告訴您順應自然和生命的養生法則。
2. 不談治病方法,卻有可能讓人健康常駐的養生啟示錄。
3. 告訴您如何提高生命質量,過得更舒服。
4. 告訴您有關健康的根本問題,如何抓住養生要領。
5. 附贈郝萬山健康精彩語錄,讓讀者在健康勵志似的話語中感受健康真諦。
6. 附贈作者《百家講壇》講座光盤1張。
郝萬山
著名的中醫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講教師、中醫經典著作全國示范教學《傷寒論》主講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專家委員會成員及指導教師。
的醫療專家:主任醫師,在多所知名醫療機構出專家門診,大量患者慕名求醫。
淵博的中醫學者:多次應邀到澳大利亞、法國、捷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以及包括港臺在內的國內多省市講學交流。
勤奮的健康傳播人: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健康大講堂》等做主講嘉賓,節目深受歡迎,講座音、視頻及相關文字整理材料被廣泛傳播。
及時講 你是健康人嗎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是不是健康人,4條標準一看便知
健康的人,沒有生理性和遺傳性疾病
健康的人,控制情緒和行為(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強
健康的人,知道為什么活著,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
健康的人,處于內心平衡的滿足狀態
沒有病,但就是不舒服,誰能告訴我究竟是為什么
疲勞難恢復、心情很糟,哪些人更容易受類似問題困擾
養生抗衰老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
不要等到生命衰敗后才采取治療手段
第二講 誰才是健康的保護神
保護人體健康的關鍵是什么
找出影響健康和壽命的內部、外部原因,把健康攥在手中
自調機能為什么容易被不良情緒"打擊"
傷人更傷己,"一點火就著"的脾氣為啥不利于健康
"笑一笑,少一少",看看喜悅背后的健康密碼
"脾"的本義是什么?為什么說"思傷脾"
"悲傷肺",悲傷容易造成肺氣虛
從雞、豬、小女孩的案例說說"恐傷腎"
第三講 看病因緣起,說化解關鍵
臨床常見疾病中,70%以上的疾病屬于心身性疾病
寬容了婆婆,足跟痛竟然不藥而愈了
消化系統許多疾病是心身性疾病
一個見媽媽就緊張的孩子得了哮喘
為什么放松了身心,白癜風和牛皮癬這樣的皮膚病也能好轉
內分泌性疾病患者病前多有負面情緒
生殖系統的疾病和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
兒童厭食、遺尿、夜驚的發病另有"隱情"
精神崩潰而直接導致死亡的例子也不少
解放自調機能,方得養生真諦
第四講 養心有法,自調有方
養生先養心,從"心"的本義說開去
心理平衡的調節方法
釋懷了,自調機能就解放了
解放自調機能的操作技術
日常生活工作要達到"3種狀態"
經常做到"4個快樂"
第五講 天人相應,保養有道
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
從外感病的七日節律,我們能悟到什么樣的養生方法
腦力消耗過度會不會影響疾病的自愈
疾病的痊愈過程中,不要在飲食上增加正氣的負擔
"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汪逢春為啥能治好腸傷寒
人的生理病理的時間上也有節律性
"世界時間醫學之父"發現了節律的什么秘密
天人相應,古人認為人和萬物都是天地大自然的子女
我們應當從時間節律中找到哪些養生方法
第六講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小宋的媽媽患了什么"疑難雜癥"
陰陽的存在,是萬事萬物形成和存在的根源和基本條件
治病必須從調理陰陽入手
可用藥物、食物調理陰陽,辨別好屬性是前提
人的體質有陰陽之分,辨清體質,找對調理方法并不難
調理陰陽,要適可而止,否則也會引發新的陰陽失衡
第七講 知五行本義,得健康真諦
到底什么是五行?為什么那么多人把五材誤認為是五行
五行分別代表了氣的什么運動趨向
古人是按照什么方法和思路來歸類五行的
第八講 順應自然,養在四時
春季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么特點?如何合理養生
夏季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么特點?如何合理養生
秋季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么特點?如何合理養生
冬季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么特點?如何合理養生
長夏陽氣的運動趨向有什么特點?如何合理養生
第九講 看五行生克,抓養生要領
五行的生克關系到底應該怎么解釋
五行相生相克有什么規律?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事物,都要受五行這一自然規律的支配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如何利用五行相克關系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第十講 談五行搭配,看養生啟示
五行和方位、方向究竟有什么聯系?
