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27篇豐富、知性的隨筆和大量精美的圖片,生動地記錄了作者與朋友遠行俄羅斯的一次文化之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作者參觀了與各位作家、詩人、作曲家、音樂家、舞蹈家相關的場所,引發了自己對俄羅斯文化的深遠回憶。上篇中,作者與普希金、屠格涅夫、高爾基、托爾斯泰等人對話,動情講述與俄羅斯文學的遇見;下篇中,作者聆聽柴可夫斯基、普加喬娃、梁贊諾夫等人的琴聲、曲聲、歌聲,優美再現與俄羅斯藝術的遇見。作者用極其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多方位的文化視角,詮釋了“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結合。
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那么,當我們去到遠方,又該如何不忘卻曾經的生活和詩歌呢?
在《怎樣讓旅行遇見文化》一書中,作者吳玫呈現了多種解答方式。
我的答案是:一場說走就走的任性旅行,遠遠不如一場有書相伴、由景生情、有人追憶的文化旅行。
你呢?
吳玫,1985年從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以后,做過五年語文老師,后在企業做過五年行政管理,1996年開始一直在目前供職的報社工作,從記者、編輯部主任一直到現在主管編輯業務的副總編,管轄有《上海中學生報》《少年日報》《當代學生雜志》和《好兒童》雜志等兩報兩刊,著有《怎樣聽一首名曲》《于悅讀中如癡如醉》等書。
上篇 遇見俄羅斯文學
阿赫瑪托娃的皇村呢?
背誦他,延續他
高爾基去過克里姆林宮后
跟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問過:怎么辦?
攫住他,讓他相思
靈魂碎了,安能茍且?
涅瓦大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左,果戈里在右
普希金,用鵝毛筆宣誓了俄羅斯的豐贍
我有我的肖洛霍夫
燕燕,我在重讀屠格涅夫
墓木已拱,但他從未走遠
下篇 遇見俄羅斯藝術
不再回首,只為城南舊事?
隔排而葬,天堂里已經比鄰了嗎?
看看,十二月黨人的女人們
女人,是英雄永遠的手下敗將
讓他醉吧,他已完成《圖畫展覽會》
斯特拉文斯基,以毀滅為樂?
雖有七年之癢,但鮑羅丁的《夜曲》經久不衰
天才是上帝最脆弱的孩子
鐵幕堅不可摧?有人穿墻而過
偉大的作曲家,卑劣的丈夫?
鄉愁如潮水,退后一片荒蕪
寫在五線譜上的俄羅斯聲音,從這里散播出去
一枚棋子?照樣走通全世界
一走近柴可夫斯基,就情怯
愛你入骨,但不保障永遠
所謂大師,能從錯綜復雜的世俗中犀利地看到必然
高爾基去過克里姆林宮后
紅場,是每一位到莫斯科游玩的旅人必到的一個地方。俄語的另一層意思為“美麗廣場”的紅場,因為疏闊,仿佛再多游客涌入其間,都會被吸附:地上的條石照樣放著幽光、墻上的紅磚照樣含蓄得耀眼、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尖頂照樣奪目、古姆百貨公司照樣用一副愛答不理的姿態宣示它淡而又淡的名貴。只有列寧陵墓前,排著很長很長的隊伍,人們耐心地挪動著緩慢的腳步,等待走進去,看一眼安睡在水晶棺材里的列寧。
就算極度緩慢,從走進安放著列寧棺槨的墓室到圍著經過技術處理、百年以后看上去還像在熟睡中的列寧遺體轉一圈,頂多三五分鐘,我們卻為這三五分鐘用了一個多小時排隊等候。剛剛度過20周歲生日的俄羅斯姑娘麗達表示很不理解:為什么要去看一個死去那么多年的人?他把俄羅斯搞成了什么樣你們知道嗎?他其實是一個德國人??我們冷眼看著麗達,用行動表示,哪怕再多一倍的時間我們也要去看看列寧,與歷史如何蓋棺定論無關,只因為在我們比麗達還小很多的時候,這個小個子、禿腦袋、說起話來喜歡將雙手大拇指插在西裝馬甲袖口的外國人,曾經不容置疑地左右了我們的思想。
