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可凡傾聽一簾風月圖書
人氣:27

可凡傾聽一簾風月

《可凡傾聽》十二年,傾聽曹可凡和他的朋友們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影視明星>中國影視明星  
  • 作者:《[可凡傾聽]》[欄目組]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08138988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7
  • 印刷時間:2016-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上海東方電視臺名牌欄目《可凡傾聽》2015年訪談節目精選本,共收入孫儷、王珞丹、宋佳、楊穎、黃軒、敬一丹、鄭佩佩、賴聲川、六小齡童、林心如、陳喬恩、周渝民、費翔、鄭曉龍、羅志祥、段奕宏、藍天野、華文漪、蔡正仁、王芝泉等文化藝術界名人訪談34篇,分為“火花”、“火箭”、“火炬”、“火爐”、“火山”、“火石”、“火光”七個部分。

編輯推薦

今年是《可凡傾聽》十二年,一個電視欄目能夠存在那么久,且始終擁躉無數,自有其中的奧妙。媒體從業者可以從中學到節目之道,讀者朋友可以從中看到各種人生。

作者簡介

曹可凡,1963年7月27日出生于上海,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濟大學客座教授。1987年在上海電視臺及東方衛視主持《我們大學生》。199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碩士學位。1995年正式調入東方衛視擔任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供職于上海文廣傳媒集團。

目錄

做客《可凡傾聽》蘇

火花

我的青春我做主——王珞丹專訪

美“儷”人生——孫儷專訪

從角色中汲取養料——宋佳專訪

銀幕內外的上海新娘——楊穎專訪

火箭

一個來自地球的火星男孩——華晨宇專訪

君子論道氣吐幽蘭——黃軒專訪

久違的80后男低音——沈洋專訪

捧逗新貴——苗阜、王聲專訪

黑白琴鍵上的青春——張昊辰專訪

“婷”在最美的時光里——潘曉婷專訪

火炬

昆韻正紅曲暖仁心——蔡正仁專訪

一生愛好是天然——華文漪專訪

昆壇及時老生——計鎮華專訪

空谷傳奇——梁谷音專訪

人生貴有胸中竹——岳美緹專訪

武旦皇后的刀馬人生——王芝泉專訪

火爐

高山流水遇知音——藍天野、白樺專訪

屬云的人——黃宗英專訪

戲比天大——陳薪伊專訪

不老的江湖——鄭佩佩專訪

火山

品殘 讀人 談心——賴聲川專訪

年方六十——敬一丹專訪

猴緣 戲緣 情緣——六小齡童專訪

講故事的人——鄭曉龍專訪

硬漢“鍛造記”——段奕宏專訪

火石

做一個有故事的人——羅志祥專訪

美人依舊——林心如專訪

男神追婚秘笈——周渝民專訪

談談歌、說說人——費翔專訪

我是傳奇——趙傳專訪

至真至樸

當男神愛上女神——宋承憲專訪

光影色界》——巖井俊二專訪

“女王”愛冒險——陳喬恩專訪

掌勺的指揮家——鄭明勛專訪

在線預覽

猴緣 戲緣 情緣——六小齡童專訪

自20世紀80年代起,千家萬戶的電視熒屏上都會周期性地呈現同樣的畫面,響起同一首歌曲,閃動同樣鮮活的身影。這部電視劇縈繞著一代人對電視的最初記憶,收藏著一代人最純真美好的童年,成為幾代人共同銘記的精神符號。三十年前,這部電視劇的締造者、導演楊潔曾經對師徒四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西游記》如果成功,你們可能會全國知名,可能會世界知名,但不要忘記,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們四位,尤其是托起了你這位孫悟空。這句話果然應驗了。時至今日,翻拍改編層出不窮,各色悟空前赴后繼,而六小齡童,依然是絕大多數觀眾心目中的正版美猴王。

曹:我們掌聲歡迎六小齡童老師。我現場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六小齡童老師姓什么?有的說金,有的說章,叫什么?

觀眾:章金萊。

曹:章金萊。這個阿姨太厲害了。經常有人不知道六小齡童老師姓什么,有一些晚輩很有禮貌地管六小齡童老師叫“六老師您好”。

六:剛才還有叫我孫老師的。而且還拉了我的手,說,我是看著你長大的。

曹:沒人管你叫悟空先生?大家都不知道吧?我們的六老師,不是,孫老師,不是,章老師,他是我們上海人。大家都以為他唱紹劇,紹興人,他小的時候生在上海的。

六:紹興話說那么好。

曹:還可以吧?