五行和五氣的關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知道五行配五色的由來,靈活運用巧養生
五行配五味對養生保健有什么啟示
從"美人魚女孩"說說腎與生命的關系
養生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
第十一講 鞭策自調機能,激發生命潛能
鄰居哥哥、年輕民工和布拉格男子的"神奇"放血經歷
人體的自調機能會出現疲勞或衰退,如何激活它
"以痛為輸",選擇刺激部位有效激活自調機能
用"臟器體表投影法"激活自調機能
簡單好用的激活自調機能的方法—"順序對應法"
其他激活自調機能的好方法
第十二講 探經絡實質,做健康主人
人們對經絡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
經絡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對養生保健有什么作用
中科院的祝總驤教授創立了"312經絡鍛煉法"
3個讓人驚訝的穴位
腹式呼吸可促進9條經脈的氣血循環
鍛煉兩條腿,能激發所有通過腿足的經絡
心要靜,身要動,百歲健康不是夢
經絡穴位還有很多謎等著我們去研究、利用
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附錄 郝萬山健康精彩語錄
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
任何人都得過傷風感冒,我也不例外。2009年的11月,我在外地,連續講了6天課,周六結課的當晚,坐飛機回北京,在飛機上就感到特別不舒服,頭暈頭疼、惡心、疲勞、全身發冷,下了飛機不斷地打噴嚏、鼻流清涕、流眼淚,周身酸疼,夜里回到家體溫就上升到38℃,我知道,這是連日的勞累讓我抵抗力下降,又受了風寒,感冒了。家里的人說,吃點藥吧,我說不想吃藥。那就刮刮痧、拔拔罐吧,我說刮痧拔罐都是瀉法,我很疲勞,正氣不足,經不起瀉,還是早點睡覺好好休息吧。先用熱水泡腳,平時泡20分鐘左右,就會周身潮潮的出汗,這次泡了40分鐘,一點汗都沒有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于是我用自然放松入靜法,讓自己做到"物我兩忘,意氣俱靜,無無亦無,一靈獨覺",把身體和康復放心地交給了我的自我調節機能。我知道而且也和大家說過,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我們體內,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感到周身的毛細血管隨著呼吸的節奏,一開一闔,就像周身包圍著一個熱氣團在開闔一樣,全身酸疼不舒服的感覺也緩解很多,再后來不知不覺,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就睡著了。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上午10點多鐘,體溫降到37℃以下,頭疼減輕。但鼻塞清涕、身上酸疼、乏力這些癥狀,只要起床離開被窩,就依舊存在。過了中午體溫正常了,隨后的兩天,仍然用大部分時間臥床休息,并注意飲食清淡,只吃稀粥、面條、蔬菜,而且也只吃六七分飽,不吃雞、鴨、魚、肉、蝦、蟹等一切葷腥,適當增加喝水。到了星期五的上午,所有的癥狀消失了,從上周六開始有感冒的癥狀算起來,正好是7天,這就是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自然病程結束了也就自己好了。我把它叫做外感病的七日節律。
從外感病的七日節律,我們能悟到什么樣的養生方法
關于外感病的七日節律,早在1800年前張仲景所寫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提出來了,但是這本書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分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直到今天都被中醫界稱作經典著作,要想成為臨床看病水平好的中醫大夫,除了好好學習《黃帝內經》之外,這兩本書也是必須讀好的。在《傷寒論》中,張仲景說了這樣一句話:"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這里的太陽病,用我們今天的話可以簡單地說,類似一個病毒性感冒。頭疼、發熱、怕冷、沒有汗、身體疼痛,甚至有點輕度的咳嗽或者喘,如果你沒有用藥物去治療,也沒有發生合并癥和并發癥,到第7天的時候它自己好了,這就是這個病的自然病程結束了。如果七八天沒有痊愈,就要等第二個7天,甚至第三個7天,也就是第十四五天或者二十多天了。這個病到要好的那24小時,是什么時辰好呢?張仲景說:"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就是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也就是中午前后這段時間,自然界陽氣最盛,這正是汗出熱退最有利的時機。這又涉及晝夜節律的問題。
是不是所有的人得感冒,都可以不找醫生治療,7天都可以好呢?除了感冒之外其他疾病的病理變化或者生理現象有沒有七日節律呢?除了七日節律和晝夜節律之外,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還有沒有其他的時間節律呢?這些時間節律形成的機理是什么呢?我們從中又能領悟到什么樣的養生方法和教訓呢?
