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西學東漸,醫學、工程學與法學相繼發軔,起點相若。顧七十余年來,醫學、工程學早自"醫生"、"工匠"階段起飛,進步一日千里;獨法學猶邯鄲學步,籠罩在概念法學陰影之下,良堪浩嘆。
楊仁壽,1942年2月、7日生,1964年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大學畢業,1972年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畢業、歷任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候補檢察官,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候補推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官、推事、大法官、院長,福建高等法院廈門分院推事,臺灣高等法院推事、高雄分院院長,"司法院"第三廳廳長、及時廳廳長、副秘書長、秘書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院長,板橋地方法院院長、高雄地方法院院長、高等法院院長,"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較高法院"院長。曾兼任東吳大學教授,2012年退休。
第二版序
序
因之,在討論或批判的層面,如眾說雜陳,所提出之理由又不循一定之"標準",難免有個人之恣意、偏見、利害或愛憎等羼雜其間,迷漫著"惡之主觀性",自亦欠缺間主觀之妥當性,于提高法學之客觀性,當亦屬無補。
在學問之領域,無所謂的存在,無不可討論或批判者。任何主張,任何見解,無不可秉持"學問上公開"之性格,容許各方討論或批判,反覆輾轉為之,始可逐漸提高學問上之認識,以提高其客觀性。學問之與"教條"不同,其道理即在于此。惟宜注意者,參加討論或批判者若不依循"一定之標準"提出討論批判,將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無異在不同的層面上各說各話。其結果,客觀性之目標仍無由以達。此標準之性質為何?一言以蔽之,即應具"科學性"。
"科學"一詞,若就廣義而言,包括形式科學以及經驗科學二者而言,形式科學,主要是依據邏輯分析的方法加以演繹,而經驗科學則端賴經驗事實的驗證方法而獲致。憑此二者,科學乃具有客觀性。一般事物之認識,依邏輯分析的方法或經驗事實的驗證方法為之,可獲致客觀性。法學或法解釋學,如上所述,亦復相同,茍以此二方法或標準提出"主張",并附具合理的理由予以公開,必因其具"批判可能性"及"討論可能性",而更能使其具客觀性也。
法律之解釋,以及裁判,應亦不能獨外,在不違反廣播電視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視節目對于尚在偵查或審判中之訴訟事件,或承辦該事件之司法人員或有關之訴訟關系人,不得評論;并不得報道禁止公開訴訟事件之辯論"之范圍內,應盡量公開之,歡迎討論及批判,于解釋及裁判品質的提高,必大有助益。設自命,或斥討論或批判者為異端,將嚴重阻礙法學或司法的進步,不言可喻。
……
關于方法論方面的書,當然好了,誰作出版社是誰的福
法律的核心在于解釋,本書關于許多法律問題的解釋深刻而雋永。
一本臺灣學者的書,自己還沒看過,希望不會讓自己失望
雖然是半文言形式,但是內容確實很有含金量,質量紙質也不錯。
以前欠下的,現在重新還。所以買了這本書,看了幾十頁,現在能看懂咯。感覺非常好,給個贊?吧。
比卡爾拉倫茨的好懂太多了。然后書籍也是我喜歡的寫作風格,作者才華橫溢,旁征博引,文筆練達,甚為佩服。
書價便宜,臺灣的大多文字是半白話文,但是可以讀懂
一本拉侖茨的,一本楊仁壽的。都是方法論中的精品。都買回,抽空反復閱讀。
書很軟,翻起來手感特別好,送貨很快,服務態度也很好。
寫的不復雜,比較簡明。讀讀黃茂榮的法學方法論再看看這個有種長出一口氣的感覺。
還沒看,一定要好好學習!臺灣學者的水平,比大陸法學家高的太多了!
書是正版,基本沒有破損,就等著這次活動買的,買了近600塊錢的書,很好很好
臺灣學者楊仁壽的書總是讓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不錯的有深度的閱讀選擇之一
這本書本身很不錯,但是楊仁壽先生的臺灣學者,語音相對難懂一些。
楊仁壽先生的《法學方法論》是法學研究者的必讀書目,老師推薦過多次。此次再版,值得收藏!
臺灣的法學方法論,非常不錯,喜歡那種語言風格
學術功底深厚,法學方法論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第二版較第一版好,比德國同類書籍更易讀懂,值得擁有!
之前在一位老師的書中看到這本書被引用,后來從圖書館借回一看,頓有醍醐灌頂之感。值得所有法科生仔細閱讀,尤其是研究生。
法學方法論著作中最值推薦的書之一,通俗易懂。
非常詳細的介紹了法學方法之意義,發展,內涵,雖然民刑兼顧,但對于刑法部分著墨不多
東西應該是好東西,但是快遞沒有收到,快遞員電話說送到了,十天了東西也沒有拿到手,快遞差評,建議換一家快遞公司,原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快遞阿。。
是臺灣上個世紀八十年的法律實務著作,看了以后發現和大陸比,雖然法條規定不一樣,但是法官也好,法律工作者也好,在法律適用上碰到概念法學瓶頸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在鍛煉法治思維方面很有幫助
學術界公認的四本關于【法學方法論】的經典著作之一
作者楊仁壽曾擔任過臺灣“最高法院”的院長,2012年退休,歷任臺灣各級法院法官、院長,法學方法論一書是市面上比較少見的法學方法論的書籍(另一書是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作為臺灣學者和司法官員的專業著作,當有一定參考價值。當當的快遞速度要表揚一下,周六網上下單,周一到貨。
法學方法論書籍,有兩本為學法律者必不可少,一是楊仁壽的《法學方法論》,一是王澤鑒老師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初學者建議先買本書,因為后者深奧晦澀,買后應先熟讀陳愛娥的簡短版序言,否則你會云里霧里。