六:好。

六小齡童

1959年,祖籍紹興的章金萊出生于一個藝術世家,自曾祖父章廷椿起便有“活猴章”之美譽。到了祖父章益生這一輩,帶著猴戲絕技闖蕩上海灘,創辦老閘戲院,從此,紹戲這個來自于鄉野田間的小劇種真正走上了全國舞臺,漸漸得以發揚光大。而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更被譽為“南派猴王”,主演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劇目成為紹劇經典。四代猴王,一脈相承,綿延百年,在六小齡童這一輩經由現代傳播手段一朝威震華夏,也算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曹:我們請章老師說一下,你跟上海什么淵源?你怎么會上海話說得那么好?

六:我是正宗的上海人,我的祖籍是在浙江紹興。魯迅先生有一篇雜文叫《社戲》,就是寫紹興土生土長的,叫紹興武戲。紹興文戲是什么呢?大家很熟悉,就是越劇。那么爸爸那個劇種呢,也是因為我的爺爺,從紹興把那些班社帶到了大上海,那時候就是老閘戲院,在北京路福建路上。

曹:老閘戲院。

六:我看到有一期《可凡傾聽》節目,你采訪袁雪芬老師。她說到紹興戲,越劇那

些老藝術家,包括傅全香老師、范瑞娟老師等等,到了大上海的時候,全部要先在我爺爺那個戲園子去演,演完了以后,她們越演越紅了,完了去別的地方,去大上海的四大舞臺演出了。所以說越劇和紹劇是姐妹劇種。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社戲,那個叫紹興大班,就改成紹劇了。我爺爺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我的爸爸,六歲學藝叫六齡童,還有就是我的伯父,七歲學藝叫七齡童。我們這一家都是演孫悟空的,他們那一家都是演豬八戒的。

曹:你們家這個搭配不錯。小時候,你們家在上海住什么地方?

六:我出生在上海,在上海長大。我們家離南京路特別近,北京東路福建路口。我讀書小學是叫寧波路第三小學,中學是叫六十七中學,印象還很深。

曹:因為你們都是大家庭,小的時候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是不是小的時候你們家過年會很熱鬧?

六:我們家兄弟姐妹一共有11個,我媽媽厲害吧。

曹:就是你們孫悟空這一支?

六:而且是一個媽。

曹:這不容易。

六:我們印象在上海過春節,就等著穿新衣服。說新衣服,現在來講是很一般的,只是沒有穿過而已的那種衣服。像我最小,有時候穿哥哥他們的衣服。我印象很深的還有,大人會給一些壓歲錢,那個時候就是一塊錢、兩塊錢。白天要去哪里呢,我記得和平公園,公園里有獅子老虎的,小朋友去看,五分錢門票。但是有一個叫西郊公園的那個地方,門票是一角,因為里面有大象,所以我們都愿意去看大象。

曹:多花五分錢?

六:多花五分錢。完了回來就一起聚餐,大家熱熱鬧鬧,幾代人坐在一起。

曹: 我看你的自傳當中寫到一段,你的伯父跟你說,其實你應該屬于豬八戒那一支的?

六:你怎么知道的?就是我伯父七齡童,因為他是大家熟悉的紹劇《三打白骨精》這出戲的舞臺的原始的編劇和導演,也就是說紹劇過去沒有猴子戲,從我父親和我

伯父他們兄弟倆,生活中是親兄弟,戲里頭是師兄弟,創造了這樣一個紹劇的猴戲。我們兩家住在老閘戲院,我們家是9號,我伯父是8號,所以經常走動很方便,小孩子都在一起玩。我記得有24小時,我的伯父就跟我講,因為我小,大概五六歲。他說你是我們家的,是他家的,當時因為家里窮,養不活你這個孩子,就給我現在的爸爸六齡童養了。我就納悶,問我媽媽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媽媽幫著一塊兒蒙我,說是是是,拿什么換的?拿四棵咸菜,說拿咸菜給換的。那時候不知道咸菜多少錢。

曹:多少咸菜換的?