感冒7天好不了的人,實在是大有人在。
一個看上去身體健壯的小伙子,到門診找我看病,但按他的話說感冒快兩個月了都沒有好。他說50多天前,得了感冒,發冷發熱、頭疼身痛。他想感冒發熱,醫生不就是用藥物發汗來退熱嗎?他每天跑步都會出汗,他跑跑步,跑出一身汗來不就退燒了嗎?于是他到馬路上跑了幾千米,確實出汗了,但不僅發熱沒有退,反而精疲力竭,重度乏力,全身酸軟,咳嗽氣喘,后來吃了不少中西藥物,發熱是退了,但是遺留下咳嗽氣喘、打噴嚏、流清涕、頭疼的癥狀,到現在都沒有好。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在感冒期間,不僅沒有注意休息,反而運用劇烈運動的方式,耗損了人體的正氣,耗損了人體的自調機能和康復機能,因此引發了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并發癥。
可見感冒以后體力的休息十分重要,這是保護正氣,促進疾病自愈的重要手段。
到底什么是五行?為什么那么多人把五材誤認為是五行
2009年初春的一個傍晚,門診來了個女孩看病,陪著來的是她媽媽。女孩25歲,看上去,她兩目呆滯,愁容滿面,言語遲鈍,動作遲緩。我心中立即就有了診斷的方向,這應當是精神躁狂抑郁癥的抑郁狀態。我問:"你的這種狀態有多長時間了?"她媽媽說:"3年了,不過總是春天犯,夏天過了就好了,就能正常工作了,冬天也還可以。現在春天來了,她的病又復發了。"我說:"你早晨懶床嗎?"女孩點點頭,慢慢地說:"早晨對我說來是最痛苦的時候,每當早晨醒來,心情十分郁悶,全身重度疲勞,懶床難起,腦子就像一團糨糊,思維遲鈍,胃腸呆滯,什么都不想吃。心理和身體的痛苦,使我痛苦難耐,痛不欲生。
可是一到下午3點以后,我的心情就好了一些,身體也輕松了,腦子也活躍起來,也可以看書了,甚至可以到實驗室做實驗、寫文章了。今天是晚上來您這里看病,如果是早晨和上午,我就根本起不了床,也說不了這么多話。我一直奇怪,為什么會是這樣?3年了,都是春天犯,早晨重。過了夏天,過了中午,就慢慢地好起來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她的抑郁癥總是春天復發,而復發的時候會有晨重夜輕的表現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中醫的五行說起。當然在討論五行的時候,也還會涉及陰陽。
提到五行,很多教科書都是這樣寫的:五行學說認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5種基本物質所構成的,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這5種物質的相雜和相合而化生的。……它在中國思想史上,屬于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范疇。
這種認識影響很廣。一個學生對我說,他們鄉下有一個醫生,在自己的診室里布置了五行。他在東墻上掛著一個木雕,代表東方木;西墻掛著一個現代仿制的編鐘,代表西方金;靠北墻的條案上放著一個大花桶,里面放著多半桶水,代表北方水;靠南墻的兩個窗戶之間,有一個火爐子,代表南方火;診桌放在在房間中央,在診桌的下面,有一塊沒有鋪地板磚的地方,用黃土夯瓷實了,代表中央土,據說這黃土還是特意求人從陜西黃土高原上運來的。
一位中學老師也問過我,他的女兒找人算命說,命中缺水,糾正的辦法是在床下放一瓶水,打開蓋子,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兩個真實的故事,其實都出于對五行的誤解,是把五行和五材混淆了起來,把五材當作五行了。
在古代,五行和五材的概念是同時存在的,用的也都是木、火、土、金、水這5個字,但根本不是同一個層面、同一個層次的東西。
先說說五材。《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說:"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明確說這是人們可以應用的五種材料。用于干什么?《尚書大傳》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水和火是人們用于做飯炒菜的,木材和金屬,是人們用于制作生產工具和蓋房子的材料和構件,廣博的土地是萬物所化生的地方。這些都是可以被人們利用的東西、物質、材料,講的都是五材,根本就不是五行。《黃帝內經》從來沒有說過五材、五種物質相雜相合起來,就可以構成大自然和整個世界,就可以化育生命。
我們再來看看五行。五行學說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某些細節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觀點是自然的、正常的,我今天不講五行學說形成的歷史過程,而是談談《黃帝內經》中的五行學說,原本的意思究竟是什么,這個學說和人的健康養生有什么關系。