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被老師關在一間墻壁雪白、鋼窗被剝蝕、日光燈亮得刺眼的教室里集體通讀列寧關于星期六義務勞動的論斷“普通工人起來克服極大的困難,奮不顧身地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設法保護每一普特糧食、煤、鐵及其他產品,這些產品不歸勞動者本人及其‘近親’所有,而歸他們的‘遠親’即全社會所有,歸起初聯合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然后聯合為蘇維埃共和國聯盟的千百萬人所有—這也就是共產主義的開始”,并像尾巴一樣跟隨爸爸媽媽參加在當時此地風起云涌的義務勞動:愛國衛生、脫磚坯、除四害,等等。至于《列寧在1918》和《列寧在10月》這兩部電影究竟看過多少遍,我的同齡人恐怕都難以說清。只是看的遍數太多,到后來關注的重點已從列寧轉移到了一閃而過的芭蕾舞《天鵝湖》片段上—滿大街灰藍色的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有著曼妙身材的舞蹈家們在能讓人屏息凝神的音樂中翩翩起舞,值得我們因此一次次地走進電影院。
高科技讓水晶棺材里的列寧遺體鮮活得猶如昨天他還在跟這個世界相談甚歡。我們一邊討論著是什么技術能夠做到讓一個百年前故人的面容還如此真切,一邊走進了紅場的先賢祠。抬頭望去,十二塊墓碑各歸其主: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及時位宇航員加加林等。
在紅場的先賢祠看見高爾基墓碑時,我心潮澎湃。
他是我最早讀到其作品的外國作家。還在童年時期,我就讀過改編自他的三部曲的連環畫。比常見的雜志小了一半的開本,每一頁都被畫面占據了大半面積,只在畫面的下方有三兩行文字說明。每一本書都不厚,相較于高爾基的原著,我讀到的三本連環畫要精簡了許多,但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太缺乏讀物了,而高爾基講的故事,苦情、溫暖、勵志等這些在今天看來暢銷的元素一樣不缺,于是它們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記憶中。我為《童年》中喪父的阿廖沙隨母親回到外祖父家后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啜泣,我為《在人間》中因為外祖父家橫遭災禍十歲的阿廖沙不得不去當繪圖師的學徒、到輪船上做洗碗工、去圣像作坊做徒工備受凌辱而悲傷,我為稍稍長大的阿廖沙終于可以自主地在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這樣的“社會大學”中接觸到革命團體、讀到了《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等著作感到欣慰,甚至羨慕—誰在少年時期不曾跟父母有過矛盾?每每與父母產生沖突,我就會告訴自己,忍一忍吧,再長大一點就能像高爾基一樣,去隨便什么地方上“社會大學”。
再長大一點,我就在語文課上讀到了高爾基的散文《海燕》和《鷹之歌》。這兩篇至今還在我們語文教材里的他的散文,不知道讓多少原本就血脈賁張的青少年更加熱血澎湃,所以,上高中、上大學、做了老師之后,我不知道聽過多少回他或她站在簡易的舞臺上,面孔因為豪情萬丈而通紅,開始朗誦:“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
很久以來,對高爾基的認知,就是一位偉大的紅色作家,直到1998年讀到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合時宜的思想》。
十月革命的最初時期,高爾基在彼得堡自己辦的《新生活報》上發表大量文章,謾罵和攻擊列寧和十月革命。他反對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一切政權歸蘇維埃;反對列寧“消滅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的政策;反對推翻選舉產生的立憲議會,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還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等。在這些原則下,他對十月革命采取了徹底反對的立場。高爾基的這些文章,結集為《不合時宜的思想—關于革命與文化的思考》。此書沒有被收錄進三十卷本的《高爾基全集》,七十年后才重見天日。