六:四棵咸菜。

曹:您這價有點低,四車皮咸菜也不貴。

六:他(七齡童)自己特別愛那種風趣幽默,戲里頭豬八戒也是特別好玩的那種喜劇形象,他也喜歡卓別林大師的這樣一些表演藝術,在生活中他也經常是這樣。我估計他就是等于私下偷著在布上拿毛筆寫的字,當時有這么一個約定,好像同意他把他的孩子給我的爸爸。

曹:是真事,不是開玩笑?

六:是玩笑,怎么是真事。我后來長大知道,我的父親就是六齡童。

曹:你伯父真夠逗的。

六:開玩笑。

曹:所以豬八戒這一支,他就是愛開玩笑的那種。

六:要不我也演豬八戒去了。

在眾多孩子中,“南猴王”六齡童很早就選定了繼承自己衣缽的接班人,那就是次子章金星。這個藝名叫做小六齡童的孩子天分極高,從小在舞臺上摸爬滾打,七八歲便與父親搭檔,扮演機靈活潑的小傳令猴,深受大家喜愛。至于排行最小的章金萊,因為自幼文弱纖瘦,對舞臺也沒什么興趣,原本與猴戲無緣。然而意外的變故發生在他7歲那年,一場惡疾奪去了二哥的生命,也徹底改變了章金萊的人生軌跡。

曹:我記得我很早以前看到過一張照片,就是你爸爸跟有一個合影。

六:對。

曹:手里抱著一個小孩,一個小孫悟空,那個是不是就是你的二哥?

六:對,你說對了。

曹:就是小六齡童?

六:小六齡童。很多觀眾都以為是我,那時候我還沒出生,我是1959年生人。我的哥哥這張照片跟總理的合影,在總理的那些紀念畫冊里都有,是1957年,在上海,在“中蘇友好大廈”。

曹:就是現在的上海展覽中心。

六:總理看紹劇《大鬧天宮》,爸爸演孫悟空,我二哥小六齡童演一個小羅猴。總理看完劇以后上臺問我爸爸,說這個孩子是誰?我爸爸說是我的二兒子。他說叫什么?叫小六齡童。問他幾歲?他說八歲。總理覺得這個孩子太好玩了,抱著他。而且大家注意,總理是用受傷的那只手抱著他。還有一張照片就是我父親在旁邊的,三個人的合影。

曹:你的二哥是后來得什么病過世的?

六:很遺憾,1966年,他不幸得白血病去世了。

曹:那時候他多大?

六:16歲。后來大家可能看過我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上海拍了一部電視劇,叫《猴娃》,寫了我二哥小六齡童。他出生在上海,而且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的爺爺為了紀念,五星紅旗不是星嗎,五角星,就叫章金星。我是章金萊,也是因為1957年接見我的父親和我哥哥之后,為了紀念總理這次接見,我爸爸給我取名叫章金萊。我的二哥小六齡童在杭州一個醫院去世前,跟我大概有六個月的接觸,我和我媽媽天天陪著他。

曹:那時候哥哥跟你經常說得最多的是什么?

六:其實我喜歡孫悟空、熟悉孫悟空、想演孫悟空,是從我哥哥給我講的連環畫小人書開始的,就是趙宏本先生那時候畫的連環畫,一本一本給我說。那時候我們底下有租的小人書,一分錢一本,看完以后再去換一本。從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官封弼馬溫,一直講到五圣成真,取完真經回來。就在醫院的那段時間,跟我哥哥結下了更深的兄弟之間的情義。我記得有24小時,我哥哥把我叫到他的床邊,他跟我說,自己就要死了。

曹:他自己知道?

六:他知道。他怎么知道的?他這個人很怪,三歲學戲,沒有上過24小時學,但是他能看懂劇本。如果他是天才型的演員,我一定是勤奮型。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一個孩子。我爸爸媽媽不跟他講什么病,或者能不能治好。醫院有圖書館,他就自己偷著去,他去查資料去了,病歷寫著白血病,一查當時是絕癥。拖了六個月,也就在這六個月當中,剛才我講到,其中有24小時把我叫去,講了這些話。那我說你死了,我見不到你,我怎么才能見到你呢?這句話就影響了我對自己人生和事業的一個追求,改變了自己人生的一個目標。他說,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我了。因為

我小,他不會說你繼承爸爸的藝術,把我們章氏猴戲家族怎么傳承。就這句話,我記得印象特別深。所以到現在為止,很多年輕的朋友問我,你有沒有想到過放棄?遇到困難退縮?我說我仔細想了一下,好像還真沒有,就覺得任何時候,你有一閃念的念頭的時候,一剎那的念頭的時候,就覺得哥哥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推動著你,沒有退路,要一直向前。而且我就從那個時候,其實已經從哥哥的手中接過了他的這根金箍棒,走完他沒有走完的西天取經之路。包括我到我哥哥的墓地,還專門跟他有一個天地之間、陰陽兩隔、墓內墓外的這樣一個對話,我告訴他,我演成了美猴王。

曹:你開始學猴戲的時候,已經多大?