古人在表述問題的時候,用詞用字是非常嚴格的,五行用的是"行"字,而不是"材"字。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行,人之步趨也。"就是人邁步往前走的意思。直到現在,現代漢語所說的行動、運行、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的"行"字,都是這個意思。
文以載道,所謂五行,是指自然界氣的5種運動趨向、運動狀態。西漢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說:"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意思說得十分明白,五行和陰陽一樣,都是揭示天地之氣變化運動規律的。天地之氣相合,地面上有了晝夜和四季,就有了陰和陽。有了晝夜和四季,于是也就有了五行。"行"就是運行的意思,為什么叫"行"?因為氣的運動趨向或者說是運行方式不同,所以叫"五行"。1800多年前,班固等人寫的《白虎通?五行篇》也說:"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五行為什么用"行"字呢?是為了代表天地之氣、大自然之氣的運動、運行這樣的含義。
黃帝內經》里,把五行還叫五氣、五運、五常,可是從來沒有用過"五材"這個詞。《素問?天元紀大論》說"五氣運行,各終期日",是說氣的五種不同運動趨向,各自按照規定天數來主持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素問?氣交變大論》說:"五運更治,上應天期。"是說氣的五種不同運動趨向,交替主持管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輪流交替值班,值班的時間是上應天期的,也就是有固定天數的。這個天數是怎么來的,各自值班多少天?我在以后會講到。
素問?氣交變大論》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如果氣的五種的運動趨向發生異常,這就叫傾移,可以有兩種情況:一是太過,太過頭了;二是不足,就是不夠正常水平。
可能有人會說,這里用的五運、五氣都沒有直接說是木、火、土、金、水呀!請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的話:"五常之氣,太過不及,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意思是說,五種常規的氣的運動趨向,發生異常的時候,可以是太過,也可以是不足。五常之氣是什么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交替運行的天數,造就了寒、暑、燥、濕、風不同氣候的降臨和變化,這都是天道,這都是大自然的規律。
這些話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五氣、五運、五常,就是氣的運動趨向,根本不是五種物質,或者材料、元素。
……
"健康"是人人都關心的永恒話題,年初應中央電視臺10頻道《百家講壇》欄目的邀請,希望能從中醫文化的角度來說說"健康",于是就有了思考梳理這個話題的機會。
本話題從健康的標準、亞健康的表現和危害、《黃帝內經》治未病的思想講起,進而闡述健康養生的理論和方法,也就是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以大量實例闡明:不良情緒和情感、違逆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的行為方式、外界壓力和年齡的增長,都可以導致健康的損害,進而發展為亞健康直至疾病和衰老。并根據《黃帝內經》的觀點,提出保護健康也就是養生的"三大法門":一是修心養性,減少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干擾。二是順應規律,減少人體生理機能的損耗。三是運用各種刺激手段,推動激發人體生理機能的活力。當然,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注意防御外來的致病因素。
在修心養性的方法上,介紹心理平衡調節法、涵養道德法、靜心操作法、日常工作生活心態調整法等。在遵循規律方面,介紹《黃帝內經》中的陰陽五行學說,進而講述四季養生、晝夜養生的原則和方法。在推動激發人體生理機能的活力方面,介紹鞭策人體生理機能的操作技術和選擇刺激區域的多種思路。
強調"我的健康我做主"、"健康掌握在我手中"的健康管理觀念。突出"心要靜,身要動"的健康養生原則。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醫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古代健康養生理念和現代健康養生技術相結合,中西醫學和社會學、心理學相結合。