乍一讀中譯本的《不合時宜的思想》,我簡直不敢相信作者是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的高爾基!這是另外一個我們感到陌生的高爾基,一個閃耀著人道主義思想的偉大作家。懷著對《不合時宜的思想》作者的尊敬,我重讀《海燕》和《鷹之歌》,真有點“不知鴻鵠之志”的羞愧。
離開列寧陵墓,我們進入克里姆林宮參觀。
沒有去過莫斯科的人,一聽說克里姆林宮,會以為那是俄羅斯國家政權的所在地。事實上,克里姆林宮是一個建筑群,主要建筑物有:列寧陵墓、二十座塔樓、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鐘樓、捷列姆諾依宮、大克里姆林宮、兵器庫、大會堂、古兵工廠、蘇聯部長會議大廈、蘇聯較高蘇維埃主席團辦公大廈、特羅依茨克橋、無名戰士墓,等等。允許我們參觀克里姆林宮的時間不長,我們只來得及四周環顧一下這個世界上較大的建筑群之一和選擇其中一個教堂細看。恰好,克里姆林宮的衛隊表演漸入佳境,吸引了很多游客,平時需要排長隊的圣母升天大教堂門前冷清,我們趕緊入門參觀。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宮建筑群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建于15世紀后期,一直是俄羅斯皇家舉行加冕大典的地方。整個建筑呈月牙白色,山字形拱門和三個金光閃閃的圓塔是它別具一格的地方。教堂內保存著許多堪稱俄羅斯宗教藝術珍寶的壁畫和圣像畫,這些畫都在克里姆林宮內創作完成。不過,教堂內最值得看的,恐怕是伊凡雷帝的棺槨。棺槨再豪華,伊凡雷帝也已經是隔了幾世的歷史人物了,我在想,在伊凡雷帝行將就木的瞬間,他有沒有后悔過自己誤殺兒子的沖動?肯定有吧。展示在特列恰科夫畫廊里的那幅由列賓創作的《伊凡四世殺子》,在被兒子的鮮血染紅的地毯上,身著黑衣的伊凡雷帝緊緊擁住身著金色睡袍的兒子,親吻著他的頭發,眼里滿是意外、驚恐、慌張和不舍、不甘。
懷著要去特列恰科夫畫廊看看列賓的原作是不是比印刷品更恐怖的念頭,我們離開了圣母升天大教堂,此時,排隊等候進入教堂的游客已經繞了教堂一匝半。我們當然有些得意,得意中腳步難免輕快,結果被導游警告:“別過去,當心衛兵開槍。”抬眼一看,果然,一名荷槍實彈的衛兵守在路口,衛兵身后,就是俄羅斯政要包括普京辦公的地方。
我突然想問,高爾基有沒有進過克里姆林宮衛兵身后的區域?當然,那時在那里主政的,是斯大林。
還可以
好書,喜歡俄羅斯文化。
不錯
游記散文,我喜歡的題材
閱讀經典,提升自我!
一般般
非常好的一套書,紙張印刷都很好,而且價錢便宜,非常值得收藏
很不錯的一本書。很多次在當當買書了,正品有保證。物流也很快,主要是還便宜,性價比相當高。
慢慢品讀,值得收藏
旅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質量很好,便宜夠實用,很實用,與描述的一樣,快遞態度不錯,發貨快,包裝仔細嚴實!
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
吳玫老師的文章真的是太令人深刻了,這是旅行中的最需要的,持續關注她的書。
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時帶上一本,一定會讓行程更加豐滿。
從作品看作家對俄羅斯不僅了解,堪稱專家,雖為旅行隨筆,可帶入感很強,唯一缺憾是圖片不是彩色,攝影師的圖片很漂亮,若彩色的,一定讓喜歡俄羅斯的,更加喜歡和親切。
拿到手挺驚喜的一本書,封面雅致大氣,紙質精裝手感細膩,迫不及待的讀了幾頁,內容非常吸引人,作者介紹俄羅斯文化的角度相當特別,對喜愛俄羅斯文學、藝術和音樂的朋友來說,這本書一定要擁有!好想看到比海洋還要幽藍的長裙和懶洋洋搭在女詩人肩頭的杏黃色披肩啊,如果插圖彩色就更好了!
在上海書展的作者吳玫對話錢文忠的活動中,當場被吳老師的才華和旅行的結合就很喜歡和敬佩,我的一圈朋友經常旅行,拿回簽名本后,朋友們看了,都非常興奮,因為也去過俄羅斯,所以,這次幫朋友買了,大家覺得讀讀吳老師作品,再去就不當郵差了。非常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