六:我哥哥是1966年4月13日去世的,也就是在我生日的第二天,你說這是兄弟情嗎?應該可能是12號就走了,就因為他知道這是我的生日,我想象,他一直在堅持,到13號凌晨去世。我是在1966年9月1日上一年級,那個時候正好“”開始,父親就變成牛鬼蛇神了,在紹興受沖擊。我很幸運,爸爸在他受沖擊之前,我記得是一個夏天,來到上海,找到了上海戲曲學校的一個老師,叫薛德春。他家離我們上海的家,就是南京路我那個老閘戲院的家很近,每天早上我要很早起床,五點多鐘去跟他學戲、練功,就像《西游記》當中的菩提祖師一樣,還得偷著,不能讓學校的人知道,知道就是不可以的。那個時候藝人子弟是不可以學藝術的,只有工農兵子弟才可以。那么怎么辦?只能偷著練功。我跟師父說好,如果下雨的話,上海服裝公司有一個樓道,可以躲雨的。也就是因為在這兒我翻跟頭,現在這里還有這么大一個疤,磕在頭上,縫了八針。不下雨,就在人民廣場練,那時候人民廣場不像現在有很多建筑。就是這樣堅持了幾年,我在上海念的小學。后來中間去到紹興,上了幾年中學,又到上海六十七中學。高中完了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讓大家知道我是在學藝了。但是真正參加劇團,是在改革開放之后。

1978年,19歲的六小齡童進入浙江昆劇團專攻武生,正式開始了演員生涯。有“猴王世家”的深厚積淀,自幼耳濡目染的藝術熏陶,再加上自身的勤學苦練,他的表演日益精進,很快便從龍套演員晉級成為當家臺柱,尤其將祖傳的拿手絕活猴戲演得風生水起。

曹:猴戲其實在戲曲當中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門類,對演員有一些非常特別的要求。要把一個猴戲演好,你爸爸怎么跟你說的?要訣在哪里?

六:我們家里當時養的猴子,比我們家的孩子還要多。

曹:你們家已經11個孩子了,你們家養多少猴?

六:而且要朝夕相處,就是24小時都得在一起。這個猴子在我們家是及時個老師,也是最重要的朋友。你首先要高度地模仿它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欲,包括它的舉止,最終要精心地提煉,為藝術的孫悟空去服務。所以可能大家看過一張照片,在網上傳得很廣泛,有一只真猴子給我敬禮的照片,叫“一百張人與動物感動人類的照片”,那是真事,這也是我一生當中較大的榮譽。應該是在拍《西游記》的時候,我們在河南一個地方,一只猴子躥出來,看到我化著孫悟空的妝,我也害怕,我怕它撓我的臉。