希望本書能為大家了解中醫文化中的基本健康理念,為提高觀眾和讀者朋友們的健康素養,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當《百家講壇》的《郝萬山說健康》和觀眾見面之際,匆匆將文稿整理付印,作為一份薄禮和心意,敬獻給指導、幫助我完成這個話題內容的每一位朋友,敬獻給一直關愛我、支持我的所有觀眾和讀者朋友們。
郝萬山
2012年11月5日于北京
這本書真心不錯,通俗易懂,中醫太神奇啦。希望中醫能夠發揚光大
希望大家都能從《說健康》做起,從最自然最健康的生活規律做起。
郝萬山先生是《百家講壇》欄目的老人了,其個人在中醫界也是比較權威的人物。這次比較系統的講養生智慧,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一下。郝先生在前言中提到養生的“三大法門”:首先就是修心養性,減少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干擾。其次是順應規律,減少人體生理機能的損耗。最后是運用各種刺激手段,推動激發人體生理機能的活力。當然疾病的抵制和預防也很重要。
這類養生書非常好,它教我們最基本的養生常識,且易理解,好操作,實用性強。只是書后的光碟講座內容太少了,有給餌上鉤之感。
這本書是朋友介紹的,朋友要求我一頁一頁慢慢去閱讀,才能理解里面的含義,.朋友說真的是一本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書.貼近生活,易于理解.我也非常期待看一看.
郝老師是資深中醫,也聽過郝老師講的音頻內容。買了書可以經常看。
非常好的一本書,真實還原健康的本質,系統又深入淺出且有趣味性
內容通俗易懂,且有一定指導作用,不錯的養生書!
好評!很好的中醫學養生類指導書,本書排版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十分推薦!
書很好,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很喜歡。快遞速度很快。贊一個。
郝萬山先生在“百家講壇”的健康講座,老媽很喜歡,點名要買來這本書細細看。希望郝老師還能帶來如此精彩的健康方面的講座。
了解中醫文化中的基本健康理念,為提高讀者的健康素養,提供一些參考。
郝萬山說健康:順應自然和生命規律的養生智慧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聽郝大夫結合古代傳統養生理念跟我們話養生。
好,真好,喜歡,真喜歡,通俗易懂,還要買作者的書,把養生保健進行到底。
郝萬山先生說健康.采取無為無不為之法,取無用無不用之功、可認真一覽.。
很不錯的一本養生書。可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養。
算是我的第一本養生書,學到了很多東西,還需要我多讀幾次才能更準確地記住書中的知識以方便我運用!
郝萬山說健康:順應自然和生命規律的養生智慧, 非常滿意,很喜歡。
從別人那里看到的一本好書,便想購得一本,適逢當當店慶,價格更優惠,甚隨心愿!當當網歷來是我購書的首選,不僅提供的書籍正版讓人放心,而且包裝、運送、客服等服務都很好!順便為愛書人說句話,對愛書人來說,所購的書籍是不希望有一絲絲折痕的,望當當網能更貼心考慮愛書人的感受,包裝運輸更精心!謝謝!
市面上有關健康的書多了去了!該書順應自然,依照人的生命規律,教給大家如何養生,好書!
印刷精良,紙張好,字清晰,內容有趣,讀后人體有新的認識,作者結合現實案例有助人們的理解,里面的智慧養生對人生健康有很大的作用,按作者的健康知道,人生將會趨吉避兇。.
非常好的一本書。郝老師用中醫的理論向讀者娓娓道來。人為什么回生病,我們生病和我們自己的情緒,心理,壓力,環境的關系。我們如何解決調整自己的情緒,幫助我們健康的方法。特別值得看,特別是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山大,焦慮,抑郁,緊張,失眠…困擾這我們。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對中醫的體系有個大致的了解,而且對五行和經絡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更辯證地去看待中西醫,乃至于中西方哲學的差異。書里沒有一個具體方法,也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治療一個具體的病,但很巧妙地讓我明白了健康應該是個什么態度,以及如何看待健康,如何真正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