曹:其實它怕你撓它的臉。

六:對,問題是它還怕我弄它。我怕它弄我是怕我臉弄臟了以后,要重新化妝很麻煩。我知道它兩個反應,見了我這么高大的一個孫悟空的形象,要么就是往上撲,要么一看就跑了。

曹:這猴想,我們家沒這么高的猴。

六:它看我看了半天,我就非常小心謹慎地對著它,準備所有的反應。它看著我的猴臉,給我敬了個禮,我回身趕緊下意識地回了一個禮。所以你講到要演活孫悟空,演好美猴王,一定要去了解我們中國以京劇為代表的國粹的戲曲藝術。其實沒有我們平時講的,這個孫悟空是正宗的,這個是假的,這個是山寨的。其實大家都很用心用功,問題在哪里?因為某一個演孫悟空的演員,他對中國戲曲不了解。人演孫悟空成功的例子只有中國的戲曲。動畫片《大鬧天宮》的萬籟鳴導演,我拜訪他不下幾十次,他就講了一句話,如果說我的《大鬧天宮》到現在為止,海內外觀眾這么認可喜歡的話,根源來自我們中國戲曲藝術的精髓。他甚至要求所有動畫片的年輕導演,都要把孫悟空的各種動作去學會。所以我講猴戲是我們中國的國粹藝術當中的一門學科。比如說大家剛才喜悅了,在那兒笑,你也笑了。那孫悟空怎么笑?喜悅了,就這種感覺。同樣的撓,各個部位,撓的手法、順序不一樣,情緒就不一樣,順著撓是高興,反著撓它氣死了。有時候孫悟空要打妖怪,唐僧不讓它打,光是人生氣那個感覺出不來,所以我爸爸就跟我講,你去看那個真猴子怎么急的?怎么生氣的?我們跟猴子逗,你給它吃東西,它來拿,你不給它,它又來拿,你又不給它,幾次往返,那猴子就急了,生氣了,覺得你人騙它了。孫悟空較大的可愛,因為他有猴子的動物性,第二是神的傳奇性,還有就是人的社會性。如果你去掉猴子,孫悟空這樣站著,它這個感覺就沒有猴子的感覺。

1982年,23歲的六小齡童經由父親六齡童舉薦,被導演楊潔選中,擔綱主演神話電視劇《西游記》。從此,一根金箍棒陪伴他走過萬水千山,歷經春秋冬夏,這條漫漫取經路一走就是整整六年。美猴王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早已化進他的血液,成為一種肌肉記憶,不可磨滅。

曹:我們來段音樂,讓章老師來示范表演一下,好吧?

六:我先簡單講講。比如說一戳一站、一舉一動,剛才我們講孫悟空怎么站?你真的像猴子這樣站著,傻猴子,走路這樣像猩猩一樣,不行。美猴王,它得要美,造型要美,形象要美,要不我怎么會是我們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形象大使呢。你不要站著,一只腳是實的,一只腳是虛的,臀部還得收進去。我要做個動作,我拿這個棍子,三七這個位置,我認為比較好看,四十五度角。你要這樣拿好看嗎?就不好看了,所以一比就比出來了。做一個瞭望的動作,大概就是這樣。這個棍子要放在后面,也是四十五度角。你看這個棍頭棍尾,大家得看見我。你要那樣呢?

曹:那是小偷。

六:就不好看了,這樣就好看。走路也是,輕起慢落,前后左右跳躍是這樣的。你說拿著棍子,哪一版我忘記了,孫悟空就這樣走路,師父,走。還有這樣走的。孫悟空的那個精氣神基本沒有了。所以我們希望是猴戲藝術的百花齊放,過去我們上海各京劇藝術大師,包括動畫片、皮影太多了,但是一定不能違反原著給我們提供的這樣一個猴戲表演的基本要素。包括耍棍子也是一樣。

曹:太棒了!大家知道86版的《西游記》是創吉尼斯紀錄的,放過三千多次,可能是所有電視劇都不可能打破這個記錄。我知道當年拍這個戲就拍了差不多六年的時間?

六:及時部六年。

曹:對,唐僧就換了好幾個。

六:三個。

曹:你師父都換了三個了。這個當中,你覺得最艱難的一個過程,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六:其實我們這個劇前后一共拍攝了17年,也是因為我演了17年孫悟空,就被我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定為一個世界紀錄。現在要拍我們41集的戲,你們知道多少時間嗎?也就半年。那個時候我們是按電影那么拍,全國各地好的山山水水、道觀寺院全拍了,所以有一句話說,取經信念最堅定的唐僧換了三個,心猿意馬的美猴王是我一個人演完的。

曹:所以說兩版加起來,上下兩部十幾年是吧。

六:17年。

曹: 但是這個過程,它有苦也有樂。你的甜美的愛情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收獲的,是吧?

當年六小齡童進入《西游記》劇組之前,父親六齡童曾與他約法三章,其中包括不準談戀愛,怕的就是兒子分心,影響創作。可是愛情還是在漫長的取經路上不期而至。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擔任場記的于虹漸漸吸引了美猴王的目光,同時她也是《天竺收玉兔》一集里,天竺國皇后的扮演者。幸運的是,這段戀情非但沒有干擾創作,反而六小齡童為了制造更多相處的機會,絞盡腦汁為孫悟空設計動作,為表演錦上添花。1988年,及時部25集拍攝完成,他倆的愛情也修成了正果,并于1990年喜得愛女。

六:他們說我是整個《西游記》劇組較大的贏家,既取完了真經,又娶得了媳婦。

曹:所以你這屬于雙贏是吧。我聽當時劇組的人說,你們倆戀愛的時候,瞞得特別

好,幾乎沒有人知道,最早發現美猴王談戀愛的,是豬八戒。

六:還真是,他說的是對的。

曹:豬八戒怎么發現的?

六:豬八戒其實許多時候他有大智慧的。他也會捉弄孫悟空,他會找機會。比如《真假美猴王》那一集,他一直在那兒看著,孫悟空著急了,明明我是真的,那個也說是真的,怎么辦?連觀音菩薩,我師父都看不出來,怎么辦?豬八戒就出一個壞主意,師父,你念緊箍咒,疼的是真的,不疼的是假的。其實他又讓孫悟空等于受了一次罪。馬德華老師生活中也是很有智慧的一個演員,所以他通過交流就看出來。那個時候我跟楊潔導演是下軍令狀的,拍攝《西游記》期間不談戀愛,可是當時她跟我講是一年半就拍完了,沒想到前一部就拍了六年,把我拍老了。但是確實也沒影響工作,所以馬老師也沒說。因為那個時候談戀愛不像我們現在年輕的朋友,可以去看電影、可以去玩,那個時候不能讓大家知道的,心里有一點點意會。所以等到《西游記》拍攝完成,一直到1988年2月份播出以后,我們是6月份結婚。為什么選在12號,那24小時是我獲得第六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的男演員,過去不是有句話叫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曹:據說你們身處異地是吧?

六:我在新加坡,跟中央電視臺藝術團演出,我們的沙師弟閆懷禮老師宣布,因為新加坡觀眾在那兒看,今天我的大師兄是結婚的大喜日子。完了這邊是沈陽,宣布金鷹獎我獲獎的時候,主持人宣布今天是獲獎者六小齡童先生大婚的大喜日子。我愛人當時在北京,所以東南亞很多報紙登的是叫億萬觀眾矚目的怪婚禮。到現在為止,我們倆也沒有補婚禮,或者拍婚紗照,沒有,她覺得這都不重要。

曹:那太太會不會抱怨?人生這么重要的事情。

六:其實一開始她都看不上我,尤其是我當時還覺得我們有場記,怎么又來一場記,我說這人肯定開后門進來的,她不高興,說你這演員怎么那么多事?我來跟你有什么關系?因為都不熟,后來慢慢就熟悉了。她以前是二炮文工團的一個演員,她就覺得我拍戲那么累,應該有一個女朋友,平時生活照顧照顧你。她給我介紹的一個女戰友,我覺得還可以,但是人家覺得我是演員,女方當時就說不要。因為那時候80年代初,說演員經常……

曹:你們演藝界比較亂。

六:一語說中了,意思就是說你們經常拍一些情感的戲,感情容易轉移,人家不考慮。后來慢慢慢慢,我們倆有點意思了。但是一開始是她看不上我,在哪里?因為她擇偶有三個標準,及時,南方的男人不要,我是典型的南方人,她是北方長大的,部隊院里長大的。我紹興祖籍,出生在上海。還有就是個子,因為她1米71,起碼這個男士得1米83以上的帥哥。第三個就是戴眼鏡的,像咱們這樣近視眼不要。我說為什么戴眼鏡不要?她說反正不方便,也說不清楚。

曹:什么事戴眼鏡不方便?

六:我說我們現在已經20周年過了,銀婚都過了,我這三個條件現在也都沒有改過來,咱們還挺好,怎么回事?你猜她怎么說?及時,因為我的個子大概1米71左右,她說那天我看了哪個電視臺的一個欄目,養生節目,說中國的男人1米71左右是最有長壽基因的。這開玩笑,高個子、矮個子,咱別在意,開玩笑。第二個,我說那我戴眼鏡,現在不是也戴眼鏡嗎?她怎么說?她說對,你把眼鏡一拿掉,前面坐著西施美貌,你也看不清楚。第三個,我說我南方人,你的籍貫、你出生地改不了。因為我拍《西游記》的時候二十四五歲,她說你前二十多年在南方上海生活,后二十多年在北方生活,既有南方男人的細膩,又有北方男人的陽剛,全成優點了。

媒體評論

《可凡傾聽》不是下里巴人,而是陽春白雪。 —— 著名配音藝術家 蘇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s***8(**的評論:

電視的文字記錄,耐看!

2017-06-20 13:12:4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